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巨细胞病毒UL133基因型导致儿童肝功能损伤的机制研究

2023-01-31顾盼盼张慧桑旭罗厚江

淮海医药 2023年1期
关键词:幼鼠基因型阳性率

顾盼盼,张慧,桑旭,罗厚江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感染是新生儿期及婴幼儿期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之一。作为HCMV唯一宿主的人类,巨细胞病毒可以潜伏在唾液、乳汁、肾脏以及造血系统等不同类型的体液和各个脏器中,其传播方式亦多种多样,例如呼吸道、输血、哺乳、分娩及不洁性交等。30%~40%婴幼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原体是HCMV[1],而且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从无症状感染到胆汁淤积肝炎甚至胆道闭锁,均可出现。具体表现为皮肤颜色黄染、尿色变深、粪便颜色变浅呈白陶土样、胆红素及转氨酶异常升高,甚至发生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致死,尤其多见于亚裔患者[2-4]。HCMV病毒中有几百个基因型,其中与HCMV的毒力关系最为密切的是UL133基因型,是诱发婴幼儿出现肝功能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其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朗。温正旺等[5]报道显示,婴幼儿HCMV肝损伤与Caspase家族蛋白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关系密切。本课题先通过建立幼鼠UL133肝损伤模型,检测每组幼鼠肝脏细胞的凋亡情况、UL133RNA、Caspase-3、Caspase-6及Toll 样受体4(TLR4)的蛋白含量,随后进行临床验证,监测2组患儿尿液UL133阳性率及血液Caspase-3、Caspase-6表达水平,探索HCMV-UL133基因型导致婴幼儿肝损伤的内在分子机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和分组 购买领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上海)的3~4周龄健康雌性SD幼鼠共30只,初始体质量100±10 g,动物合格证号SCXK20180003。蚌埠医学院动物保护委员会批准了所有动物研究(批准文号:AM-SU-AP#:JP-2018-1)。将上述幼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空白组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100μl空载的腺病毒;实验组在PubMed中搜索萤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的CDS区域,合成并构建到PLVX-EF1a-puro载体中,在pLKO.1-puro慢病毒载体(IGE BIOTECHNOLOGY LTD,广州,中国)中构建靶向U133-PLVX-EF1a-puro。6 h后,将培养基完全更换为新鲜培养基,转染48 h后收集病毒上清液,用0.22 μm滤器过滤。取携带UL133基因型的慢病毒500 μL的原液加入0.9%生理盐水1 mL稀释为1.5 mL,随后向每只幼鼠的尾静脉中注入100 mL,浓度滴度:2.0×1012,饲养7日使药物稳定。

1.2 选择患儿对象 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收住的HCMV伴有肝功能损害患儿66例为肝损害组,64例无肝功能异常为无肝损害组。纳入标准:所有患儿诊断标准符号2012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6],经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尿液确诊为HCMV病毒感染,均为初发未经抗病毒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病例。排除标准;所有患儿均排除先天性胆道闭锁、消化道畸形、其他类型病毒性肝炎(如甲、乙、丙肝炎病毒、EB、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所致的肝炎)、遗传代谢性疾病及药物性肝炎等。本研究均详细告知患儿监护人,取得其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报备后通过。2组患儿初始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儿初始临床资料比较

1.3 方法

1.3.1 标本制备 实验开始7日后将鲁米诺(Luminol)(武汉德晟生化科技有限公司,CAS521-31-3),注射到每只小鼠的腹腔内,并立即用异氟醚气体麻醉。使用NightOWL体内成像系统(BERTHOLD,德国)对每组幼鼠进行成像,确认其形成肝损伤模型。实验开始后第10天将SD幼鼠拉断脊椎处死,立即取出幼鼠的肝脏,使用双蒸水冲洗肝脏表面血液至洁净,每组均取部分组织标本固定于4%多聚甲醛24 h后,再施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剩余组织标本放置于液氮罐中保存,采用RT-PCR方法检测UL133 RNA,ELISA 检测Caspase-3、Caspase-6及TLR4表达水平。

1.3.2 幼鼠肝脏细胞HE染色及凋亡监测 观察幼鼠肝脏的病理改变,对肝脏标本进行HE染色;使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试剂盒(购自罗氏公司),根据试剂盒里提供的操作流程进行细胞核荧光染色。凋亡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荧光,随机挑选出3个高倍视野(x400),并对凋亡细胞进行计数。凋亡指数=凋亡细胞/100个细胞×100%。

1.3.3 幼鼠肝脏UL133RNA测定 Trizol试剂购自北京普利莱基因有限公司,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抽提RNA,并测定RNA浓度。RT-PCR剂盒(购自Fermentas公司),根据说明书要求向96孔板中加入引物(引物由上海基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合成,并检验合格)、SYBR Green I、模板,液体的总体积是20μl,混匀后进行RT-PCR过程,使用Lightcycler48015.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

1A 空白组 1B 对照组 1C 实验组图1 3组小鼠肝脏的荧光信号强度图

2A 空白组 2B 对照组 2C 实验组图2 3组幼鼠肝脏的HE染色图(HE染色X100)

3A 空白组 3B 对照组 3C 实验组图3 3组小鼠肝细胞凋亡情况

1.3.4 幼鼠肝脏Caspase-3、Caspase-6、TLR4水平测定 应用ELISA试剂盒(购自美国PeproTech公司)检测幼鼠肝脏中Caspase-3、Caspase-6及TLR4的水平;抗Caspase-3(220509-74-0)、Caspase-6(ab39707)及TLR4(76B357.1)抗体均购自Abcom公司。ELISA试剂盒从冰箱中取出后放置在室温环境下30 min,随后向每个孔中加入50 uL的匀浆/标准样品,用薄膜覆盖微孔板,室温下孵育2 h,随后进行4次洗板,轻轻甩干后;每个孔加入50 μL抗Caspase-3、Caspase-6和TLR4抗体并及时封板,再次室温孵育2h,完成4次洗板并彻底甩干后,每个孔先后显色剂A液和B液(A液和B液按照1:1配比),避光常温静置30 min;加入终止液100 μL,45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OD);横坐标是标准品浓度,纵坐标是OD值,作出标准曲线图,计算Caspase-3、aspase-6及TLR4的表达水平。

1.3.5 患儿尿液UL133基因型及血液Caspase-3、Caspase-6的测定 留取患儿的尿液10 mL,应用RT-PCR技术明确尿液中的HCMV是否含有UL133基因型。抽取患儿静脉血液3 mL,采用ELISA试剂盒(美国PeproTech公司)检测,酶标孔中提前包被Caspase-3、Caspase-6的单克隆抗体温育;随后加入使用生物素标记的相关抗体,与链霉亲和素相互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温育、洗涤和甩干后,显色剂A液和B液(A液和B液按照1∶1配比),避光常温静置30 min;加入终止液100 μL,依据标准品浓度和相应的OD值作出标准曲线图,计算Caspase-3、Caspase-6表达水平。

2 结果

2.1 3组幼鼠肝脏的荧光信号强度比较 实验组的荧光信号强度为(12 423.68±3 334.19)CPS,高于空白组[(6.31±2.13)CPS]和对照组[(7.52±2.58)C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白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2.2 3组幼鼠肝脏HE染色情况 光学显微镜下显示:空白组和对照组肝脏细胞形态基本正常,而实验组的肝脏细胞变性,细胞核固缩。见图2。

2.3 3组幼鼠肝细胞凋亡情况 实验组肝细胞的凋亡指数为(10.96±0.52),高于空白组(2.39±0.27)及对照组(2.32±0.21)(P<0.05)),空白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

2.4 3组幼鼠肝脏组织UL133RNA、Caspase-3、Caspase-6及TLR4的表达量比较 实验组的UL133RNA、Caspase-3、Caspase-6及TLR4表达量高于空白组及对照组(P<0.05),而空白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5 2组患儿尿液UL133阳性率及血液Caspase-3、Caspase-6表达水平比较 肝损害组尿液中UL133阳性率、血液中Caspase-3、Caspase-6表达水平均高于无肝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3组幼鼠肝脏组织UL133、Caspase-3、Caspase-6及TLR4的表达量比较

表2 2组患儿尿液UL133阳性率及血液Caspase-3、Caspase-6表达水平比较

3 讨论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相关文献[7-8]显示,孕产妇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测的阳性率最高可达95%。妊娠期间携带有巨细胞病毒后可诱发胎儿的宫内感染,进而导致不良产科事件,如死胎、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等,使新生儿出现血液系统、肝脏及神经系统等脏器的损伤[9],危及孕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健康。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巨细胞病毒检测阳性率2%左右[10-11],而且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所以现有的诊断手段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运用分子诊断和基因诊断势在必行。

研究[12-13]表明,巨细胞病毒的毒性和感染性强弱主要受到UL基因家族的β区的调控,其中以UL133、UL144及UL146调控作用最强。目前,调控的详细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向幼鼠的尾静脉注射UL133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甚至坏死,TUNEL法提示细胞凋亡,表明UL133的基因片段会致使幼鼠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凋亡。有研究[14-16]显示,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肝功能损伤与Caspase家族蛋白关系密切,但Caspase家族蛋白成员众多,功能复杂,每一个Caspase蛋白所形成的机制不尽相同。比如,Caspase-3主要参与的是细胞外信号凋亡路径,Caspase-6参与内质网分子伴侣诱发的应激反应导致细胞凋亡途径,Caspase-9却是介导的线粒体诱导的细胞凋亡路径。研究[17-19]表明,HCMV感染可激活内质网分子伴侣所致应激反应,最终引起了肝脏受损。本研究发现,UL133进入SD幼鼠体内导致肝细胞的损伤乃至凋亡,可以推测UL133与内质网分子伴侣诱发的应激反应之间存在相关性。实验组Caspase-3水平高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Caspase-3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凋亡。所以我们认为,UL133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3介导的信号通路引发肝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另外,有研究[20]显示,HCMV导致的细胞凋亡过程中,TLR家族蛋白发挥了炎症诱发剂的作用,其中尤以TLR4的作用最为明显,许永杰等[21]研究发现TLR4主要通过Caspase系列蛋白酶的激活起作用。本研究实验组TLR4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2组,提示感染病毒后,TLR4介导的信号通路可能被激活,进一步诱发Caspase-3、Caspase-6等凋亡蛋白激活,从而导致肝细胞凋亡。

肝脏在全身各个系统中是最易受到HCMV攻击的器官之一。研究[12-13]显示HCMV是婴儿肝炎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其检测阳性率甚至可高达60%以上。HCMV大多数情况下聚集在肝胆管上皮及内皮细胞中,在白细胞吸附、吞噬作用和抗原呈递等复杂过程之后,各种细胞因子和免疫介质共同作用,最终导致免疫炎症反应损害肝脏。本研究发现肝损害组患儿UL133基因型阳性率、Caspase-3及Caspase-6蛋白水平高于无肝损害组,这与以上研究相符合,即Caspase系列蛋白表达升高可直接导致肝炎病人的肝脏细胞凋亡,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综上所述,携带有UL133基因型的HCMV感染婴幼儿后,可能激活TLR4路径并介导Caspase-3和Caspase-6参与HCMV诱发肝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从内部揭示HCMV UL133基因型引起肝功能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但本研究虽然发现在给小鼠注射UL133后,体内与细胞凋亡因子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但仍需进一步研究TLR4与Caspase-3和Caspase-6的相关性,从而为HCMV基因型与体内肝功能损伤的内在相关性提供分子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幼鼠基因型阳性率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抗核抗体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
丹酚酸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幼年小鼠肺组织修复及脑神经保护作用的观察
母 爱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哺乳期母鼠饲喂过量精氨酸对幼鼠的影响
七氟烷对幼鼠MAC的测定及不同脑区PARP-1的影响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西安地区育龄妇女MTHFRC677T基因型分布研究
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Ⅴ.表型选择与基因型选择
欧美的猫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