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讨

2023-06-15王铎年

学周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培养策略

王铎年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改中重点发展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有助于使学生形成论从史出的意识,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史料探究能力。文章主要采用学情分析法和实验教学研究法,论述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必要性,从加强创设史料情境、基于史料设计问题、开展观点论证活动、设计史料收集任务、重视归纳整理史料五个方面,探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有效策略,以供相关教育人士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9-010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9.034

史料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也是学生认识和研究历史的主要依据。新时期的初中历史教学必须加强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帮助学生重构和还原真实的史实,使学生能够运用史料,了解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为此,教师应该明晰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必要性,根据历史课程目标和实际学情,遴选真实、可靠的史料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史料辨析、观点论证等探究活动,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史料,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获取、研究、运用史料的方法。下面笔者就对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必要性

初中历史教学领域的史料实证素养,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历史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对获取的史料进行分析、论证、重构、互证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运用史料构建历史场景、总结历史规律的能力,以此深化学生对历史事物的本质认识。经过学情分析和广泛的理论实践研究,笔者将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必要性概括为下列三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历史是一门研究过去事物的学科,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部分学生认为历史事物过于抽象,对历史知识缺乏自主探索动机。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重点是以史料为依据,向学生呈现基本的历史事实。史料的种类和形式具有多样性,教师加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是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的主要途径。如教师可以根据历史课程内容,为学生展示文献、图像、实物等多种类型的史料,引导学生结合史料、多角度还原历史事实,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历史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历史探索兴趣。

第二,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和理解历史发展过程。初中生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难关,是无法自主对历史事物建立联系和比较,制约学生对历史发展本质的深度认知。史料是学生了解历史的主要媒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着力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史料作为支撑,引导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视角了解多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建立历史大年事表、排列历史时序、总结历史阶段特征等方式形成完整的历史架构,从而帮助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的迷雾,透彻掌握历史本质和发展过程。

第三,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史料辨析和运用能力。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强调发展学生自主运用史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主要呈现形式包括史料辨析、史料运用、观点论证等,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对强化学生的史料辨析和运用能力发挥显著作用。如在歷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史料开展历史探究活动,采用问题导学法、辩论法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史料辨析历史事物的起源、因果、影响,通过解读史料阐释对史实和历史人物的观点、看法,从而使学生有效地辨析和运用史料,提高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效率。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创设史料情境,唤醒学生的历史学习期待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想有效地培植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教师必须将史料作为主要的教学素材,增加学生接触和研究史料的机会。情境创设是常用的历史教学手段,同时也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因此,在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创设史料情境,通过精选史料、信息工具展示史料等方式,将历史事物具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从而唤醒学生的历史学习期待,初步培植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第一,精心选择史料素材。在创设史料情境之前,教师必须先根据历史课程和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目标,落实史料素材的有效选择工作。选择史料素材时,教师应该确保史料内容和类型的多样性。除了历史教材中编排的史料之外,教师还应该着眼于互联网平台,收集与教材知识点有关的图像、实物、文献等类型的史料,包括历史纪录片、历史档案、方志、历史遗迹、文物图片等等,然后把收集到的课内外史料整理、编辑成PPT微课件,达到史料素材的科学选择目的[1]。

第二,采用信息化设备创设史料情境。在史料情境的正式创设阶段,教师应该使用电子白板等信息化设备,将编辑好的史料课件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阅读课件中的文字类史料、观看图像类史料,组织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在史料中提炼基本史实,再因势利导引出历史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深入探索兴趣。如在关于赤壁之战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创设史料情境时,就可以在电子白板上播放PPT课件,课件内容包括赤壁之战示意图、文献资料以及相关的影视剧片段。学生阅读和观看史料课件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史料合作分析赤壁之战之前的形势、战争时间、作战双方以及战争结果。学生交流并反馈结论后,教师揭示历史新课题:在赤壁之战中,刘备和孙权联军战胜了曹操,那么曹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赤壁之战的结果产生哪些历史影响?这样在史料情境的启发下,学生就对新课程的历史事实建立初步的感知,并顺利地形成史料实证意识[2]。

(二)基于史料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史料辨析能力

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到多种类型的史料,但是部分史料有失客观性,容易误导学生,造成学生对历史事实断章取义。因此,以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为目标的历史教学,教师应该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史料辨析能力,根据历史课程内容整合多种史料资源,基于史料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史料和问题辨别史料的真伪、重构历史事实,使学生学会对史料展开独立思考和判断,从而提高学生的史料辨析能力。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在基于史料设计问题时,教师应该为学生准备真实可靠的史料,包括史学典籍、原始史料、实物史料等,同时准备一些真实性有待考证的史料,包括转手史料、历史故事和传说等,根据这些史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史料的真伪,通过对多则史料的交互参证,得出客观的历史事实或结论。如在关于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出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图片、《史记》中的文字记载以及夏商周时期的野史趣闻等史料,同时提出探究问题:同学们,电子白板上的史料都是真实可信的吗?请大家根据教材知识点,分辨哪些史料能够作为确信的历史证据,并说明理由。学生立即合作开展史料辨析活动,几分钟后学生反馈:《史记》的文字史料中记载了商王的世系,殷墟甲骨文图片证实《史记》记载的内容是真实的,这两则史料互为印证,所以能作为确信的历史证据;趣闻野史虽然也有出处,但是缺少其他类型的史料进行互证,所以趣闻野史的真实性有待考证,暂时不能作为确信的历史证据。这样通过分析史料和探究史料问题,学生就形成孤证不立的史料辨析意识,从而加速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发展效率[3]。

(三)开展观点论证活动,锻炼学生的史料运用能力

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学习和探究主张求真求实、批判质疑。目前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发展阻碍主要是缺乏实证和质疑的精神,部分学生经常对他人的历史观点盲从、人云亦云,或者直接套用教材中的概念解释历史,缺少运用史料论断史实的过程。为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时,教师应该加强开展观点论证活动,组织学生运用史料阐述内在的历史观点,引导学生洞察偏见、互动交流,在史料证据链上建立客观的历史结论,从而锻炼学生的史料运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在基于史料开展观点论证活动时,教师应该根据历史课程的要点为学生提供对应的史料,采用设问导学等手段,引导学生对史料的信息展开深度剖析,鼓励学生阐述对历史事物的起源、因果、趋向、影响等观点。若学生之间的观点不一致,教师再启发学生运用史料内容,详细说明自身观点形成的依据和理由,从而将史料解读和观点论证有机地整合起来。如在关于隋朝速亡原因分析的历史探究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出示隋朝士兵俑、巡游江都、宫廷生活三幅图片史料,同时发布观点论证任务:同学们,隋文帝的治国有方,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富力强的王朝,那么为什么如此富庶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请大家剖析电子白板上的史料,合作论证隋朝速亡的原因。学生交流后反馈观点:从图片史料中可以看出,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量的劳动力去建造洛阳、开凿大运河,多次外出巡游,过着奢侈无度的宫廷生活,耗费人力和财力,所以隋朝速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不恤民力,使得人民忍无可忍、民变四起。教师追问: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那么在他的统治之下,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完全是负面的吗?有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结合教材上的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我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对后世来说是一项壮举,因为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交流,虽然罪在当时,但功在千秋。这样通过开展观点论证活动,学生就能运用史料客观地评议历史,形成唯物主义思想和批判的历史思维[4]。

(四)设计史料收集任务,强化学生的史料获取能力

史料获取能力是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学生掌握收集史料的技巧和方法能够进一步树立去伪存真的实证意识,事半功倍地解决历史问题。因此,在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力设计史料收集任务,引导学生根据课程要点问题,自主、合作收集相应的可信史料,从而强化学生的史料获取能力。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在设计史料收集任务时,教师应该根据历史教学需求给学生布置收集史料的目标和种类要求以及相关的参考资料和信息工具,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辨识、筛选和获取史料。如在关于盛唐气象的历史教学中,在学生初步了解唐朝手工业繁荣发展的史实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一项史料收集任务:同学们,唐朝经济繁荣的重要原因是手工业发达,那么唐朝有哪些技艺精湛的手工制品呢?请大家六人一组,使用信息设备、收集有关唐朝手工业的图片类史料。学生立即参与史料收集活动,各组经过讨论、筛选和整理,反馈唐朝的蜀锦制品、越窑、邢窑、唐三彩等陶瓷器具的图片史料,并结合史料说明唐朝纺织业、陶瓷制造业的发达。这样通过设计史料收集任务,学生就能自主获取和应用史料,史料实证素养得到显著增强[5]。

(五)重视归纳整理史料,发展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总结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一堂历史课上,教师会应用多则史料,这些史料不仅是教师实施教学总结的有力依据,也能帮助学生串联碎片化的历史知识点,发展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的总结环节,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史料,利用史料带领学生回顾课程要点,巩固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知识体系。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在归纳整理史料时,教师应该使用信息化设备,把历史课堂上出现过的、学生分析过的史料,全部重新出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总结每一则史料所反映的历史概念,史料背后蕴藏的历史现象和规律。如在关于北宋政治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归纳整理史料时,就可以整合教学过程中用过的史料,包括北宋形势图、文献、碑文石刻、诗文等史料,把上述史料出示在电子白板上,同时设置史料归纳问题:同学们,回顾这些史料,大家了解到关于北宋政治的哪些基本史实?赵匡胤的政治举措存在哪些问题?造成怎样的不良局面?学生复盘史料后汇报:从史料中了解到赵匡胤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赵匡胤对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失偏颇,导致武将受到多方面牵制,以及北宋积贫积弱、对外战争屡败等局面。这样通过对课堂史料的归纳和梳理,学生就养成良好的史料实证精神,历史学习效果也得到提升[6]。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着力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不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强化学生的史料辨析和运用能力。教师应该明确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价值,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创设史料情境,基于史料设计探究问题,借助史料开展观点论证活动,设计史料收集任务,重视带领学生归纳整理史料,使历史教学资源更加丰富鲜活,全方位提高学生辨析、运用、获取史料的技能,从而助推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春影.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J].第二课堂(D),2022(12):48.

[2] 高维龙.让史料“说话”——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29):25.

[3] 姚金玉.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初探[J].中学课程资源,2022(10):58.

[4] 王凌.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養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9):22.

[5] 张莉红.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J].教育界,2022(19):8.

[6] 陈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浅探[J].学周刊,2022(15):125.

[责任编辑 赵颂花]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培养策略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