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腹逐瘀颗粒用于产妇产后恢复的价值分析

2023-08-07裴换玲陈怀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3期
关键词:胎膜盆底出血量

裴换玲 陈怀博

妇女产后健康是一个影响终生的公共卫生问题,及时认识和治疗身心健康问题可对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而缺乏获得有效治疗或保健服务的机会可导致长期健康问题。为从妇女健康的角度提高对产后恢复的优先健康症状和轨迹的认识, 有研究分享了爱尔兰孕产妇健康和孕产妇发病率(MAMMI)研究的结果。2012~2017 年在爱尔兰进行的一项纵向孕产妇健康研究招募3047 名首次母亲的数据, 揭示了产后12 个月期间孕产妇健康和健康问题的轨迹。发病率探讨包括尿失禁、骨盆疼痛、性和心理健康问题。综合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 许多身心健康问题的规模和持久性变得显而易见, 但相当大比例的妇女没有被保健专业人员直接问及健康问题, 其后果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健康问题很可能变成慢性疾病[1]。分娩过程对产妇产后身体健康状态有一定程度的损害, 产妇需在产后积极实施有效的产后恢复措施, 促进子宫收缩, 让残留在产妇机体中的胎膜及少量胎盘组织排出体外, 避免发生感染[2-4]。产后骨盆底的康复对女性来说非常重要。盆底康复可以加快产后阴道和盆底肌肉张力和弹性的恢复, 对预防和治疗产后阴道脱垂和松弛、尿失禁等盆底疾病有很好的效果[5]。产后出血是全世界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康复对产后出血患者有较好的健康结局[6]。目前临床上产后恢复措施有多种,以往临床常用方式包括肌内注射缩宫素或静脉输液等, 但这类产后恢复措施均难以在产妇出院后持续使用, 同时这类恢复措施极易对患者造成严重不便和痛苦, 因此采用口服药物往往更加方便, 且治疗效果更为突出[7]。为对妇女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产妇保健系统必须真正以妇女为中心, 并以强调妇女自身健康需求的方式构建。在妇女的声音和关切得到承认并处于中心地位的制度中, 妇女可能会在母性方面茁壮成长[1]。基于此, 此次研究对2021 年1 月~2022 年8 月100 例正常顺产产妇展开分析研究, 对少腹逐瘀颗粒的作用价值予以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8 月收治的100 例正常顺产产妇为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 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34 岁, 平均年龄(28.88±5.30)岁;孕周36~42 周,平均孕周(39.88±2.31)周;经产妇30 例, 初产妇20 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3~35 岁, 平均年龄(28.88±5.31)岁;孕周36~42 周, 平均孕周(39.92±2.42)周;经产妇31 例, 初产妇19 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n, ±s)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n, ±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产次 平均年龄(岁) 平均孕周(周)初产妇 经产妇对照组 50 20 30 28.88±5.30 39.88±2.31观察组 50 19 31 28.88±5.31 39.92±2.42 χ2/t 0.042 0 0.085 P 0.838 1 0.933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满足阴道分娩相关指征;胎儿属于足月头位;单胎妊娠;本次研究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产妇;胎儿窘迫, 显著头盆不称产妇;并发精神类疾病产妇。

1.3 方法 两组产妇均给予阴道康复期锻炼, 具体内容如下:①产妇排空膀胱后选择站立位, 双膝合并, 深呼吸并保证身体放松, 指导产妇缩肛运动, 吸气过程中缩肛5~10 s, 呼气过程中放松5 s, 相互交替, 3~5 次/d,10 min/次。②结合产妇肌力使用不同型号的阴道哑铃,于盆底肌肉收缩过程中在阴道中置入阴道哑铃, 维持1 min, 剧烈运动过程中保证哑铃不脱出, 此后再缓慢增加哑铃重量, 1 次/d, 15~20 min/次。③将臀部置于床沿,选择仰卧位, 维持双腿伸直并悬空, 双手抓住床沿避免下滑, 此后并拢双腿往上举, 尽可能伸直双膝且向上身靠拢, 在双腿伸至躯体上方的情况下用双手将双腿扶住, 靠近腹部, 停留5~10 s 后伸直并慢慢放下, 1 次/d,6 组/次, 10 min/次。对照组产妇产后肌内注射缩宫素,1 次/d, 10 mg/次, 持续用药3 d。观察组产妇产后肌内注射缩宫素3 d 后口服少腹逐瘀颗粒(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00041, 规格:5 g/袋,批号为2105003), 3 次/d, 1 袋/次, 持续用药1 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产后阴道出血时间, 产后出血量, 产妇转经情况, 产后宫缩乏力、胎膜残留、产褥期感染发生率,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满意度及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改善情况。①产妇转经情况包括产妇转经时间及经期时间。②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性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③应用自制满意度评价量表评估产妇满意度, 总分100 分, 评分≥80 分表示非常满意;评分在60~79 分表示满意;评分≤59 分表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④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MOS 标准评估盆底肌力, 评分0~5 分, 评分越高提示肌力越强。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和产后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阴道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 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和产后出血量比较( ±s)

表2 两组产妇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和产后出血量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产后出血量(ml) 产后阴道出血时间(d)对照组 50 108.51±15.45 12.32±3.21观察组 50 82.46±11.69a 9.11±2.52a t 9.508 5.562 P 0.000 0.000

2.2 两组产妇转经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转经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经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转经情况比较( ±s, d)

表3 两组产妇转经情况比较( ±s, d)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转经时间 经期时间对照组 50 35.91±3.14 5.22±0.92观察组 50 32.19±2.52a 5.19±0.94 t 6.533 0.161 P 0.000 0.872

2.3 两组产妇产后宫缩乏力、胎膜残留、产褥期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宫缩乏力、胎膜残留、产褥期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产后宫缩乏力、胎膜残留、产褥期感染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比较[n(%)]

2.5 两组产妇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 P=0.046<0.05)。见表6。

表6 两组产妇满意度比较[n(%)]

2.6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 两组产妇MO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产妇MOS 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产妇MOS 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比较( ±s, 分)

表7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MOS 评分 t P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2.63±0.37 3.33±0.46a 8.385 0.000观察组 50 2.62±0.35 4.07±0.45ab 17.985 0.000 t 0.139 8.131 P 0.890 0.000

3 讨论

产妇顺产后积极维持良好的恢复状况不仅有利于产妇生殖健康, 而且能更好地进行下次妊娠[8]。产妇产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 包括宫缩乏力、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增多、胎膜残留、产褥期感染、性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就产妇产后出血和出血时间长而言, 其影响因素较多, 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宫缩乏力或子宫复旧情况不理想等[9]。相关研究提示[10], 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因此产后恢复中所应用的措施多数为促进子宫收缩,将剩余胎盘和残留胎膜排出体外等, 从而降低恶露, 并防止产妇术后感染[11]。当前, 产妇产后恢复措施主要为肌内注射缩宫素, 减少宫缩乏力和产后出血, 但肌内注射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程度的疼痛, 且肌内注射难以在产妇出院后继续展开, 因此积极探究口服药物对宫缩乏力和产后出血则成为研究的新方向[12]。

本次研究所得结果提示, 观察组产妇产后阴道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 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转经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宫缩乏力、胎膜残留、产褥期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性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产妇产后恢复期间应用少腹逐瘀颗粒疗效显著, 有利于减少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和产后出血量, 促进产妇转经情况改善,降低产后宫缩乏力、胎膜残留、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分析原因:少腹逐瘀颗粒属于纯中药制剂之一, 妇科疾病治疗中应用少腹逐瘀颗粒的情况十分常见, 可发挥突出作用, 如在盆腔炎、痛经、月经不调、流产后、正常妊娠后及不孕症患者中均可发挥突出作用, 且服用少腹逐瘀颗粒后的复发率较低, 可让患者快速回归正常生活, 产妇对用药满意度较高[13]。此次研究通过在正常顺产产妇中应用少腹逐瘀颗粒, 作用效果显著,对产妇产后恢复可发挥突出作用效果[14]。

少腹逐瘀颗粒以清代名医王清人的医学作品《医林改错》为依据, 提取出的经典名方少腹逐瘀颗汤, 此后将其改变为颗粒。少腹逐瘀颗粒药物成分包括小茴香、蒲黄、赤芍、五灵脂、川芎、肉桂、延胡索、当归、干姜、没药等[15]。其中, 当归具备祛除瘀血、活血养血的作用, 且不伤新血;川芎属于血中气药, 和赤芍联合应用可发挥调经散滞和行气活血的作用;蒲黄和五灵脂联合应用可发挥祛瘀活血和止痛散结的作用, 其中经炒后的五灵脂具备止痛、不伤及胃气的作用, 生用蒲黄具备较强的活血化瘀作用;小茴香、肉桂、干姜联合应用可发挥散寒温经、散少腹胞宫之寒的作用;延胡索具备散气行瘀和止痛消肿的作用[16]。少腹逐瘀颗粒属于纯中药制剂, 诸药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活血化瘀和止痛温经的效果, 有效治疗寒凝瘀阻诱发的少腹内疾病, 属于妇科常用良方之一[17-19]。少腹逐瘀颗粒在临床中具备显著的抗炎消肿和止痛活血作用, 因此将其应用于顺产产妇中可显著减少产后疼痛, 缓解宫内痉挛性疼痛, 并显著降低全血粘度, 避免产妇产生血栓[20-22], 可降低血管阻力, 改善微循环。

综上所述, 产妇产后恢复期间应用少腹逐瘀颗粒疗效显著, 有利于减少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和产后出血量, 促进产妇转经情况改善, 降低产后宫缩乏力、胎膜残留、产褥期感染发生率, 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胎膜盆底出血量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Toll样受体在胎膜早破新生儿宫内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足月胎膜早破256例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胎膜早破和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胎膜组织中MMP-9、MIF的表达和羊水中IL-6水平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