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与提升路径

2023-02-10王慧玲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选择权规划人生

王慧玲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2014 年9 月,国务院出台旨在“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的高考改革方案。生涯规划教育因其对促进学生自主选择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各地陆续颁布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意见,积极开展试点。近年来,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生涯规划教育实践与研究蓬勃发展,但应试倾向致使生涯规划教育偏离其初衷。

一、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质论析

1.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澄明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指系统培养学生主动规划的意识与能力,帮助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人生规划,从而实现人尽其才的教育,包括自我认知、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与生活规划四个方面。从人性关怀的角度看,它正视学生的地位,其目标是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更关注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过一种怎样的人生”,主张落实教育以人为本和教育终身化理念[1]。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我价值观,提升生涯选择的能力,既能给予个体发挥个人才能的机会,同时也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利益,积极推进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未来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当前我国提升高中教育质量、促进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推进高考改革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更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发挥学生个人特质的必然选择。

2.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功利性目的突出的问题

2014 年以来,尊重学生自主性、个性化需求的新一轮高考改革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有利条件或机会。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教育势必从传统知识储备型人才的培养向现代具备核心竞争力人才的培养转变,注重学生的人生规划,这是催生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根本动因。然而,受应试倾向的影响,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功利性目的突出,当下多数高中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被窄化为报考指导,生涯规划教育沦为应对高考改革的工具,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与技能,忽视实用性与体验性,生涯规划教育缺乏多元性,不能正视社会与学生真实的发展需求,背离培养核心竞争力人才的价值取向,忽视引导学生追求终身发展。首先,学校往往根据高考的需求规定学生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集中于讲解如何选择科目、如何选择学校、如何选择专业等知识技巧,认为生涯规划教育应为高考服务,直面学生的升学报考,而无暇顾及其他,以此谋求学校升学率的提升。其次,学校忽视引导学生学会认识与评价自己,对学生自我认知也缺乏全面科学的评估,较少有学校对学生进行兴趣、能力、人格等方面的测验[2]。再次,多数学校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缺乏经费、设备、师资等为借口推卸增 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忽视部分需要走入社会工作或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职业规划能力的紧迫需求。即便部分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学校,其职业规划教育主要针对不能升学的学生,采取短期职业培训的形式,职业教育中缺乏对生涯发展的持续性认识。此外,学校常常忽视生活规划也是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与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培养停留于纸上谈兵的说教。

学校未能引导学生对个体的生命历程进行纵深透视,未考虑到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的不同企求,缺乏“持续、整合的生涯发展”理念,没有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反映出学校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认识和实践方面的偏误,即学校未能把握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特征与基本精神。说明学校的思维范式与实践尚未实现从当前的、近景的目标向未来的、远景的目标的转型。高考成为了学校的指挥棒,教师、学生、家长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理解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停留于向学生传授生涯规划的知识技巧,由此导致高中生“唯分是从”。例如,一些学生在功利性理念的误导下填报志愿,根据分数选择“最好”的大学,放弃自己喜欢的专业,也忽视未来的就业,导致其大学学习缺乏动力,甚至个别学生因此退学。同时,致使不少学生从事的职业与其专业学习不对口,甚至部分学生一生学习的专业与从事的职业都不是自己期望的,忽视自身生命质量的发展。

3.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终身发展的实质

学校必须对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正本清源,不能以报考指导代替高中生涯规划教育。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各个方面并非截然对立,报考指导与引导学生追求终身幸福也并不矛盾,报考指导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性目的,而引导学生追求终身幸福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终极性目的。从两者的关系来看,引导学生追求终身幸福是报考指导的根本依据与基本指导思想。同时,报考指导则是引导学生实现终身幸福的必经路线和具体策略。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根本旨趣在于克服应试教育的倾向,使每个学生全面、个性发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既要直面当前的报考指导,又要高瞻远瞩,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一次教育终身受益”的观念已被打破[3]。因此,推进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最重要的是理解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背后的理念与内涵,并以此理念与内涵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当前现实需求与长远发展。

我们必须立足当下变革的时代,站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素质教育、发展核心素养、培育具备核心竞争力人才的时代背景与高度,顺应教育人本化和学生长远发展的时代趋势,认识到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更为重要的任务是把学生的学业压力转化为兴趣驱动的内部动机,把提升成绩的目标转化为培养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把应急式的报考指导转变为引导学生终身发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应得到充分发挥而不是简单地应对高考改革,学校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不局限于提升知识技能,更加意识到认识自我、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生活规划之间的联系及其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力,将四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帮助学生找准人生定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础,这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根本所在和命脉所在。

二、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动力探究

1.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主选择权的需要

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对人生有自己的见解,人生规划由幻想期进入预备期,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理应培养学生以自主选择能力为核心的人生规划能力。新高考改革方案从以往的文理分科两种选择方式变为“3+3”的多种选择方式,且学生可以选择考试次数。可见,高考改革彰显了学生的主体与本体地位,扩大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和范围。因此,如何让学生从“被动选择”转变为“主动选择”,把选择的自主权归还学生,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纵观发达国家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历程发现,学校不仅要求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发展核心竞争力,还需要建构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拥有自主意识、自我意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路人。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学习与成长的主体,是自己人生的规划者。发达国家在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帮助、引导学生行使自主权,体现了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宗旨。

2.外界力量支配学生自主权致使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动力不足

学生自主选择权的回归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动力。首先,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的背景下推进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唤醒学生的自我价值,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参与生涯规划教育中更加积极主动。其次,赋予学生自主选择权可以促进学生产生效能期望,学生确信自己能够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增强学生对个人生涯规划的信念。再次,赋予学生自主选择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学生在进行人生规划时会更加积极、认真。如果学生自主选择权缺失,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推进将缺乏生命活力。

生涯规划教育应是落实学生自主选择权的保障与途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意识与能力。但是,我国当前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中,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依旧被外界力量所支配,学生自主选择权的回归仍然存在困难。由此可见,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任务未能得到落实。学校、教师和家长未能意识到学生才是生涯规划教育的主体,从而代替学生进行思考和规划,缺乏对生涯规划教育“以生为本”理念的认识,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限制了学生自我实现的空间。学校、教师与家长未能合理地帮助与引导学生,学生缺乏自我认识,对自身兴趣、爱好、特长不够明确清晰,导致其缺乏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4]。多数学生自身也缺乏主体意识,对自身的生涯规划缺乏自觉性,依赖教师与家长的看法,其自主选择权难以有效落实,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动力不足。

3.学生自主权复归激发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动力

我国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之所以受到外界力量的支配,正是因为其未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只有教师主导,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认识主体的作用。我国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中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素质,对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把握不准确,导致教师未能起到合理的引导作用,学生自主权没有得到落实,生涯规划教育缺乏动力。学生是生涯规划教育的主体,但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中,学校、教师与家长没有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教育的目的应该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个体,学生如果不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将不能为自己进行生涯规划[5]。

克服外界力量对学生自主权的支配,唤醒学生自主发展的生命自觉,落实学生自主选择权,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充足的动力,这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学校、教师与家长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避免越位代替学生选择学科、学校、专业等,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与自治需求,要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与规划人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意识,让其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其次,高中生的心智和阅历与成年人有一定的差距,进行生涯规划需要成年人的指导与帮助。学校、教师与家长要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认识自我,发掘自己的禀赋与发展倾向,重视与学生沟通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共同探索环境与社会信息,给学生提供丰富、全面的视角与适宜的建议,指导学生将个人兴致与发展相联系,而非代替学生选择。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分享往届学生的实际案例,分析不同选择的学生的发展现状,帮助学生从他们身上汲取经验与教训。总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要求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发展核心竞争力,还需要建构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拥有自主意识、自我意识,将学生的自主选择与外界的支持力量结合,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动力,才能有效发挥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

三、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提升路径

在当前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践中,学校似乎有一个共同默认的事实——实施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开设专门的课程。其实不然,开设专门的课程只是实施方式之一,且缺乏配套措施难以保证其实施质量,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绝非仅凭课程实施而自动实现的过程,这是一个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位合作,共同探索的教育过程。

1.树立终身发展、学生自主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理念

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是生涯规划教育的向导,如若偏离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质理念,其实践成效也将大打折扣。缘此,树立终身发展、学生自主的生涯教育理念尤为重要。首先,要向社会宣传终身发展、学生自主的生涯教育理念,转变大众对生涯规划教育的偏见。借助媒体宣传,让大众理解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与意义,从心底认可与支持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转变大众过去认为生涯规划教育只是帮助学生进行报考指导的理念,让大众理解生涯规划教育不只是帮助学生选择学科、填报志愿,还包括学生的自我认知、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与生活规划等内容,实质是让学生具备自主选择的意识与能力,能够将自己的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相联系,为自己的人生发展进行规划。其次,教师要树立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与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深入学习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意识到自身的作用应是适切地帮助、引领学生选择,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非“保姆式”“承包式”地代替学生选择。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进行考核时,应把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个性发展作为重点。再次,帮助家长树立学生终身发展与自主发展的生涯规划教育理念。学校可以通过家校活动向家长传递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与价值,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中,同时又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提倡家长不强制学生按照其意愿选择志愿,不向学生灌输急功近利的志愿填报思想,帮助学生从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选择与规划人生[6]。

2.制定刚性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政策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在实施中之所以会出现忽视学生自主选择权,走向功利化倾向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涯规划教育政策的模糊性、非强制性。为保证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规范实施,有必要制定刚性的生涯规划教育政策。国家与政府在制定生涯规划教育政策时要强调其强制性与具体性,改变过去只是鼓励性与笼统性的生涯规划教育政策。生涯规划教育政策不能只停留于口号式的鼓励,要有具体的支持措施与刚性要求。美国生涯规划教育能够高效推进,与其政策落实密不可分,以国家立法的形式鼓励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同时通过拨款—问责机制对开展生涯教育的学校提供经费支持和必要的监督,凸显了政策的强制性,为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2018 年,特朗普签署通过了《加强21 世纪生涯技术教育法》,尝试通过增强州政府的自主权、优化绩效问责制度、扩展联邦资金使用途径等措施推动生涯技术教育的质量提升。我国可以借鉴相关的法律政策,颁布相应的法律政策激励与规范我国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出台强制且具体的措施,如要求生涯规划教育必须包含自我认知、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生活规划四方面内容,引导学生自主规划人生,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将生涯规划教育窄化为报考指导,侵害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同时,为保证法律法规与政策能够在实际教学中落实,有必要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如监督制度、质量评估制度、问责制度等,制定专门的教师资格标准,制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标准,为教育质量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3.健全专兼结合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

从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性质看,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如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目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因此,生涯规划教育需要配备专业的教师来指导学生的生涯规划,教师素质是影响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决定性因素。教师进行生涯规划指导,要在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都达到专业化的标准,在知识方面,教师要精通生涯规划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能力方面,教师要具备沟通交流、搜集整理信息、咨询与辅导、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在态度方面,教师要持有生涯规划师的职业认知、职业道德与职业认同[7]。学校需要加强师资培训,增加经费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聘请专职教师作为生涯规划教育的骨干,心理健康教师、学科教师、班主任等可以经过专业培训成为兼职指导教师,把每位教师都培养成学生成长的合格导师,让学生有接受“一对一”生涯规划指导的机会,更好地帮助学生自主选择、规划人生。此外,学科学习占据了高中生的主要时间,学科课程是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可以渗透学科魅力与价值,促进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如物理课中插入应用物理、空间物理、工程力学等专业信息和航天员、光学工程师、研发工程师等职业信息,让学生意识到当前学科学习与未来生涯发展的联系,打破知识与生涯发展的鸿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选择权规划人生
人生中的某一天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