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耳巢鼠的年龄划分

2023-08-01杨再学王登白智江秦治勇刘毅

四川动物 2023年4期
关键词:胴体年龄组种群

杨再学, 王登, 白智江, 秦治勇, 刘毅

(1.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贵州 余庆 564400; 2.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3. 贵州省凯里市植保植检站,贵州 凯里 556000)

小型兽类种群年龄鉴定是种群动态预测的基础,是小型兽类种群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朱盛侃和周庆强(1965)对兽类年龄鉴定的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夏武平(1984)介绍了我国兽类年龄鉴定研究的进展,赵桂芝和钟文勤(1989)对害鼠种群年龄组划分问题进行了讨论,卢浩泉和李玉春(1989)明确了小型鼠类种群年龄组划分的意义、原则和方法,马勇(1989)简述了松鼠科Sciuri⁃dae 动物年龄的鉴别方法,杨荷芳(1990)对小型兽类年龄鉴定方法进行了简评,张洁(1995)对我国鼠类年龄鉴定与划分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杨再学(2016)详细介绍了我国66 种小型兽类的年龄鉴定指标和鉴定方法,其中,体重法、胴体重法在鼠类年龄鉴定工作中使用最广。

红耳巢鼠Micromys erythrotis隶属于啮齿目Rodentia 鼠科Muridae 巢鼠属Micromys,长期被认为是巢鼠属唯一种——巢鼠M.minutus的亚种,近年来通过外形和基因序列分析,逐渐被认为是独立种(Abramovet al.,2009),裴枭鑫等(2021)根据对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标本鉴定推测其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陕西、湖北、西藏、贵州、重庆等省、市(自治区)。由于巢鼠属的危害或濒危程度均不太严重,故巢鼠和红耳巢鼠种群特征的研究关注度低,国内外报道均甚少,仅黑龙江(杜增瑞等,1959)、江苏(黄文几等,1979)有巢鼠种群生态的初步观察报道,红耳巢鼠的生态学研究报道几乎空白。动物年龄鉴定划分标准的确定,对后续目标物种的种群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研究具有重要基础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贵州省余庆县、凯里市2012-2022 年红耳巢鼠的监测数据,确定其年龄鉴定标准,旨在为红耳巢鼠的种群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依据,并丰富我国鼠类年龄鉴定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采集

研究样本来自贵州省余庆县、凯里市历年鼠情监测和TBS围栏捕获的红耳巢鼠样本,共获得稻田区和旱地耕作区捕获的红耳巢鼠样本91 只,其中,余庆县2015-2022 年鼠夹法和围栏陷阱法(郭永旺等,2016)捕获62 只,凯里市2012-2020 年鼠夹法捕获29只。

1.2 样本测量解剖

红耳巢鼠的体重、胴体重、体长、尾长、后足长、耳长等为捕获时使用电子天平(精度0.01 g)、直尺(精度0.1 cm)测量,并解剖记录孕鼠胎仔数及雄鼠睾丸下降与否等繁殖参数。按照《农区鼠害监测技术规范(NY/T1481-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8)分别计算捕获的雌雄性比(雌鼠总数/雄鼠总数)、怀孕率(怀孕雌鼠数/雌鼠总数)、睾丸下降率(睾丸下降雄鼠数/雄鼠总数)和繁殖指数(I)=NE/P,式中,N 为孕鼠数,E 为平均胎仔数,P为总捕获鼠数(张洁,1989)。

1.3 年龄标准界定

基于红耳巢鼠个体较小,参照小家鼠Mus mus‑culus(潘世昌等,2003,2006)的划分方法,将其划分为幼年组、亚成年组、成年组、老年组4 个年龄组。采用频次分布法(李晓晨,王廷正,1992),在5.00~12.50 g 之间,以0.5 g 为递增值,对91 只红耳巢鼠体重进行频次分布统计,根据体重分布的数量集中区,结合繁殖或发情雌雄鼠的体重指标(统计样本中,怀孕鼠最低为6.87 g,睾丸下降鼠最低为6.24 g),确定幼年组、亚成年组、成年组和老年组的各指标值范围。分析胴体重年龄组指标时,在3.60~8.50 g 之间,以0.1 g 为递增值,结合繁殖或发情雌雄鼠的胴体重指标(怀孕鼠最低为5.41 g,睾丸下降鼠最低为4.72 g)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比较各年龄组的频数差和吻合率(王廷正,张越,1995),评价划定年龄的体重划分标准和胴体重划分标准的准确性,其中,频数差=2 种划分方法的相应年龄组总数量之差/胴体重法划分年龄组的该年龄组总数量×100%,吻合率=100%-频数差。

2 结果与分析

2.1 按体重划分年龄

2.1.1 划分标准 91 只红耳巢鼠样本体重为4.05~13.11 g,平均体重为(8.22±1.74) g,其中,雌鼠为(8.58±2.07) g,雄鼠为(7.97±1.35) g,两性间差异不显著(t=1.5210.00 g(图1)。

2.1.2 不同年龄组间形态指标差异 根据体重划分的红耳巢鼠各年龄组间的平均体重、胴体重、体长和尾长差异极显著(P<0.01),相邻年龄组间的平均体重、胴体重间差异极显著(t>t0.01)(表1)。

2.2 按胴体重划分年龄

2.2.1 划分标准 91 只红耳巢鼠样本胴体重为3.14~9.10 g,平均胴体重为(5.98±1.09) g,其中,雌鼠为(6.03±1.18) g,雄鼠为(5.95±1.03) g,两性间的差异不显著(t=0.337.10 g(图2)。

图2 红耳巢鼠胴体重频次分布Fig.2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carcass weight of Micromys erythrotis

2.2.2 不同年龄组间形态指标差异 红耳巢鼠各年龄组间的平均体重、胴体重、体长和尾长差异极显著(P<0.01),相邻年龄组间的平均体重、胴体重之间差异极显著(t>t0.01)(表2)。

2.3 体重与胴体重标准鉴定结果比较

对按体重标准和胴体重标准划分91只红耳巢鼠年龄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3),2 种年龄鉴定方法鉴定的年龄结果完全一致的个体有85 只,鉴定结果不一致的有6 只。各年龄组的频数差为3.03%~16.67%,平均频数差为6.59%,总体吻合率为93.41%。

2.4 繁殖与年龄的关系

在幼年组中未发现怀孕鼠和睾丸下降鼠,在亚成年组中有少量个体参与繁殖,怀孕率、睾丸下降率和繁殖指数分别为11.11%、26.92%和0.16,成年组和老年组的繁殖力不断增加,怀孕率、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分别为30.77%~75.00%、52.00%~100.00%和0.42~2.07,2 个年龄组的总体怀孕率、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分别为47.62%、61.29%和0.87,为亚成年组的4.29倍、2.28倍和5.44倍(表4)。由此可见,4 个年龄组的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红耳巢鼠的繁殖与年龄相关。

表4 红耳巢鼠繁殖与年龄的关系Table 4 Relationship between reproduction and age of Micromys erythrotis

3 结论

种群年龄结构的划分对于研究鼠类的生长发育规律、生活史过程及种群动态规律等种群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具有基础作用。对这一多营地下生活的小型哺乳动物,采用常规的标记重捕等年龄鉴定手段精确计算年龄非常困难,故在实践中常采用一些与年龄相关的特征值来推断其年龄。体重和胴体重是鼠类最常用的年龄鉴定指标(杨再学,2016),针对不同的鼠种,其年龄划分的体重或胴体重标准差异较大,如贵州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幼年组和成年组的体重标准分别为<16.0 g 和>37.0 g、胴体重标准分别为<12.9 g 和>16.0 g(杨再学等,2002;杨再学,郑元利,2003),而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幼年组和成年组的体重标准为<60.0 g 和>210.0 g、胴体重标准为<40.0 g 和>160.0 g(杨再学等,2009,2010)。国内外对于红耳巢鼠的关注度低,目前没有相应的年龄划分指标报道,因此,制定其年龄划分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依据红耳巢鼠体重和胴体重的频次分布规律,结合个体的繁殖状况,确定了该鼠4 个年龄组的体重和胴体重划分标准。研究发现红耳巢鼠不同年龄组间体重、胴体重、体长、尾长平均值差异极显著,使用本研究确定的年龄划分体重标准和胴体重标准,鉴定结果总体吻合率为93.41%。胴体重可以避免因鼠怀孕而导致的体重误差,故采用胴体重标准更具有代表性,对于基层鼠情测报人员鉴定其年龄方便快捷。

本研究结果为红耳巢鼠种群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数据,对分析我国农区红耳巢鼠监测数据、预测预报及其种群动态具有参考价值。分析红耳巢鼠的繁殖力与年龄的关系,发现该鼠的繁殖力与年龄密切相关,其中,幼年组个体无繁殖能力,亚成年组个体中有少量个体参与繁殖,成年组和老年组个体是该鼠的主要繁殖群体,繁殖能力明显高于亚成年组,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繁殖力呈不断增强的趋势,这与潘世昌等(2003,2006)报道的小家鼠和杨再学等(2013)报道的锡金小家鼠Mus pahari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特征变化的研究结果一致。

猜你喜欢

胴体年龄组种群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影响猪胴体瘦肉率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中华蜂种群急剧萎缩的生态人类学探讨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内洛尔公牛的饲料转化率及其与胴体品质、非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的关系
蓝塘猪与长白猪正反交F1代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比较
味精与高脂日粮对生长猪胴体性状与组成的影响
岗更湖鲤鱼的种群特征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