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2016-11-02代小凤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7期
关键词:精神分析身份认同性爱

摘 要:劳伦斯的作品一直以来被学界冠以“色情文学”的帽子,他的书屡屡被禁,也是因为对性的大胆描写。本文试图通过探索性爱对其小说《虹》的主人公汤姆布莱文命运的影响,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揭示劳伦斯描写性爱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和色情小说一般的夺人眼球,而是通过性,这个弗洛伊德认为是“万事之动力”的源头,来将人物自我寻求道路上的挣扎与命定显露出来。

关键词:精神分析;《虹》;性爱;身份认同

作者简介:代小凤(1992-),女,汉族,山东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英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1

一、引言

D.H.劳伦斯因其作品中对性爱的大胆描写,成为20世纪备受文坛争议的作家之一。英国《现代简明百科全书》称他为“第一个赋予精神分析以血肉之躯的英国小说家”。无论劳伦斯本人是否承认弗洛伊德对他的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细读他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无论是《虹》里面的汤姆布莱文还是厄休拉的身上,都深深的印刻着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与和谐。

二、弗氏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是一个能量系统,发电机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他们分别是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本我是人的原始欲望之源头,本着快乐的原则指导大脑行事,毫无理智可言。而力比多(性力)是其中极大地组成部分。弗洛伊德甚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性引导的(sex-oriented);自我是理智的化身,按照现实原则行事,抑制本我欲望的达成;超我相当于一个“调节者”(mediator),本着道德原则,一方面寄希望于本我可以快乐,另一方面又要考虑是否符合社会现实和道德原则。只有当本我、自我和超我协调一致的时候,人才能够身心健康。但本我、自我和超我总是会有一方因为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而“失调”。这时,人体便会出现各种“非正常症状”,如强迫症、歇斯底里症等等。这些症状往往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社会对人精神的影响和控制日益加深,新一代人们的身上,体现愈加明显。

在其大部分作品中,劳伦斯始终站在人的本我的角度来看社会百态,试图表现出当现实与本能欲望发生冲突时,本我和自我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如何抗衡。(单敏, 2003)在《虹》这部巨著中,每一代人都面临着工业革命的撞击,都面临着本我和自我的冲突,虽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各人的反应却各不相同。通过第一代男主角布莱文的生活轨迹,本文试图发现性爱在自我追寻的道路上所起到的作用。

三、汤姆布莱文

莉迪亚的异域风情深深吸引了汤姆布莱文。对老汤姆来说,莉迪亚是“美丽的、遥远的、捉摸不透的。”也恰恰是因着这份清新的不熟悉感,汤姆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能够忽略她是波兰遗孀这一个在当时颇令人诟病的事实。她的女性美,狠狠的激发了老汤姆的性本能,让他丝毫不顾及自我的警告,在夜晚闯入了莉迪亚的房间,“颤抖着”向她求婚,“僵硬地”拥抱在一起。在本我和自我的交战的第一回合中,本我完胜,老汤姆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异国妻子,而莉迪亚也得以找到她作为女性的身份归属。他们俩因为陌生而结合,却也因为陌生而永远不能够真正实现灵与肉的结合。婚后的生活,除了性爱生活的无比和谐和真正享受之外,恐怕再没有什么能让老汤姆引以为傲的了。大多数时间,她和他其实是陌生人,书上这样写到:

他对她了解得很少。他们谁都不了解谁,他们是这样的陌生。他们也无法交流。她一开口就是波兰,就是以前的往事,一切对他来说是那样的陌生。她很少与他有感情的交流。当他看到她时有一种过度的崇敬和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将他本能的愿望转变成了一种崇拜,使他把她放在远远超越自己欲望的位置上,他就这样自我被伤害着。(The Rainbow, 69)

由此可以看出,汤姆与莉迪亚的两性结合只是血液和生命的本能的力量,是原始的本能的自我力量作用的结果。依照弗洛伊德主义的有关人格结构理论来看,汤姆与莉迪亚之间的相互吸引是由二者人格结构中的本我导致的。按照弗氏的理论,本我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是“各种欲望融合的大缸”。但是,表面的两性相吸是不能弥补双方内心的精神距离所引发的差距。本我只是原始力量,是生命本能的冲动,自我才是人格结构中的重要元素,它表明人的独立存在。所以,此时的他们依然各自属于不同的自我,无法真正走到一起,形成肉体和心灵的完美融合。从这种意义上说,莉迪亚的到来和与汤姆婚姻的结合只是使汤姆发现自我的真实存在和初步实现了本我的欲望满足而已。

四、结论

通过以上对布莱文生活轨迹的分析,读者不难发现性爱在他的自我身份认同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布莱文从异域风情的妻子那里找到自己渴望新生活的新鲜感。可以说,他在性爱中寻找自我。

参考文献:

[1]Lawrence, D. H. The Rainbow.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艾丹·伯恩斯著.《劳伦斯作品中的白然与文化》[M].黄天海译,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80.

[3]段文霞. 从《虹》窥视劳伦斯的两性观. 大众文艺, 2010.

[4]丁礼明. “劳伦斯现代主义小说中自我身份的危机与重构” 博士.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 Print.

[5]伍厚凯著.《寻找彩虹的人;劳伦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6]张怀久. “弗洛依德、劳伦斯与心理小说创作”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02 (1994): 174-83. Print.

猜你喜欢

精神分析身份认同性爱
长期缺性爱 乳房很受伤
中年性爱莫“执着”
漂泊中的追梦人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的文化批评研究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
疯狂背后的生命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