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提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护质量的效果分析

2023-08-04李凤嫔

健康之家 2023年11期
关键词:运动功能缺血性脑卒中

李凤嫔

摘要:目的 探究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2年1月~2023年2月我院急救的138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手段,观察组应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手段。比较两组急救时间、救护效果以及意识状态、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抢救时间、科室会诊时间及转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情好转率、恶化率和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护理前,两组意识状态、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GOS、Fugl-Meyer和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护质量,改善预后,提高急救好转和平稳率,预防病情恶化,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急救时间;救治效果;运动功能

脑卒中发病相对突然,是由于脑动脉狭窄、闭塞及破裂导致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1~2],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残疾率。脑卒中复发风险高,并发症和后遗症多,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可以整合医疗资源,网络化特征明显,现场救治、入院急救、专科诊疗等手段相互衔接,紧密度高,可显著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急救效果[3~4]。本研究旨在探究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2年1月~2023年2月我院急救的13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男30例,女39例;年龄44~80岁,平均(62.88±6.71)岁;发病到就诊时间2~6 h,平均(4.01±0.37)h。观察组男34例,女35例;年龄43~87岁,平均(62.85±5.68)岁;发病到就诊时间3~6 h,平均(3.98±0.41)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相关标准;急性发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影像显示责任病灶或症状超过24 h;非血管性病因;非脑出血症状;初次发病,既往无相关治疗史;患者或家属同意。

排除标准:严重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开展常规急救护理模式

接到急救通知立即派出急救车,现场初评患者病情,实行常规急救措施:建立静脉通道,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联系院内人员,告知患者病情,及时做好接诊准备;待患者入院,立即行常规实验室、体格及影像学检查,明确病情并与相关科室取得联系;要求临床会诊,协助家属办理入院手续,辅助患者完成溶栓或介入治疗;监测生命体征。

1.2.2 观察组开展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1)建立急救护理小组:选择本院急诊科、神经内科、影像科、护理部等多个科室的专业医护人员,组建急救护理小组,积极组织小组培训,对组内成员工作职责全面落实,培训缺血性脑卒中急救知识与操作技能,组内成员通过考核才能入组开展相关急救工作。

(2)院外救护:专人定期对急救药品及急救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及时补充出车后的急救药物和设备电量,确保急救设备应用无异常;与120指挥中心保持联系,2 min内完成出车任务,并在途中与患者家属电话沟通,询问患者临床症状、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并发症、治疗情况、发病时间等情况,采用洛杉矶院前卒中筛查量表,评估患者年龄是否超过45岁、有无癫痫病史、症状持续时间是否超过24 h、有无卧床不起症状、血糖浓度是否处在3.3~22.2 mmol/L等;电话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简单急救,如让患者静卧、适当垫高头部15°、松解衣物、清理分泌物、不要晃动患者头部等。急救成员达到救治现场后,评估患者病情,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如实记录血压、心率、瞳孔等生命体征,彻底清理患者口鼻分泌物。若患者格拉斯哥评分在8分及以上,需尽快转运;格拉斯哥评分不足8分,可开放气道;心跳骤停患者采用心肺复苏,并建立静脉通路,留置静脉穿刺针。生命体征平稳后,转运患者,并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防止患者晃动引起针头脱落。送患者至急救车并根据患者病情使用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器,并予以常规降颅内压和血压处理;向患者家属说明患者病情和转运风险,让其做好心理准备,并讲解入院后的急救举措、注意事项,减少沟通等待时间,提高急救效率;转运期间,维持患者呼吸通畅,同时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初步救治,对患者予以20%甘露醇250 ml静滴降低颅内压;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对抽搐、躁动患者给予镇静处理。转运过程中与急救护理小组联系,通知做好接诊准备,开设绿色通道。

(3)院内急救:明确小组成员工作职责,分别落实吸痰、气管插管、呼吸机连接、胸外按压、静脉通道开通、体征监测工作;同时,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合理处理患者伤口,协助开展影像学检查,对患者病情和全身状况进行明确判断;最后,联合会诊制定治疗方案,转送溶栓或者介入治疗至专科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救护效果:若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记入好转,并统计病情恶化或者死亡患者。(2)比较两组急救时间:院前急救时间、抢救时间、科室会诊时间、转科时间。(3)比较两组意识状态、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运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救治后意识状态,总分15分,0~8分为昏迷,9~11分为中度意识障碍,12~14分为轻度意识障碍,15分为清醒,分数越低患者预后效果越差;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估患者救治后运动功能,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好;运用SS-QOL脑卒中生存质量量表评估患者救治后生存质量,包括体能、家庭角色、语言、活动能力、心情、个性、自理、社会角色、思想、上肢功能、视力、工作能力多个维度,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脑卒中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救护效果比较

观察组病情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恶化率、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急救时间比较

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抢救时间、科室会诊时间及转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意识状态、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GOS、Fugl-Meyer和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为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亦有部分患者出现头痛、呕吐或意识障碍,致残率高,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临床主张再通闭塞血管或建立新侧支循环改善病情,常对患者使用溶栓疗法[5~6]。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时,应尽量缩短卒中溶栓准备时间,确保患者在最佳时间窗接受溶栓处理。人体脑组织缺血缺氧时间越长,患者预后改善效果越差,只有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急救和护理,才能保证患者安全,降低死亡风险。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指通过积极构建急救护理小组,对急救工作流程進行合理优化,使得各个环节的工作紧密相连,从而达到急救与护理无缝隙衔接,融急救、护理工作于一体,确保患者尽早接受相应治疗。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显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增强了患者运动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改善了患者预后情况,避免病情恶化,降低死亡风险,也提高了临床护理满意度[7]。本研究中,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抢救时间、科室会诊时间及转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情好转率、恶化率和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护理后,观察组GOS、Fugl-Meyer和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护质量,改善预后,提高急救好转和平稳率,预防病情恶化,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蒋彬彬.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4):43-44.

[2] 许丽晶,陈惠强.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167-169,173.

[3] 梁秀丽,李丽华.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4):174-175.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55(10):1071-1110.

[5] 饶东,翁艳秋,胡敏,等.医务人员视角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内救治模式优化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1):2653-2657.

[6] 陈秋兰,付立平,宋晓,等.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对降低AIS患者误吸及坠积性肺炎发生率的效果[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2,21(8):787-792.

[7] 高爱红,程艳伟,朱娟,等.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对急救各环节所用时间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1,29(9):187-188.

猜你喜欢

运动功能缺血性脑卒中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中风复元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影响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阿司匹林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