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兴明清女画家之名家考述

2023-01-17

嘉兴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方印白文朱文

吕 佳

(嘉兴学院 设计学院,浙江嘉兴 314001)

嘉兴作为锦绣江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备江南共性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外,其人文的清丽与浓厚更为突出。明朝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明中期以后,朝政的衰弱使文人更专注于艺术活动,故文人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明晚期兴起了一股个性解放思潮,女子受束缚相对减少,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普遍增多与提高,故产生了一批女性文学家、画家。据地方志、《四库全书》与《续修四库全书》的子部及《当湖历代画人传》等文献记载,明清嘉兴女画家百余人,居于嘉善、桐乡、平湖、海盐、海宁。本文考证有代表性的薛素素、李因、柳如是、黄媛介、陈书5人及其作品,对了解她们独特的生存状态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借鉴和传承。

一、嘉兴明清女画家的分类

嘉兴的美术史,是男性与女性共同书写的美术史。虽然在以男性为主的美术发展史中,女性的足迹常被隐而不彰,但在明清之际嘉兴却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女画家。闺阁画家和青楼画家构成了嘉兴明清女画家的主体群,她们的审美的标准虽然依附于男性的好恶,但在绘画的表现方式、意趣等方面却有独特的视角,并得到了男权社会的认可,值得研究。

(一)闺阁画家

闺阁画家多是大户人家的闺秀,富裕安定的家庭生活和全面严谨的女子修养教育使她们以绘画作为日常遣情和娱乐的一种方式。大部分闺阁画家生于绘画世家,女承父业较为普遍。翰墨飘香的家庭环境,使她们享有得天独厚的书画氛围,有助于她们自幼对书画进行近距离观察与了解,从而激发出浓郁的创作兴趣;家中丰富的书画藏品,有助于她们在名品佳构中寻求艺术真谛,陶冶情操;亦能随时与喜书擅画的亲属探讨画理、切磋画艺,得到高水准的艺术指点。因此,闺阁画家的艺术成就在总体上要高于其他出身背景的女性画家。[1]在明末清初嘉兴闺阁女画家中,陈书是极为突出的,在花鸟、人物、山水画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是作品被乾隆皇帝收藏最多的女画家。

(二)青楼画家

晚明时期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长江中下游城市“青楼文化”的盛行。名士与名妓之间的互动频繁,青楼成为一些文人名士排遣人生挫折、展示文学才情的场所。名妓们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俱精,形成青楼文化与才子文化的共生共有。清代汤漱玉的《玉台画史》里记载的30多位青楼画家中,有嘉兴的薛素素、柳如是等。青楼画家的艺术修养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文人圈的熏染。有的名士与名妓由于感情与理想的契合,最终佳偶天成,结成了情投意合的人生伴侣,如柳如是与钱谦益。

二、嘉兴明清女画家之名家

明清时期嘉兴的女画家创作出了众多而优秀的书画作品,其题材涉及山水、花鸟、人物等。最具代表性的有薛素素、李因、柳如是、黄媛介、陈书,她们的画作值得我们研究、继承和发扬。

(一)薛素素及其画作与流传

薛素素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明万历(1573—1620)年间,是名妓画家的代表人物,江苏吴江人,金陵妓,后居嘉兴。一名薛五,字素素,又字素卿,小字润娘。崇祯《嘉兴县志》卷十四《词翰·附闺秀》:“金阊名妓,久寓嘉兴。有侠气。能诗,尤精于画,喜写兰竹杂卉,尝作《洛神图》。晚年好画观音大士,片墨落楮,人争购之。更巧于弹,百发百中,令人以一弹掷于空中,而已迎弹之,两弹齐碎。又以弹置于足后,反手弹之,而弹亦齐碎,称绝技焉。素素既美姿容,又多才艺,故名噪一时。”[2]615她师承于文人,几笔便可绘兰竹姿态,不事雕琢。她的绘画题材广泛,在花鸟、人物、山水等题材上都有突破,名妓画家是极少有涉及人物画的。她的兰花婀娜多姿,逸笔草草,不事雕琢,亦符合她豪侠的气概。她在绘画上具有独创性,但更多的是对传统绘画的学习和继承。晚明具有文人画风格的写意画风对名妓的影响很大,使她们临摹和学习具有文人画风格的绘画,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明代绘画,并且推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

薛素素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画作有《兰竹图》《兰竹松梅图》《墨兰图》《溪桥独行图》。

《兰竹图》扇,金笺,水墨,纵15.6厘米,横48厘米,绘于1597年。扇面右下角绘一立石,石旁、石后的兰竹相映,石下有蕙草点缀;扇左题“丁酉夏日写,薛素素”,下钤朱文“薛印”、白文“五郎”。

《兰竹松梅图》卷,纸本,水墨,纵29厘米,横417.5厘米,绘于1598年。如图1所示:卷首有夔倚的题诗,及壮陶(斐景福)序,然后是薛素素所绘11个盆景图;卷画尾题“戊戌年秋日薛素素写”,钤朱文“素心人”;画卷后幅又有赵真、张凤翼、沈同生、顾天阶、许经、钱载、张燕昌等明清文人题跋;后幅的中段有戊戌(1658)夏六月颜翔画的薛素素小像。

图1 兰竹松梅 (局部)

《墨兰图》扇,金笺,水墨,纵15.8厘米,横45.3厘米,绘于1601年。扇面左下角绘一丛香兰,兰叶纵横延伸至画右,舒展飘逸;扇右墨题“辛丑夏日戏笔 薛素素”;下钤二方朱文“薛”“素”。

《溪桥独行图》扇,金笺,水墨,纵15.5厘米,横48.2厘米,绘于1614年。扇面左半部绘陡峭的山石与数株杂木,枯荣相生,有静水盘山而绕;扇右半部绘一小桥横架两岸,岸上一头戴簪花女子正静思独行;画右上款“甲寅年(1614)孟春薛氏素君为孟畹黄夫人写”;下钤朱文印一方,不识。

薛素素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画作《吹箫仕女图》,绢本,水墨,纵192.5厘米,横103.5厘米。画中一仕女在山坡曲栏前吹箫,前景石坡水仙绽放,远景细竹婆娑挺立于奇石后;自题“玉箫堪弄处,人在凤凰楼。薛氏素君戏笔”;钤“沈薛氏”“第五之名”白文印。

薛素素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画作有《梅花水仙图》和《兰石图》。

《梅花水仙图》纸本,墨笔,纵100.7厘米,横25.6厘米。

《兰石图》(1)见吴企明编著的《传世名画题诗品赏(上册)》,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290页。立轴,纸本,墨笔,纵77.5厘米,横31.6厘米,绘于1598年。画左上方,仅题跋语“戊戌上元日,薛素素写于叔清兄之西斋”;画幅上还有汪元范、米云卿、方向孝等人的题诗。

薛素素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院的画作《墨兰图》,轴,纵90.6厘米,横32.7厘米。上部是薛素素的长篇题跋,共计300多字,黄庭小楷书写:“惟幽兰之芳草,禀天地之纯精,抱青紫之奇色,挺龙虎之嘉名……甲寅八月望前一日闻寅戏笔。”钤印“薛素君”“第五之印”。

南京艺兰斋美术馆曾展出薛素素的早期作品《兰竹图》手卷,绘倒挂兰蕙于泥金纸上,以石青石绿设色,为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所画,画上钤有清代书画收藏家安岐的收藏印。薛素素笔下兰竹多生于山间水畔,“下笔迅扫”,笔致却隐含柔和之韵。虽文人画的风格浓郁,但难以看出宗于哪家哪派,应是博采众法后变诸法为己用,在大量的临仿后出自机杼而形成的风格。[3]

在段勇、李晨的《国宝星散复寻踪:清宫散佚文物调查研究》一书中,载有两幅薛素素收藏于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艺术学院的画作:一幅为《双钩墨兰图》,卷,纸本水墨,纵31.8厘米,横60.3厘米,作于1601年,卷末自题“辛丑春正月写,薛素素”;另一幅《菊竹石图》扇面,金笺水墨,纵18.4厘米,横56.7厘米。

(二)李因及其画作与流传

李因(约1610—1685),字今生,号是庵,龛山逸史,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海宁葛徵奇侧室。她一生耽于诗文、书画,随葛徵奇游历各地,手不释卷,“樯影驴背,辄作惊人之语,奚囊几满”。其诗集《竹笑轩吟草》《续竹笑轩吟草》所录200余首诗及传世画作,皆完成于旅途中,曾自比“诗中有画”,是明末清初具有影响力的女艺术家之一。黄宗羲的《李因传》中载:“当是时,虞山有柳如是,云间有王修微,皆以唱随风雅,闻于天下,是庵为之鼎足。”葛徵奇去世时,李因35岁,此后40年中,穷困凄凉,以纺织为生,兼作画自给。晚年仍奋发学习、写作,正如自述所谓“白发蓬松强自支,挑灯独坐苦吟诗”。[4]李因工水墨画,山水花鸟兼善。其山水画师法米芾、米友仁父子,多用水墨点染;其写意花鸟画受业于同乡叶大年(字寿卿),艺术上推崇明中晚期陈淳的画风,作画尚潇洒随意,简率纵放及疏爽隽逸。陈维崧《妇人集》评价其:“作水墨画鸟,幽淡欲绝。”[5]窦镇《国朝书画家笔录》认为其“水墨花画鸟苍古静逸,颇得青藤(徐渭)白阳遗意,所画极有笔力,无轻弱态”。[6]汪端云:“北苑南宫今代少,画家谁似李龛山?(自注:李因号龛山女史,工写山水)。”[7]近代藏书家叶恭绰赞其曰:“生香活色写生绡,补屋牵庐兴自饶。料共轺车游穗市,风流应得赛张乔。”[8]虽经历清顺治、康熙两朝,但始终以明人自居,画作中从不署清代年号,列中国十大女画家前茅。

图2 荷鸳图

李因早年画作的留藏是通过丈夫的转送进入到藏者手中的。葛徵奇不仅赏识她的诗画才能,而且乐意向朋友展现她的作品,还常在李因的画作上题跋或以诗相酬。今知李因传世花鸟作品《荷鸳图》左上有葛徵奇题四言诗一首:“芰荷为衣,芙蓉为裳。双飞者翼,相与徜徉。”款“时崇祯十六年四月浴佛日识,海上葛徵奇”。《荷鸳图》轴,绫本,墨笔,绘于1643年。如图2所示:纵130厘米,横50厘米,钤白文“李因印”,朱文“亦史”印。钤朱文“芥庵”、白文“葛徵奇印”,朱文“介龛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是李因30多岁创作的一幅花鸟画,亦是李因夫妇恩爱情笃的诗画合璧之作。鸳鸯是夫妻和谐美好、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历来是花鸟画家笔下的题材,多是成双成对。但李因此图却颇为奇特,图中白荷数枝,花叶宽大,清气盎然,一鸳在其庇荫下独自划水。画面有鸳无鸯,甚至连荷花、莲叶、芦苇亦画成单数,给人以凄寒、悲凉之感。1643年的夏历四月初八,因战事繁,李因与葛徵奇即将暂别,其时正遇“浴佛节”,她绘此图抒写心愿,祈佛佑护夫君平安。

《芦雁图》立轴,绢本,水墨,纵149.5厘米,横50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梅花双禽图》轴,绢本,墨笔,纵142厘米,横47厘米。款署“癸卯冬日海昌女史李因画”,其时即清康熙二年(1663)。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果蔬四屏》绢本花卉,绘于1628年,裱为四轴,未见李因时间落款。每屏画均以中间留白分上下两部分,上下皆绘四时果蔬,并题诗钤印。“四屏”内容连贯,钱大昕款题为“轴”,宜作后裱轴为允当。李因画题计 8 处,皆与画相配,尾押8印。留白处有朱彝尊、钱大昕、洪亮吉题跋钤印。并有“永年武延绪藏过(朱)”“福鼐永宝(朱)”“武福鼐(白)”藏印。据朱彝尊画题可知:1682年朱彝尊与葛徵奇女婿谢介三学博(2)烈女(淑媛、孝、贞烈)“雷氏”:宁化谢崇妻。崇沾恶疾,不可治,家极贫,令其改适,雷氏痛哭不从。及夫终,纺绩育子,年六十八终。谢学博赠匾云:“贞徽立懦”。[清]曾曰瑛修、李绂纂,《汀州府志》,方志出版社,2004年,第724页。同观此四屏于谢家味莼园,认此系李因早年作品。四屏行楷工整,雄放自然。

山水《越中八景图》册可谓李因山水画的代表作,16开,彩绘写实绢本,纵33.1厘米,横28.8厘米。其中画八开均无款,钤“是庵”阳文圆印于左下角或右下角。八景分别为“禹庙吟风”“越台樵唱”“柯亭椽竹”“兰亭醉月”“鉴曲渔歌”“辰闸潮声”“石宕观鱼”“钱溪塔影”,均为工笔。现藏于浙江省图书馆。

现流传的李因画作80余幅。山东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美国火奴鲁鲁艺术学院、沈阳故宫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四川省博物馆、辽宁省旅顺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院、泉州市安溪县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浙江省海宁市博物馆、重庆三峡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博物馆、广州市美术馆、杭州西泠印社等均藏有李因画作,亦有个人收藏。

(三)柳如是及其画作与流传

柳如是(1618—1664),字如是,小字影怜,自号河东君,本姓杨名朝,嘉兴人。柳如是擅长花鸟,亦工山水。花鸟题材主要是花卉、动物、竹石。柳如是画风大多清新典雅而文人气息浓厚,其山水画之代表作《月堤烟柳》卷,如图3所示:纸本,设色,纵25.2厘米,横126.8厘米,款署“我闻居士图于花信楼”。卷首有钱谦益七言诗及题跋:“月堤人并大堤游,坠粉飘香不断头。最是桃花能烂漫,可怜杨柳正风流。歌莺队队勾何满,舞燕双双趁莫愁。帘阁琐窗应倦倚,红阑桥外月如钩。此山庄八景诗之一也。癸未寒食日偕河东君至山庄,于时细柳笼烟,小桃初放,月堤景物殊有意趣,河东君顾而乐之,遂索纸笔坐花信楼中图此寄兴,余目并录前诗以记其事。牧斋老人书。”著录于《玉台画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9]《月堤烟柳》是现存唯一的女性画家创作的山水写生图,在中国画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0]

图3 月堤烟柳

《柳荫猫戏图》是设色工笔画,左下角落款为“如是女史柳隐写于绛云楼”,右上角有钱谦益的题诗,可以看出她此时已经和钱谦益结婚,身份从妓女变为姬妾,获得了自由,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11]

《墨笔凤仙花》在《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有记载:“家西园主人藏有墨笔凤仙花,纸本小帧,雅逸绝伦,脱化其迹。”[12]

《花鸟着色绢本》的署名是“如是女史柳氏作于绛云楼”。邵松年辑《澄兰室古缘萃录》记载:“花鸟,绢本,高五寸二分,阔六寸一分。白碧桃一枝斜横,一鸟息其上,柯页精细,翎羽蒙茸。”[10]43原为海虞邵氏家藏,神州国光社有影印本。

此外,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有《山水人物册》是原吴中蒋氏所藏的柳如是画作,周书田、范景中辑校的《柳如是集》转录。《山水人物册》是一个由8张人物山水册页组成的册页集,现为私人藏品。是河东君为了酬报友人为其画西泠采菊长卷所作。

柳如是虽为侍姬,但她爱国救国的才情和气节为世所重。她不仅是文人思想的继承者和推崇者,并且一生与政治连接甚密,参加复明运动,集侠气、才气和骨气于一身,这是当时许多男性也不及的。陈寅恪先生耗十年光阴著《柳如是别传》以表彰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她的作品中表达了积极乐观、追求自由、思想开明的精神,有着丰富的文人逸士内涵和价值,是女性画家中的典范。

(四)黄媛介及其画作与流传

黄媛介(约1620—1669),字皆令,浙江秀水(今嘉兴)人。[13]擅长诗文,其书画亦为世所称赏。早年许配给杨世功(兴公);纳聘后,夫家一贫如洗,无力娶亲,后流落吴门(苏州),久客不归。父兄屡次劝说媛介改嫁,她都执意不从。黄媛介真正活跃起来是在1645年清征服南方骚乱之后。在此期间,她被士兵或强盗抢走,[14]逃脱后并不以在风月场所卖艺为生,也不似大家闺秀深藏闺阁。而是“跋涉于吴、越间,困于槜李,踬于云间,栖于寒山,羁旅建康,转徙金沙,留滞云阳”[15],成为了职业画家。17世纪50年代,黄媛介画了很多画,声望远播京城,在一流男性和女性文学之士的社交圈中售价亦越来越高,且在京城做闺塾师。在其儿女不幸亡故不久,也患病离世。

黄媛介可谓风靡一时的“女山人”。擅书画,工诗文,年轻时早已闻名于时,曾被评为“当代才媛第一”。[16]黄媛介的画有元人画风,追慕吴镇(3)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一生清贫,耽于翰墨。到明代声名鹊起,效法者甚众,他擅画山水,善用湿墨表现山川林木郁茂景色,笔力雄劲,墨气沉厚。,得其神髓,擅画山水,“逼真梅花道人笔意”;推崇明人董其昌的笔情墨趣,绘景空旷疏远,笔意萧远,线条纤细中内含筋骨,设色以淡赭晕染为主。明亡之际,为躲避战乱,一度靠卖山水画为生,成为闺阁画家中凭自己画艺谋生的先行者。黄媛介笔下的山水画多作非实景表达,彰显文人笔墨的写意风格。

《山水图》,如图4所示:纸本设色,纵25.1厘米,横 37.2 厘米,绘于1651年。画上有黄媛介亲笔题款:“辛卯春正写意奉寄河东夫人以博粲教,皆令黄媛介。”后钤“如一道人”朱文方印。可知,黄媛介此画作于清顺治八年(1651) 正月。写此山水画是用作赠予“河东夫人”柳如是的礼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4 山水图

《山水图》扇:金笺纸本,纵16.2厘米,横51.5厘米,构图简洁,以虚应实,笔法看似纤弱却内含筋骨,是明代文人的简淡画风。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墨笔山水图》扇:金笺纸本,纵16.5厘米,横51.2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虚亭落翠图》轴:纵94.5厘米,横39.5厘米,绘于1656年。全图用笔清隽秀润,着墨不多意境幽深,画幅左上方自题一诗:“远际生微雨, 虚亭落翠阴。依依新绿满,人道已春深。”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梅竹花鸟图》:设色扇面,金笺,纵16.4厘米,横49.8厘米,绘于1652年。扇面左上角落款“壬辰仲秋日,画呈玉翁先生大词宗教政,弘农黄媛介”;钤朱文印“黄媛介印”“皆令”。现藏于嘉兴博物馆。(4)见《南湖晚报》2014年10月19日:1959年,金敬渊先生将此扇面捐赠给嘉兴博物馆。金敬渊是嘉兴名贤金兆蕃之子,晚年寓居上海。

黄媛介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作的《南轩松图》轴、《烟水疏林图》轴,著录于《式古堂书画汇考》。

黄媛介独特的生活方式,彰显出古代女性从事艺术事业的特殊性和可能性。汤漱玉的《玉台画史》载:“皆令诗名噪甚,恒以轻航载笔格诣吴越间,僦居西泠段桥头,凭一小阁,卖诗画自活。稍给,便不肯作。”[17]她绘画的艺术成就彰显在平常女子不太擅长的山水画创作中,这与她有更多机会亲近自然的巡游艺术生涯息息相关,她的山水画创作有不同于一般闺秀的审美意趣。黄媛介经历了不同于普通女性的人生,她展现的是平衡家内生活与自己的文学艺术事业、坚守妇德与结交名流并行的人生道路。

(五)陈书及其画作与流传

陈书(1660—1736),字仲玉,号上元弟子,晚号南楼老人,浙江嘉兴人,南宋宰相陈康伯第十四世孙女,海盐太学生钱纶光妻,清乾隆年间刑部尚书钱陈群母,清代著名女画家,工山水、人物、花卉。父亲陈尧勋是位太学生,以善行著于乡所。陈书出自书香门第,乾隆元年(1736)恭遇覃恩,晋封太淑人。是嘉兴海盐钱氏家族族群文化的缔结者,“没有陈书含辛茹苦的教育,就没有嘉兴海盐钱氏的辉煌族群文化,就没有秀水画派与秀水诗派”[18]。其子钱陈群将其书画进呈乾隆皇帝,深受其喜爱,一些作品有乾隆御览后的题记。据统计,陈书有24件绘画作品入藏清宫,其中11件蒙乾隆皇帝御题[19]。沈季友《槜李诗系》卷二十九有《题陈书墨梅》诗:“画里得逢林处士,女中今见鲍夫人(5)宋代名媛,擅画梅。。世有此花无此笔,谁人能赏画堂春。”陈书是作品被完整保留较多的女画家,作品为清代皇室珍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嘉兴博物馆亦有收藏。

《石渠宝笈》共著录了陈书的《秋塍生植图》《仿陈淳水仙》《写生图》《荷花图》等9件花鸟作品,有写生、摹仿、墨笔、着色,可谓代表陈书花鸟画的最高水平。

《秋塍生植图》轴,绢本设色,纵100.1厘米,横29.2厘米,作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题识:“康熙庚辰五月,陈氏钱书摹古”;钤印:“女史”“陈书”朱白文连珠印,“上元弟子”朱文方印;钤宝玺:“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嘉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宣统御览之宝”朱文方印;鉴藏印:“乾隆鉴赏”白文圆印、“石渠宝笈”朱文长方印、“三希堂精鉴玺”朱文长方印、“御书房鉴藏宝”朱文椭圆印、“宜子孙”白文方印、“石渠定鉴”朱文圆印、“宝笈重编”白文方印。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仿陈淳水仙》纸本,墨色,纵28.6厘米,横271.8厘米,作于雍正十二年(1734)。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提供题识:家白阳有水仙墨卷,雨窗仿之,颇得放笔之趣。款识:南楼老人陈书,时年七十又五;钤印:“陈”、“书”白文方印;钤宝玺:“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嘉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宣统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鉴藏印:“乾隆鉴赏”白文圆印、“御书房鉴藏宝”朱文椭圆印、“三希堂精鉴玺”朱文长方印、“宜子孙”白文方印、“石渠宝笈”朱文长方印、“石渠定鉴”朱文圆印、“宝笈重编”白文方印、“宣统鉴赏”朱文方印、“无逸斋精鉴玺”朱文长方印。

《荷花图》轴,纸本,墨色,纵97.4厘米,横31.1厘米。题识:藕亭即景,摹家白阳;款识:陈氏钱书。钤印:“陈氏”“钱书”朱白文连珠印;钤宝玺:“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嘉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宣统御览之宝”朱文方印;鉴藏印:“乾隆鉴赏”白文圆印、“石渠宝笈”朱文长方印、“三希堂精鉴玺”朱文长方印、“万寿宫鉴藏宝”朱文长方印、“宜子孙”白文圆印、“宝笈重编”白文方印、“石渠定鉴”朱文圆印。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

《花蝶图》轴,纸本设色,纵49.2厘米,横16.8厘米,作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题识:康熙癸未四月,摹古于敬业堂。款识:上元弟子钱氏陈书;钤印:“女史”“陈书”朱白文连珠印,“上元弟子”朱文方印;鉴藏印:“达空子”白文方印、“海昌钱氏数青草堂珍藏金石书画印”朱文长方印、“海昌钱镜塘藏”朱文方印、“朱氏济川字曰杏伯”白文方印、“紫阳桃原后人”朱文方印。上海博物馆藏。

《墨荷图》轴,纸本墨色,纵150厘米,横75厘米,作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题识:乙酉秋日写贺道南主人;款识:上元弟子陈书;钤印:“陈书”白文方印、“女工之末”朱文方印;鉴藏印:“春风庐”朱文方印、“孟建鉴藏”朱文方印。私人收藏。

《苏台醉月图》扇面,纸本设色。纵18厘米,横50厘米,作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题识:庚寅荷夏抚唐人设色之法;款识:陈氏钱书;钤印:“陈氏”“钱书”白文连珠印,“秀州女子”朱文长方印。上海藏家费永明私人收藏。

陈书的山水画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摹古,一是写生。

摹古之作主要是仿元王蒙的画风。如《仿王蒙夏日山居图》轴,纸本,墨色,纵93.5厘米,横46.5厘米。题识:仿黄鹤山樵夏日山居图;款识:复庵陈书;钤印:“陈”“书”朱白文连珠印;钤宝玺:“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嘉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宣统御览之宝”朱文方印、“古希天子”朱文圆印;鉴藏印:“静寄山庄”朱文方印、“三希堂精鉴玺”朱文方印、“宜子孙”白文方印、“嘉庆鉴宝”白文圆印、“宝笈三编”朱文方印、“石渠宝笈”朱文长方印。《仿王蒙夏日山居图》在构图、笔法、意境上均摹仿王蒙,有清高宗御题五处。

图 5 普门大士出海像

《长松图》,轴,纸本,设色,纵84.5厘米,横30.1厘米,作于雍正年间(1723—1735),是陈书根据室外一株有300年树龄的古松创作的写生山水画。题识:阁外长松,三百年物也,暇即图之;款识:陈氏钱书;钤印:“女史”“陈书”朱白文连珠印;钤宝玺:“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八徵耄念之宝”朱文方印、“嘉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鉴藏印:“嘉庆鉴宝”白文圆印、“避暑山庄”朱文方印、“宝笈三编”朱文长方印、“三希堂精鉴玺”朱文长方印、“宜子孙”白文方印、“石渠宝笈”朱文长方印、“宝蕴楼书画录”朱文方印。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陈书人物画代表作有《历代帝王道统图》《普门大士出海像》《四子讲德图》,描绘的是帝王、佛门大士像和明贤图像。3幅画皆有钱陈群为进呈而写的题跋以及乾隆皇帝御览后的题迹。其中《历代帝王道统图》,共16开,纵33.3厘米,横36.9厘米,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末幅款识:“嘉禾郡女陈书恭画”,是陈书唯一工笔重彩人物画,反映古代贤德君主以德治国的故事。陈书创作此图册,意在令观者“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20]。

《普门大士出海像》,如图5所示:纸本设色,纵70.7厘米,横27.2厘米,绘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题识:上元弟子陈书仿左门孙山人笔法,敬画普门大士出海像;款识:时康熙五十二年仲春三日;钤印:“陈”“书”朱文连珠印;钱陈群跋文:“万里波涛万里平,万年自在万年清。十方善信同瞻仰,无缝天衣一笔成”;款识:臣钱陈群恭进,时年八十有六;钤印:“宫傅尚书”“臣钱陈群”两枚朱文方印。清高宗御题:“展展晏坐贝多平,天水空涵石竹清。示现漫云出海像,如来如是本圆成”;“几暇怡情”“得佳趣”两枚朱文方印;钤宝玺:“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太上皇帝”朱文方印、“嘉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宣统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鉴藏印:“乾隆鉴赏”白文圆印、“宣统鉴赏”朱文方印、“三希堂精鉴玺”朱文长方印、“宜子孙”白文方印、“乾清宫鉴藏宝”朱文方印、“无逸斋精鉴玺”朱文方印、“秘殿新编”朱文圆印、“珠林重定”白文方印、“秘殿珠林”朱文长方印。著录于《秘殿珠林续编》。此画是陈书中年创作的,希望保佑其子钱陈群仕途顺利。画中山石的画法以墨染为主,石的外轮廓线转折方硬,勾线棱角分明,表现出了山石的坚实质感和向上托举的力度。普门大士以线描造型为主,圆转流畅的线条,勾勒出普门大士超凡脱俗的轻飘感以及恬静而庄重的神态。陈书是位持有读书求仕正统观念的女性,她希望儿子们通过科举考试谋取官名,为此,激励钱陈群兄弟读书习文,从不懈怠。钱陈群在陈书的严厉督促下,饱读诗文,学有所成。但是,他在迈入仕途的重要关口——科举乡试总过不了关。为激励屡屡受挫的爱子,陈书便潜心创作了《普门大士出海图》,希望以虔诚之心绘制的画作能赢得外来的宗教神力,帮助自己圆望子成龙之梦。画成的第二年即康熙五十三年(1714),钱陈群果然中举,从此在仕途上一路畅通。康熙六十年(1721)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1742年擢内阁学士、刑部左侍郎;1744年充经筵讲官……钱陈群对这幅给自己带来吉祥好运、有特殊意义的画作一直很珍惜,80岁(1773年)时,将此图献给一直重用他的乾隆皇帝,从此该图保存于清宫。[1]126-128

综上所述,嘉兴女画家群体是江南才女文化的代表与缩影。明清嘉兴女画家的呈现是偶然,亦是必然。一方面女性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从事绘画创作,画作选题丰富、风格迥异;另一方面是因为与她们有诸多联系的重要男性的支持,使她们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能被记录下来。作为中国绘画史上娟娟秀美的一笔,她们的作品在今天仍闪耀着灼灼光华。

猜你喜欢

方印白文朱文
荒率秀润
Modeling the heterogeneous traffic flow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elf-stabilizing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到处皆诗境 随时有物华
——走进陈半丁花卉画
热闹的大山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发现木耳
明颜书《争座位帖》拓本
白裤瑶服饰图案之析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
十个骨灰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