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支点,撬动整本书阅读

2023-06-20方婷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要:整本书阅读可以用支点来撬动。《安徒生童话》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以“情境”为支点,点燃了学生阅读的热情;以“任务”为支点,设置“安徒生小站”“童话故事站”和“明信片小站”,向学生传递阅读的方法;以“拓展”为支点,延展了阅读的时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安徒生童话》

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品质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对小学生来说,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我尝试过多种方法,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在一次关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徒生童话》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我借助三个支点,竟然成功地“撬动”了这本书的阅读。

一、以“情境”为支点,点燃阅读热情

学生的阅读成效和阅读情绪紧密相关。浓厚的阅读兴趣会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从而显著提升阅读效果。而情境是激发阅读兴趣、点燃阅读热情的有效手段。所以,我设计了“去童话王国旅行”的情境,借此导入新课。不出所料,学生对此表现出了强烈的期待,纷纷表示想要去童话王国。然后,我告诉大家,童话王国的国王为大家安排了“安徒生童话号”列车,大家可以一同乘坐列车去旅行。不过,去之前需要仔细阅读“旅行小贴士”——旅行中,列车会停靠在“安徒生小站”“童话故事站”和“明信片小站”,只有完成每一站的任务,才能顺利到达王国。在这样的情境渲染下,学生的阅读热情被点燃。而且,这一情境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预热。

二、以“任务”为支点,传递阅读方法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用三个学习任务,悄然传递阅读方法。

(一)“安徒生小站”——看图猜故事,走进作者

阅读“旅行小贴士”后,我带领学生跟随“安徒生童话号”列车,来到第一个任务站点——“安徒生小站”。我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安徒生先生给大家带来的有趣的图片,他想让你们看图猜故事。”这里的图片都是《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插图,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相应的标题提示,能够大致了解不同故事的情节、主要人物,为进入整本书阅读奠定基础。在学生猜出故事后,我顺势为他们介绍安徒生的生平及成就,使其对这本书有更深刻的理解。比如,学生根据图片等提示猜出《丑小鸭》后,我告诉学生:《丑小鸭》被称为“安徒生的自传体童话”,我们可以在故事中发现作者的影子。学生从中了解到:作者写的故事可能与其自身的背景和经历相关;读一本书时,我们既要看文字,也要看插图,还要去了解作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读透一本书。

(二)“童话故事站”——发挥想象,演读故事

由于《安徒生童话》是由168个童话故事组成的,课堂上不可能带领学生阅读每一个故事,所以,我特别设计了“童话故事站”这一任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深入阅读一个故事,掌握想象画面、进行演读的方法,进而自主完成整本书中其他故事的阅读与理解。

我先出示《拇指姑娘》的片段,范读后让学生说一说,拇指姑娘坐在鸟儿的背上看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自己再读片段,说一说哪一个场景触动了自己。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到,学生的脑海中逐渐浮现了一些画面。接着,我出示关于这一片段的影片,讓学生看一看导演脑海中的画面。学生在欣赏后发现,每个人关于童话世界的想象是不同的,但这些想象都非常美好且奇妙。此时,我出示教材上的第一个小贴士“童话世界无奇不有。阅读时,只有发挥想象,才能真正领略童话的魅力”,学生对这一阅读方法的掌握可谓水到渠成。

接下来,我顺势提问:“在这之前,拇指姑娘和田鼠住在没有阳光、潮湿的地洞里。现在,她终于来到了这个温暖的国度。如果你就是拇指姑娘,你会对燕子说些什么呢?你又会在这温暖的国度里做些什么呢?”学生先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同桌演一演,一人扮演燕子,另一人扮演拇指姑娘。同桌表演后上台展示。在充分、大胆的想象后,学生展示了精彩生动的表演。此时,我出示教材上的第二个小贴士“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童话中的主人公,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悲伤”,学生对这一方法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透彻了。

最后,我把故事中的两幅前后对比的插图展示给学生,并提出问题:“拇指姑娘后来怎么样了?她有没有获得幸福?”同时,我告诉学生:“相信读过童话故事的同学都知道,童话是常读常新的。运用今天学习的发挥想象并演一演的方法再去读一读这个故事,同学们一定会有全新的感受。”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教师辅以必要的指引与支持。这一任务的设置,传递给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发挥想象和体验角色,使其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有助于自主阅读的持续、深入开展。

(三)“明信片小站”——及时记录,交流分享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广阔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空间。为此,我设计了“明信片小站”任务,让学生通过写明信片的方式,及时记录自己的想法和书中的好词好句等,并以送明信片的方式,与同伴交流,收获更多的体会。

我先出示明信片,并向学生介绍:明信片是不用信封就可以直接邮寄给其他人的卡片,我们可以写下想说的话,与他人分享。然后,我把有安徒生童话插图的明信片发给学生,告诉他们可以把阅读中发现的有新鲜感的句子写下来,再在适当位置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收信人的名字。学生完成明信片的设计后,展示自己的作品,课后再将其赠送给自己的朋友。

我接着总结阅读记录的方法:除了明信片这种形式,我们也可以借助读书日记的形式来记录,在日记中写写当天所读的内容、读后的感受、产生的联想和疑问等,帮助我们深入阅读故事,也方便日后的交流分享。

这一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加深了对故事的印象,有助于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另外,积累“有新鲜感的语句”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写日记”则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内容,这一任务巧妙地将这两大语文要素融入进来,帮助学生巩固了旧知。

三、以“拓展”为支点,延展阅读时空

整本书阅读应延伸至课外,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迁移、内化所学,促进阅读的深化。所以,我设计了“好书‘一起读”的拓展阅读活动。这里的“一起”,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读《安徒生童话》。《安徒生童话》是一座“黄金屋”,不仅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可以作为成年人的童年回忆录和人生启示录。学生可以运用课堂所学的方法和父母一起阅读这本书,也可以向父母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还可以和父母一起演一演精彩的对话。这样的“一起”,使得学生的学习有回应,有落实。

第二层意思,是让学生将《安徒生童话》与其他童话故事书放在一起读。教材上“相信你可以读更多”部分向学生推荐了《稻草人》和《格林童话》两本中外经典童话。课堂的最后,我向学生介绍道:“除了有‘安徒生童话号列车,童话王国的国王还给我们安排了‘稻草人号列车和‘格林童话号列车。课后,请小朋友们再乘坐这两辆列车,看看童话王国的其他风景。”

整本书的阅读,读完一本书不是终点,而应让这本书成为起点,让学生收获方法、得到启迪后,带动一类书的阅读,将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经验总结内化成自身的阅读模式,生成新的情感体验与认知结构,从内心深处生发出主动阅读的渴求,让持续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方婷,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