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与教材融合 提升单元复习课品质

2023-05-30王静

关键词:单元复习小学英语

王静

摘   要:在小学英语复习课中开展课内外融合教学,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尽量真实的语言素材,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所需。以2022年江苏省“1+X”课内外融合阅读教学线上观摩研讨活动中的一节观摩课为例,从深度解读文本、找到绘本与教材融合的“联结点”,设计分级任务、建构绘本与教材融合的“任务链”这两个维度出发,将绘本与教材融合开展单元复习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升单元复习课品质。

关键词:小学英语;单元复习;课内外融合;教学观摩课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01-0051-05

单元复习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当前的复习课普遍存在语言知识零散、语用功能薄弱、语境体现不足的情况,导致复习课往往成为单元板块的叠加课、语言知识的练习课、脱离主题的活动课,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参与度。《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敢于突破教材的制约,充分挖掘教材以外的资源。在开发素材性英语课程资源时,要注意选用真实、完整、多样、具有正确育人导向的英语材料,如与教材单元主题情境相匹配的英语剧本、短剧、时文等学习材料。因此,将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课内外融合教学”已成为了近年来小学英语教育研究的热点。

课内资源一般指教学的主要材料,如教材、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挂图、卡片等。课内资源旨在夯实单元核心目标语,处于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课外资源一般指教学的辅助材料,如绘本、音像资料、网络资源、多媒体软件等。课外资源旨在补充单元核心目标语,处于课堂教学的辅助地位。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绘本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故事、表达情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资源。教师通过融合绘本开展单元复习课教学,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尽量真实的语言素材,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所需。它对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笔者在2022年江苏省“1+X”课内外融合阅读教学线上观摩研讨活动中,有幸聆听了全国小学英语名师周亚文执教的一节绘本与教材融合的单元复习课,萌生了许多感触。本文将以这节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4 Then and now复习课为例,具体解析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绘本与教材的有效融合提升单元复习课的品质。

一、 深度解读文本,找到绘本与教材融合的“联结点”

绘本与教材的融合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质量,还能提升學生的阅读素养。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绘本都能帮助学生进一步运用教材内的相关语言知识,以及满足学生对单元主题意义深层次了解的需求。教师需要深度解读教材文本,找到一个可融合的元素作为“联结点”,去选择合适的绘本拓展教材话题内容。

(一)横向梳理教材,确定教学主题

教师对活动的组织,在每个活动中提出什么问题,最终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在加工素材、处理话题、学习功能的过程中达成对主题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设计单元复习课时,首要的任务是确定主题。主题不同于话题,话题是文本内容(What is the text about?),通常可以在文本中直接获取。而主题是文本的写作意图(Why is the text written?),是指作者通过文章材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出来的思想,作者通常并不直接说明,需要读者在阅读和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推断和提炼。话题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文章的主题。

周老师通过仔细地研读Unit4 Then and now教材内容,发现Story time和Checkout time的Look and write谈及Mike一家人的生活变化、技能变化;Fun time和Checkout time的Think and write涉及“我”的各项变化;Culture time提及人类指示方向工具和交通工具的变化(中国人发明指南针,英国人发明火车。而当代人用GPS定位,用更高级的飞机、动车、高铁等各种交通工具)。由此可见,“changes”才是整个单元蕴含的主题,该主题属于“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范畴,涉及“身边的事物与环境”和“科学技术改变生活”。“为什么生活在不断改变”以及“如何面对生活的改变”等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要进行开放探究、自主建构的主题意义。

(二)关注教学内容,制定课时目标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舒尔曼在《实践智慧:论教学、学习与学会教学》一书中提到,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把握,以及如何把教师所理解的学科内容转化成学习者的智慧和动机。

复习课目标的制订要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落脚点是贯穿单元的、体现文本整合的输出活动,体现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发展。周老师关注到本单元中关于“changes”的内容,不仅包括人们周围事物的变化,如交际方式(从letters到emails,从telephone到mobile phone)、娱乐方式(从radio,newspapers到Internet, e-books)、购物方式(从shops到Internet)等;还包括人们技能的提升(从couldn’t...到can...)以及成长的变化(从矮到高,从年轻到苍老)等。两者间存在一定的界定和区分,然而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认为这些是完全一样的变化。于是,她以此为切入点,在本节单元复习课引入了changes around us(身边事物的变化)和changes in us(自身的变化)这两种变化概念,再结合预期的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表现,制定了本课时教学目标:学生能运用本单元主要语言项目,阐述生活的变化,感知历史的变迁,能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评价这个时代;学生能关注到周围事物的变化,也能关注到自身内在和内心的变化,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逐步探索changes的主题意义。

(三)纵向关联绘本,解读绘本内涵

为了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本节课周老师融合的绘本是《跟上兔子》小学英语分级绘本When I was a little girl。从内容上看,该绘本讲述了一位妈妈在回忆自己的小时候:当时还是小姑娘的她,无忧无虑地穿街走巷、爬樱桃树、捅蜜蜂窝、跳皮筋……她的身高在不断增长,技能在不断增多,变化无处不在。周老师发现故事当中还隐藏着一条变化线,那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姑娘开始对成长有了幻想,这个偷偷擦妈妈的口红、穿妈妈的高跟鞋、内心渴望长大的她,最终成为了另外一位小姑娘的母亲,成为了这个绘本故事的复述者。该绘本的表层内容是小姑娘介绍自己童年的故事,深层内涵是“改变”对自我成长的意义,让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学会自信乐观、悦纳自我,话题所属的主题语境和教材一致。

此外,从语言上看,绘本使用一般过去时,和课内教材的语法相呼应,且绘本中反复出现相同的语言结构,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操练目标语言。因此,本堂课以单元主题作为融合元素,选择在主题上可以与之融合的绘本开展复习课教学,既能弥补课内教材对学生理解主题意义的局限,又能满足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需求。

二、设计分级任务,建构绘本与教材融合的“任务链”

教师要以围绕主题意义的语篇为依托,通过设计有效的任务链目标引导学生整合复习资源,在用英语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复习知识并展示交流,真正实现“用英语做事情”,实现语言和思维的融合发展,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任务链是指在一个有主线的链式情境下,学生随着关联情境的推移,完成一个个主题明确、前后相连并层层深入的具体任务。本课任务链的目标是:基于主题语境和学生实际,梳理复习内容,整合復习资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最终帮助他们制作出一本介绍自我改变的新绘本。在具体实践中,周老师以一个贯穿始终的任务为目标,设计了整体性、系统性的分级任务,建构任务链网络,从而盘活新学旧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从简单词汇到教材文本的有效激活

在导入环节,周老师通过I say, you say游戏带领学生复习了单元重点词汇:letter——email, book —— e-book, telephone——mobile phone, radio——TV。随后她提出了本课的学习任务:通过对教材第四单元和绘本内容的复习,完成一本融汇了译林教材和《跟上兔子》绘本的新绘本。这样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明确了本节课最终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即完成新绘本的写作与制作,将融合的基调进行了设定。

周老师首先做出示范:I want to write about Story time. I want to write about grandpa. Grandpa reads newspaper thirty years ago. Now he is old, but he learns something new, he reads news from the Internet. How cool and fashionable he is!接着学生翻看教材第四单元内容,思考下把哪一模块的什么故事写进新绘本。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I want to choose Culture time. Because Chinese invented the compass a few thousand years ago, they invented the compass to know the direction. Now people use mobile phone to know the direction.有的学生说:I want to write about Story time. I want to talk about Miss Brown. Twenty years ago, she made friends at school, and she bought things from shops. Now she becomes an adult, she learns something new. She makes friends and buys things on the Internet.他们能用较流畅的语言输出自己的观点,并发现有一个词存在于所有人的故事中——change。但学生表述的内容都属于changes around us,周老师引导学生关注When I was a little baby, I couldn’t walk, now I can walk.这些话题属于changes in us, 学生的绘本最终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展开写作。

(二)从教材文本到生活经验的及时切换

单元复习不应该仅仅是对书本上的一篇文章、一个语法或者几个发音的复习,教师更需要关注单元内容背后的主题意义,进而在恰当的语境中去融合更多的学习资源,探索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教材第四单元中关于过去的很多事物都是现在小学六年级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有点虚无飘渺。鉴于学生的学习应该具备从课本走向生活的自觉,又鉴于周老师和学生都来自于南京。因此在探讨第一个话题changes around us时,周老师出示了几张南京的照片,请学生判断哪些照片来自于现在,哪些照片来自于三四十年前,并说出理由。学生能够很好地判断过去和现在的区别,能够灵活地使用学过的句型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总结出句型和语法时态:

This photo is from then.

...years ago, ...(did)

This photo is from now.

Now,...(do)

带着这些总结,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分享、练说其他照片,遇到语法错误互相纠正,再汇报演讲。周老师觉得还不够深入,又播放了一部30年前南京生活的微电影,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过去事物的了解。从零散的照片到具象的视频,无不让学生震撼于南京城市的变迁,感慨于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吃穿住行)带来的巨大变化。周老师请学生评价过去和现在的生活:

Life was________ then, life is ______now.有的学生说:I think life was difficult then, life is comfortable now. Because when we’re in the classroom, we have air conditioner when it’s hot. But in the past, people used fans.有的学生说:I think life was not so poor then, because people didn’t need to care about the things that we care about now. Life was not so fashion but people were happy.周老师对所有回答都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多样化地思考和表达,还课堂于学生。学生带着教材经验走进课堂,在倾听历史、评价时代的过程中运用、巩固句型,形成了超越教材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潜心地走进教材,又要善于走出教材,让教材更加生活化。周老师正是凭借着她的知识、灵感和经验,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发掘了教材的内在价值,非常智慧地找到了文本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融合点。她从关注教材文本转向关注文本与生活的关联,真正做到了“用教材”,而不是单一地“教教材”,让教材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素养发展服务。

(三)从写作知识到写作方法的自然过渡

复习课的主要环节不是“教”,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不断的“用”。学生在复习课当中占据着非常绝对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在复习课当中给出不同方面的方法指导。周老师在这节课中的目标很明确:带领学生围绕“changes”主题从口头表达走向书面写作,完成各自的新绘本制作。为降低难度,周老师将大任务分解成了两个小任务:先写changes around us,再写changes in us。整节课都在围绕写作任务逐步推进,学生在复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写作方法。

比如,通过对单元内容的复习,周老师教会了学生在写作之前要先学会如何通过复习提炼核心词句并且进行整体表达;比如,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辨析一组过去或现在的照片,她教会学生在写作之前要进行细致观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内容;再比如,她带领学生对绘本故事进行演绎,体会绘本中小女孩的个人变化,从changes around us自然过渡到了changes in us,请学生写写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技能和内心的变化,实现了绘本与教材的主题融合。更为巧妙的是,周老师鼓励学生去发现绘本语言的美妙,学生自主找寻到了精彩之处,如绘本运用了when I was a little girl, I was like a running horse.这样的比喻句,还运用了bumping roads, colourful flowers, juicy fruit这样一些可以把事物描写得更加真实、鲜活的形容词。当学生有了学习和思考之后,就学会了如何使用类似的比喻句、形容词等去完善教师的绘本文章、完善自己的绘本创作,学生在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过程中逐步达成学习目标,也就是基于单元复习的英语写作学习。所以本节课的绘本融合已经不再是只拘泥于内容的融合、主题的融合,更作为了对学生写作方法指导的一个重要载体。

(四)从语言能力到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这节课中,周老师总是在学生学习、回答的过程中,给予他们充分思考的时间,因为没有什么问题是不需要思考就可以脱口而出的,这些问题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如Judge the photos, choose adjectives to show how you feel about then and now.这些活动提供给学生表达的空间和表达的必要性,学生有了表达的动机,才有了真实意义的表達,学生在教师合理有效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展现出令人惊喜的语言及思维的输出;比如在判断图片和分享环节,学生不仅能对过去和现在的照片进行辨别,同时还能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去思考和阐述自己辨别的依据;在“选一选说一说”和“看一看说一说”这两个环节中,教师也同样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了这些前期语言的铺垫,学生才能在课堂的最后呈现出高质量的写作作品。

本节课中的每一个任务都指向一个目标,每一个任务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通过核心句型的使用,周老师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任务,一步一步地推动成果的输出,每一个教学的步骤和任务都是在为最后学生的输出做服务,每个步骤就像涓涓细流,最后汇入到一起形成一个大的河流。最终学生形成一个贴满了照片、写满了文字的新绘本,他们既能书写changes around us, 又能书写changes in us,更学会了如何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一切变化。因此,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非常高,学生不仅在复习中丰富了掌握写作技能、丰富了语言,还在这个过程中兼顾了文化和情感的熏陶、发展了自身的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徐   浩.核心视角下的文本解读和活动分析[R].厦门:福建省第十一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2018.

[3]刘   杨.试论功能文体学中的“主题意义”[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70~72.

[4]张金秀.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中学英语单元教学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7):01~06.

[5]李宝荣.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英语学习,2020,(3):41~45.

[6]吴桂如.小学英语单元复习课的基本特征、目标设定和活动设计[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6,(8):65~68.

[7]周永恩.在链式情境中进行语法复习教学的案例分析与反思[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1):66~71.

【责任编辑 张   蔷】

猜你喜欢

单元复习小学英语
高段语文单元复习课四策略唐镱虹
小学语文单元复习的重要性分析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打破思维定势,创新单元复习
制作初中数学单元复习小报的注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