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策略

2023-06-26虎恩宁

天津教育·中 2023年5期
关键词:意志品质意志力体育

虎恩宁

初中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中考科目,其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让其在运动中体会到生命的力量。另外,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学会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提高对各种体育活动的兴趣。其中,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运动过程的根本因素,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只有意志坚定,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一项体育运动,从而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一、意志品质的内涵

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和行为的全面反映,一般会受个人思维、认知和价值观的影响。如果将人比作一座巨大的建筑,那么意志力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支柱,一个人的成败取决于其意志力的强弱,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漫长的努力和持久的训练。调查发现,学生意志品质的组成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学生个人认知结构、个性心理和思想维度的差异,在培养意志品质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初中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动态性阶段,这增加了对其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难度。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制定长期的、行之有效的培养计划,促进学生意志品质的提升。

当前的初中生在物质条件上是富足的,他们并不知道生活的艰辛,几乎没有遇到过任何困难和挫折,因此许多初中生的意志非常薄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意志力的培养,让学生面对困难时不退缩、不放弃,帮助学生建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目前独生子女在初中生中占据较大比例。一方面,父母对家里唯一的子女倾注了所有感情,给了学生优越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给学生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在现阶段的初中生中,意志力较弱是普遍情况,他们经受不住挫折和挑战,对困难存在恐惧心理。初中作为学生身体和精神发展的关键阶段,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

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身体锻炼次数越多、锻炼时间越长的学生,其意志力与一般不运动的学生相比有着显著提高。基于此,教师应走出仅关注文化课分数的误区,重视体育教学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当前学生体质普遍下降、抗挫折能力不强等问题。

(二)促进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作为一门副科,没有受到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足够重视,许多体育教师对这一工作也只是敷衍,更没有对其进行有意义的教学创新与改革。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内容。

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途径

(一)激发运动欲望,培养意志品质

兴趣是最佳的指导者,每个学生都拥有独特的个性,在选择课程时可能会偏向某个特定方向,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存在差异性。为了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安排小组活动,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通过情感交流和兴趣培养,让学生体验体育运动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活力,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获得更多乐趣。与此同时,教师除了要注意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之外,还要注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具有感染力和风趣的语言,向学生普及与体育相关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让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以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去面对挫折和困难。

(二)开展比赛项目,激发学生体育主动性

学生对竞赛项目有很大的好奇心,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设计适合学生的运动项目,并通过竞争的方式激发其运动思维,从而让学生在训练中更积极主动。大部分学生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望,在加入一个团队后,也会拥有团队精神,一旦找到感觉,就会表现出对胜利的渴望。所以教师要适时地组织竞赛项目,并做好相关宣传,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锻炼其意志品质。教师要做好有目标的设计与引导,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状态,在一次次的体验中磨砺意志。

例如,在进行跑步训练时,教师应制定训练方案,让学生自由组建4人队,参加200米、400米、800米赛跑。教师根据学生的平均表现评定学生的成绩,并在班级中进行排名,排名靠后的一方要受到惩罚,其余的小组可以自由挑选体育项目。一听到自行组队,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在竞赛阶段,各组成员互相鼓励、商讨对策。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互相帮助、鼓舞士气,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方法向学生传达鼓励性的讯息,使其自然而然地树立起体育自信心。教师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训练学生跑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尤其是自由组队,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在训练期间,学生互相激励,更愿意去坚持,这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三)以训练目标为重点,重视学生的耐力培养

所谓的“设定训练目标”,就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体育项目設置了特别的要求,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达到这些训练要求,学生必须付出更多努力。学生的运动基础并不相同,教师要对这一点有清晰的认识,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位学生设定相应的动作指数,这是分层次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训练启动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追踪,对其表现进行客观评估,以制定更科学的训练方案。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进行有目标的运动项目设计将有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

学生在训练到了某个阶段后,都会有一种疲劳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下的心理状态也会较差,能否继续下去,全凭一个念头。教师要有观察意识,针对学生的运动状况和心理状况做出适时调整,制定对应的目标规划,让学生有一种责任感,在坚持锻炼的同时,提高意志品质。例如,在实心球的投掷训练中,学生会逐渐对这种重复的操作感到疲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运动成绩,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为每一组规定一定的运动量,如每位队员必须完成三次练习,每个组必须有6次以上的成绩目标。确定了训练目标后,学生就可以进行有意识的投掷练习,由于学生基本的投掷技能水平并不相同,教师为每个小组制定的及格线也不相同。另外,教师对学生的投掷次数有要求,学生以达到教师要求为目标,必须有足够的动力,才能顺利完成这个任务。

(四)采用挫折教学,培养学生的抗压意识

“逆境中出人才”暗示了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在体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挫折教育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体会失败,从而意识到成功的来之不易,这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运动竞赛有输有赢,输了的一方当然会有一种心理上的挫败感,一个人一旦有了一次失败经验,就可以很好地检验其意志力。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归纳和分析,找到学生输掉比赛的原因,引导学生将失败当作成功的阶梯。在体育比赛中,由于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超出其自身能力,很可能就会失败。但在学生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由于方法的错误或心态的原因而造成的失误是无法解释的,教师要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势必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触动。

例如,大多数男生都很喜爱篮球这个项目,当教师建议男女对抗时,女生一般情况下会处于下风。但是,在这次竞赛中,教师有特别的规定:5名男生和8名女生进行比赛,其中女生得一分按两分算。在这样的规则下,男生仍然充满自信,在最初阶段,男生一直占据优势,而女生在教师们的指导下,局面逐渐逆转,最终女生获胜。男生组则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再加上其他男生的评价与指责,更是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冲击。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男生一些针对性的鼓励,让其吸取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进行相应调整,为下一次比赛做好准备。

(五)优化激励手段,激发学生运动潜能

在学生运动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鼓励和引导,适时地给予学生关爱和帮助,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这对其良好意志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的鼓励方有很多,包括言语激励、文字激励等。其中,肢体语言中的手势是体育训练中最常用的一种激励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进行相应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从教师的肢体语言中得到鼓励的讯息。

跳高作为一种运动项目,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先给学生做示范,并对其中的某些技术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再要求学生按规定去做动作。但是有的学生始终没有能够跃起,甚至没有跨过最低线,教师及时对这些学生进行鼓励,并为其准备了一块场地,让其独自训练起跳要领,并与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实时跟进并指导,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这些学生战胜了恐惧,并顺利地完成了跳高动作,每次学生完成相应的动作后,教师都会给他们一个鼓励的手势。对一些体育弱势群体,教师要特别注意在精神上给予其针对性的激励,这对学生的心理支持和锻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初中生有一些运动障碍是非常正常的,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心理因素,教师要从激励的角度进行引导,给学生提供自我矫正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六)延长体育锻炼时间,塑造学生的坚持品质

体育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教师会特意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运动,要求其每天运动,并邀请学生的父母参加,通过多样化的亲子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进行学情调研,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训练活动,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初中生的体育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体育锻炼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面临着很大困难。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教师应多为学生安排一些生活性的体育活动,使其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以原地跳远为例,很多学生都没有达到标准,所以教师为其布置了课下练习任务:在家练习原地跳远,每天不少于50次,父母要进行督促,并拍照或录像见证。刚开始时,學生都能坚持,但是一周后,大部分学生变得懒散,父母也没有进行有效监督,教师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干预,充分利用微信群的优势,动员学生家长为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榜样,如此一来,学生的锻炼热情被激发。同时,教师要坚持统计与管理相关数据,确保此项活动不断进行,从而迅速提高达标率,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意志力是人的基本素质,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石。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从多个角度设计和组织教学,磨炼学生的意志。通过开展比赛项目、设置训练目标、挫折教学、增加训练时间等策略,可以使学生的意志和耐力得到很好的训练。为了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全面调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课程方案,增强学生的意志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意志品质意志力体育
Willpower 意志力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意志力也要用在“刀刃”上
2016体育年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究
我们的“体育梦”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渗透幼儿意志力的培养
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不同运动水平男子冰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