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好群众路线是新时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

2023-03-04苏国伟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共产党群众

苏国伟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2)

成为执政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对“群众路线”这一根本路线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继续坚持走好群众路线,仍然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先决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起到了重大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国家治理和世纪疫情的大考,中国共产党人就“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交出一份优秀答卷。党的二十大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予以突出强调[1]16。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对坚持群众路线这一党的根本路线,信念笃定,毫不动摇。

一、群众路线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正确的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缔造者,也是社会变革和社会运动中的决定力量,是历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历史唯物主义的这种观点,与宣扬英雄创造历史、否定群众作用的唯心史观截然不同。毛泽东认为,历史由人民创造,而并不由那些英雄领袖创造,但在旧戏剧舞台上人民却被刻画成了渣滓,这种历史观的颠倒必须纠正过来,使历史的真正面目得以恢复。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历史唯物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加以结合,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主义和官僚主义,在党史上多次对这些不正之风进行大力整顿和清理。

进入21世纪以后,党内一些干部对历史唯物主义认知不清,对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理解不透,逐渐脱离人民群众,把自己看作人民的主人,在“糖衣炮弹”面前变成了历史唯心主义的俘虏,滋生出官僚主义作风,导致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大行其道。究其深层次原因,还是由于世界观出现了偏差,价值观脱离了党的思想路线,最终导致执政理念的歪曲。这种情况下,要突出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

(一)坚持唯物史观,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胡锦涛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2]55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能在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道路上愈来愈迸发活力;相反,如果放弃唯物史观而改为唯心史观,否定群众的作用,最终势必会失去民心,为执政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挑战。因此,树立唯物史观,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二)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实践。习近平强调:“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3]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制定任何政策和开展任何工作都以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为根本前提,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因此,只有充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才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西方国家鼓吹的言论就会在人民群众面前不堪一击、不攻自破。

二、群众路线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为民造福,为民谋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根本目的所在,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的价值导向就是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但不可否认,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体制持续变革,利益格局不断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文化交流不断频繁,整个社会处于转型发展时期,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一些共产党员世界观扭曲、政治信仰不坚定、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突出表现为干群关系紧张、公权私用、以权谋私等。新的历史形势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迫在眉睫。

(一)客观认识党群干群关系。毛泽东将党群关系形象比喻为“鱼水关系”。他认为,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设成功和巩固发展。习近平也强调:“作为执政党,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背离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这些公仆就会被历史淘汰。”[4]216-217无论毛泽东的论断还是习近平的论述,都科学而精确地阐明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重要意义,正因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袖们对历史文明的深刻洞察和治国理政的远见卓识,才能确保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稳如泰山。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就此形成坚定共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要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正确处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初心,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二)坚决夯实正确的权力观。认清“权为民所赋”,坚持“权为民所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秉公用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权力是把双刃剑,执政为民、服务群众,就能推动事业前进;觊觎权力、各怀私心,则会阻碍事业发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敢于承担责任、承受风险。毛泽东讲:“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5]1128党员干部只有在处于复杂环境下和面临严峻考验时勇担责任、勇挑重担,才能真实体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抗洪救灾、抗震救灾等重大灾情发生时,在非典型肺炎、新冠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在面对复杂多变、波谲云诡的国际国内形势时,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勇往直前,发挥中流砥柱、架海金梁的作用,正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党的宗旨的生动写照。

(三)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现实生活中,部分党员干部逐渐脱离人民群众,脱离客观实际,盲目攀比,虚荣浮夸,谎报瞒报,“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满天飞,既劳民又伤财,最后导致群众不满意,怨声载道,影响党的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习近平强调:“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6]109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执政效果好不好,经济发展好不好,群众有没有得到实惠,群众最有发言权。党员干部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办实事、求实效,改善民生,从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三、群众路线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重要的方法论

以群众路线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得出的经验总结,既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也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之上才能产生,也只有依赖实践才能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当前阶段,社会生产力极大丰富,人民群众的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法制意识日渐增强,群众工作面临诸多新的任务和挑战。这要求党员干部要运用正确的工作方法,搭好党和群众的连心桥,当好群众代言人,倾听群众声音,回应群众合理诉求,全力将群众工作做好。

(一)虚心向群众学习,坚持问计于民。人民群众是社会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对自己的困难和想法最具发言权。接地气,通下情,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才能找出正确的处理矛盾的方法,相反则是纸上谈兵,不仅无益于解决矛盾,还会激化矛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要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做到依法、科学、民主决策。邓小平认为:“一个党和它的党员,只有认真总结群众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够明确并引领出一个正确的方向。”[7]218-219虚心向群众学习,是进行正确领导、科学执政的必经阶段。习近平指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要虚心向他们求教问策。”[8]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只有坚持深入基层,虚心学习,才能在政策制定上体现民生、惠及民生。

(二)提高群众觉悟,指导实践活动。从群众那里得来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理性加工就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理论最终的目的是要指导实践,这就要求“到群众中去”。但囿于群众的觉悟水平参差不齐,实践起来会遇到困难,这就需要做好群众的解释工作,得到群众的同情和谅解。毛泽东讲:“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所以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没有一个教师不是先当过学生的。而且就是当了教师之后,也还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不断了解自己学生的情况。”[9]324人民群众有了自觉和自愿,实践工作有序开展了,才算真正做到了“到群众中去”。

(三)坚持实事求是,开展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典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书中称赞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指研究学问要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然后再从事实中找出真实的结论。实事求是,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即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科学阐述了“实事求是”的概念,指出“实事求是”关键在怎样去“求”,那就是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群众意见。邓小平指出:“群众的意见,不外是几种情况。有合理的,合理的就接受,就去做,不做不对,不做就是官僚主义。有一部分基本合理,合理的部分就做,办不到的要解释。有一部分是不合理的,要去做工作,进行说服。”[7]273虚心听取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总结实践经验,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所盼、所忧,才是制定政策的现实依据。脱离群众,制定的政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不仅影响了执政效果,也无法保证群众利益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实事求是、调查研究作为党的工作方法,必须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

四、群众路线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重要的检验标准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执政能力的最高理论概括,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之间血肉联系的坚定政治立场。习近平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10]28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创造,人民群众之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与智慧。同样,党的执政活动也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坚守为民情怀是党能不断取得伟大成就、实现伟大胜利的原因所在。

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践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论认知。因此,检验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必须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基本准绳。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必须时刻坚持发展的观点。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群众工作所面对的形势与环境、包含的内涵和形式,群众自身的文化素养、社会认知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做好群众工作,既要继承党的群众工作的成功经验,也必须正视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更新观念,创新方法。但检验群众工作成效的标准没有改变,就是群众的满意度。群众满意,说明党的政策得到了拥护,党的事业就会事半功倍。反之,群众有很大的意见,那就要反思现行的政策,继续去调研、去修订,直到群众满意为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坚持群众是否满意这个标准,才能建立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无论在什么时候,群众路线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根本保障。因此,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才能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在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猜你喜欢

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共产党群众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多让群众咧嘴笑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