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的戏剧在继续”

2023-06-20庞冉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4期
关键词:戏剧教学审美体验高中语文

摘要:戏剧节的开展,是一种帮助学生感受戏剧、了解戏剧、激发戏剧兴趣的方式。无论是结合实践经验,还是遵循课标指向,教学活动中都应把戏剧表演乃至戏剧节活动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这一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评价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校园戏剧节;戏剧教学;审美体验

本文系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综合实践课程研究”(批准号:LZ/2021/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戏剧节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附中”)品牌性、标志性的文化活动之一,在附中学生最期待的学科活动投票中每年高居首位,成为历届附中学子青春记忆的重要部分。戏剧节的开展,是一种帮助学生感受戏剧、了解戏剧、激发戏剧兴趣的方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要求“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还提出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实施中“举办……话剧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因而,无论是结合实践经验,还是遵循课标指向,我们都应把戏剧表演乃至戏剧节活动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组织开展了多次校园戏剧节,对戏剧节的设计理念、组织过程及意义成效有一些思考。

一、校园戏剧节开展的背景

传统的高中戏剧教学一直被当作阅读教学课型,其处理方式和小说、诗歌、散文等阅读课几乎相同。有的教师干脆把戏剧单元当作自习单元,让学生自己阅读或者上课放几部话剧视频,随意解读了事。

不少教师也会在教学中安排课堂表演,但在教室中学生因为缺失对作品的深入理解而难以进入戏剧的真实情境。作为演员,易笑场;作为观众,会起哄。场上的表演常常会因为场下的哄闹,要么陷入窘境、草草收场,要么借机调笑、乱作一团。这样的课堂,看着热热闹闹,却失去了戏剧教学的特点和目标。

戏剧教学应该充分体现戏剧的文体特征,引导学生把握戏剧冲突、分析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形象、参与戏剧编演,从而感受戏剧的魅力,提高鉴赏戏剧的水平,进而提升语文素养。

法国戏剧理论家德尼·巴勃莱指出,现代的导演们正在想方设法改变观众的被动状态,引导观众去参加一种仪式、典礼和节日晚会。而校园戏剧节正是一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互动的仪式”。经常观赏戏剧的观众会感受到,戏剧和电影、电视相比,其突出特点就是在场性。观众并不是完全冷静地置身于戏剧之外的,他们往往和台上的演出是同频共振的。他们的观众心理需要依靠仪式的研究才能进一步得到延伸。[1]

校园戏剧节提倡让师生真切地走进戏剧表演,并以戏剧表演为核心,把和戏剧相关的诸多周边活动加以融合,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广泛参与性,让那些不能走上舞台中央的学生,也能感受到戏剧艺术的魅力。同时,丰富多样的活动、一周左右的时间跨度,也营造了节日的氛围感和仪式感。

二、校园戏剧节实施方案的构建

(一)对应学段

我们的校园戏剧节面向高二年级学生,设定在高二下学期进行,主要考虑的是和课内教学的整合,并作为课内教学的拓展延伸和综合评价。

高一年级开展诗歌节,形成高一诗歌节和高二话剧节的学科活动序列。以往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现今的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均有诗歌单元的内容,因而把诗歌节设在高一上学期。

高二戏剧节配合整本书阅读教学,结合选修教材《中外戏剧名著选读》,把《雷雨》《哈姆莱特》等作品作为高二下学期整本书阅读书目,开展校本教学。

(二)活动组成

戏剧节活动包括五个板块:戏剧教学、舞台展演、剧本创作、文创设计、师生共评。在这个体系中,戏剧教学不再孤立于课堂之中,舞台展演、剧本创作成为戏剧教学的活动手段和呈现成果,体现着戏剧教学的质量和完整性。而文创设计以美术绘画等形式,具体表现学生对戏剧的理解。此外,以师生共评的方式评价反馈各个环节,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结果的过程化。

戏剧教学板块,附中语文组安排3—4周的时间,集中教学《雷雨》《哈姆莱特》两部剧目。在教学中,尝试由剖析形象到饰演形象,由揣摩语言到体验语言,由掌握戏剧特质到剧本写作实践。同时,物色有一定表演天赋或创作能力的学生,为下一阶段的戏剧活动做准备。

舞台展演板块,在一星期之内设置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保证每一个班级表演的学生都有站上舞台的机会。高二年级15个班级分为三组,每组前两名共6个班级进入决赛。其中,初赛只设最佳男、女主角,以保证表演才华突出的个人及时得到肯定。决赛设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舞臺效果奖,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即便是参与幕后工作的学生也能得到激励。对此,我们要求各班在组织排演时先明确分工,并提交剧组分工名单,不表演的学生可参与编排、道具、灯光、配乐等工作。

剧本创作板块,设置“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改编剧本”两个奖项。原创剧本恪守原创准则,要求主题健康积极。改编剧本要求改编文学作品,可以是教材中的篇目,也可以是指定的整本书阅读书目,如《鼠疫》《围城》等。

文创设计板块,要求以本班话剧作品为表现元素,设计海报或文创产品。优秀作品会被制作成实物,并作为戏剧节奖品。

上述各个活动板块,均要通过师生共评,进行评议。全面、有序、得当的评测,能够促进上述活动质量的提升。舞台展演初赛中,每一组评委由三位语文教师和两位爱好戏剧的学生担任,学生评委通过自荐、选拔、测试产生。事实证明,从800名学生中脱颖而出的评委,对戏剧的熟悉程度往往不输于教师。决赛评委在初赛基础上,再邀请1—2位艺术院校戏剧表演专业的教授担任主评委。

剧本创作的评价,也分为初评和复评两个阶段。其中,初评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和年级全体学生一起完成。我们先把所有剧本作品编印成册,下发给每位学生并布置课后阅读,再用填涂答题卡的方式完成打分。初评共10篇剧本进入获奖名单。复评阶段,我们会邀请南京大学戏剧专业出身的知名编剧担任主评,最终产生一、二、三等奖。在上届戏剧节的剧本创作中,《蒋公的面子》编剧温方伊对最佳改编剧本《十二腔》的评价是:“对《十二公民》的‘校园化改编别出心裁,剧本非常完整,有思考,有对切身生活的关照。”对最佳原创剧本《民主》的评价是:“构建典型戏剧情景,戏剧矛盾突出,有思考,有悲悯,能扩充成大戏。”

以上五个板块相互勾连,互为补充。其中,戏剧教学板块是起引,是其他板块得以开展的保证;舞台展演板块是核心,是对戏剧教学的深化和丰富,也是评价检验和终端呈现,是戏剧节真正的“重头戏”。

(三)剧目选择

在戏剧节核心环节——舞台展演的剧目选择上,我们对学生列出建议剧目单,但不做强制要求。建议剧目分三类:(1)西方传统经典戏剧,如《俄狄浦斯王》《麦克白》《李尔王》等;(2)现代中国经典戏剧,如《升官图》《三块钱国币》《群猴》;(3)当代先锋戏剧或实验戏剧,如《青春禁忌游戏》《灵魂拒葬》《你好,疯子》等。这些剧目既来自教师的阅读经验,也有对往届戏剧节成功剧目的传承和积淀。

在推荐的同时,教师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戏剧发展的脉络、戏剧流派的特点、经典戏剧的魅力等。然后,学生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阅读分析自己感兴趣的剧目,并撰写鉴赏评论或读书报告。教师评阅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依据大家对作品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对剧目选择给予指导意见,最终产生各班的展演剧目。与此同时,教师也对班级的导演人选有所把握,一些对作品有独到深刻理解的学生是担任导演的重要人选。

在历届戏剧节展演的剧目中,西方传统经典戏剧和现代中国经典戏剧往往是学生选择的主流。但近三四年,进入决赛甚至获得一等奖的剧目多是当代先锋戏剧或实验戏剧。师生对经典戏剧的内容太过熟悉而产生一定的审美疲劳,而当代戏剧以更丰富的表演形式、更有冲击力的情感表现,赢得了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选择比重渐渐增加。这也极大地提升了舞台效果,增加了戏剧表演的呈现形式。

担任过附中戏剧节主评委的上海戏剧学院赵武教授直言,戏剧节的剧目选择和表演已突破了自己对中学生戏剧的认识。他表示:“原以为是中学校园小品,没料到满堂呈现的是一出出大戏,甚至是超级严肃的大戏。我深深为这所学校的校长‘担忧,他竟然可以如此放手青春少年的‘禁忌游戏;但同时也深深地为同学们感到高兴,因为这样的戏剧至少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课本里完全不可能存在的激烈之情,同学们的人生感悟也会因此而深切起来。”

三、校园戏剧节中教师的多重角色

戏剧表演及戏剧节活动是复杂的实践活动系统,其运转受学校、教材、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影响。教师是这一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评价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指导者的作用是,当学生需要鼓励或者寻求建议的时候,能够适当提供建设性的意见,用以促进排演的进行或者改善排演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应在学生表演过程中多观察少打断,在排练结束后個别交流,以提建议的方式引导学生导演或学生演员改进。

参与者即教师参与戏剧的表演。教师的参与不仅有利于提高戏剧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而且能够促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形成良好的活动体验,也有利于师生之间产生和谐友好的互动。

评价者指的是教师在组建班级剧组时需要对每位学生作出中肯、具体的评价,以免学生为角色分配而困扰、纠缠。此外,还要配合戏剧专家为舞台展演、剧本创作做好评价。

除此之外,教师要对场地、话筒、灯光等硬件进行检查落实,对现场主持、进退场秩序、学生场务等工作进行指导和培训。

四、校园戏剧节的不足与反思

多年来的戏剧节开展,从校园文化到学生素养都取得了很大成效。戏剧已切切实实走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使得学生对戏剧学习感到亲近,对戏剧的艺术魅力有了切身体验。经戏剧节舞台展演和剧本创作的磨练,附中学生分别在第一、第二届(2018年、2019年)南京市高中生课本剧展演活动中获得特等奖和最佳编剧奖。

而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其中包括:

教师在戏剧专业知识上存在欠缺,部分教师平常不读戏剧,更谈不上进剧场欣赏戏剧。教师的知识欠缺在戏剧教学中造成的负面作用较大。

硬件上的短板导致舞台效果不够理想。一方面,剧场的硬件不齐备,或出现故障难以及时解决;另一方面,即使配置了高档的音响灯光,也往往困于操作而难尽其用。相比于理科实验室有专业的实验管理员,中学剧场长期缺少专业的场务人员或舞台监督来管理维护。

校园戏剧节需要一周左右时间集中开展,时间安排需要学校各方协调,有时难以保障。

以上都是我们在策划组织戏剧节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并着力解决的问题。我们相信,和困难相比,从戏剧节中得到的丰富教学体验和热切艺术感受是难以消磨或被取代的。

参考文献:

[1]张晓华.创作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47.

(庞冉,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曾获江苏省首届语文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猜你喜欢

戏剧教学审美体验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童心 童眼 童耳
浅谈语文课堂传统戏剧艺术的教学理念
高中英语戏剧教学的课堂实效性研究
关注审美体验,让阅读变为“悦读”
入乎剧境 精于体悟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分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