APP下载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影响

2023-08-07张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3期
关键词:滴眼液黄斑色素

张健

目前, 白内障疾病已跃居全球主要致盲性疾病的行列, 而临床治疗仍然主要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大部分患者术后均会发生并发症, 如黄斑水肿, 多发生于术后4~12 周[1], 严重干扰其术后视力恢复。数据显示[2], 大约80%的患者水肿症状在3~12 个月左右可得到缓解, 但仍有少数患者症状无法自行缓解, 因此,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有效方案已成为眼科医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现可用于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治疗的方式有激光治疗、曲安奈德等, 激光方式具有组织选择性低、能量大、易造成二次损伤视网膜的缺点。曲安奈德属于糖皮质激素长效药物, 有强大的抗炎效果, 但也有较多副作用[3]。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属于复方制剂[4], 在不损伤视网膜的基础上可减轻或避免黄斑变性, 进而达到治疗目的。现本文共纳入80 例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组论述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4 月~2021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1~69 岁, 平均年龄(58.68±3.45)岁;女18 例, 男22 例;核硬度分级3.02~4.25 级, 平均核硬度分级(3.48±0.52)级。观察组患者年龄52~68 岁,平均年龄(58.61±3.14)岁;女19 例, 男21 例;核硬度分级3.05~4.29 级, 平均核硬度分级(3.45±0.51)级。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 且满足手术指征;②有完整病历资料;③术前规则散光度<1.5 D, 未发生不规则散光。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眼内手术史者, 如玻璃体切除术、角膜手术等;②其他眼疾病者, 如视神经疾病、青光眼、葡萄膜炎等;③高血压者;④高度近视者。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大同市利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14020834), 1 次/d, 0.1 g/次;口服维生素C(湖南九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3021720), 3 次/d, 0.2 g/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Pharma Stulln GmbH (德国), 注册证号H20130295]治疗, 3 次/d, 1 滴/次, 从结膜囊部位滴入。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 周、1 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阅读速度评分、黄斑色素密度、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①采用HRA 仪器测得自体荧光眼底图像, 再用BI2000 医学图像分析患者视力状况。②阅读速度评分:记录患者每分钟阅读字数, 1 分:阅读速度<100 字/min;2 分:阅读速度为100~200 字/min;3 分:阅读速度为201~300 字/min;4 分:阅读速度为301~400 字/min;5 分:阅读速度>400 字/min。③黄斑色素密度:在做眼底图像分析时确定圆心为黄斑中心小凹, 先测得2°范围中吸光度值, 再测的6°以外视网膜周边2°范围吸光度值, 进而计算黄斑色素密度。④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得黄斑中心凹水平、垂直扫描线, 获得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 计算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最佳矫正视力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 周、1 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43±0.02)、(0.81±0.05), 均高于对照组的(0.37±0.04)、(0.51±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 周、1 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 周、1 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2 周 治疗后1 个月观察组 40 0.34±0.03 0.43±0.02a 0.81±0.05a对照组 40 0.33±0.04 0.37±0.04 0.51±0.03 t 1.2649 8.4853 32.5396 P 0.2097 0.0000 0.0000

2.2 阅读速度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阅读速度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 周、1 个月阅读速度评分分别为(3.19±0.51)、(4.32±0.25)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2.85±0.51)、(3.68±0.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 周、1 个月的阅读速度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 周、1 个月的阅读速度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2 周 治疗后1 个月观察组 40 2.46±0.23 3.19±0.51a 4.32±0.25a对照组 40 2.41±0.22 2.85±0.51 3.68±0.23 t 0.9936 2.9814 11.9154 P 0.3235 0.0038 0.0000

2.3 黄斑色素密度 两组患者治疗前黄斑色素密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 周、1 个月的黄斑色素密度分别为(0.16±0.04)、(0.25±0.06)DU, 均高于对照组的(0.11±0.03)、(0.15±0.07)DU,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 周、1 个月的黄斑色素密度比较( ±s, DU)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 周、1 个月的黄斑色素密度比较( ±s, DU)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2 周 治疗后1 个月观察组 40 0.08±0.02 0.16±0.04a 0.25±0.06a对照组 40 0.09±0.03 0.11±0.03 0.15±0.07 t 1.7541 6.3245 6.8599 P 0.0833 0.0000 0.0000

2.4 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 两组患者治疗前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 周、1 个月的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分别为(185.25±1.32)、(181.21±1.69)μm, 均低 于 对照组的(198.35±1.32)、(195.24±1.02)μ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 周、1 个月的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比较( ±s, μm)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 周、1 个月的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比较( ±s, μm)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2 周 治疗后1 个月观察组 40 179.54±12.32 185.25±1.32a 181.21±1.69a对照组 40 179.61±12.36 198.35±1.32 195.24±1.02 t 0.0254 44.3826 44.9521 P 0.9798 0.0000 0.0000

3 讨论

大部分白内障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视力得到显著提升, 但若治疗后发生并发症, 如恶性青光眼、眼内炎、黄斑水肿等, 反而可能会降低其视力[5]。黄斑处于人体眼球视网膜中央部位, 含有丰富的视锥细胞, 主要负责色觉和视觉, 也是视力最为敏感的部位[6]。一旦此区域出现病理变化, 会降低其视力, 损伤视觉功能, 并可能伴随视物变形、发暗等症状[7]。白内障治疗后发生黄斑水肿会明显降低其视力, 若治疗不理想,严重者会出现失明。目前, 暂不完全明确白内障治疗后黄斑水肿发生的具体机制, 认为此状况可能与玻璃体黄斑牵引、炎症介质、光毒性、手术损伤等因素有关[8]。有报告称[9], 治疗后玻璃体内和房水炎性介质增高, 对血-视网膜屏障、血-房水屏障有破坏性,进而会加大视网膜血管通透性, 造成血管中大分子物质和液体向外渗漏, 积聚于视网膜外丛状层和内核层细胞外间隙部位, 进而出现视网膜囊肿。有报告称[10],人体视网膜遭受大量紫外线直接照射, 会诱发生成大量自由基、前列腺素、炎症介质, 进而发生黄斑区病变。临床将白内障治疗后黄斑水肿也称Irvine-Gass 综合征,若白内障患者同时存在糖尿病症状, 则治疗后出现黄斑水肿的几率更高。

药物为目前治疗白内障治疗后黄斑水肿的主要方式之一。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维生素E、维生素C 治疗效果甚微, 观察组加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 周、1 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43±0.02)、(0.81±0.05), 均高于对照组的(0.37±0.04)、(0.51±0.0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 周、1 个月阅读速度评分分别为(3.19±0.51)、(4.32±0.25)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2.85±0.51)、(3.68±0.23)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了采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效果更理想, 有关此论点也在杨宇等[11]的报告中得到了证实。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主要由七叶亭苷、洋地黄苷组成, 是分别从七叶亭、紫花洋地黄中采用相应技术提取而成。洋地黄苷可增加睫状肌血流量, 让睫状肌微循环得到改善, 提升睫状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同时, 洋地黄苷对色素上皮酶有激活效果, 提升色素上皮细胞吞噬消化感光细胞外节物质能力, 也增加输送营养物质能力, 确保感光细胞可供应足够的能量和修复感光细胞功能[12-14]。此外, 洋地黄苷可将代谢产物及时清除, 消除或降低色素上皮细胞胞浆内未完全消化的残体, 进而减少因玻璃膜基底沉积、增厚而出现的剥离膜疣, 保护脉络膜毛细血管和感光细胞。七叶亭苷可降低毛细血管阻力, 让视网膜脉络膜微循环得到一定改善, 增加视网膜脉络膜血流量[15]。以上两种主要成分共同发挥作用, 不损伤视网膜, 不会出现视网膜萎缩, 减轻或避免黄斑变性, 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改善其视力状况, 提升阅读速度。

有报告称[16]出现黄斑变性病理与玉米黄素、叶黄素的水平存在关系。另有调查显示[17], 玉米黄素、叶黄素的摄入量和机体视网膜黄斑色素密度之间呈正相关。此次分析发现,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 周、1 个月的黄斑色素密度分别为(0.16±0.04)、(0.25±0.06)DU,均高于对照组的(0.11±0.03)、(0.15±0.07)DU,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增加视网膜黄斑色素密度有关。本研究还通过分析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来评估治疗效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具有成像清晰、可重复操作、无创伤性等优势, 可更为清晰的显示出黄斑区视网膜解剖组成, 把黄斑区分外环区、内环区、中心凹区等3 个部分, 可为显示渗出、出血、局部水肿情况提供一定参考, 此外还能直接显示出受累黄斑厚度, 并对比分析, 评估治疗效果和病变程度[18-22]。

综上所述,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更好的缓解白内障治疗后黄斑水肿, 改善患者视力, 提升阅读速度。

猜你喜欢

滴眼液黄斑色素
色素热舞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听话”的色素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裂孔在黄斑
甜油的生产及色素控制
天然色素及红色素的研究进展
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TA与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RVO黄斑水肿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