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现状与解决对策

2023-01-11

智库时代 2022年25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互联网+

朱 玲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社团是高校组织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组织,社团成员为学生,由学生进行社团的运行和管理。学生社团将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为共同的理想而努力,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高校教育来说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虽然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高校在社团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降低了社团发展与生存质量,需通过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的深度剖析,明确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提质增效。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

(一)社团成立与审批规范化

参与高校学生社团指导工作的部门主要有高校的党委宣传部、团委、学生处,以及院系的党支部与团委等,负责社团成立审批的是校级团委,并且由其或学生处承担着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现阶段高校社团成立与审批发展较为规范,学生社团人数达到了成立标准,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并且不违背校纪校规的前提下,学生社团创立者提交书面申请,先由系级团委审核,再转交给校团委,确定无问题后就予以批准。高校针对学生社团专门制定了管理条例,对于社团的成立、运营管理都有着明确的要求,但是部分高校却没有明确参与社团管理工作部门的职责,相关的制度也存在疏漏。

(二)社团规模变大

现代大学生注重自身全面发展,并且接受到更好的素质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才艺,而且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活跃,促进了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无论是从社团的规模、数量上来看,还是从社团活动的频率、影响范围上来看,学生社团均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社团种类也由之前几个简单的文艺社团,发展至现阶段学术类、公益服务类、科学技术类等社团。不同类型的社团,将兴趣爱好、志向相同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影响覆盖面逐渐扩大。尤其是具有一定历史的高校,学生社团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规模大的社团数量较多,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以普通的高校为例,学生社团可达几十个,如果是综合性的大学,学生社团的数量还会增加,甚至有上百个社团。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社团十分普遍,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在校园内部的影响力较大。传统的学生社团活动主要是在校园内部开展,而在高校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动下,高校学生社会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成立了公益性的学生社团,走进社会开展服务活动,使学生提前接受社会的锻炼,为将来融入社会作好准备。此外,“互联网+”在学生社团管理中的应用,使社团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的便捷,并且依托于互联网开展社团的宣传推广活动,或者是通过互联网与国内外同类高校社团建立联系,拓宽了社团活动的空间,并全面提高了社团运营的效率,同时也使社团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大。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较为狭隘

当代大学生以“95后”为主,学生一般家庭条件良好,并且从小接触互联网,个性鲜明、思想开放、民主意识较强,对于社团管理有着自身的想法与见解。然而学生社团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却未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还在延续传统的管理理念,影响到学生社团管理的成效。一是采用放任管理,将学生社团的管理权全部赋予学生,相对忽略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而学生本身社会阅历不足,管理经验有限,在社团运行过程中面临困境时选择了放弃,或者是学生成立社团本身目的不够明确,也未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学生社团空有其名,对社团成员的成长没有实质性的作用;二是严控管理,负责管理学生社团的高校部门,对于学生管理社团不是十分信任,采用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细则和条例,过多地干预和约束社团活动,打击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三是包办式管理,由高校社团管理部门全权负责社团管理工作,包办管理社团大小事务,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权,这对于崇尚民主自由的学生来说打击较大,降低其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二)管理模式僵化

一方面是管理主体单一。高校社团的管理主体为校团委,统一管理高校所有的社团,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获取了良好的管理成果,但是高校学生社团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规模、数量、种类不可同日而语,主体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此外,社团数量的增加促使管理工作量的增加,管理内容更加的复杂化,需要高校投入更多的管理资源。而且管理主体的单一,对于社团管理与活动的监管不到位,形成了诸多的问题与隐患。另一方面是层级制度掣肘,管理主体的单一,形成了纵向的管理层级,信息由上级传递至下级社团,需经过多个层级,增加了管理层次,并拉长管理战线,影响到学生社团管理的效能。因此,学生社团管理权力过于集中,活动申报需经过层层的传递,信息流动速度慢,致使管理实效性较差,形成对学生社团发展的阻碍。

(三)舆论引导与监管较差

“互联网+”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出现,对于高校社团管理部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学生处于思想价值观念的定型期,还无法完全分辨信息的真假,尤其是复杂化的社会问题。而高校社团管理部门在控制舆论上的表现较差,像是宣传方面,主要使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或者是高校的官方网站等,传播渠道有限,学生获取信息较为滞后;在宣传策略上的表现是反复说教,而且时效性不够,没有制订长期的控舆规划,降低了舆论引导的效果。在网络舆论监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互联网为开放环境,其中存在着不良言论和不健康的信息,有侵害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可能性。或者是互联网中的病毒、黑客攻击等,对高校社团的管理平台、宣传平台等进行攻击,致使学生社团网络瘫痪。高校学生社团在享受到互联网便利的同时,却缺少有效的网络监管手段,进而留下了一定的网络安全隐患。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的解决对策

(一)转变管理观念,注重以生为本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在学生社团管理中需充分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管理活动从学生视角出发,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注重社团的个性化、针对性管理,充分发挥管理的效能,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1.重视个体发展

高校对于学生社团建设一直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但是在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的同时,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部门需平衡量与质之间的关系,不仅仅要注重社团成立的数量,还需关注社团的运作质量。因此,高校社团管理部门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践行“以生为本”原则,将社团管理的重心移至学生的个体管理上,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管理权、自我服务权力,鼓励学生参与社团管理工作,深度挖掘释放学生的潜力,使其能承担起学生社团运营管理的重任,服务好更多的社团成员,使所有的社团成员在社团活动中有所学、有所成长。高校社团管理部门需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一是认识到学生社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鼓励支持社团发展壮大的同时,注重社团成员个体的发展,凸显学生在社团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在适当合理管控的同时,将社团的管理权限交还给学生,促进社团成员与社团长远的发展进步;二是如果在实际的社团管理中,当社团与学生利益之间发生了冲突时,高校社团管理部门应找到引起冲突的关键点,不可粗暴地解决,而是要做好两者之间的协调,并提供人力、物力、技术等支撑。

2.实施开放化治理

互联网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需要学生社团管理带有多元化的特征,从传统的一元管理模式向着多元管理模式发展。在传统一元管理模式下,采取由上至下一个方向的管理模式,下层信息反馈机制缺失,处于上层的管理者对于下层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及时,影响到上层管理决策的准确性,无论使用的是放任管理还是严控管理,都难以获取理想的管理效果。需要在实际的社团管理中,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构建多元化主体管理结构,提高学生社团管理的实效性。基于此,积极引进公共治理管理理念,实施开放化治理措施,进行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调整,在法律法规框架之内,根据不同学生社团的不同特点,做好学生社团管理的各项基础保障性服务,打造学生社团多元主体开发治理模式,促进学生社团公正公开透明化管理,实现社团管理学生本位的转变。

(二)引入“互联网+”思维,推进社团管理改革

互联网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提供了信息交互、平台、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基于“互联网+”社团的管理模式,使社团管理突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社团各项信息在学生之间,学生与高校社团管理部门之间良性流动,所有人在互联网中具有平等对话的权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社团的管理水平。

1.构建相对宽松的自治环境

学生社团由学生发起,且社团成员均为学生,具有学生自治的典型表现。学生社团的良好管理,不仅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高校教育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凸显学生社团的自治特性,需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引进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高校社团管理的第一步是社团成立与审批工作,在不违反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的基础上,给予社团成立与审批的最大便利,高度地尊重并信任学生,给予学生社团健康成长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二是充分借鉴互联网的开放性思维,落实高校民主开放办学宗旨,为了促进学生社团的多样化发展,制订的社团规范应尽量减少政策限制,以公平、公正、透明为管理原则对待所有的社团;三是引入互联网的社会化思维,充分发挥高校文化的感染力,以促进社团自治为方向,强化学生对于社会公民的认识和理解,承担起社会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借助社团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

2.构建高校社团自律氛围

社团自律需要社团所有成员的参与,打造高校的社团自律氛围,让学生受到自律氛围的感染,自觉遵守社团管理的各项规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一是高校社团管理部门引导鼓励社团进行自律制度的建设,必要的情况下,为社团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完善社团的道德规范和各项合同的制定,奠定社团自律发展的基础,促使社团在法律框架内良性运行;二是及时揭露社团信息,运用高校的内部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网络宣传平台等,定期更新社团经费使用信息,活动开展情况,以及重大事项、重大决策等,真实完整地反映出社团的整体运行状况,形成高校、社会、学生等监督效用,以对社团不规范操作行为进行有力的约束,切实解决高校社团发展中存在的弊端;三是在社团管理中借助互联网开展诚信、维权等宣传工作,树立学生维权意识,强化学生对诚信的认识,营造浓厚的自律氛围,形成正方向的价值导向。

3.用好用对互联网工具

“互联网+”时代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生借助互联网查阅学习资料,观看专业的教学视频,或者是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可以向专业人士请教等,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所以当代高校学生的见识广阔、思维敏捷,具备一定自主管理社团的能力。高校在社团管理中,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进行社团管理知识的探索,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成长。互联网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基于互联网平台社团成员之间进行沟通,相互之间交流社团活动经验,明确自身的优势和缺点,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客观地看待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以为社团管理培育出更为优秀的成员。

(三)基于“互联网+”理论,打造社团管理平台

为了解决高校社团管理层级过多问题,借助互联网搭建高校的社团管理平台,畅通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信息交互渠道,实现社团的扁平化、信息化管理。该管理平台从社团成立开始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主要包括社团成立审批模块、社团活动申请模块、社团活动展示模块,以及社区讨论模块等,对社团实行动态管控,并将管理平台中的信息数据统一集中管理,作为社团成长的记录,实现社团各项信息的共享。以社团活动申报为例,活动发起人直接在管理平台上填写活动申请,通过网络直接提交给负责活动审批人员。管理平台将社团管理流程开放化、去中心化,管理工作受到高校、全体学生的监督,形成对社团管理权限的约束。此外,社团信息的公开化,社团管理部门与社团之间无信息交互障碍,信息横向流动,无需经过层层传递,直接进行点对点沟通,保证信息的对称,全面提高了社团管理的效率。

(四)加强舆情控制,构建网络社团文化

互联网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中心,同时也是社会舆论的载体,高校学生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思想价值观念受到互联网的影响较大。高校在社团管理中,正方向的引导舆论,为学生社团管理建立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舆论与网络环境至关重要。一是高度关注舆情搜集工作,高校智能手机、无线网络已经普及,高校学生作为互联网中的重要一员,喜欢在短视频、朋友圈、微博等平台,发布和分享生活学习日常,或者是文娱信息、社会新闻等。高校社团管理人员可广泛收集信息,获取学生对于高校管理方面的建议,以及在互联网平台中反馈的问题等,以持续进行高校管理的改进和调整。针对性地收集学生思想动态,掌握校园内的舆论动向,及时发现谣言、不良情绪、错误言论等,以便于有效控制舆情;二是积极引导社团文化建设,互联网成为了学生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阵地,学生既是内容的使用者,也是创作者,网络社交成为当下主流。所以,主动引导、控制、监督舆情,创造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充分运用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向学生传递正能量,逐步构建网络社团文化,达到引领学生思想的目的。

四、结语

高校学生社团在学生群体中具有非常好的影响力,同时也是学生参与最多的学生组织,覆盖了高校大部分的学生,为高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并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非常有益。在“互联网+”时代,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来看,虽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管理主体较为单一、管理理念不够先进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所以,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部门需正确认识管理现状,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工具,切实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基于“互联网+”打造新型的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社团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社团互联网+
缤纷社团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