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的“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3-05-25丁丽珊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丁丽珊

摘 要:现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小学语文的思辨阅读也逐渐受到重视。所以,在实践中,教师应在实践中运用思辨阅读的方法,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运用思辨阅读来发掘文本的语法特征,建立起与学生的交流桥梁。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日益丰富和复杂,给学生们的成长既带来了新的观念,也带来了新的危机。对小学语文进行思辨式阅读教学的改革是必然的。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下;“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教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语文教育的重心和基础。但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过多地将重点放在笼统的阅读和问题的解析中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趣味,阻碍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高阶思维是较高层次的一种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培养与训练达成的。小学时期正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阅读可采用思辨性阅读教学方式,打破教师与教材对学生的限制,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需求入手探寻符合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方式,重点关注阅读文本的思维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1关注文本矛盾,唤起思辨能力

想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思辨性思维,教师就应当抓住学生思维的“认知起点”,迅速确定学生思维的“发展区域”与“发展空间”,引导学生关注教材文本的“矛盾点”,做到“引而不发”,让学生将“提出疑问、表达质疑、得到答案”的过程循环往复,从而促进思维的纵向发展。为了唤起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就要格外关注教学文本中引发学生疑问的地方,重视学生口中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中的《穷人》一课为例,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文章的主要矛盾在于“家庭贫困的桑娜与渔夫是否要收养西蒙的两个遗孤”。在执教过程中,一个学生突然举手提问:“老师,既然桑娜和渔夫这么贫穷,为什么不把这两个孩子送到孤儿院去,而是要自己抚养呢?”这个问题一出,全班学生竟哄堂大笑,引得提问的同学又羞又囧。我并没有忽略这个学生“剑走偏锋”的问题,而是询问班中其他学生有谁能解答他的疑问。不料,刚刚还哄堂大笑的学生瞬间鸦雀无声。我并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回归课本,拓展思路,将目光放高放远,寻找资料,关注故事的时代背景。通过查找资料与小组讨论,学生自行得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穷人》一文写于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资产阶级贵族大口大口地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富贵奢靡,道德堕落颓丧,而广大劳动人民则生活贫困,道德高尚。同时,《穷人》发表于1846年,而19世纪末期俄国政府才开始推广孤儿院。除此之外,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希望借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渔夫与桑娜收养孤儿,更能体现其道德高尚。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发了种种辩驳与思考,学生为了找出这一问题的答案,从故事的历史背景、俄国孤儿院的推广时间与作者的写作意图三方面下手,给出了一个圆满的答案。这次的课堂经历唤起了学生的思辨意识,让学生面对阅读文本时不会“言听计从”,而是用理性的思维进行多角度与全方位的思考,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升华。

2通过思维导图:使思考式的阅读思考得以展现

在小学语文思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思路,然后“对症下药”,让他们深刻地反思自己的阅读,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于文本的内涵和知识和方法的发掘,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维和思维过程的指导和矫正,从而造成了学生的思维逻辑上的混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运用“可视化”的思维导图,从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出发,通过一定的线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搭设支架,较强思维的层次性

因为不同的学生思维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预先设定学生的思维困难,从而为他们搭建一个思想的桥梁。借助此框架,学生不但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使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多样。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父亲、树林和鸟》为例,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同意下面这些对父亲的判断吗?说说你的理由。“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父亲很善于观察。”“父亲热爱自然。”“父亲曾经是个猎人。”这几个问题层层深入,抽丝剥茧,阶梯上升,直指文本的主旨。笔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的想法进行讨论,在文中找寻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看法。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语言逻辑性较差,对课文的认识还比较膚浅,其逻辑思维尚在发展中,容易在一些重要的地方出现误区。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全面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然后,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读完这篇文章,收集有关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论点。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学生搭建一个框架,引导他们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思考、归纳、整理、总结,使其做到观点清晰、表达流畅。在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整理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辩论,使他们能够以思想碰撞的方式进行沟通。在分组研讨中,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课文的内容,合理阐述自己的意见和见解。通过对思维结果进行不断整理与探讨,学生的个性化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将会得到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本文阐述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内涵及意义,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让思辨性走进语文课堂,在学生的阅读与表达中,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质疑的能力,逐步养成问题意识和思考习惯。

参考文献:

[1] 杨潜.在整本书阅读中提升小学语文思辨能力[J].读写算,2019(11):181.

[2] 毛玉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思辨策略三招例谈[J].家长,2019(14):116—118.

猜你喜欢

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思辨性阅读
浅析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
以思辨性阅读彰显语文课堂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