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让随班就读生扬起自信风帆

2023-04-16金云

教育界·A 2023年8期
关键词:自信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随班就读生在学习时经常出现学习进度跟不上、注意力不集中、自信心不够等问题,小学教师应针对随班就读生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走出不自信的阴霾。文章针对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随班就读生树立自信心展开详细分析。

【关键词】随班就读生;心理健康教育;自信

作者简介:金云(1987—),女,江苏省南通市小海小学。

随班就读生与其他学生存在显著不同,他们在面对学习压力的同时,也需要面对生活压力,且由于随班就读时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这些学生更容易受到学习、生活压力的影响,出现心理问题。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关注基本的学科知识教学,还要重视针对随班就读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确保随班就读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生活状态,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一、引导随班就读生确立小目标,让学生逐步产生信心

随班就读生的很多心理压力来源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教师需关心和爱护这些学生,帮助他们确立适当的目标,并努力达成目标。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知识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关心和爱护每个随班就读生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怀。相当一部分随班就读生具有沉默寡言的性格特征,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需要处理的生活事务更多,心理压力更大,更可能因为稍落后于他人产生自己被教师和学生漠视的错觉。为避免随班就读生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教师应给予随班就读生足够的关爱,并引导他们确立一些简单的目标,使学生在逐步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获得信心,提升能力,同时通过达成一个个小目标来实现更大的目标。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随班就读生确立一系列小的学习目标。但教师要确保随班就读生可以轻松实现这些目标,从而逐渐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完成教师所安排的教学任务,增强学习自信心。

二、创造良好教学环境,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一)帮助随班就读生融入集体

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都需要人际交往,都需要进行感情的宣泄与交流。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思考如何让随班就读生更好地融入集体,与同学进行更多的互动,让这些学生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为此,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在参与活动时,积极地与同学互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良好的环境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会更好。

要创设更为轻松且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根据随班就读生的成长和学习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活动类型,让学生既能学到对应的知识,又能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积极地分享自己的看法。在学科课堂上,教师可以多组织讨论活动,比如让随班就读生与其他学生共同在小组内讨论。反复经历这样的交流活动,随班就读生自然会与其他学生熟络起来,也能更加顺利地跳出狭窄天地,融入班集体,与同学保持友善的关系。

在组织各种集体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接受随班就读生,并在随班就读生遇到学习问题时适当给予他们帮助。

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使随班就读生觉得自己与其他学生是平等的,从而愿意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二)设置问题,帮助学生打开心扉

因为家庭环境、个人成长经历等的不同,随班就读生之间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考虑到这种个体差异,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打开心扉,主动分享。

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比较有针对性且容易回答的问题,让随班就读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作答,获得回答、分享的信心。随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对复杂的问题,鼓励随班就读生与教师、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给学生设置合适的课上问题或者课下讨论话题,可让学生在课上与课下保持良好的互动,在顺利回答问题后,随班就读生会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也更愿意参与此后的思考、讨论环节。

(三)家校联合,助力成长

随班就读生的心理问题,在某些时候是家长对于他们的关心不够导致的[1]。在发现这类随班就读生后,教师要密切关注他们的情绪状态,主动与这些学生的家长联系,了解这些家长难以为学生提供支持与帮助的原因,同时通过沟通和交流,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关心孩子,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長。

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教师需要有相当的诚意,并在平时细心观察随班就读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寻找合适的时间与家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及分析,然后与家长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制订科学且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教师可以通过上门家访或者直接打电话与家长分享自己的观察、分析结果,介绍合适的家庭教育方法,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家庭教育方式,确保随班就读生处于和谐的家庭氛围中。

学校也可定期组织家长听课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家长可以直观地了解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听课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与随班就读生的家长一一沟通,让家长更加理解教师,由此形成更加稳固的教育合力。

对小学生而言,家庭教育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要意识到家庭对于随班就读生心理健康情况的重大影响,并主动与随班就读生的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然后针对随班就读生的心理问题与家长进行讨论、合作,从而助力随班就读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四)组织游戏,改善关系

在对随班就读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找到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各类学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自主或者合作探究。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游戏,让随班就读生感受到教学活动的乐趣,在游戏中丰富知识积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设计一些有新意、体验感独特的游戏活动。同时,教师应该鼓励随班就读生参与游戏,让他们通过集体活动与班级里的其他学生熟悉起来,并在游戏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保持乐观心态。

三、丰富教育方式,帮助随班就读生获得自信

在对随班就读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他们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站在随班就读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随班就读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带领随班就读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世界。

(一)拉近距离,走进学生内心

在传统的小学教育中,许多教师对随班就读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够关注,仅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上,长此以往,随班就读生容易因为经常跟不上学习进度而出现心理问题。在现阶段,教师理应在开展学科教学的同时,加强对随班就读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随班就读生更加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对于随班就读生来说,他们比其他学生更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也希望班级里的其他学生与自己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该重视随班就读生的存在,并在课上和课下多与随班就读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他们的兴趣爱好或者各种想法。随后,教师可以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为随班就读生提供科学且有效的教学引导。

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发现随班就读生小A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教师可以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与学生小A进行目光交流。随后,教师可以在课后找机会和小A沟通,了解这名学生的兴趣点,并在课堂上采用小A比较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游戏活动法等,让随班就读生小A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敢于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交流与分享。

一些随班就读生较为敏感,教师在对随班就读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课上、课后的努力拉近师生距离,走进学生的内心,让随班就读生在教师的带动下,逐步产生较高的学习热情。

(二)精心安排,增加合作机会

随班就读生需要同时处理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随班就读生与其他学生不够熟悉,他们的学习、生活压力会进一步增加,心理问题也就更容易产生。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促成随班就读生与其他学生的合作。在分组时,教师还可以将随班就读生与性格相对开朗的学生分到一组,让这些随班就读生在同组学生的带领下完成探究任务。

在组织游戏活动时,教师应鼓励随班就读生加入活动,让他们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与同学形成良好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多设置一些课堂讨论环节,让随班就读生与其他学生一起思考、探究。在此过程中,随班就读生会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了解更多的学习方法,思考能力、学习能力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可见,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精心安排,增加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机会,让随班就读生获得朋友的帮助,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学习压力。

(三)多多鼓励学生,激发自信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也需要给予随班就读生足够的鼓励,让随班就读生更有自信[2]。为帮助随班就读生克服自信心不足的问题,教师需要先意识到随班就读生缺失自信心的原因,并适当地组织相关学习活动或者课外拓展活动,让随班就读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发现自己的潜能,树立自信心,更好地成长。

为保障活动的有效性,在具体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通过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现一些家庭情况比较特殊且不善交际的随班就读生后,教师应将他们作为重点鼓励对象,让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心参与活动。如果教师组织了晚会等活动,随班就读生在此类活动中展现了良好的音乐和表演天赋,教师要给予学生明确的鼓励,让他们重视自己的优势与强项,由此,这些随班走读生会更乐于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主动鼓励随班就读生,称赞他们做得好的方面,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愿意积极参与活动,从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发展。

(四)发现随班就读生的多方面能力

教師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给随班就读生创造更多的表现、表达机会。当然,为了更好地帮助随班就读生,教师也应给他们“多一点期待、多一点尊重、多一点赞美”,确保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学习知识,具有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自信心。

为此,教师需密切关注随班就读生的学习和心理状态,当发现个别随班就读生有绘画或者音乐等方面的天赋时,教师可以主动加强对学生绘画、音乐等方面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并在班级里组织相关比赛、活动,让其他学生发现随班就读生的天赋,增强随班就读生的信心。

总之,在对随班就读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多样化的表现、表达机会,让这些随班就读生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展示自我,消除在学习、生活中的自卑感,重拾信心。

结语

随班就读生经常面临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压力,要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压力,教师不可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帮助随班就读生树立自信心时,教师需采取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重视随班就读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并立足于随班就读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兴趣点等,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设计出更为多样且有效的活动,让随班就读生获得全新而丰富的体验,逐步树立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申仁洪.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学校转型发展:方向与路径[J].现代特殊教育,2017(10):16-26.

[2]洪耀伟.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中“失友”原因分析[J].基础教育课程,2016(08):6-9,28.

猜你喜欢

自信心理健康教育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