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毫火针疗法对脾虚型高胰岛素血症患者腹围、腰臀比影响的临床研究

2023-01-27南,吴

吉林中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臀围腹围空腹

苏 南,吴 珺

(1.天津市公安医院,天津 300042;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

高胰岛素血症是一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胰岛素是胰腺β细胞分泌的一种调节葡萄糖稳态的肽类激素。自1921年在加拿大发现胰岛素以来,胰岛素已经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1]。然而,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过量胰岛素(也称为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在多种疾病中发挥复杂作用。高胰岛素血症与衰老、肥胖、炎症和癌症之间的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所以,开发新的治疗策略,以预防和/或治疗肥胖、糖尿病和癌症至关重要[2]。临床研究发现针灸治疗高胰岛素血症具有良好临床疗效,为当下的热点课题[3]。本研究报道毫火针对脾虚型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共纳入62例脾虚型高胰岛素血症患者,职业均为民警,来自2018年5月-2020年5月天津市公安医院门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0)。治疗组男8例,女24例,平均(36.13±6.24)岁,平均腹围(103.70±11.98)cm,平均臀围(112.28±8.80)cm,平均腰臀比(0.92±0.06)cm,平均空腹胰岛素(27.04±6.96)μU/mL;对照组男7例,女23例,平均(35.60±6.27)岁,平均腹围(103.65±14.20)cm,平均臀围(113.27±11.73)cm,平均腰臀比(0.91±0.05)cm,平均空腹胰岛素(25.41±5.92)μU/mL。对比2组性别、年龄、腹围、臀围、腰臀比、空腹胰岛素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高胰岛素血症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代谢综合征》第2版中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标准[4]。空腹或餐后胰岛素峰值大于正常人均值+2SD(空腹胰岛素>18 μU/mL及餐后>80 μU/mL)。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8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学术会议修订“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

1.2.3 腹围、臀围测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正常情况下腰臀比(WHR)值:男性不超过0.9,女性不超过0.8。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高胰岛素血症和诊断标准;2)符合脾虚证的中医诊断标准;3)在入组前一个月未采用其他疗法干预;4)年龄25~50岁;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2)有出血倾向者;3)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

2 方法

2.1 观察组

2.1.1 取穴 关元、中脘、气海、足三里、血海、三阴交、曲池、合谷,脾俞、肾俞、胰俞、脐周八穴(以神阙为圆心,天枢至神阙的距离为半径划圆所经过的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八穴)[5]。

2.1.2 操作方法 针具为新杏林牌一次性针灸针,常规消毒后手持酒精灯,将针尖部烧至通红后迅速刺入,留针5~10 min。1周2次,2次间隔2~3 d,16周为1个疗程,针灸后24 h内避免沾水。

2.2 对照组 取穴同治疗组,采用普通毫针针刺,疗程同治疗组。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6周时,测量体质量、腹围、臀围、腰臀比;中医证候学指标(症状积分)及临床总有效率。

3.2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根据200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代谢综合征》第2版关于高胰岛素血症的疗效评定标准[4]。痊愈:空腹胰岛素水平降至正常范围,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空腹胰岛素水平大体降至正常范围,腰围减少6~10 cm,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空腹胰岛素水平降低,腰围减少4~6 cm,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空腹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变化,腰围减少<4 cm,BMI下降<2,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4.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腹围、腰臀比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腹围、腰臀比变化比较( )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腹围、腰臀比变化比较( )

注:与对照比较,# P<0.05

4.3 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5 讨论

高胰岛素血症是一种与肥胖和早期糖尿病相关的疾病。最近的研究表明,高胰岛素血症与多种病理条件有关,包括胰岛素抵抗、炎症、肥胖和癌症。适度抑制胰岛素生成或胰岛素信号传导足以延长从无脊椎动物到小鼠等多种动物模型的寿命[6-7]。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阐明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衰老过程中的关系,以及共同和不同的分子机制。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减少的动物模型可以避免饮食、年龄和瘦素诱导的肥胖,这清楚地证明了高胰岛素血症在肥胖中的因果作用。同样清楚的是,胰岛素抵抗会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包括胰腺β细胞水平的高胰岛素血症,这表明至少存在双向或三向关系。未来的研究将需要确定导致糖尿病的复杂恶性循环的性质。胰岛素的代谢重要性早已被认识,但现在该领域开始意识到它在癌症中的重要性。高胰岛素血症诱发癌症的无脊椎动物模型提供了强大筛选的机会,可以揭示所涉及的特定分子机制并导致靶向治疗。总之,虽然胰岛素对维持正常生活至关重要,但高胰岛素血症的负面后果说明了将胰岛素水平维持在健康范围内的重要性。具有轻度胰岛素抑制作用的生活方式干预或治疗为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如肥胖、慢性炎症和癌症)提供了新的机会。

中医认为,此病可归属于“消渴”“肥胖”“脾瘅”等范畴[8],痰湿瘀血为本病的病理产物和外在表现,故治疗上应健脾化湿,活血通络[9]。针灸在中国已经使用了2000多年。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这种技术在西方医学界越来越流行。许多研究表明,其作用机制可以用生物医学术语来解释。在这种情况下,释放了许多递质和调节剂。因此,针灸可用于多种临床条件。针灸疗法治疗内分泌疾病疗效显著。火针疗法独借火力,人体喜温恶寒,借火针之力,阳盛则阴除。九宫八卦穴位于脾胃之所,任、冲、带三脉循行之处,为人体阴阳、气血升降的枢纽。

经上述统计学分析,毫火针组(治疗组)治疗后的腰围、腰臀比(WHR)均显著下降。表明对于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胰岛素血症的治疗,毫火针疗效明显优于毫针。在中医证候评分中治疗组在“食少纳呆”等主症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毫火针疗法可显著改善脾虚型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臀围腹围空腹
孕中、晚期不同特征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的差异性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出生体重的探讨
臀围松量对女裤裆部特征的影响分析与模型构建
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值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效果
包头地区不同性别痛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腰围/臀围比的影响
空腹喝水
浅析下肢动作对裙子结构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