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敬畏你的每一堂课

2023-03-12张晓华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3年11期
关键词:钱理群鲁迅研究一堂课

张晓华

课堂学习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形式,可以说,是一节节课,帮助学生串联起在校的大部分时光,也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的最重要的载体。课堂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生命成长。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说过这样的一段话:“课如果只教在课堂上,教在黑板上,就会随着你声波的消逝而销声匿迹。课要教到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成为他优良素质的因子,才算尽到了责任。”这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用一颗对课堂的敬畏之心,來对待我们面对学生的每一堂课,这是对自我责任的敬畏,也是对学生生命的敬畏。

于漪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评为特级教师之后,于老师的所有课、教案、作业批改,都对外公开,听课的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数万人。据不完全统计,从教近七十年,于老师开了近2000节公开课。每一位听过于老师课的人,都觉得是“一种优美的享受”,但于老师却仍然常常在课后问自己:你尽力了没有?你尽心了没有?你耽误了学生没有?为了备好这每一节课,于老师常常要花10个小时,20个小时,乃至更多的时间。每次上课前,她都会把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写下来,反复修改,再背下来。即使这样,于老师还是觉得不够,教书几十年一直坚持写教后记。即使是同一篇课文,也决不用同样的方法教第二遍,她说:“文章是旧的,但学生是新的。”是什么能够让于老师将全部的身心投入课堂之中,让每一堂课都放射出生命的光彩?当然是对课堂的敬畏,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敬畏。

钱理群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也是鲁迅研究方面的专家,光是他对鲁迅的研究专著就有十本之多,像《与鲁迅相遇》《鲁迅作品十五讲》《活着的鲁迅》,都曾对全国范围的鲁迅研究产生过积极影响。一次,钱教授的母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邀请他到学校为学生讲一讲鲁迅,按说,作为鲁迅研究的权威专家,为中学生上这方面的课,实在是“小菜一碟”,可是,钱理群为了上好这三天的课,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了七天的详细教案,前后准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别人问他为何要这么认真,不就是几节中学生的选修课吗?钱理群却说他是担心讲不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好一个担心讲不好!这不就是担心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没有收获,以致浪费宝贵的时间吗?一个大学教授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对课堂的无比敬畏,实在令人感佩。

像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你看,南通师范附小的施建平老师,为了上好一堂《泊船瓜洲》的古诗教学课,教案前后一共改写了十四遍,为了上《马可波罗游记》,在没有网络的年代,前后跑了五家图书馆查找资料;清华附小的窦桂梅校长说,把课上好,这是教师最崇高的师德。她为了上好《秋天的怀念》,单是课的开头部分就有10个不同的版本;而在全国小语界闻名的薛法根老师,为了把学生的作文课上好,将三盘贾志敏老师的习作示范课录像带反反复复看了无数遍,直到自己对课堂的每一处细节都能烂熟于心……是什么力量促使着每位老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课消得人憔悴”?我想,是为了让课堂能够给学生的生命留下应有的价值,为此才会竭尽全力,无怨无悔。

课堂是演绎生命精彩的地方,更是成就师生梦想的地方。带着一颗敬畏之心来面对你的每一堂课吧,不怠慢每一分钟,用真诚和专注备好每一课,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用思维激活学生的思维,用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用情感唤醒学生的情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获得自由的成长、自觉的发展,从而成为最好的、最真实的自己。这样的课堂,才不负学生对我们的期盼,才是我们所渴望拥有的最美的样子。敬畏每一堂课,就是在敬畏我们生命的意义,敬畏时间所带来的每一个奇迹。

猜你喜欢

钱理群鲁迅研究一堂课
钱理群:“专改错别字的教授”
钱理群
鲁迅研究中的“大问题”与“小问题”
《鲁迅研究文集》
《鲁迅研究年刊》的传播与影响
有趣的一堂课
也谈怎样讲好一堂课
溜走的一堂课
钱理群“告别教育”
钱理群告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