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范式变革探讨如何进行班级共同体建设

2023-01-14仲浩然

教育界·A 2022年33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与普及,学校需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行教育模式创新,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未来社会人才发展需求,打破传统班级管理观念的束缚,通过思维及行为的引导,让学生完全融入集体生活当中,同时将自己视为集体的一分子。班级共同体需要在所有班级成员地位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与交往,同时所有成员都有与班级共同发展的集体愿景,让所有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学生的个性。本文将对在范式变革基础上建设班级共同体进行探讨。

【关键词】班级共同体;小学;班级管理

作者简介:仲浩然(1994—),男,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宝楠学校。

学生们在班级中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班级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深远影响。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于班级的认识也逐步深化,更加强调关联教育的意义所在,同时开始从多个视角审视如何在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班级共同体建设。班级共同体要求教师让所有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对于各项活动,让学生们都有平等的参与权利,而且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提供资源共享的机会。

一、概述

传统的班级管理一般以班主任为主导,但班主任大多同时负责学科教育任务,因此难免会出现精力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为了更好地维持班级秩序和班级纪律,班主任常常以一种较为威严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传统的班级管理也需要班主任明确教学服务目标以及教育流程,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框定学生学习及活动的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班级管理效能,帮助学生有秩序地完成班级学习活动任务。但是部分班主任往往没有根据学生的成长情况让学生自主感悟,这容易遏制学生的自我天性,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因此在传统教育背景下,不少学生缺少自控能力以及自主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阶段,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成长,班主任应该改变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这有利于学生提高未来成长道路上所需的各方面素质,同时也能避免师生之间发生矛盾,对于构建和谐班集体具有重要意义。

班级共同体要求同一班集体内的所有成员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信念,并以平等的方式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资源共享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对于学生而言,日常学习和生活是最基本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班级共同体是建立在精神层面上的团体,学生在精神与情感方面能够协同进步[1]。

二、基于范式变革进行班级共同体建设的注意

事项

(一)构建和谐民主的班级环境

每一个学生往往都有不同的成长背景以及学习习惯,因此在构建班级共同体之前,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能力以及特点为学生建立档案,结合班级共同体的综合能力设定发展目标,并且要充分体现出班级共同体同舟共济的原则,为学生构建和谐民主的班级环境,不让任何一个学生被落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加入班级的建设。和谐民主的班级环境的构建,需要教师率先为学生制订相应的规则,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权利。与此同时,教师不应采用灌输的方式,而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让所有班级共同体的成员互相依赖,互相

分享。

(二)组建学习小组

小学生年纪小,自控能力较差,很多时候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如果教师完全放任学生,让学生自主管理,有可能会造成班级秩序混乱。因此教师要注重为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将所有学生放在同一个学习共同体当中,而要针对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多个异质小组,让每个小组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让一个班级由多个学习共同体组成。在划分小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组之间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组,以此让小组所有成员通过协同努力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并且要让学习任务有梯度,避免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产生更多探索的兴趣,在小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通过团队配合来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可见,组建学习小组,能让学生之间相互督促,对于学生共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2]。

(三)搭建平等的学习平台

当前的小学生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下成长,很多学生擅于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为了更好地打造班级共同体,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日常生活习惯,为学生搭建平等的学习平台,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共享资源,解决部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通过网络搭建的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高效地沟通,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对多个方面有所感悟,共同进步,在融入集体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这对于学生快速成长并让他们的内心变得强大具有重要意义。

(四)探析學生的心理

小学生正处在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不少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但是教师不能因此而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否则一方面可能会遏制学生的天性,另一方面可能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感。在打造班级共同体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下成长,同时应兼顾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处理班级事务。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打造班级共同体时,教师不应传授过多的理论知识,而应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产生自我感受,并且应做好榜样,发挥示范作用,对于同一个事物、同一件事,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比较,从而让学生产生独立的认知行为,并在参与班级事务中不断地成长。教师也要考虑到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备受宠爱,在集体生活中可能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要注重了解学生的脾气秉性,有意识地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帮助学生控制情绪,提高意志力,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的心态,逐渐增强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愿意为所在的班集体而不断进行自我提升。

另外,班级共同体的建设不仅需要教师改善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教师对自身的实践经验做好归纳总结,将学生真正视作教研主体,同时对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做好反思,有针对性地与其他教师进行集体讨论以及教育资源、教育内容的共享。只有教师共同联合,让教研数据个数增加,并逐步形成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制度化形式,才能为班级共同体建设打下基础。

三、基于范式变革促进班级共同体建设的思考

(一)促进班级共同体进行自主管理

教师在班级共同体的构建中应该让所有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如果学生缺少主动实践,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就很难得到提高。因此,在现阶段的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自主管理,也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意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声,营造和谐民主的团体氛围,在学生的自主讨论中形成自主管理的班级模式,不过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對于小学生而言,在学校,教师是他们最信任的人,教师的各种观念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思想高度。因此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改变以往威严的姿态,注重每一个细节,为学生做出榜样,让学生受到熏陶,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管理效能。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搭建起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让学生在讨论、分享的过程中产生班级凝聚力。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保持平等地位,进行同一水平上的对话,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充分表达观点,发挥各自的特长,为班级发展付出努力。教师还要注意到班级共同体的建设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互相帮扶,而是要让学生形成明确的分责机制,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责任重大,而且自己也被教师重视。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教师可以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让学生在班级中不断树立威信。

(二)促进班级共同体与家庭教育融合

学校和家庭是目前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两大场所,同时这两方面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都非常大。如果学校与家庭的某些教育观点不一致,那么很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混乱,因此要促进班级共同体与家庭教育的融合,通过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由于学校教育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因此家校共育应以学校的教育为主导。首先,为了让家庭教育更有效地与学校教育进行融合,教师应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让家长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校教育的宗旨以及教育的关键节点,例如召开家长会、举办亲子活动等,让家长对教育经验进行交流与分享。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在网上进行交流与讨论,对于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错误做法要及时指出,让家长的教育方法更加多元化,从而打破时空的限制,为家长排忧解难。最后,教师应在潜移默化中向家长渗透家庭教育的相关内容,让家长了解班级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并引导家长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增强孩子的集体荣誉感,为孩子创造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机会,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目标保持一致,同时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构建班级共同体以实现跨界学习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建设班级共同体而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不能强迫学生在没有兴趣的方面耗费时间,而应探索如何在构建班级共同体的基础上实现学生跨界学习,并且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和兴趣爱好。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往往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同学生的认知、理想等往往有所不同,教师不应该给学生太大的学习压力,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思维,构建科学的班级共同体,让学生通过跨界学习正确认识不同学科的知识。只有打破学科壁垒,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更符合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学生对于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自我认知以及学习优势,有的学生擅长数学,有的学生擅长体育,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寻找不同学科内容之间的共同点,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以及合作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互相配合,以发挥团队合作的最大效能。此外,教师不能强行灌输理论知识,而需要考虑小学生当前的学习习惯,注重跨学科学习的趣味性与多样性,比如数学与体育学科看似毫不相干,实则可以通过数学知识进行体育游戏设计,通过学生之间的配合来完成游戏任务,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感,这样能够让学生之间更好地配合,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促进学生共同进步[3]。

结语

综上所述,打造班级共同体不同于传统班级管理模式,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新型手段,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特长等,让学生在集体中互相促进,共同成长。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班级共同体的教育价值,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进行班级建设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与其他同学共同进步的同时实现自我理想。

【参考文献】

[1]舒新华.小学“班级休闲共同体”的设计与实践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25):106-107.

[2]张蓉,邵亦冰.教育合伙人:家校协同构建班级治理共同体[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1(05):50-53.

[3]楚红丽,叶丽.虚假集体与真实集体:小学班级纪律教育观的个案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1(07):10-16.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小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