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2017-01-05刘霞杨再婷

右江医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运动功能脑瘫康复训练

刘霞杨再婷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治疗的116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58例,给予包括推拿、理疗、针灸、高压氧、药物等在内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儿运动康复训练,由康复治疗师依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运动康复训练计划。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神经智力及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状况。采取Gesell发展量表对患儿的神经智力发育水平进行评估,采取88项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对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两组治疗后发育商(DQ)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上升(P<0.05或0.01),但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GMFM88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上升(P<0.05或0.01),但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脑瘫患儿运动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水平。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瘫;神经智力;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2.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6.04.017

小儿脑瘫是指从受孕开始直至婴儿期,因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缺陷引起的以姿势异常及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患儿多合并有视听觉损伤、智力损伤、认知障碍、癫痫及行为异常等[1]。迄今为止,临床对于小儿脑瘫尚缺乏特效药物或手术治疗方法,及早给予有效的康复治疗及长期康复功能训练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2]。为进一步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对于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对比常规康复治疗及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运动康复训练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116例脑瘫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2006年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议通过的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3]。116例患儿经头颅CT或MRI检查显示,异常64例(55.17%),正常52例(44.83%)。其中异常表现为脑实质发育不全、脑室扩大、脑水肿、脑萎缩、脑白质软化等。采取随机数字表将116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8例。其中观察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2.74±1.37)岁;脑瘫类型:痉挛型43例,非随意运动型10例,共济失调型2例,肌张力低下型1例,混合型2例;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6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3例,围产期窒息12例,高胆红素血症10例,颅内出血3例,不明原因4例。对照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6个月~9岁,平均(2.60±1.55)岁;脑瘫类型:痉挛型44例,非随意运动型11例,共济失调型1例,混合型2例;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8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1例,围产期窒息11例,高胆红素血症10例,颅内出血3例,不明原因5例。排除小儿麻痹症、进行性肌肉萎缩症、重症肌无力、脑部肿瘤、神经性耳聋、视神经萎缩、严重智力障碍、严重心肺肝肾脏器疾病等。两组患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包括推拿、理疗、针灸、高压氧、药物等在内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运动康复训练,由康复治疗师依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运动康复训练计划。运动康复训练主要采用的是Vojta及Botath疗法,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配合趣味性目标游戏。具体如下:(1)Vojta疗法,以拇指刺激患儿主诱发带及辅助诱发带刺激点,通过刺激主诱发带能诱发应答运动,刺激辅助诱发带则可促使局部肢体以及远隔部位肌肉发生应答反应。在训练时,根据患儿具体病情针对性给予反射性腹爬(RK)与反射性翻身(RU),以此抑制非正常反射通路及运动,手法轻重依据患儿耐受性进行。Vojta疗法的特点是可以调动全身骨骼肌进行运动训练,诱导患儿形成正确的爬行及翻身模式,与此同时,可改善肌张力及纠正拇指、尖足内收等异常姿势。(2)Botath疗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反射性抑制肢位,对异常的姿势及运动进行抑制,以促通患儿正常的感觉与运动模式。训练过程中,强调控制头部及躯干、翻身与腹爬、双上肢防御性伸展、四肢承受能力与重力抵抗、站立或行走时的灵活性与协调性等。在采取Vojta及Botath疗法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时,应根据患儿的具体发育情况灵活运用,训练过程循序渐进,患儿由被动接受逐步过渡至主动接受,再到熟练操作。1~2次/d,45~60 min/次。在上述运动康复训练过程中,康复治疗师对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定期评估,根据功能恢复情况适时对训练方法做适当调整,在运动康复训练过程中,增加一些目标游戏,以提高训练的趣味性,例如双人牵拉游戏:牵拉患儿的双手时不用力,由患儿坐位向后牵拉或站位向上、向下牵拉,并适当顺从患儿牵拉力度的方向,鼓励患儿,给予患儿信心。该游戏的目的在于促进患儿下肢关节主动阻抗运动,提高下肢肌群协调性以及机体平衡能力。“开火车”游戏:在保护措施合理的情况下,带领患儿跟随队伍的节奏移动,对移动能力较差的患儿可通过主动抓扶他人或被动搀扶的方式进行,鼓励患儿主动行走,促进患儿的方向感、平衡感、下肢肌力、身体协调性。在完成3个月的运动康复训练后,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估。

1.3观察指标

神经智力:采取Gesell发展量表[4]对患儿的神经智力发育水平进行评估,包括言语能、动作能、应物能、应人能4个方面,(测出的智能发育年龄/实际年龄)×100%=发育商(DQ)。DQ评分86分以上为正常,75分以下为异常,75~86分为可疑。评分越高提示神经智力发育越好。(2)运动功能:采取88项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5]对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定,该量表包含5个功能目标区,共计88项。A卧位与翻身,共计17项;B坐位,共计20项;C爬与跪,共计14项;D站立位,共计13项;E行走与跑跳,共计24项。单项计分0~3分,共4个等级。评分越高提示粗大运动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神经智力发育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DQ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上升(P<0.05或0.01),但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P<0.01)。见表1。

2.2两组粗大运动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后GMFM88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上升(P<0.05或0.01),但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见表2。

3讨论

脑瘫是继小儿麻痹症之后又一常见小儿致残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行为异常。大量临床实践证实[6~8],给予脑瘫患儿有效的康复治疗及运动康复训练有助于重建神经运动通路,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患儿的社会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接受教育的能力。但现行的运动康复训练较为枯燥单调,易使患儿出现抵触、厌倦情绪,使其治疗依从性降低,进而影响康复治疗效果。对此,我们在患儿运动康复训练过程中给予了一些趣味性目标游戏,以引起患儿兴趣,提高其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患儿的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

本研究采取的运动康复训练主要是Vojta及Botath疗法,神经运动生理学与神经发育学观点认为,Vojta及Botath疗法可对小儿肢体与大脑提供良性刺激,可诱导形成新的神经元侧支,建立起新的突触联系,并传递兴奋,经刺激可促使神经纤维髓鞘化,促进突触递质释放,突触电位增加,进而发挥代偿作用,促使患儿受损或发育不全的大脑功能以及肢体功能得以恢复[9]。目前这两种疗法已成为世界公认的脑性运动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Vojta及Botath疗法利用脑瘫患儿的神经尚处于发育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一特点,采取正确的手法,对异常的姿势及运动模式进行抑制,并促通正常的运动反应,经不断刺激及反复训练,逐步促使患儿形成正常的运动模式。在上述运动疗法基础上,本研究还添加了一些目标游戏,如双人牵拉游戏、“开火车”游戏等,以此增加患儿运动康复训练时的趣味性,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本研究观察组经上述运动康复训练后取得了满意效果。

粗大运动功能障碍是脑瘫患儿的主要功能障碍,因异常的肌张力及运动模式导致患儿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关节不稳、肌肉痉挛等。GMFM量表是用于反映粗大运动发育状况的最常用量表之一[10]。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经运动康复训练后,GMFM88评分相对于治疗前有显著上升,且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提示,运动康复训练相对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状况。此外,观察组治疗后DQ值显著高于治疗前,对照组DQ值也有上升,但上升幅度明显不及观察组。由此可见,运动康复训练不仅能促进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还有助于促进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发育,其康复效果相对于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的患儿更为确切。

综上所述,运动康复训练应用于脑瘫患儿中,可有效促进其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训练过程中配合一些趣味性目标游戏效果更为显著,适宜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Rojas VG,Rebolledo GM,Muoz EG,et al.Differences in standing balance between patients with diplegic and hemiplegic cerebral palsy[J].Neural Regen Res,2013,8(26):24782483.

[2]朱俞岚,孙莉敏,张备,等.康复网络下康复训练和个性化辅具适配对脑瘫患儿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3537.

[3]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4]周雪娟,陈彤,江克文,等.Gesell发育量表对婴幼儿脑瘫康复疗效的评估[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5):205207.

[5]Alotaibi M,Long T,Kennedy E,et al.The efficacy of GMFM88 and GMFM66 to detect changes in gross motor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CP):a literature review[J].Disabil Rehabil,2014,36(8):617627.

[6]刘晓莉,贾飞勇,姜慧轶,等.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3):61616162.

[7]张欣.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9):133134.

[8]周文萍,余波,陈文华,等.运动疗法优化方案对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康复疗效的前瞻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34):66546657.

[9]张淑琴,娄彦.小儿脑性瘫痪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6161.

[10]郭光,李瑞花,阙利双,等.脑瘫患儿的运动行为及与运动能力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5,36(19):30083012.

(收稿日期:2016-05-19修回日期:2016-08-07)

(编辑:梁明佩)

猜你喜欢

运动功能脑瘫康复训练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应用效果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