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通•建构•转型:“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习作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探究

2023-02-05宋雅倩

考试周刊 2023年52期
关键词:单元整体学习任务群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因此,教学时要在领会学习任务群基础上,树立单元整体意识,精准定位习作单元内各板块的功能,进行整体设计单元教学,促进学习深度发生,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进行教学实践,力求遵循学生基本规律,通过贯穿单元始终的学习任务群设计,使学生在单元的整体学习任务情境中走向独立表达。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单元整体;任务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52-0033-05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的挑战和机会。学习任务群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旨在打破传统教学的边界,将知识和技能整合到有意义的任务中,以促进学生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文章旨在探讨融通、建构和转型三个关键教育元素如何在学习任务群的视角下被整合到习作单元的整体教学实践中,通过将这些元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实现更高层次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一、 “融通+”,实现单元统整性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本单元以“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这一凝练的语言传达了“形形色色的人”这一人文主题。围绕主题,本单元编排了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以及习作《形形色色的人》,其间穿插安排了“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这些板块内容紧密联系,协同一致地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一)通观教材,确定单元目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分别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和“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该单元主要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通观统编版教科书对写人的习作编排,可以发现是由易到难的螺旋式发展,如图1所示,这体现了学生写人习作能力的循序提升。而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单元课文所学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二)融合资源,设计学习任务

通过对课后习题、课中批注和交流平台等几个板块的梳理,发现整个单元都为习作铺路,聚焦表达方法的学习。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定为“聚焦人物描写 塑造鲜明形象”,依据主题,结合新课标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引领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文学语言和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表现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因此,设计主任务为“人物素描大荟萃”。为凸显学生习作能力提升这条主线,将教材编排的各项内容作为整体,进行主任务分解,设计了启“人物素描荟萃之旅”、读“作家笔下的众生之相”、绘“身边特点鲜明的人”、享“同学笔下形形色色的人”四个子任务。

二、 “建构+”,落实读写一体性

作为习作单元整组教学不再将单元学习剥离为“阅读”“写作”。而是阅读时,从写进入,阅读便成为写作的范例,写作时,从阅读开始,写作便是阅读的迁移和提升,言语实践变得丰富而饱满,能力和过程、知识与方法、内容及情感,一切都在阅读与表达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实现读写一体性。

(一)建构“情境链”,激发创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由此可见,习作的第一要素是积极的情感活动。统编版五下第五单元归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根据此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年段教学目标,整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资源,设计“人物素描大荟萃”这一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提高学生内驱力,激发学生主动创作的兴趣,具体设计的任务情境如下:

“人物素描大荟萃”征集令

同学们:

“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所遇即缘分。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将开展“人物素描大荟萃”线上展播与线下展示活动,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与观察,用手中的笔书写心中最有特点的人,踊跃参加优秀作品展播。现向每一位同学发起征集令:

1. 阅读课文内容,拓展课外阅读,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2. 每位同学至少撰写一篇习作,学习并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选取典型事例具体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3.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笔下的人物学着篇章页的样子画在封面屏风上。

(二)建构“图式链”,感悟写作方法

阅读与写作最深刻的关联不是材料的相似性,不是主题的相同性,也不是形式的相近性,它们之间最本质的、最为重要的关联在于图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构建习作图式,引导学生对习作方法进行感知和掌握。在学习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前,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众生之相首映礼”之“人物圖鉴”(图2),梳理出人物特点,从而形成对文中人物的初步评价。在教学《刷子李》这一课时,引领学生通过描绘曹小三的语句,发现他内心变化的过程,并完成曹小三对刷子李的信服指数图(图3)。借助可视化的图表,不仅能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刷子李的技艺非凡,还能使学生关注到小说情节的曲折发展,了解到可以通过描写他人反应来间接塑造人物特点。除此之外,思维导图也是教学中常用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其直观、系统,便于学生记忆。本单元的教学中,借助习作例文,能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梳理写人的方法,并在习作中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方法的评议,实现对写作方法由认知到实践运用的转化。

(三)建构“语言链”,提升表达能力

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是散落在课文、“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之中,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依靠学生自身在读写实践中的摸索、积累和感悟,从而提升表达能力。

在教學《摔跤》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视频,然后在练习本中尝试写:“如果让你把摔跤的过程写下来,你会用到哪些动词?”学生写完之后,再对比书中的动词,会发现要把画面写生动,需要用上不同的动作词。接着,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人物的活动过程写得完整具体呢?”关键是脑海中要有动作的画面,想想从头到尾的细节动作,把每一个动作都一步步列出来,最后串成一系列的动作。以打篮球的“防守”动作为例,写作不能只写“防守”“进攻”“发球”这种空洞的词,要把他们转化成脑海里的画面,分解成一个个动作。

以《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篇课文为例,要重点关注文中的外貌描写,学生经过仔细阅读能够发现,作者为了写好祥子的外貌,分别写了他的身材、肩、头发、脖子、眼、鼻等,充分展现他的外形特征。于是,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马路对面,我又看到了他……”的小练笔,引导学生虚构一个文学形象,通过描写身上多个部位,来突出角色的外形特征。接着出示祥子之后的变化,并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眼,学生不难发现人物的外貌也体现了人物的遭遇,在某些方面也让人感受到人物心理的变化。

再以《刷子李》这篇课文为例,这篇课文的语言表达极具特色,教师可以通过加红片段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动作描写四个字一顿,使人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于是带着学生模仿作者笔风,尝试人物描写。

三、 “转型+”,达成教学评闭环性

在新时代教育中,我们要不断探索教学评价的新路径,以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此,“转型+”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其旨在构建一个全方痊素质教育的模式,使教育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闭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评价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评价不是终点,而是加油站,是新的起点。在对学习活动推进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情景中的实际表现与能力进阶情况,让学生更有效地发展和提升。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构建“教—学—评”体系,帮助学生对照、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学习模式。

(一)转型思维

转型思维代表了一种现代教育的演进,强调了教育不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而是鼓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这一新时代的教育模式追求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不仅仅是将知识灌输给他们。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需要放下传统的教师身份,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教师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和提出问题,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实践,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并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此外,转型思维强调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因此,教育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学习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此外,这一教育模式还强调了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学习不仅仅发生在教室内,还包括实际的应用和实践。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从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实际技能。这种实践导向的学习有助于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二)引导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学习特定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文学作品分析或写作技巧,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参与。这是“转型思维”的一部分,将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变为主动思考、探索和实践的学习者。其次,教师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学生可以被要求对他们的作业、讨论和其他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改进,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自己的学习风格。再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合作项目中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最后,教师可以使用这些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反馈信息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更适应学生需求的教育体验。这种反馈循环是“闭环性评价”的关键部分,有助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落实可视化评价,提升思维能力

本课教学中设计了可视化《形形色色的人》习作评价单,如表1所示。为全面精准地诊断学生单元习作的情况,围绕习作要求以及贯穿单元学习过程的关键要素,即“有特点”“选择典型事例”“写具体”,将单元习作目标进行分解,设计更精细、指向习作能力的分项评价标准。习作评价单使习作任务看得见,看得准,看得清,将表格式评价分成了自评、同学评和老师评三位一体评价模式,学生明晰自评和互评的路径,有目标地逐一对照、反思、修改自己的习作。可视化评价设计鼓励学生在评价准则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反思成果。学生既是被评估的对象,又是评估的主体。

(四)融入过程性评价,促进教学相长

评价任务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活动。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表现,进行多元评价,并将评价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的不同阶段。例如在新单元开启之时对学生制作的“人物图鉴”进行评价时,在课堂上采用首映礼评奖的方式,关注学生呈现作品的方式;精读课文教学时,借助“问题信息单”,时刻关注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是否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做出独立判断,并对重要段落有个人感受,他们能否总结写作方法等方面的经验。而在进行习作修改时,通过人物荟萃素描馆展示这一形式,让每位学生使用“批注单”对参展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并贴在作品旁。在这一活动中,提示学生在写得好的地方、体会深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做赞美式批注、建议式批注、质疑式批注等,学生批注评价的过程也是一种不断反思的过程。这些过程性评价是学生学业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并培养对学习的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够持续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随时监测他们的学习活动成果,并灵活调整课程难度和进度。通过师生共同评价和相互促进,有利于教师精确授课以及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实际学习。

四、 结论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强调将学习置于真实情境中,以任务为驱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习作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将学习内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主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的灵感迸发出来,思维活跃起来,逐步掌握写人的方法并加以运用,并对学生整个单元学习过程进行综合性评价,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建造者,通过自主思考、探索和实践,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最重要的是,转型思维的引入让教育变得更加灵活,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引导他们培养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总之,在教育领域,教师应积极迎接变革,通过对“融通·建构·转型”教育理念的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富有意义和深刻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这是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教师不懈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小虎,王华星.大单元视角下“教—学—评一致性”习作教学设计——以四(上)习作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语文版),2022(11):25-28.

[2]杜宝治.学习任务群视角下“教—学—评一致”的习作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下第五单元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5):75-78.

[3]颜映丽.“教学评一体”让习作教学高效有序[J].中学语文,2023(21):29-30.

作者简介:宋雅倩(1996~),女,汉族,江苏淮安人,南京市紫金山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单元整体学习任务群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究
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几点忧思与期盼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也谈“单元整体”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单元目标教学操作
新版译林英语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