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公办初中学校课后服务实施现状研究

2023-02-05程庭孙红文

考试周刊 2023年52期
关键词:实施现状课后服务双减

程庭 孙红文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公办初中课后服务的实施还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其服务内容、服务资源、考核方式、管理制度存在相应的不足;并且学生、家庭、教师情况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整个服务活动中,学校应当达成多方面的育人共识,同时优化现有的资源体系、资源架构,优化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得到提升。文章对“双减”背景下公办初中学校课后服务实施现状以及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研学。

关键词:“双减”;公办初中;课后服务;实施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52-0001-05

在“双减”背景下,公办初中学校课后服务需要以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出发点,以服务学生长远成长为核心目标,带领学生参与深度学习。但是在服务项目中也应当明确其中的核心指导思想,各方机构须紧密配合,在教育活动中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服务水平。

一、 课后服务

(一)概念界定

从服务的本质层面不难看出,该项活动主要是为集体或别人提供支持方便;从形式层面,将服务分为生产和生活两大内容,以非物质的形式存在,而课后服务主要是以教育培养为核心,其具备非营利性,需要照顾教育需求。也将课后服务称为课后延时服务,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学科教师均需要稳步高效实施课后服务,但是课后服务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以单独的文化课程服务为主,即在课后延時服务中,教师需要结合社团教育形式,帮助学生发展第二兴趣,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需要对学校的课后服务活动进行合理设置,一方面促进学生学科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课后服务与课后托管存在显著的差异,托管以盈利为目的,而课后服务则主要是政府、教育行政主管单位通过财政补贴,由学校承办相关项目,纳入公共服务中。实施课后服务需要按照学生的能力指标,秉承由浅到深、由单一到复杂的原则,为学生寻求情感、能力、技术、学术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课后服务在培养学生多元化能力层面具备显著功效,学生在课后服务中能够实现螺旋式成长,不断夯实自身的学科能力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部分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出现了跑偏的情况,例如将课后服务时间用来开展文化课程教育,未充分贯彻落实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另外,在课后服务中,学校也未深入解读其中的核心纲要,未有效化解老师、家长之间存在的矛盾,未帮助两者达成对应的育人共识,从而导致课后服务的开展未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具体来说,部分家长对“双减”政策存在错误的认知,生怕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同时对“双减”环境下的时间安排也存在认知局限,认为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不利于提高其学术水平以及学习成绩;再加上课后延时服务又占据了一定的学习时间,有家长会提出这样一个疑问:课后服务与“双减”政策是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综合能力?在此情况下,家长往往反对学生参与到课后服务中,反而将相关时间用来为学生填报额外的学习班。因此,当前开展课后服务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弥补老师、家长、学生之间存在的认知局限,尽可能达成三者的共识,从而才能够发挥出课后服务的实际价值。

二、 “双减”背景下公办初中学校课后服务实施现状

目前,中小学全面推行课后服务尚且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其中必然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解决在课后服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老师、家长、学校需要对现有的教育状况进行深入解读,挖掘课后服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宏观层面上讲,当前大部分学校所开展的课后服务均能够积极响应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将兴趣培养作为核心,将文化教育、科技教育、伦理教育、品德教育作为分支,有助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一)课后服务的开展形式

课后服务秉承有意参与、自愿报名的原则,通过学校、老师及时将其中的费用以及安全责任书向学生家长进行一一阐述。当前的课后服务不存在强制性,学生可参与到多元化的课后服务中。在整个服务环节,主要是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为核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旨在对时间、空间进行有效利用,以激发办学活力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秉承行动自觉、主动担当的基本服务理念,采取因校制宜的方式,充分发挥当前学校场地优势,高效地做好学生服务指导。课后服务坚持分层教育原则,不允许搞一刀切,在课后服务中突出特色。通过精心组织,以学生个性化发展、素质能力提升、快乐成长为目标,组织多元化的研学项目。并且,当前的课后服务充分坚持公益性原则,但是其不完全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其中所提供的内容、活动方式、收费标准均是公开、自由、平等地接受老师、家长、社会的监督。

(二)考核方式

课后服务的开展质量需要得到定向化管控。当前,部分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还缺乏一个完整、全面的考评机制和手段,在服务中主要是由教导处每天负责考勤,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老师的备课状况进行检测;同时对课后服务小组活动的管理情况进行评测,但是却缺少跟踪考评、跟踪考核等举措。现有的考评检测并没有及时回馈到服务设定优化环节;同时在考核过程中也缺乏引进多元化主体,比如整个课后服务考核缺乏社会、家长共同参与,成为老师的一言堂,现有的考评方式不合理也使课后延时服务的实施效果无法得到提升。学生在课后服务中的学习状态以及存在的学习缺陷无法实时暴露出来,从而也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费用管理制度

费用管理是课后服务中所需要管控的核心内容。当前,大部分公办初中课后服务所实施的费用管理模式和方法得到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自2021年9月正式实施课后服务起,学校按照标准化的收费模式,收取了课后服务成本费用。通过大数据调研可以看出,在大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费用表单中设立了阶梯指标,比如每一位学生每月需支付180元,秉承多退少补的原则;另外根据特长发展需求再收取额外的费用。在费用管理方面,主要是由学校开展相关工作,通过设立专项账户,做到专款专用。课后服务费用通常是用于日常支出,包括服务设施、设备改善,耗材支出以及服务人员的劳务支出等。而在费用管理过程中,针对特殊的学生群体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减免政策,在整个教育体系的指导下,费用管理模式较为完善,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实惠,使每一位学生均能够参与到课后服务中。

(四)学生情况调查

开展课后服务需要在了解学生实际需求的情况下来进行;同时课后服务以自愿参与为原则,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权、自主权。通过调研可知,大部分学生对课后服务是支持的态度,即学生能够在课后服务中发展自身的兴趣特长,能够有效缓解在课程学习期间产生的心理压力。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后服务能够培养自身的探究能力以及调研能力,而相关素质思维在引导其参与后续深层次学习环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课后服务中引入了科技培训班,而科技培训班中植入了多元化的科学探索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图表法、思维导图法,可帮助学生在课后兴趣学习过程中不断夯实自身的能力基础。

但是也不乏存在部分学生对课后服务抱有否定态度的情况。比如,部分学生认为课后服务会影响自身的学习,同时在本来就紧张的课后时间中参与课后服务、课后延时学习,会进一步阻碍对文化课程的探索。基础相对弱的学生更加倾向于将课后时间用于巩固自身的学科基础、学科能力。

因此,从学生层面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后服务的开展存在不同的评价,究其原因,基础相对弱的学生往往不愿意将时间花费在课后延时学习活动中,其更加倾向于将宝贵的时间投入知识巩固练习环节;而能力相对较强以及基础牢固的学生,则更加倾向于参与课后兴趣学习,培养第二兴趣爱好,通过研学探究来发展自身的学科思维。

(五)教师现状调研

参与课后服务会增加老师的工作負担。在“双减”背景下,相关方面将精力放置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层面,但是却忽视了对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学校所开展的一系列减负增效举措看似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削减了老师的课堂教学时间。但是老师的工作压力却进一步增大,在当前课后延时服务背景下,大部分公办初中学校的老师除了需要参与日常的备课、批改作业、课后反思等各项任务,还需要组织课后延时服务,需要花费1~2个小时带领学生参与课后学习。而服务的质量也与老师在服务前、服务后所准备的各项工作存在密切关联,这无疑增加了老师的工作负担。尤其针对自然学科类的老师,如物理、生物、地理、化学教师需要在服务前对服务项目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开发,其工作量增加,使得课后服务给老师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当前,有的公办中学开展课后服务还存在师资资源紧张的情况,再加上活动结构不合理,时间缺乏统一管控,老师的实际服务效能无法有效地发挥出来;并且由于老师的压力过大,以及公办学校师资资源不足,学校虽然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如绘画、书法、合唱、围棋、武术,但是在缺乏老师精准指导、精准服务的情况下,学生往往自主、自发地进行研学探索,其提出的问题也无法及时得到老师的解读解答,导致课后服务的实际价值无法有效发挥出来,成为学生进行课后玩耍的场地。甚至有的学生悄悄在课后服务中做作业,由于服务形式不完善、服务工作得不到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撑,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学生的参与性也会逐渐降低。

三、 “双减”背景下公办初中学校课后服务实施策略

(一)加强引导,达成教育共识

在“双减”环境下,开展公办初中课后服务需要各方达成育人共识。在此期间,相关方面应当转变思想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使课后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地方教育行政主管单位需要对区域教育资源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宏观认知和把控,能够在理解并制定教育政策的过程中适应本地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需求,使课后服务能够提质增效。在该环节,政府也需要立足于当前课后服务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比如经费短缺、资源短缺,增加对各项资源的投入;同时也需要对专项资金进行有效监管,使课后服务能够高效开展。除此之外,政府以及教育主管单位、学校也需要统一战线,做好学生以及家长的思想工作。通过上文的现状分析不难看出:部分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的开展形式、开展方向、内容还存在错误的理解,对课后服务的价值和功能定位不清晰、不了解。学校、政府需要通过公共教育,比如组织相应的家长会、论坛讲座,向家长、学生讲解课后延时服务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促进各方在课后延时服务中进行稳步高效的交流沟通,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在此期间,各主体需要发挥出积极正向的作用,学校以及老师在该环节须尽力消除家长的心理困惑,一方面需要向家长讲解“双减”政策的核心育人目标,另一方面需要向家长解读课后服务在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学科能力方面所具备的核心价值和作用,使家长能够打开思维,对课后服务能够形成更加完整、全面的认知。因此,“双减”环境下的课后服务需要在各方主体达成育人共识的情况下才能够稳步、高效实施,而学校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作为中间桥梁,需要提供各种资金、资源支持,并且开展公共教育普及活动,消除家长、学生对课后服务的错误认知,使其以积极、乐观、正向的心态来对待当前的课后服务。

(二)完善制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保障学校课后服务能够正常、高效开展,学校的管理制度也需要得到革新、改善。比如学校需要对现有的考勤制度、教师考核制度进行优化,结合跟踪评价制度,对当前的课后服务质量进行实时跟踪点评,及时指出当前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指导性的意见。而学校的师资力量是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学校须强化对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培养;同时也需要强化对班主任教师的培训,使其对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形式、开展方向有一个直观的认知。另外,在教师培训活动中也需要引导其强化理论学习,使其在设置课后服务项目以及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加专业的技能,例如通过引导教师开展观摩课比赛,或者进行优秀教师的服务成果展示,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在该环节,教师也需要通过相互帮助,交流、分享经验,在课后服务中认真学习。但是只提奉献而不提回报,则不利于提高教师在课后服务中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学校需要将老师的课后服务质量纳入职称评定、职位晋升、薪资福利待遇发放的考评中,使教师能够对课后服务引起足够重视。

(三)丰富、完善课后服务内容

现阶段,由于不同学校的师资资源以及教学资源存在相应的差异,开展课后服务依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资源短缺问题。在此背景下,学校要想完善课后服务内容,则需要引进多元化的资源,做到信息整合、价值融合,从而才能够提高服务水平。新时期,为了增加学校课后服务项目种类,学校可以与校外第三方培训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引进第三方培训机构的专业特长班、兴趣班,由学校付费,引进多元化的培训课程,进一步完善服务项目。在该过程中,可由教育行政主管单位出面,联合地方优秀的培训班、培训项目,评估相关培训项目在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核心素养水平方面所具备的正向作用,通过多方面的论证、考察,评估相关项目的适应性,以及引进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通过此类方式,不断合并校外的培训班,通过公开招投标的形式,选取性价比最高的课外培训项目,引进课外师资力量,以及课外的教学软硬件设施,帮助本校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另外,学校也需要根据校本课程资源以及学校的优势资源来完成对主题服务项目的开发,凸显学校课后服务的最高水平,以此来打造良好的口碑形象。

但是,在活动内容的管控层面,学校也应当帮助学生在学习探索环节做到知行合一。例如在相关服务项目中需要适当衔接部分课程知识概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培训活动中,加深对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需要控制好相应的引入量,避免学术课程引进过多,给学生带来学习压力和负担。

(四)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价体系和激励体系

组织开展课后服务不应当成为学校老师的一言堂,其服务质量、服务效果需要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下得到不断改进、优化、提升。首先,在服务评价过程中,各方主体均需要参与到监管活动中,为此,学校需要打造完善的信息反馈通道,将各个主体关联在一起,从而在课后服务中能够对学业质量、学业水平进行高效研判及评估。其次,在课后服务环节,学校也需要对评测方法进行改进,转变过往以成果为导向的评价思想观念,结合持续动态评估策略,关注学生在课后服务中的习惯变化以及学习质量提升状况。就好比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将教学评进行一体化建设”的举措。最后,在课后服务评价环节,也需要将评价内容及时反馈到服务设计、服务计划开发、服务项目优化进程中,只有及时找到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探明原因,才能及时调整课后服务形式,结合此类一体化的服务方法,使课后服务效果得到提升。

在评价环节也需要建立起多元化的监督体系,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引进第三方评价主体,及时对学校的课后服务质量进行公示公开,这对调整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有着积极正向的作用。在了解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而在评价环节也需要对服务的成果进行量化评估,对具体成果进行展示。总体来说,强化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并且丰富完善现有的服务体系和架构是必不可少的,各方主体须稳步开展交流沟通,对当前的服务业态、服务价值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和打造,尽可能结合多方位的评价监管,提升服务水平。

(五)家校社共同努力,加强后勤保障

家校社协同开展精准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工作中所提出的一项核心指标,而相关思想理念同样适用于优化课后服务,改善课后教学生态体系和架构。在“双减”背景下,并不是所有家长都对服务工作持支持态度,改变家长的观望和质疑态度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具体的操作层面,需要让家长做出行动,支持课后服务工作稳步高效进行。在此期间,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需要实时高效进行,学校可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向家长推送课后服务的开展方向以及学生在课后服务中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而家长也需要在学生课后服务中提供基本的支持和保障,根据学生的课后服务时间点,选好时间,做好后勤支持,如准备晚饭、接送学生;同时在课后服务中难免会涉及“五项管理”的内容,家长需要了解“五项管理”的形式和内涵,部分家长一味地抵制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但是在课后服务中难免会涉及各种智能化研学项目,如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以及科技创新,家长需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软硬件设施层面给予学生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除此之外,社会主体也需要在课后服务中发挥出实际的价值和作用,例如学生在完成课后学习之后会收获到思想感触和学习体验,学校可以与地方企业、行业协会进行交流,将服务项目进行拓展延伸,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例如,在科技服务创新活动中,让学生完成对密度计的制作,之后可让学生尝试与酒厂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参与到测量白酒度数的综合实践项目中,制作相应的白酒度数测量计。另外,学校的课后服务也可以承接社会项目,比如开发简单的程序,或者帮助企业梳理简单的作业流程,通过引进社会项目,使学生在课后服务活动中不仅能够增长见识,还能够获取一定的报酬,从而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升。

四、 结论

总体来说,在“双减”背景下,公办初中学校实施课后服务需要引进多元化的举措和方法,在整个服务体系中尝试优化现有的生态架构,以及服务流程、策略、机制、模式,转变思想观念,从而使课后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蒋艳萍.“双减”政策下公办初中学校课后服务实施现状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2.

[2]方中雄,冯洪荣,张熙,等.北京教育蓝皮书:北京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22—2023)“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改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3]荆双双.初中生课后服务实施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以新乡市S中学为例[D].新乡:河南科技学院,2021.

[4]贺争光.区域中小学课后服务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基于143250人參与的课后服务研究[J].中小学校长,2023(3):57-61.

[5]佚名.小学课后校内托管服务的实施困境研究[J].成功密码:综合版,2021(1):47-48.

项目来源:文章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模式研究》(编号:E/2022/31)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程庭(1991~),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南京市溧水区第一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初中历史;

孙红文(1976~),男,汉族,江苏南京人,南京市溧水区第一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初中历史。

猜你喜欢

实施现状课后服务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