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院系学生组织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路径*—以北京科技大学工科试验班党班团协同建设为例

2023-01-09刘娜刘忠鑫

智库时代 2022年7期
关键词:团支部基层组织育人

刘娜 刘忠鑫

(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

组织育人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高校“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高校党组织工作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要抓基层强基础,健全高校党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全面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1]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强调,学生党支部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1]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是高校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学生党支部,要支持、指导和帮助团支部、班委会以及学生社团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工作,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

一、高校院系学生组织育人的价值意义

(一)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而言,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班级、团支部而言,也要突出政治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共青团工作中,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的政治性,承担起引导青年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3]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等作为培养青年学生的重要基层组织和主要阵地,同样需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育人职责,在各类组织工作与活动中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提高大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以学生为本促进全面成长

在高校院系微观层面,组织育人是以学生为主体,将育人过程依托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等基层组织,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工作活动、形成机制,将特定的价值观念、思想理论、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4]在组织建设中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促进了自律、自立、自强、自治。当前高校院系学生组织育人工作中尚存基层组织作用发挥逐级弱化、层层递减等问题或现象,通过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以党建带团建、以党风促学风,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加强工作协同,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大学生基层组织,激活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为学生成长发展营造健康向上的组织氛围。

二、高校院系学生组织育人工作调研

以北京科技大学工科试验班为例,试验班采取“书院制+学院制”模式,打破专业界限,加强多学科、跨界交叉融合学生培养,学生在进行大一学年的通识课程学习后,分选进入不同专业。党支部、班级、团支部成为开展试验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为提升基层组织的育人实效与实践推广,学院自2013年3月起面向试验班各年级启动党班团一体化建设项目培育工作,全体党支部、班级和团支部参与其中。在项目实践的基础上,围绕“工科试验班学生培养模式下基层党班团组织协同建设”现实情况,面向本科四个年级101名党班团支部委员、398名学生党员、积极分子、优秀团员等进行调研,梳理落实组织育人工作中尚存基层党班团作用发挥的具体问题如下:

(一)学生党支部思想引领力、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有待加强。高中生进入大学后思想理论基础较为薄弱,政治意识与觉悟相对较低,对党的认识不够明确、对党员发展流程不够了解,在思想上犹豫或有困惑时主动寻求指导和帮助的意识不够。学生党支部把握青年团员认知水平和思想特点敏锐度有待提升,面向基层的思想引领、工作覆盖、先锋示范和帮助服务有待加强。大部分学生认为党支部与班级、团支部联系协作不够紧密,需要进一步引领指导班级、团支部加强理论和时政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关注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党支部在大学生发展党员进程中,需持续与班委会、团支部互相交流,听取基层对优秀团员、积极分子常态化表现评价,联动加强指导监督。

(二)基层组织育人合力不显著,工作协同与创新不够

经过调研,尚存在学生党支部带动班团组织发挥育人作用的机制不健全、合力不够的问题。学生党班团开展主题教育整体规划与协同不足,存在各自为政、教育资源稀释等问题;组织育人工作思路创新空间有待提升,沿用“一人讲授,多人听讲”等老办法老套路的思维定式仍然存在,工作活动呈现表面化、形式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学生为主体自行组织开展的相关专题学习,因自身理论水平和认识局限性,特别是低年级本科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思想意识尚不成熟,缺乏专业指导和效果检验及评价等,教育引领容易打折扣。对学生而言,主题活动繁多且吸引力、凝聚力不够,一定程度上造成参与活力不足、情感体验缺失。

(三)学生党班团组织架构及职能有待优化、委员职责有待厘清

大部分学生认为学生党支部组织设置和工作职责较为明确,但班团委员工作之间存在界限不清晰、职责不明确的情况;有的基层组织结构松散、协调失衡、委员职能缺失等,辐射在工作实践上呈现为顶层设计与实际操作脱离、站位不高、规划不够、工作出现盲区等;有的基层组织架构明确,但是由于系统培训不够、相关委员对自身职责认识不全面,不能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特别是在日常事务较为繁多时,容易出现少数委员如学生党支部书记、班长、团支书等承担主要工作,其他成员参与工作活动的积极性低、沟通与配合不够等问题;基于党班团委员的换届与流动,学生干部经验传承示范有待加强。

三、高校院系学生组织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路径

通过构建党班团建设“双向联动”机制,形成党班团组织建设、育人责任、资源配合、考核评优等方面协同运行,发挥多支教师队伍协同作用,完善“三导三育”模式,提高辐射能力,引导学生在党班团立项建设和主题教育、实践锻炼中锤炼真知、润心育行、形成价值认同、勇毅担当作为。

(一)明确“三全育人”背景下基层党班团组织协同工作定位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指引下,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级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组织和主要阵地,要明确“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团支部引领凝聚青年力量,班委会执行管理与服务”定位,不断强化政治功能,以党建带团建促班建。

(1)学生党支部要建设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斗堡垒,将组织工作有效覆盖到每一个成员,指导党员“亮身份、做承诺、促履责、树形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团支部要密切联系党支部,进一步凝聚统一青年团员思想与力量,依托第二课堂主题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加强价值塑造、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成长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3)班级着重加强执行管理与服务工作,培养成员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归属感和荣誉感,搭建平台载体强化学生集体学风建设与成长规划引领,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氛围,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

(二)完善党班团建设工作集中指导、联席会商“双向联动”机制

(1)优化组织架构,强化运行机制,定期召开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级委员和社团骨干联席会议,加强研讨反馈,统筹资源与工作;党支部面向所覆盖的班级团支部,建立党建学习小组等服务指导分支。

(2)班级、团支部对本组织范围内学生党员、积极分子、优秀团员现实思想行为表现,加强向党支部交流反馈,提供培养考察建议;在团支部开展推选优秀团员工作中积极探索民主推选、答辩竞选等方式,结合班级特色制定积分考评制度,切实将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责任感强的团支部成员向党组织进行推荐。

(3)加强对相似工作范畴的党班团委员工作职责明确,集中指导与培训;以党班团为单位定期进行党员、班团委员述责、民主评议、履责模范汇报等工作,并将学生干部的实际表现纳入年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坚守标准、规范管理。

(4)建立党团班工作手册,做好党团班成员信息登记、党团班活动记录,定期做好党团班工作总结;定期面向党班团组织成员开展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会联动机制效果调研,了解以党建带团建、以党风促班风工作开展实效。

(三)构建“三导三育”模式,形成“育心育德育才”组织育人格局

(1)发挥理论学习导师、专业导师和辅导员的“导思导学导练”作用。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定点联系基层党组织并指导理论学习制度,定期邀请理论学习导师指导学生党团支部和学生社团的理论学习和主题教育组织设计工作,注重学生思想指导;邀请学生班导师、本科生导师等专业导师参加学生主题班会与团日活动,强化对学生学风学术引领和科研创新指导;选拔优秀辅导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开设主题教育示范课、对话课,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实操指导。

(2)组织优秀的党员教师群体担任学生入党培养考察人、介绍人,在党班团开展的评奖评优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品行鉴定工作中广泛吸纳相关教师意见建议。

(3)在校企实习、国际交流、创新创业等各个特色组织环节,以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为着力点,以课程思政为抓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各类教师队伍现场带队或专业指导作用,为学生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组织氛围,实现育心育德育才。

(四)推进党班团协同立项,将调查研究贯穿工作全过程

(1)加强对学生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和支持力度,持续推进党班团建设项目,鼓励党班团组织围绕学风建设、主题教育、理论学习、组织文化建设、安全教育、创新创业等主题开展专题研讨、主题分享、实践参观、课题研究等实践性立项建设和创新探索。在年度立项中明确学生党支部、班委会、团支部的组织设置和工作职责;在工作环节,设置指导老师加强过程跟踪指导,总结可示范、可推广基层组织经验做法;加强党班团新媒体平台建设,挖掘亮点、突出特色,讲好党班团育人实践故事,聚人心、育新人,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2)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党班团运行过程调研。在院内加强与学生开展多维度日常交流,采取“聚焦—全覆盖—再聚焦”方式定期面向党班团组织成员开展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会联动机制效果调研,及时收集解决学生在基层组织和集体建设中的困难问题。对外坚持“走出去”,面向国内以“学院+书院”进行学生培养管理的院校和致力于拔尖人才选拔与培养的高校“荣誉学院”,加强基层组织运行模式与特色工作调研走访,积极参与相关教育管理峰会论坛,学习借鉴优秀经验。

(五)知行合一促进主题教育实践创新,做到“三个突出”

实践是基层组织开展有特色有针对性育人工作,推动学生对理论学习加深理解、达到活学活用的重要载体。党班团组织在实践教育探索中要做到“三个突出”,引导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1)突出思想价值引领,在党支部带领班团开展红色“1+1”示范活动、主题宣讲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如开展“青春告白祖国”“学四史、悟初心”城乡游踪党团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击疫情等志愿服务。

(2)突出专业精神培育,加强党团教育与教学实践、学生理想信念和专业精神培育相融合,如评选“最美实习生”、举行“实习过程谈敬业”主题党日、“寻找工程楷模”主题座谈等,在校企共建、工程实践、基层服务锻炼中引导学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激发专业认同、奋斗精神、创造活力。

(3)突出朋辈互助教育,党班团工作是面向本组织内大学生群体开展的,同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乃至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中所获取的信息、遇到的困惑类似。发挥朋辈的鼓励支持作用,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需求解决学习发展问题,如党员带头建立“学风引领团”“课程答疑团”,围绕学生发展规划、科技创新、学术科研、志愿服务等选树党团员朋辈榜样,引导学生求真务实、精勤进取、勇担责任。

猜你喜欢

团支部基层组织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
他们用“五招”育人
进一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