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女性主义视角下《小妇人》中的女性身份和价值观分析

2023-05-31刘廿

今古文创 2023年15期
关键词:小妇人身份认同

刘廿

【摘要】由美国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创作的长篇小说《小妇人》,首次出版于1868年。奥尔科特生于美国内战时期,她结合个人生活与成长经历,描述了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普通家庭里四个姐妹的成长和爱情故事。《小妇人》既是对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路易莎·梅·奥尔科本人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目前学界主要是从主体结构、现代性叙事、女性主义思想等角度对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在女性主义方面,多位学者从女性主体意识、男女关系等角度出发,探讨作品中的女性主义。以上探讨对于进一步挖掘《小妇人》中的女性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但鲜有学者用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探讨《小妇人》中女性身份、女性价值观念体现等话题。本文以后现代女性主义为理论框架,从女性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的构建两方面,去探讨《小妇人》中主人公乔·马奇的女性价值的实现,以期待为当代女性的成长提供更多参考价值。

【关键词】后女性主义;身份认同;《小妇人》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5-002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5.007

一、《小婦人》写作背景以及后女性主义的兴起

(一)《小妇人》写作背景

由路易莎·梅·奥尔科特所创造的《小妇人》被称为一部女性的成长史,具有浓烈的女性意识。

1868年,一位出版商建议奥尔科特写一部关于“女孩子的书”,她便根据孩提的记忆,将早年在新英格兰地区的生活经历,作为写作题材,由于亲身体验,写来得心应手。其中,人物灵活生动,情节趣味盎然,且富有教益。小说中,四姐妹性格分明,每个人各自的成长轨迹都各有不同。大姐梅格漂亮端庄,结婚生子是她的夙愿;二姐乔独立坚韧,梦想成为作家;老三贝丝善良温柔,性格羞涩,在音乐上颇有天赋;老四艾米聪明伶俐,梦想进入上流社会。四姐妹的成长是小说的主线,构成了整个小说的整体框架。

如今看来,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而言,《小妇人》中体现的女性意识具有一定进步性和先进性。当时的美国,正处于内战时期,社会尚不稳定,百业待兴,男性不是出去打仗就是外出工作。因此,照顾家庭和繁衍后代的责任就落到了女性身上。在当时的社会意识里,女性的职责和家庭分工非常清晰,女性实现阶级跨越和改善自身条件的途径基本上只有嫁人,通过嫁给有钱人才能改变命运。《小妇人》中,乔即是作者奥尔科特的化身,也是一种先进的女性意识形态的代表。乔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对婚姻的选择,对家庭的付出,都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和突破性。因此,《小妇人》中的女性主义不仅仅是对女性价值的肯定,更是对整个社会分工的突破。在现在社会来看,这种不论性别,争取女性自身价值的实现的观念具有很大的进步性和先进性。

(二)后女性主义的兴起

后女性主义一般指后现代女性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在历史上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之后,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关于女性主义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理论流派,这就是后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在历史上主要有三次潮流:第一次潮流在20世纪初,也称之为宏观女性主义,主要是推动女性在政治和职业中的参与,从家庭中走出来,从政治权力上追求男女平等;第二次潮流在20世纪中期,也称之为微观女性主义,更多关注的是一些女性的具体问题,比如暴力和生育等问题,从工作生活上追求两性平权;第三次潮流在20世纪,出现了更具颠覆性的后女性主义思潮,由于受到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影响,这一波更重视思想本身的讨论,在于从根本上解构男权,从女性自身出发探索女性的价值。

关于何谓后女性主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定义较为模糊。一种是反女性主义,即反对女性主义,质疑女性主义运动中反对父权制度的部分,倡导旧传统家庭的运动称为反女性主义。还有一种常被误解为反女性主义的流派叫后女性主义(post-feminism),由于后女性主义也受到后现代思想和后结构主义的影响,它和女性主义第三次潮流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唯一区别在于后女性主义认为女性主义的框架在根本上已经失去了生命力。尽管后女性主义是一个极为混乱的概念,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学者看来五花八门,但共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们都认为女性主义已经无法通过任何自我革新的方式摆脱其自身的矛盾和漏洞。后女性主义并不想保卫或恢复传统男权,因此它与反女性主义的目标根本不同。后女性主义不同于前两次女性主义运动,不再将关注点放在男性身上,不再拘束于男性与女性作为一个二元对立的纬度,而是跳脱出性别的枷锁,从女性自身出发,强调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身的价值实现。后女性主义的特点是在将男女斗争关系转化成相互依存的关系,从女性内部瓦解了男权意识,从思想上解放女性。

二、《小妇人》中女性的身份认同

在后女性主义中,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社会建构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中一种新的思想潮流。它反对经验实证主义在解释心理现象时所持有的反映论观点,认为心理活动现象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主张知识是建构的,是处于特定文化历史中的人们互动和协商的结果。①自我身份认同(self—identity),强调的是自我的心理和身体体验,以自我为核心,站在“我”的视角去感受和认识世界。社会身份认同(social identity),强调人的社会属性,是将人从自身个性和特点中抽象出来,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角色相关联,即在他或她的关系中,以及一个社群中所处的定位。因此,性别的身份认同与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关系密切。女性群体在不同的交流互动中,逐渐形成了特定的身份定位、价值观念、角色认知等。对于个人的身份认同以及社会身份认同的实现,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小妇人》中的主要以女性人物为主,男性人物的存在感较弱。小说塑造了四姐妹不同形象的女性人物角色。其中,乔的人物塑造和个人经历更具有后女性主义特色。

后女性主义是在后现代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表征,标志着对现代主义深度模式的彻底反叛,后女性主义同样对于传统女性主义同样有着质疑和反叛。因此,后女性主义对身份认同上也具有反传统性质,对传统的父权制度提出了质疑。在身份认同上,强调女性自身的价值,而非把女性限定在家庭之中。因此,女性的身份认同和自我定位是解读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主义问题的关键。

对于“我是谁”“我要成为谁”这样的问题,在乔身上清晰可见。作为《小妇人》中的核心人物,马奇家的二女儿,乔对自身的个人身份和社会身份一直清晰明了。一直爱好写作,希望成为小说家的她,尽管在家境并不富裕且当时社会上对于女性作家的接受程度不高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坚持实现自身的价值,挣脱社会环境和个人条件的束缚。

乔对自我身份认同的体现在于她对个人价值追求的坚持,以坚强、刚毅的性格支撑着她独立而自由的灵魂。于乔个人而言,写小说成为一名作家,是她生之向往的事情。而她要做的是在这条道路上勇往直前。乔从小写小说让姐妹们阅读,而四姐妹之间上演的小话剧也让作为“编剧”的乔充满成就感。乔和艾米闹矛盾时,艾米出于报复烧掉了她的手稿,她潸然泪下,天天以泪洗面。在利用照顾马奇姑姑的时间,能在姑姑的书房里面读书成了她最快乐事情。

乔的社会身份认同在于她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乔一直是一个自强自立的人,同时也有很强的责任感,让周围的人也能感受她的磁场。在家庭中,乔也没有忽视掉她的家庭责任,十分照顾妹妹们。她很早就通过写作来挣钱,补贴家用。在听到父亲病重时,乔毫不犹豫地剪断她一头浓密的秀发,卖了25美元给母亲当作路费。乔也有一颗爱美之心,表面上说没关系,晚上却偷偷流泪。作为二姐的她,对妹妹们也照顾有加,她平时写作的收入都用在了姐妹身上,给梅格买漂亮的裙子,给贝斯买钢琴,送艾美去欧洲。她依靠着自己的奋斗满足着家人的梦想。

三、《小妇人》中后女性主义思想的体现

《小妇人》作为一部女性的成长史,以后女性主义的视角去看待这本小说,能发现四姐妹以及她们的母亲马奇太太,都在成长中找到自我,实现自我,成就自我。四个女主人公在爱情、婚姻、事业等方面的价值观、人生观中,超越父权制框架和男女平等问题,从自身价值出发,去实现自我。其中,乔的爱情观和人生观体现了一种反传统的观念,即女性对于婚姻和事业有选择权和自主权。在婚姻上,选择自己爱的人以及表达爱的方式,同丈夫一起分担家庭收入,男性不再是唯一的劳动力。在这个基础之上,喬的人生道路是她自己的选择,也为她的作家事业打下了基础。

(一)乔的爱情观

在爱情观和婚姻观上,马奇家的姑娘们始终坚持选择真爱而非财富。四姐妹中只有贝丝没有感情线,其他三姐妹都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这与马奇太太的教育和影响密不可分。在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上几乎没有话语权和自主权,主要由父母通过对男性财富地位等考察来决定。小说中马奇姑妈就是持有这样一个观念的人,多次强调女性一定要嫁给有钱人。而马奇太太是一个把爱情视为婚姻的前提的人,因此她教育四姐妹不要把金钱当作人生奋斗的目标,在婚姻的选择上要遵从自己的内心。

二女儿乔无疑在爱情和婚姻的选择上争议最大。她独立坚强,有自己的主见,对待爱情更是如此。劳里作为她的青梅竹马,曾多次表达对乔的情感,而乔认为,自己并不爱劳里,爱情不能勉强。在发现劳里对她的情感之后,乔找到母亲,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她认为自己对劳里的情感仅限于朋友之间,而且两人性格脾气相似,在一起并不合适。母亲也表示赞同。选择劳里,意味着要选择当一个衣食无忧的贵妇人,而在乔心中,她个人的价值是需要自己通过努力实现,想成为一名作家,需要很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就算劳里在其中妥协,在婚姻中做出很多让步,那样的婚姻也是不快乐的。对于乔来说,上流社会的贵妇人生活只是一把枷锁,她将不得不严格遵守维多利亚时期的妇女准则,即虔诚、持家、纯洁、驯服、这样乔不得不泯灭自己的个性,安于狭小的家庭空间。乔和劳里在本质上都是对自由十分渴望的人,而他们渴望的自由不一样,这也造就了乔不可能成为劳里的妻子。劳里爱自由,但他需要婚姻,来保证一个女人对他的爱,希望乔像传统女性一样投身于家庭。这恰恰是于乔所渴望的自由背道而驰的。

小说中,乔选择嫁给了巴尔教授,而不是青梅竹马的劳里,这样的设定也许不符合大众的期望,但现实而理性。在与巴尔教授的婚姻中,她找到了属于她的自由。在实现自己写作梦想的同时,和他一起分担生活的重担。对于乔而言,巴尔教授尊重且支持她的写作梦想,并能和他一起奋斗,帮助到他的写作事业,这才是她作为女性在婚姻里的自由。乔和巴尔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对艺术执着追求,小说也强调了他们的结合是和谐而完美的。能够彼此成就、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这样的爱情的形式是积极而主动的,也符合乔的爱情观。从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乔对爱情的理解超越了传统父权制的观念,在爱情和婚姻中,她不愿意做一个男人的装饰品,也不愿意让男人去担负所有的家庭收入,而是希望双方共同奋斗,共同成长。

(二)乔的人生观

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来体现。②后女性主义鼓励女性重新定义女性气质,致力于打破女性的历史形象以及束缚女性的成规,提出“公平女性主义”,争取到更多的权力和平等的意识形态,为女性提出更多选择。《小妇人》中的乔敢于挣脱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固有形象,选择自己所渴望的人生道路并付之于努力将其实现。

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家庭分工以及职责划分严格,强调女性以家庭为中心,负责打理家里的上上下下。而男性则负责在外工作养家糊口。《小妇人》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当时家庭中的男性都出去当兵打仗,女性成了家里唯一的支柱。因此,乔选择写作并成为职业作家作为她的人生目标,打破了当时社会对传统女性的定义。小说中,不论是姐姐梅格或是妹妹贝丝、艾米,她们在艺术上或者音乐上都有一定的天赋。但能够坚定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的只有乔。姐姐梅格在表演上颇有天赋,在舞台上表演时光彩照人。但比起做演员,她认为成为家庭妇女才是她的夙愿。在她要嫁给布鲁克时,乔劝她说不要因为爱情而放弃自己的梦想,舞台才是能让她发光的地方,而梅格却表明结婚生子才是她应该做的事。

乔对母亲说:“女人,她们有思想,她们有灵魂,还有心灵;她们还有抱负,才华,美貌。所以我厌倦听到大家说,爱情就是女人的全部。”这句台词是乔对自己人生观和人生态度的独白。从内心深处,乔认同女性的价值,认为婚姻不是女性的全部,希望能有更多的女性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并坚持实现。乔想成为作家也不单单是个人价值的体现,也是为了给万千想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的女性发声。写作是乔的事业,也是她实现女性独立的重要因素。在写作之路上,乔每次向杂志社编辑投稿时,都声称作者是自己的朋友,她不在乎社会对女性作家的偏见,而是聚焦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奥尔科特在写作《小妇人》时,同样也给自己取了一个男性化的笔名。小说中,乔的写作道路尽管充满困难,但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从小剧本到小说,从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到有底气和编剧商量版权,乔的每一步都是她坚持不懈的结果。

四、结语

本文在后女性主义视域下,从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两个方面,探讨《小妇人》中的乔的女性价值。一方面,通过分析乔的身份认同,可以得出,乔在写作之路上不断前行,不被传统女性所定义,为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道路而努力。乔坚持做自己,坚信自己的价值而不被传统观念所影响,不管是当时的社会还是现如今,这种精神都难能可贵。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乔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可以得出乔在爱情和婚姻中,同样有着她的坚守,她坚持与另一半一起共同分担家庭责任,继续她的写作事业,实现了女性在婚姻里的自由。能够在婚姻里有选择的权利已然是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下的一大突破。乔的人生观的体现,与她对女性价值的认同密不可分,她坚持爱情并非女性的全部,女性也并非要被家庭所束缚,而要勇敢地去追求和实现自身价值。

《小妇人》作为女性的成长史,充分展现了19世纪的美国女性们对独立和自强、善良和博爱,以及自由的强烈追求。后女性主义提倡尊重男女的差异,从女性自身的角度出发去探索女性价值,乔作为一名勇于实现自我价值新女性形象,对当今社会思考女性价值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注释:

①叶浩生:《社会构建与后西方心理学的后现代走向取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1期,第43-48页。

②万斌、罗许成:《当代人生观问题的哲学反思》,《哲学研究》2006年第2期,第75-77页。

参考文献:

[1]张玫玫.后女性主义与差异政治[J].国外理论动态,2008,3(11):75-79.

[2]李春辉.《小妇人》中四姐妹的超验主义分析[J].海外英语,2020,23(02):215-216.

[3]曾翔.后女性主義的兴起与特征[J].山西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2):89-93.

[4]贾晓霞.解析《小妇人》中蕴含的女性主义[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3):131-133.

[5]叶浩生.社会构建与后西方心理学的后现代走向取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01):43-48.

猜你喜欢

小妇人身份认同
震撼世界的“小妇人”艾伟德
小妇人
《小妇人》:多种面貌的女性力量
真正女性崇拜思想对《小妇人》中马奇姐妹的影响
浅析《小妇人》中乔·马奇的性格特征
云想衣裳花想容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的文化批评研究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