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科学探究兴趣的激发和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3-07-12何甜甜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兴趣激发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何甜甜

摘 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与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其次分析了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与能力培养的现状,如教育理念落后,教育形式缺乏科学性,教师科学探究能力有待提升,科学探究素材有限,导致幼儿探究兴趣缺失。最后,通过转变师幼行为角色,发挥幼儿核心地位,积极引进生活化材料,构建科学探究情境,组织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等策略分析,旨在提升幼儿参与科学探究的主观能动性,夯实幼儿知识经验,推动幼儿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成长。教师应重视幼儿的发展规律与发展现状,组织合理的科学探究活动,强化幼儿探索精神,培育幼儿的创新意识,有效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并培养幼儿相关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探究;兴趣激发;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2-0048-04

幼儿时期是个体身心健康、思维习惯、道德修养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幼儿园教育中应摒弃“小学化”的教育理念,严格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坚持以生为本教育原则,创建合理的科学探究活动,积极引进新兴技术,使科学探究课程更具鲜活性与趣味性,从而调动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在相互交流中分享生活中遇见的问题,借助科学思维解决问题。如此,方能有效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升科学思维的灵活性,加强幼儿的探索能力。

1.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与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幼儿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实现自我感知,具备探索新事物的基本能力,学会利用多种感知觉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探究精神。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重视幼儿的好奇心理,并保护幼儿对新鲜事物的探究意识,不强行用刻板思维限制幼儿想象与创新,组织合理的探究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提升。

(1)有利于强化幼儿探索精神

探究能力与科学精神是幼儿核心素养的两大组成部分,而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幼儿科学认知,是加强幼儿探究能力与培育幼儿科学精神的主要渠道。教师围绕幼儿的现实生活状况开展科学教育实践,带领幼儿完成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项目任务,鼓励幼儿参加多元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科学思维及自主探究能力,促使幼儿积极认知新事物。同时,教师根据活动项目任务整合日常生活中的资料信息,挖掘与科学活动有关的资料信息,分析幼儿兴趣爱好,针对性加强幼儿对科学内涵的了解与掌握,可以使幼儿自小形成对新鲜事物的探究兴趣,不断强化幼儿的探索精神。

(2)有利于培育幼儿创新意识

互动沟通与交流表述是培育幼儿创新思维,提升幼儿创新创造能力的方式之一,个体的思维与表述能力是同步发展的,在与他人交流沟通、表达自我观念时,思维会进入飞速运行状态,一些创新灵感会通过交流互动萌发出来。而教师在科学探究教育活动中鼓励幼儿勇于表达,可以有效培育幼儿的创新思维,如引导幼儿尝试运用自身语言思维习惯描述事件,阐述自己独特的见解,尽量询问幼儿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为幼儿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可以激发幼儿思维潜能。教师在探究活动中不强行控制幼儿的行为与思维变化,让幼儿自主思考探究,锻炼幼儿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不仅可以培育幼儿独立思考的习惯,还能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不随意泯灭幼儿思维创新,使幼儿的思维在广阔的天地遨游。

(3)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只有将身体发展与精神情感态度进行和谐统一,才能促进幼儿全面成长,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科学探究课程的重心在于过程感知,要求幼儿通过独立探究与自主思考,充分体会科学的魅力,获取成就感。对幼儿来说,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既是一种对身心健康的挑战,又是锻炼情感思维的机会,是幼儿实现自身价值的一次历练。其中,教师有目的地营造教育环境,让幼儿长时间受到科学探究氛围的熏陶,能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保障。除此,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还能提升幼儿对生活的认知,促使幼儿全面了解身体各种功能,进而积极接受健康知识,形成自我保护理念。幼儿园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教育实践,其主要目的并非提升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更新知识框架,而是为幼儿个体的健康成长奠定夯实基础,避免幼儿在成长过程迷失方向。教师积极开展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放松幼儿心态,促進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科学精神与科学思维的养成,引发幼儿创新思维,促使幼儿综合性发展。

(4)有利于达到启智目的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没有动作,就意味着与外部世界失去接触”。这句话体现了积极的探索精神以及对理论知识的探究能力可以有效推动幼儿的智力发展。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会得到直接的启蒙教育,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会自主思考分析问题,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满足好奇心。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教师构建宽松愉悦的认知环境,为幼儿提供参与及尝试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幼儿勇于质疑,阐述与所谓标准答案不同的见解,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利用多种感知觉,逐渐提升科学探索兴趣,在“发现—探索—再发现—再探索”的良性循环中拓展知识领域。

2.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与能力培养的问题分析

部分幼儿园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出现了形式化现象,并未重视幼儿科学精神的培育,不关注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参与兴趣,甚至忽视幼儿核心地位,以教师自身主观思维影响幼儿发展,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1)教育理念落后,教育形式无趣

教师理应跟随时代发展需求与改革趋势汲取新型教育理念,选择与幼儿思维发展相符的课程内容,创设符合幼儿能力的活动项目。但就当前的教育实践来说,部分教师显然更重视为幼儿讲解科学知识,忽略幼儿的发展规律,教育形式较为无趣。部分教师甚至根据网上搜索的信息与课程开展流程按部就班地为幼儿讲解知识,并未渗透创新性元素和融入自己的见解,也并未根据幼儿发展状况、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合理调整与优化课程环节,导致幼儿接触的课程体系相对生硬,难以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这还限制了幼儿创新思维、探索想象力的拓展,容易使幼儿陷入刻板思维,形成刻板印象,不利于全方面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2)资源开发不足,幼儿兴趣不高

幼儿园教育的课程资料是有限的,因此组织科学探究活动不应仅局限于幼儿园内部资源素材,教师应以宏观角度挖掘科学探究材料,引进多元信息素材开展科学教育课程。但实际探索中发现,部分教师没有开发并利用多样化资源,仅仅在园内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探究内容与探究场地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思维拓展与理念创新,容易导致幼儿逐渐失去科学探究的内驱力,开始以敷衍态度对待科学探究任务,主要表现为不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不配合教师完成任务,从长期来看,会不利于幼儿思维逻辑与想象力的发展,导致幼儿的全面发展最终失去平衡。

(3)教师科学探究能力有待提高,认知不够深入

教师的能力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质量、幼儿的科学精神养成及身心发展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应避免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出现讲授失误等低级错误现象。幼儿天马行空的思维想象是其发展特征之一,在科学探究实践中会随时向教师提出问题,但部分教师难以对幼儿提出的所有问题做出正确回答。幼儿园教育的从业者多数为学前专业,虽然能够灵活应用专业技能解决日常教育中出现的多种问题,但对科学探究领域的专业知识仍然相对薄弱,原因在于教师的科学探究能力有待提高,对科学探究的认知不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4)强调教师主导,忽视幼儿主体

幼儿对未知事物或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兴趣与探索欲望,但对科学探索的知识理论缺乏理解与掌握,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层层剖析,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而不是为了避免麻烦与节省时间将探索结论直接呈现给幼儿,代替幼儿的探索过程。但部分教师在整个科学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认为给幼儿讲解知识内容才是课程的重点,“教师讲、幼儿听”成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常态,通常未给予幼儿独立思考与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一味地向幼儿提出问题,一旦幼儿的思考时间超过预期,就会直接公布正确答案,忽视了幼儿的思维状态。幼儿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通过简单的话术告知教师,部分教师则根据标准答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评判,至于幼儿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思维创新、对知识理论的掌握情况等并未得到关注与重视,导致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

3.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与能力培养的策略应用

相关部门要求不应通过“小学化”思维开展幼儿园教育,且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发展阶段,如果强制性要求幼儿学习枯燥的知识理论,将导致幼儿产生厌学心理。对此,教师应主动分析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开展的现状,针对幼儿的个性特征应用高效的策略,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探究的能动性,锻炼幼儿的探究能力。

(1)构建趣味情景,激发探索意识

基于真实的生活情景向幼儿提出问题是建构主义提倡的做法,教师在特定条件下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可以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进而更新其认知结构体系。教师将幼儿带入趣味性的课程情景,能使幼儿产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促进幼儿带着好奇心理进入科学探究活动。多数幼儿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征,紧紧围绕幼儿的学情与兴趣爱好灵活调整教育实践,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探索问题与现象本质,有效指导幼儿构建新知体系。教师应通过引导幼儿探索问题构建情景,调动幼儿持续探究知识的兴趣,培育幼儿的科学思维,并跟踪幼儿科学思维的发展状况,及时点拨或适当提示幼儿,保障幼儿始终朝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打破幼儿的发展局限。例如,以“會跳舞的纸”为科学探究主题,教师可以采用“魔术”形式将手中的纸变成小人,并向幼儿抛出问题,鼓励幼儿主动表达观察结果。然后,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让小人进入跳舞状态”这一问题,要求幼儿通过独立分析或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尝试解决问题,发挥想象大胆设想,以此激发幼儿探究欲望,使幼儿在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新知识,丰富认知经验。最后,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点与探索欲针对性创设环境氛围,引导幼儿发挥创新思维与聪明才智进行科学探究,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满足的幼儿探索欲望。

(2)转变教师观念,处理师幼关系

数据显示,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别动”“不对”等作为口头禅,这种具有命令性或者否定性的语言形式很容易使幼儿使其科学探究兴趣,降低幼儿参加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动性。根据幼儿当前的发展规律,教师不应过度干涉幼儿的主观意识及活动行为,应尽可能与幼儿成为平等交流的朋友关系,实时关注幼儿的转变状况,以正确态度看待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幼儿的基本学情与发展规律,尽量满足所有幼儿在成长过程的需求,捕捉幼儿兴趣点,适当点拨与提醒幼儿,构建趣味性课程环境,推动幼儿自主参加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应做到适当放手,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充当指导者,使幼儿在宽松、活跃的氛围中主动寻找知识理论。比如,教师引导幼儿参加以“小小建筑师”为主题的科学探索活动时,应采用多元渠道为幼儿呈现城市建筑的演变过程,鼓励幼儿通过独立分析、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挖掘价值内涵,并将发言权归还幼儿,引导幼儿大胆阐述自身观念与见解,体现科学探究的个性化。教师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遵循“师生行为角色上的转变”教育观,在开展课程或组织探究活动时均将幼儿看作主体,考虑幼儿心理变化、对活动的接受程度、发展规律等多方面因素,正确处理师幼关系,可以使幼儿在平等和谐的发展环境中健康成长。

(3)提供生活材料,锻炼实操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幼儿往往需要借助道具获取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教师引进科学教育课程资料时,应尽可能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缓解幼儿接触科学内涵的紧张情绪与无措感,充分利用幼儿生活中的趣味道具,锻炼幼儿的实操能力。水、镜子、瓶子等道具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也是幼儿非常熟悉的生活用品,教师可发挥这些道具的价值,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意识,使幼儿形成科学观念。例如,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幼儿自主准备镜子,引导幼儿通过照镜子的行为初步了解光的反射,然后带领幼儿拿着镜子走在阳光下,学着反射太阳光,感受镜子反射原理的新奇之处。另外,幼儿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手脚协调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在选择课程材料时,应最大限度上补足幼儿发展缺陷,筛选具有可操控性且操作简单的素材。比如,多数幼儿具有爱玩水的天性,教师在指导幼儿完成“水的浮力”的活动项目时,可以选择空饮料瓶这一素材。首先,要求幼儿将空瓶子放置水上,了解空瓶子可以在水表面漂浮的定理;接着,要求幼儿将一个装满水的瓶子放置水上,幼儿很快发现,装满水的瓶子会快速沉入水底,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幼儿感知水的浮力。教师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要随时更新生活性材料,将关注幼儿身心安全作为前提,并不断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动性,锻炼幼儿动手实践能力,以此培育幼儿挖掘生活新奇事物的意识。

(4)组织游戏活动,探索知识经验

游戏活动是幼儿感知周围世界与积极探索科学的途径之一,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必备环节。教师组织合理的游戏活动,指导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形式进一步了解丰富多样的生活,可以训练幼儿表达自我的能力,激发幼儿发展潜能。同时,教师巧妙设计游戏规则与游戏内容,重视游戏整体的平衡度,既能让幼儿感到快乐,又能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提升探索思考能力,提高幼儿判断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我是医生”游戏,尽可能将现场环境布置得与现实相贴近,把活动区域改为看诊室、挂号窗口、缴费处、药房以及服务台等,选出几名幼儿分别担任角色,引导幼儿进入游戏情境。“家人”带着“患者”来医院看病,向“护士”或者“服务台人员”咨询看病流程,询问挂号方法,接着,“医生”询问“患者”不舒服的地方与当前感受,为“患者”开药方,“家人”缴费并取药。教师发现多数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表现得都非常好,可以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在此游戏中,幼儿既获得了快乐,也加深了体验感,可以全面了解生活中多种角色岗位的职能与存在价值,推动幼儿正确认知个体在社会上的责任,锻炼幼儿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使幼儿产生面对问题时勇于寻求帮助的观念,强化幼儿的生活能力和探究能力。

(5)引进新兴技术,拓展知识理念

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幼儿全面了解周围世界,调动幼儿自主探究科学知识理论的内驱力,培育幼儿科学探究意识,不断强化幼儿探究能力,使幼儿逐渐学会以辩证角度与宏观角度看待生活实践。多数幼儿已经对周边环境与客观事物有了初步认知,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进新兴技术,加强幼儿的认知,使幼儿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积累科学探究经验。比如,带领幼儿完成“一切都在变化”的科学活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功能呈现变化趋势与变化内容,如展示一颗种子的演变过程,从播种到生根发芽,最后到开花结果,通过整个变化过程使幼儿了解事物的变化规律。又如孵出小鸡的变化过程、植物随着春夏秋冬更新迭代的变化状况等,在展示后,教師应指导幼儿主动探索科学奥秘,掌握相关科学信息,与幼儿共同归类科学现象,并将类似现象进行对比分析,锻炼幼儿辩证思维能力。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引进网络技术与新媒体技术为幼儿呈现丰富有趣的素材资料,利用视听结合、感染力强以及声画并茂的特征,直观演示开展科学探究的环节过程,以动态形式呈现静态知识,加深幼儿认知,扩大幼儿的知识量与知识视野,呈现尽可能多的科学现象与生活中的科学内涵,引发幼儿探究兴趣,激发幼儿对科学理论的认知能动性。如此才能更好地吸引幼儿自主参加科学教育活动,感知获取结论的艰辛,体验探究理论的乐趣,进而以信息化教学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初衷是激发幼儿形成积极探究科学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产生参与兴趣,逐渐提升幼儿的自主思考与互动交流能力,从而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与探索意识。教师应摆脱课程资料的限制,积极引进大量信息资源,基于幼儿的生活实践挖掘科学探索素材,缓解幼儿对科学探究的紧张情绪与陌生感,以引路人与指导者的角色,分析幼儿的探究兴趣点,针对性创设科学探究活动项目,锻炼幼儿的动手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余灵芝.浅析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途径[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8(01).

[2]王益群.利用绘本阅读培养大班幼儿科学实践探究能力[J].幸福家庭,2021(13).

[3]周春鹏.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小班幼儿科学探索兴趣[J].幸福家庭,2021(04).

[4]庄珊.5~6岁幼儿科学探究兴趣与能力的培养策略——源于成都市幼儿园的调查[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05).

[5]徐转芬.师幼互动激发幼儿科学探索兴趣的途径[J].幸福家庭,2021(19).

猜你喜欢

兴趣激发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