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合导向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探究

2023-05-30吴蕾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教学设计小学英语

吴蕾

摘 要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因而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是新時代的教育导向。小学英语学科因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以五育融合为导向的小学英语教学要遵循育人理念的整体性、育人路径的生成性和育人活动的趣味性三条原则,在教学设计中应深度研读文本,定位融合育人目标,教学过程从意义出发、由语言活动承载、落在细节,以多维多元的评价落实五育,实现全过程、全方位无痕育人。

关键词 五育融合 小学英语 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教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1]47。在“育什么人、为谁育人”已明晰的基础上,“如何育人”就成为了我们需要关心的重要议题。传统课堂存在“疏德”“偏智”“弱体”“抑美”和“缺劳”的现象,导致育人工作的片面化[2]。因此,提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是新时代的教育导向和需求。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性质,承担着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和提高学习能力等多重任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对于实现全面育人整体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五育融合导向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一)体现育人理念的整体性

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聚焦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即学科的智育指标。新时代教育要求英语教师纠偏传统的育人理念,形成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整体融通的合力思维,从目标设计、活动设计和评价设计三个层面体现五育融合的整体性。首先,在文本解读阶段,教师不仅能准确定位语言知识,还能深度挖掘文本蕴含的主题意义和多维的育人目标;其次,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将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等融入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实现语言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轨式并行;最后,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中设置与多维育人目标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循证教与学效果、反刍教与学行为,在教-学-评一体化的链条中体现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的整体性。

(二)注重育人路径的生成性

英语学科的本质是语言的交际,是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文本在不断的互动中建构意义的过程,生硬的、贴标签式的说教是无法实现育人效果的,因此,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的提炼和实现应具有生成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基于主题意义的探究,在适洽的情境中逐步探寻文本内涵、建构主题意义,渐进式关注特定的育人主题,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表达、在表达中感悟,最终自主形成学科大观念,将正向的主题意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生成润物细无声的育人路径。

(三)凸显育人活动的趣味性

小学生天性活泼、乐于参与趣味活动,因此活动设计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需求和特点。教师应充分开发和利用直观、形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资源,例如图片、视频和绘本故事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活动主体,设计参与度高、趣味性强的语言实践活动,比如:猜测剧情、角色表演、动画配音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二、五育融合导向下的教学设计策略

基于整体性、生成性和趣味性原则,本文以小学英语人教版PEP(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Unit 6 How do you feel? 的Read and write板块的教学为例,从目标设计、路径设计和评价设计等维度进行设计探究。

(一)深度研读文本,定位融合育人目标

文本研读的深度决定育人目标的高度。根据育人理念的整体性原则,教师要有意识地从主题意义探究角度解读文本,解构文本的生活逻辑,精准定位育人要素。本课为单元第三课时,本单元的主题意义为主动表达情绪,关爱他人,积极面对生活。本课教学文本的主要内容是机器人Robin在公园里保护了一只蚂蚁,第二天下雨了,Robin被困在泥泞中,蚂蚁集合伙伴一起把Robin救了出来。六年级学生已具备表达情绪的语言储备,乐于体验、思考和表达。

该文本蕴含着引导学生与人为善、知恩图报的德育价值;具有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辨证解读ant和Robin人物特点的思维能力的智育价值;包含晴雨交错的情境美和曲折变幻的情节美的美育价值等多维育人价值。基于此,教师设计本课的融合育人目标如下:

(1)学生能够在看、读的活动中,获取文本大意,梳理文本框架,感知故事中的环境美和情节的曲折美、蚂蚁的力量美(智、美、体);

(2)对故事情节进行预测,辨证地评价文本人物的行为,并归纳总结出善意和感恩的意义(德、智);

(3)在写作、配音、课后的延伸阅读等活动中体验语言创作美,体悟劳动改变命运、互相帮助和感恩回馈的人文情怀(德、智、美、劳)。

(二)立体建构课堂,打通融合育人路径

根据育人路径的生成性和育人活动的趣味性原则,教师应创设适洽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横向推动语言进阶,纵向探究文本内涵,从资源、活动、作业等多渠道构建立体融合教学形态。以下结合课例具体阐述五育融合的教学路径设计。

1.主题意义探究,突出德育主线。主题意义探究是实现英语学科德育的主要脉络,《课标》倡导“围绕语篇主题意义设计逻辑关联的语言实践活动”[1]36。本课的主题意义是须行善事,知恩图报。教师以问题链驱动意义理解“What does Robin hear when he is going to sit on the grass? Will he protect the ant or hurt it? Who can help Robin when he is stuck in the mud the next day? How do they feel?”关注人物情绪,聚焦文本理解;再大胆反转剧情,引发头脑风暴:What if they werent so nice or grateful?如果Robin并不善良,伤害了蚂蚁,那么第二天Robin遇险自然不会有蚂蚁相助,被困泥浆中无法脱身,结局困顿。同理,如果蚂蚁不懂感恩,第二天非但不帮助Robin,反而还会嘲弄他,Robin无法得救,结局怅然。在假设和碰撞中引导学生自主建构主题意义:We should always be nice and grateful.植入善良与感恩的正向观念,培育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的正向行为,将德育无痕地融入学生内心。

2.深度学习引领,提升智育水平。英语学科的智育因素包括语言、思维和学习策略等,深度學习有助于学生智育水平的提升,活动与体验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因而本课创设层进式的阅读活动以获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实现提智:在前文问题链的驱动下,学生先通过扫读整体感知文本,再通过精读梳理文本脉络,并联系上下文推测mud和stuck等生词涵义的阅读技巧;通过预测Robin和ant的行为,培养逻辑思维;通过小组讨论、共演、创编等活动,主动参与、学会聆听、表达和协同,提升合作能力。学生在层层推进的活动中提升阅读能力,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以活动和体验为阶,实现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三大关键智育要素的融合发展,让学生在阅读中走入深度学习。

3.文本细节补白,唤醒体育意识。课堂的细枝末节也蕴含育人价值,老师应在文本细读中敏锐察觉并补白。本课故事中的蚂蚁与伙伴一起把机器人从泥泞中拯救出来。老师抓住这一细节,提出开放式问题:小小的蚂蚁怎么能帮到Robin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教师展示蚂蚁抬物的科普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现一群蚂蚁齐心协力可以搬运草莓等远比自己庞大的物品,了解昆虫世界的奇妙,总结出“One ant may be small, but many ants can be strong.”团结力量大的道理,渺小如蚂蚁也会创造力量的奇迹;学生感受自然的奥妙和力量之美,形成对力量的崇敬和强健体魄的体育意识。

4.多样资源支撑,增强美育熏陶。英语学科具有人文性,是美育的重要阵地,教学资源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的观感和审美。教师在本课中开发了多样的资源,丰富课堂的美学元素。文本中的信息“It is a sunny morning...The next day, its raining.”交代了场景变化,教师用技术手段实现图片的动态对比呈现故事的两个场景,直观感受晴天和雨天中公园的场景美和变化美。在学习理解之后,学生在配乐中跟读故事,感受英语的音律美、语调美。最后,教师延续蚂蚁的故事,让学生观看The ant and the bird寓言的无配音电影,寓言中的小鸟善良地救了落水的蚂蚁,之后在猎人瞄准小鸟时,蚂蚁咬了猎人,拯救了小鸟。该寓言的主人公蚂蚁、以及所探究的主题意义与本课一脉相承,是语言实践的良好素材。老师提供给学生两个不同难度层次的剧本模板,学生自行选择模板,运用所学,完善剧本,为微电影配音,用创造美的方式运用语言,实现了情感与语用的真实结合,实现语言美与艺术美的融合。

5.主题作业延伸,根植劳动教育。作业是课堂的延伸,也是实现五育融合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作业学生可加深对主题的理解、践行课堂所得。老师提供补充阅读故事《蚂蚁与蚱蜢》作为本课作业。故事中蚂蚁勤恳劳作,蚱蜢却贪图享受、逃避劳动,险些饿死在冬天的寒风中,最终得到蚂蚁的帮助。学生阅读后思考两个问题:蚂蚁与蚂蚱为什么有截然不同的命运?你如何看待劳动与回报呢?更深一步感受善良与感恩的主题,感悟劳动的力量和勤劳的意义,实现情感和德育的升华,让劳动教育根植于学生之心。

(三)多元多维评价,深化融合育人价值

评价是架接教与学环节的桥梁,也是调控教与学行为的舵盘。英语教学要秉承“评价育人”的理念,充分挖掘育人要素,采用特定的工具、方法,综合运用学习表征、模型建构、质疑批判、反思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3]。为了多向收集证据,明确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理解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会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基于证据诊断教学效果和调整教学设计,深化学科的育人价值,本课设计了以下评价表(见表1),纵向为基于德智体美劳目标的多维评价内容,横向为基于学生的多元评价主体,明确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收获,以进一步调整教学,助力融合育人的实现。

综上所述,五育融合导向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应基于文本精准定位五育目标,基于主题意义的探究,从资源、活动、作业等多维度构建融合育人路径,依托多维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培养,智育水平得到提升,同时受到美育的熏陶、体育的感悟和劳动教育,最终指向德育升华,实现全人的融合发展。五育融合的导向并不意味着每节课、每篇文本都蕴含着德智体美劳全部要素;也不意味着每个要素在教学设计中都应得到相同程度的重视。在把握育人理念的整体性、育人路径的生成性和育人活动的趣味性的基础上,教师应深度解读文本和学情,灵活对五育进行有侧重、有取舍的教学设计,更好地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李政涛.“五育融合”,提升育人质量[N].中国教师报,2020-01-01(03).

[3]屈宸羽.学科育人视域下英语单元学习目标达成研究:以PEP《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3“My Weekend Plan”为例[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22(1):41-46.

(责任编辑:武 亮)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教学设计小学英语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