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

2018-02-07钟智芳

教师·下 2017年12期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小学语文策略

摘 要:当前教育改革理念的不断推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也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思辨性阅读措施,针对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思维进行培养与提高,利用思辨性阅读去挖掘文章中的文法特点,去构建文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0-17

作者简介:钟智芳(1977—),女,畲族,福建省福安市下白石中心小学语文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和实践。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思辨性阅读会涉及思维方式,虽然知识与文本内容有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但所习得的思维方式是相对稳定的。思辨性阅读中的“阅读”是行为,“思辨性”是方式手段,即在阅读活动中去重视对学生思辨思维方式的提高,进而促使小学生思辨能力的养成与提升,而并非简单的某一知识点的习得。

一、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意义

所谓思辨,即思考与分辨。一个人思辨能力的具备与否,也直接影响其是否能够精准地、全方位地对问题进行思考辨析,也正说明思辨能力是对知识的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等逻辑思维活动,进而能够得出新结论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当中,学生要想对文章语义有所理解,对其言外之意有所把握,能够从含蓄内敛的文字中提炼出作者的本意与态度,若缺乏一定的思辨能力思维,单纯凭借对语言的感觉,是难以透过文章的表层意思去准确掌握其实质与规律的。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以此去强化学生的逻辑性思考,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更为深刻的理性解读,进而精确地掌握文章的表达特点与规律,促进其思考与分辨能力的深刻、灵活、敏捷与独创,刺激并提高学生的思维潜能。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思辨性阅读的相关策略

1.放眼整体,梳理有序脉络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有部分教师解读过度,简单地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放任学生对哪一节感兴趣就阅读哪一节,待学生随意阅读过后,教师粗略地讲几句便结束了。这种模式的阅读教学与文本原有的文路偏差太远,导致学生难以梳理清楚文章的脉络,也使得学生基本逻辑顺序混乱。比如,在阅读教学《九寨沟》这篇文章时,文章运用了大量的语言去描绘九寨沟的美景:“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倘若教师只让学生自主欣赏,那么学生则很难发现这一段三句话的逻辑顺序,也无法发现这些景色实际是按照方位顺序层层递进来描寫表达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特别重视指导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构成予以梳理。比如,在讲解《烟台的海》这篇文章时,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去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放眼整体去欣赏烟台的海景,在感知整体的基础上对文章脉络进行梳理,如教师可提问引导:“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要按照冬天、春天、夏天、秋天的顺序进行描写?这四个自然段可不可以进行顺序交换?”这样一来,便对学生的思维导向有所点拨,进而启发他们对课文的表达顺序进行深入思考:文章在一开始便介绍了烟台的独特的地理位置,接下来从巨浪、礁石、海滩、海风、日出、天空等事物着手,去体现出一年四季中烟台海景不同的美感。作者这样写作的目的是按照四季变换的顺序来推进文章的走向,进而让读者领悟到文章最后所描绘的海景“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充实与忙碌”。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思辨性阅读的指导中,引导学生放眼整体,梳理文章的有序脉络,能够使学生对文章层次间的理解更深刻,进而构建出自己的思维体系。

2.打破原知,欣赏独特魅力

每一篇优美文章的写作都是语言的创造,而语言创造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对普通的句子进行千锤百炼,进而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与光芒。虽然作家们使用的语言是同一种,具体的句式、字词都极为有限,但不同作家有着自己不同的语言表达方法,便使得写出来的作品都具有新颖独特的魅力,有些用到了新颖的比喻,有些则有着非常明显的反语风格等。

比如,在阅读讲解《黄山奇松》这篇文章时,最后有这样一段话:“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在这一段话中,作者用了六个“或”字与两个“有的”,让读者仿佛真切感受到了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在进行思辨性阅读指导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文章中的描写与自己的固有认知予以比对,进而欣赏其中的独特魅力,接受新的认知。比如,《黄山奇松》中描写到:“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此时教师便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原有认知得以复苏:“同学们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去形容树木枝干的奇特吗?”学生通过回想,从原有知识中提取到可用“弯弯曲曲”表达,但在该文章当中却用了“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将黄山迎客松的奇特之处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在对原有认知的冲击比较之下,学生便更能够领悟到作者独特写作手法的魅力所在,进而引发思考,在今后的阅读中能够辨别出更多具有独特魅力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也正是思辨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

3.逐步深入,触及深刻境界

在文学作品当中,有许多语言表达都较为含蓄内敛,这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的要求,也是作者对读者理解能力和欣赏要求的信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面对阅历尚浅的小学生,教师则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逐步深入的引导,带领学生在文章中进行“遨游”,经过反复咀嚼去获得深刻体会。比如,在阅读讲解《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时,其中有一段话“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显得意蕴深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滴水”场景展开联想,而学生能够联想到的无非珍惜水资源、不能浪费水等以“水”为主体的启发。而文章的滴水穿石,在作者联想中却是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人的奋斗过程,这其中的深层次内涵则需要教师带领小学生逐步深入去理解、去思考、去品鉴。在进一步的阅读教学中,师生还会发现许多的画面,比如“李时珍尝百草图”“爱迪生实验研究图”“齐白石作画图”等。此时教师可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就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最后告诉学生,制订目标要专一,只有不断地坚持,不半途而废,才能够实现心中最初的梦想。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便可使其思辨力与鉴赏力得以增强,进而能够充分且深入地感知、理解、鉴赏文本,产生新的视界,在思辨性阅读当中去发现文本的独特之美,对其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最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为课堂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在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后所进行的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精神素养、语言品质、逻辑思辨能力与文化思辨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升。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以平视的角度去阅读文本,对其中文字与内容进行反思、质疑、思考与辨别,让阅读变得更为理性,发掘出其中潜藏的新知。

参考文献:

[1]刘 莉.在思辨中彰显语文课堂的理性光辉——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7(1).

[2]樊金梅.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5):67.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辨性阅读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思辨性阅读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以思辨性阅读彰显语文课堂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