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支部+”课程思政模式探索

2023-07-21王作根

关键词:模式探索党建引领党支部

摘  要:广州市技师学院将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建设充分融通,齐抓共建,凭借两者关联广泛的优势,以“党支部结对专业教研组”为核心,从内容体系、工作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探索形成党建工作部门和教学工作部门双向发力的“党支部+”课程思政新模式。党建引领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方法路径逐步清晰完善,课程思政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载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党建引领;党支部+;党支部结对专业教研组;课程思政;模式探索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7年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首次在文件中正式提出了“课程思政”这一概念。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020年,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课程思政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实践。其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领导是根本要求。广州市技师学院试点以“党史”为思政要点切入专业教学知识点,通过党支部和专业教研组结对共研的形式,形成课例、探索范式;并由点及面,逐步实现“系统性思政要点”向“全课程”覆盖,不断固化范式、摸索机制、搭建体系,形成“党支部+”课程思政模式。将党建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监督保障作用和目标指向作用,创新党建育人工作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悄无声息融入教学课堂,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无縫整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党建引领课程思政的必然要求

(一)课程思政蕴含于党建内涵之中

强化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1]是保证中央决策部署在学校教育教学全域贯彻落实、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中心任务达成的重要保障。党建工作涵盖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系统性构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意识形态引领、文化建设、环境塑造等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增强广大师生对党的领导、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课程思政融入“大思政”思想,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教学中体现,通过挖掘文化、技能、劳动、体育、美育等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和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的育人主体责任,使其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2],是落实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具体体现,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生最核心、最广泛的媒介,其本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念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政治素养的提升。党建引领与课程思政思想同源、内在契合、目标一致,课程思政蕴含于党建工作之中,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在党建大格局中实施推进。

(二)课程思政助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课程思政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理应成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内容。而当前在职业院校中普遍存在党建与课程思政割裂开的情况[3]。一是理念不足,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中心工作结合不够,没有将思想政治工作聚焦到课程思政主战场来,课程思政缺乏至上而下的推进力度。二是统筹不足,党建引领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方法路径等缺位,课程思政缺乏明确的方向指引。三是衔接不足,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效果没有由师及生传导到课堂,教师在政治理论学习转化上的动力不足、学生在专业课堂接受政治理论学习的机会不够,课程思政缺乏理论沃土。在认识上重视起来、在规划上明晰起来,在师生教育中一贯起来,课程思政在促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党建工作成效的作用就能进一步发挥出来。

(三)“党支部+”是党建引领课程思政的根本载体

基层党支部承担着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党员群众的重要职能,作为学校基层党支部还承担着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多重使命。按照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学校基层党支部必然要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教育教学教研全过程的战斗堡垒,突出其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压实其政治责任、主体责任、阵地责任,为课程思政全面保障[4]

具体要从三个方面发挥其载体作用,一是要深化政治理论学习,提升专业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为课程思政转化夯实理论基础。二是要做好党员群众教育引导,引领广大专业教师树立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使命,为课程思政推进夯实思想基础。三是要指导助力研究转化,协同挖掘和拓展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合支部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教学教研活动,为课程思政推行夯实行动基础。

二、“党支部+”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广州市技师学院将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工作具体落点到党支部进行实践探索,通过党委的统一部署,各党支部与专业教研组结对,选取“党史”这一最鲜活的思政资源先行试点,推动其在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中发挥引领作用,指导专业课程创造性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内容。进而在优化结对范式、扩大思政资源和专业课程覆盖面等方面加大党建引领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和监督保障力度,发挥更广泛、更实质的效能。

(一)全覆盖推进“党支部+”课程思政实践

党支部全覆盖对接专业教研组推进实践探索。一是试点全覆盖。覆盖学院现有的21个专业教研组,与党支部一一结对,选取21门专业课的21个教学点对接党史中的21个思政教育切入口,试点全面推进“党支部+”课程思政模式探索。二是推广全覆盖。由点及面,进一步将试点专业课程覆盖至所有的学科课程,将思政点扩大至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包含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的“系统性思政要点”内容。逐渐盘活资源对象推进实践研究。

(二)结对共研形成“一课一例”

试点学院党支部和专业教研组(各21组),进行逐一结对,选取21门专业课中的21个教学知识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一是探索对接范式。依托学院每周五“政治理论学习时间”和每周三“教研时间”,党支部和教研组结合专业课的内容共同研讨,党支部提炼“党史”中的思政点,专业教研组在厘清学科体系的基础上明确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找到21个专业教学知识点的课程思政融入点。双方共同划定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的“一课一例”。如在公共课历史学科中以史明理,厚植家国情怀;在计算机学科中融入党的精神谱系中的“科学家精神”,培养科学思维,启蒙科学兴趣,鼓励创新,增强民族自信;在航空专业中结合国防教育,增强技术技能提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二是融入教学设计。立足“一课一例”,专业教研组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项目设置、教学环节推进、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选择等教学设计环节中,因势而化,适配性地融入“党史类”思政教育内容。尤其在教学方法上,广泛应用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融合式、协同式、翻转课堂等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实现“一课一境”的效果。如在经济专业课程中,同学们在直观的视频材料中体会改革开放精神,在动漫专业课程中同学们亲手绘制党旗,领会党的性质和宗旨等。21组结对共建形成了21项教案、课件和授课视频教学资源,成为了学院课程思政的典型课例,并逐步固化过程范式,在学院全课程中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三)推广形成“一专业一体系”

通过结对共建形成“一课一例”的探索过程中,学院初步形成了党建引领的课程思政操作范式、教学资料成果,以及改革思路和创新措施,党支部与专业教研组进一步全面开展共研工作。在厘清学科知识点的基础之上,形成“一专业一体系”,一方面全面提炼每个专业蕴含的所有思政要点,从“党史要素”扩展至“系统性思政要素”,分门别类进行梳理,提炼成纲并根据专业优化调整动态更新。另一方面明确专业教研组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手,将提炼的思政要点融入专业整体规划中,从专业人培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模板使用,到具体的审批流程均固化下来,相应教学资料需经过专家论证,党建部门和教学部门联合审批后,下达实施。相关工作机制逐渐形成体系,建构成一个党建引领、科学合理,思政价值观与专业建设融入融通的课程思政新模式。

三、“党支部+”课程思政模式构建

党的领导要贯彻在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和实践评价全过程。以“小切口”带动“大尝试”,通过课例、范式和机制探索。学院党委加大了课程思政工作的顶层设计,制定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实施方案,推动党建部门与教学部门在课程思政工作中的协同联动。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党建工作布局整体规划,纳入教学重点内容系统安排,构建了以“党支部结对专业教研组”为核心,“双向”四个体系的“党支部+”课程思政模式。

(一)“双研式”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参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学院党支部与专业教研組结对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重点,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四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对焦形成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具体共研过程中,匹配专业课程属性和特点,适配性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公共基础课程,注重在通识内容中明晰和深化思政要素;专业课程注重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实操类课程注重知行统一,增强学生探索创新和攻坚克难精神等。在细分的专业大类中进一步深入梳理不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产涉农专业强调厚植乡土情怀,乡村振兴责任与生态环保理念,注重培养学生以强农兴农知农爱农为己任,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意识,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到三农专业的研究学习中;二产工业门类专业及新专业新业态下的学科交叉创新专业等,强调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与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等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精进创新研发能力,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强化学生技术伦理教育,激发学生技能报国、技能强国的使命担当;三产主要面向服务类专业,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领域的国家战略部署、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体恤民生、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价值理念,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文社科类专业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领会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爱国情怀。

总体在各专业课程中,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双驱式”课程思政工作体系

“党支部+”课程思政模式,强调融通党建与教学,同向发力,发挥党支部和专业教研组的主体作用,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其中,形成具体工作机制。

在党支部方面。学院党委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制定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实施方案,将党支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其中,同时将党支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学校基层党建工作规划。一是要求党支部充分运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与结对专业教研组充分开展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专项研究,系统性梳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知识点。二是除双重组织生活外,建立学院领导联系教学党支部制度,学院领导经常参加党支部活动,尤其注重参加党支部开展的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交流,为教师党支部建设出谋划策,指导党支部协同专业教研组共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三是结合学院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进一步加大党员和非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化广大教职工对党的先进理念,国家重大方略的领会学习,提升党员和非党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为课程思政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四是及时组织党支部总结凝练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经验,形成特色工作案例。定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优秀党支部经验分享活动,为党支部搭建相互借鉴的平台。

在专业教研组方面,按照学院党委制定的课程思政整体实施方案,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建设全过程。一是根据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学科、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思政点落实到专业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操实训各环节。二是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學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优化教学方式,广泛应用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融合式、协同式、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大学生政治素养、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等关键目标培养。三是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提升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技能。鼓励和支持高级讲师、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等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广泛开展经验交流、课程观摩等活动,示范引领全院教师做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三)“双检式”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建立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考核评价体系,从党建和教学两个方面完善质量监控和评价要素,突出课程思政价值导向和成效导向。

突出课程评价。在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研究制定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分类考核、分类评价。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中重点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课程质量评价中将“思政价值引领”作为重要的监测点指标;在产出指标中,关注学生的获得感和认同感。使各门课程思政育人功能融入全流程,课程思政要素可查可督。

加强工作评估。建立动态化、常态化评价机制,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学院教学水平监测、学科评估、教学评估、重点专业和重点课程建设等的重要内容。把党支部结对专业教研组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把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党支部季度考核重要内容,把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并形成长效的考核机制。

(四)“双促式”课程思政保障体系

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使课程思政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教学成果奖、教材奖、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工作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5]

明确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和党费重点支持党支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为党支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每年划拨专门专项经费用于课程思政项目研究、学习培养等。对表现优异的党支部和党员教师在年度党内评优和工作考核予以倾斜。全面激发党支部和专业教研组,党员、非党员教师投入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成效与反思

“党支部+”课程思政研究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并举,以问题为导向,促进课程思政研究既推向理论高度,又指向实践效度。党支部依托自身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探索和实践将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与党支部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融入学院人才培养之中,为职业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党支部与专业教研组结对共研模式中存在深度不够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思政点与专业知识点结合不够紧密、融合不够自然等,需有进一步的具体举措和优化策略,以使“党支部+”课程思政模式的成效更加发挥出来,促进“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和“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池 晶.高校“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初探——以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党委为例[J].党史博采(下),2019,(10):66-67.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3]冯大同,于 瑾.“党建 + 课程思政”的四维进路[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7):42-43.

[4]李 鹏.“党建引领  道术并举”——地方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5):116-120.

[5]傅 瑶.高校党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功能、目标及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0,(07):123-126.

责任编辑  韩  谦

作者简介:王作根,广州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

猜你喜欢

模式探索党建引领党支部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户籍管理模式探索
初中英语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企业工会与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探析
关于做好离退休党总支部建设的思考
小学英语让学与生的教学模式探析
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
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