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南充仪陇红色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2023-01-11姚冬梅

智库时代 2022年25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红色建设

姚冬梅

(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拓展扶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文化振兴作为全面乡村振兴的精神指向和力量枢纽,关系到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向。红色文化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蕴含了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创造的丰富历史经验,是文化振兴的重要方面。因此,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的特有价值,加强红色文化建设,对于新时代进一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尤其是乡村文化振兴极其重要。

一、仪陇县红色文化基本状况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作为“两德”(朱德和张思德)的故乡,近年来紧扣“老区振兴、红色旅游、美丽乡村示范县”的目标定位,赓续奋斗、真抓实干,极大地加强了仪陇红色文化建设。

(一)仪陇县的红色文化资源

仪陇县域内蕴藏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开展过大量活动,留下了众多的革命文物、革命遗址以及革命古迹。既有朱德总司令、张思德同志青少年时代的故事,也有红军师长许世友巧取仪陇、智夺琳琅寨的事迹,此外,仪陇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黎光、杨国宇,革命烈士陈光第的故乡,截至目前仪陇形成的红色旅游景点共143处。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仪陇县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33年夏至1935年春,仪陇一带的广大人民群众配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杀白匪、歼顽敌,先后建立了仪陇和长胜两县各级苏维埃政府,发展共产党员200多人,组织赤卫队18个营约3万余人,参加红军3800多人,随军北上5700余人,在历次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达4660多人。

(二)仪陇县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仪陇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开发仪陇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始终秉承“两德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在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建设、讲好有关“两德”的红色文化、红色景区、红色故事;对位于仪陇县马鞍镇的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重点打造、创新宣传,2016年被正式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仪陇对外的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结合新时代“互联网+”模式,创造性地发展了仪陇红色文旅新业态,形成了以朱德故里景区为中心,张思德纪念馆、朱德铜像纪念园为支撑的红色旅游体系。在2020年,仪陇朱德故里景区成为了全国首批“景区带村”旅游扶贫新项目,被世界旅游联盟列入减贫案例。

二、仪陇县红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借助国家政策的东风,虽然仪陇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与外延价值逐步被挖掘,但从根本上说仪陇红色文化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仪陇红色文化的内涵挖掘不够深入

目前仪陇地区在促进红色文旅发展方面,着力把仪陇建设成为当地爱国教育研习基地,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通过对仪陇红色文化建设工作的梳理,对近年仪陇乡村振兴工作的成果分析,以及对当地群众走访调研,得出仪陇红色文化对当地群众的思想、行为的影响还比较微弱,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同时,当地对仪陇红色文化史料的研究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研究还不够透彻。主要原因是对仪陇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乏内在动力。比如一些纪念馆建设偏重于红色革命遗物陈列、图片的展览,内涵不够深刻,缺乏震撼力;也缺少互动体验类项目,参观者难以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且在红色文化宣传上具有明显的商业化和形式化,欠缺精耕细作,过于注重红色文化资源短期的经济价值,未能充分展现出其重要的育人价值。

(二)仪陇红色文化与当地民俗文化融合度不够高

仪陇文化历史底蕴厚重,融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三国文化、风水文化等多元文化为一体。但其位于川东北低山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山大沟深,受地形限制,红色文化在融入当地民俗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分布散、规模小、影响弱等特点,致使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品牌效应未能得到充分彰显。这是因为仪陇红色文化在融入当地民俗文化过程中,有关部门没有做出较为系统的规划,未能在仪陇红色文化建设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与当地民俗文化融合发展的一个契合点;其次,仪陇当地民俗文化历史悠久,而红色文化是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彼此间的调适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最后,二者融合发展的思路、方式、结构等方法论体系不够完善,缺少科学的方法论做指导,缺少专门的理论研究,难以有效地将红色文化融入当地民俗文化中。

(三)仪陇红色文化影响力在当地群众中存在代际差异

尽管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普及,人们文化素养普遍提高,但是,部分群众对于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当代价值认识仍有所欠缺。经历过革命年代的仪陇老一辈人对当地红色文化的认识极其深刻,红色文化对于他们来说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仪陇群众,他们对当地红色文化有清晰了解、深厚感情的比例超过半数,并且可以说出当时发生的革命历史及具体的英雄事迹;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仪陇群众,他们身处社会转型期,思想观念变化较大,对当地红色文化的认识仅停留在比较浅薄的层面;九零、零零年代出生的仪陇孩子处于世纪交替期,深受互联网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形成过程中,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尤其是他们整体学历水平停留在初中,仅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只有少量达到高中水平,未系统化接受过思想教育,直接导致对当地红色文化价值认识不深刻。由此可以看出,当地群众对仪陇红色文化认知存在较大的代际差异,因而导致本地红色文化建设、研究以及传承也出现了断代现象,这严重影响了仪陇红色文化的发展前景。

(四)仪陇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管理缺少专业人才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管理需要一定的专业人才支持。根据访谈调查发现,目前仪陇县大部分红色景点的管理人员是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当地群众,思想上比较务实,缺乏创新意识,发展理念相对滞后。因此,他们在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运用和管理方面就缺乏创意和远见性,出现了规划不够合理、形式较为单一、与时俱进性不强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缺少文化管理专业人才。此外,由于仪陇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运行机制缺乏,未形成系统的建设管理制度文本,大多是对红色事迹、特色图片的简单介绍、展陈,这种传统的文化事业管理体系相对落后,不能满足游客需求,难以突出仪陇红色文化地方亮点。这是因为在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增势之下,广大乡村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发展空心化的问题,大量土著的中青年人往往选择外出去发达地区上学或务工,致使本地人才资源匮乏严重,这就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对专业人才引进政策进一步重视和完善,发挥专业人才在专业岗位的关键作用。

(五)仪陇红色文化建设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仪陇县下辖的乡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而实施相关政策时并未对建设红色文化有明显倾斜,缺少持续的政策跟进、资金不足等原因,出现了建设红色文化的配套项目不能持续开展难题。比如不能合理分配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比例。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有关职能部门对仪陇红色文化的整体价值认知意识较淡薄,更看重经济效益,忽视文化价值、社会建设、生态保护以及经济效益四者之间的共赢,这就造成了资源集中开发、吸纳大量资金和缺乏资金、不能及时有效开发两个极端现象。此外,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也未能及时配速仪陇文旅发展。主要是因为仪陇县域内各红色景点相对分散,交通不便,对于公共厕所、停车场、特色餐厅以及配套休闲娱乐服务等规划缺乏超前思维,限制了仪陇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仪陇县红色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红色文化建设对于乡村文化振兴具有独特意义,仪陇应运用好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历史印证价值和文明传承价值,加速地区文化振兴。从目前仪陇红色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得出,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选择合适建设路径和建立长期发展机制。

(一)持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五位一体”的总要求意味着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必须充分彰显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朱德同志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无限忠诚、光明磊落的坚强党性,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心系人民、艰苦朴素的公仆情怀,一生学习、一生向前的奋斗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品格,这就是朱德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所蕴涵的价值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重要的人生导向意义。

为了更进一步挖掘仪陇红色文化内涵,仪陇政府要以“两德精神”为指向标,创设专门的红色文化研究机构,集中党校、文化馆、各纪念馆现有专业人才,收集整理仪陇县红色文化档案,梳理仪陇县红色历史脉络,匡正全县历史文化传承资料,为全县红色文化宣传和红色资源开发提供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其次,开展红色主题活动,收集红色故事、红军事迹,整理成册,有史可鉴,作为传承红色文化、塑造仪陇红色文化品牌的主要抓手,用他们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鼓舞游客,沁润游客。通过不断提升红色革命老区的精神氛围,渲染浓厚红色文化的学习氛围,使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得以体现、育人价值得以充分实现。

(二)加强红色文化与当地民俗文化的互动融合

在加强红色文化融入当地民俗文化方面,有关职能部门可以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从思想上把握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融合发展的趋势,并因地制宜,制定出有效的政策来引导二者的融合。在红色文化融入当地民俗文化过程中,一方面,要认识到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同一性,二者一脉相承,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而红色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要在深入认识二者内核的基础上寻找契合点,促进彼此的联动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人才引进,通过学术研究和实地调研等方式,提炼出二者融合发展的思路、方式、结构等有效方法论,以此来指导具体的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为仪陇红色文化融入当地民俗文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全面提升红色文化在当地群众生活中的影响力

大力提升红色文化在当地群众生活中的影响力,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提供精神支撑与道德引领。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只有进入群众的视线,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才能落实、落细、落小,才能 “活起来”。

仪陇政府在这方面,首先,要发挥村民作为仪陇红色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作用,尊重村民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培养村民的文化自觉意识。结合每年重大的时代背景和特定时间节点,组织当地群众参与红色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让群众浸润式体悟红色精神,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让当地群众在意识领域认知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其次,可以制作红色教育APP,将仪陇红色文化资源中富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人物事迹、故事,以村民自己讲红色文化的短视频等新时代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定期更新,特别是抓住仪陇九零、零零后这一可塑性较强的年轻群体,鼓励他们参与红色文化传播,同时也能为未来仪陇红色文化传承培养接班人。最后,持续开展好红色文化作品下乡特色活动,与本市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联动,以青年大学生的活力激发本地群众内在的红色基因,以此提高村民文艺素养、活跃乡村文化气氛、培育文明乡风,增强仪陇红色文化在当地群众中的影响力。

(四)加强培养红色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

仪陇县作为“两德”故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人才的作用,适时引进具有远见卓识、能为未来仪陇红色文化建设提供可行性意见的专业人才,要加大研究队伍建设力度,大力培养优秀研究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首先,需要政府做好政策、资金和技术方面的跟进支持,通过培训教育和宣传的方式,提升基层党员干部和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红色文化服务能力;其次,在专门人才的培养上,要制定长期的培养制度,不仅要使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质得到提升,还要与时俱进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仪陇红色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达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最后,要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吸纳一批热爱红色文化专家学者、青年大学生、乡贤等多方面人才加入到仪陇红色文化建设的大家庭。此外,要不断完善文化人才引进政策和体制机制,解决其后方保障问题,比如住房补贴、子女上学、医疗保障等,保证人才“引得进来留得下来”,为仪陇更好地发展储备人才。

(五)进一步完善红色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

红色文化与红色资源景点承担着传播革命优秀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使命,独特的教育意义要求这些场所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拥有完善的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

一方面,仪陇可利用新媒体,创新仪陇红色文化展现形式,推动仪陇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着力把仪陇打造成宣传和弘扬朱德生平思想和精神风范的基地,比如通过互联网虚拟技术,把仪陇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移植到网络,以云展示的方式满足热爱仪陇红色文化的人们的需要。另一方面,餐饮设施、住宿设施、基本接待设施、配套设施等都是影响乡村旅游品质和形象的重要因素,要进一步完善功能齐全且具有仪陇特色的乡村旅游设施,推动各红色资源及自然景点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增加景区厕所数量,在游客高峰期时保证游客有序如厕,还可以适当添加景区室内室外的休息区座椅,扩展景区外的停车区域,解决外地游客“停车难”的问题。通过进一步完善仪陇红色文化发展所需的配套设施,打造红色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加速乡村文化振兴进程。

怎样将红色文化建设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是新时代赋予青年的重任,也是当代青年人亟需直面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红色建设
红色是什么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红色在哪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追忆红色浪漫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