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 党建引领与家风传承在社区治理中的同频共振研究*

2023-01-09张万秋

智库时代 2022年7期
关键词:家风城镇化共同体

张万秋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思政部)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人口进入城镇,社会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社区治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2021年4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强调:“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1]。所以发挥党在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和家风文化在社区治理中立心铸魂的功能,推动党建引领与家风传承在社区治理中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是新时代传承家风文化和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党的建设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发改规划〔2021〕493号)明确指出“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最本质的特征是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是创新城市社区治理路径的关键”[2]。所以,在社区治理中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一)党组织全面引领社区治理,把握社区治理的“方向盘”

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关键是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起到把握“方向盘”的作用。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党组织引导社区范围内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居民群众、社会服务志愿者等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做到共商共治共享;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社区党组织必须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进行方向性引导,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确保基层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充分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只有不断加强社区党组织的建设,才能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发挥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最大优势并确保社区治理不脱离社会治理的大环境。

(二)党组织领导社区治理法治化建设,筑牢了社区治理的“坚强堡垒”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镇,城镇法治化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3]。给社区治理的法治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在国家层面,社区治理的法治化建设应根据国家法治建设的要求和社区治理发展现状,通过立、改、废等方式及时更新和完善社区治理相关法律和制度,推动社区法治化建设才能增强人们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在基层党组织层面,社区党组织要在工作中坚持依法执政、依法办事,党员干部要遵纪守法,运用法治思维为民办实事;在培养民众法治思维和法律素养方面,应做到社区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法治资源学习和分享便民化,法治宣传方式多样化,形成社区居民知法、守法、信法的法治环境。只有不断加强社区治理法治化建设,才能筑牢社区治理的坚强堡垒,打通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具有“头雁”作用

党员作为党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纽带,在社区治理中必须发挥“头雁”作用。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发挥社区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在办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4]。所以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要加强党员先进性建设,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发挥“头雁”作用。首先加强思想教育:从思想上正本清源,严格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和“党史国史”专题学习,不断提高基层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党员同志对于“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要做到知行合一,真正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办好老百姓操心的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次开展争先进树典型的活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社区要建立党员示范岗,对勇于冲锋在前,敢于担当的党员要给予表彰,鼓励社区居民以优秀党员为榜样,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第三,培养党员的创新意识:从理论创新到实践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在社区治理中才能更好地问需于民,服务人民。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优良家风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立心铸魂的功能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家庭的教育、家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及民族的命运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推动优良家风文化的传承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优良家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推进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和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发展。

(一)优良家风是社区治理的精神根基

家庭是社区的基本单元,家风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优良家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铸魂育人的作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大量农村家庭迁到城镇生活,成为城镇社区的基本单元,优良家风文化成为城乡文化融合、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共同体意识的培养等方面的共同价值观,起到凝神聚气、固本强基的作用。

1.优良家风使社区居民凝神聚气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3],家风文化对社区的治理效能产生更持久、更深远的影响。优良家风文化可提高家庭成员道德修养,使尊老爱幼 、勤劳俭朴、团结互助等道德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能促进家庭和谐,使长辈与晚辈、婆媳与妯娌、亲兄弟姐妹之间都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优良家风是家庭成员凝神聚气的核心价值观,也是社区内各家庭共同的文化追求,更是个体弘扬家庭美德、构建和谐家庭、培养家国情怀的精神动力。新时代发挥优良家风凝神聚气作用,不仅能推动社区现代化建设,还有利于优良家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优良家风为社区和谐固本强基

优良家风的传承和发展是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完善的强大精神动力。优良家风文化是社区居民公约的价值观,能教化社区居民明理尊贤、厚道谦让、向上向善;可构建居民通情达理、睦邻友善、精诚团结的和谐社区;能培养居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爱国主义情怀。在和谐社区里人人都是社区治理的主体,人人都在治理中行使了自己的权利,正如梁漱溟所指出的:“国家政治与治理也无不出于伦理,人人在伦理关系中都各自做到好处”[5]。从而增强社会共同体意识,完善社会治理制度。优良家风能孕育品格高尚的人,品格高尚的人必然为和谐社区的构建提供正能量。所以说优良家风为社区和谐固本强基,在新时代的社区治理中发挥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同时优良家风文化也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优良家风是社区共同体的灵魂所在

随着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协调发展,社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社区治理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的优良家风,在迎接社区治理新挑战过程中具有更持久、更厚重的力量,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对个体的成长,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文化建设的共同价值追求。

1.优良家风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是构建社区共同体的文化底蕴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3]。可见社区治理不是基层党组织的“独角戏”,而是社区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居民人人参与的“大合唱”。人人都是社区治理的主体,这就需要培养大家的共同体意识。优良家风强调“以和为贵”“家国同构”,而这正是构建社区共同体的文化底蕴和核心要素。和谐社区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带来了社区治理上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因此,家风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是社区治理“大合唱”中的“歌谱”,人人都是“谱”写者,人人都是歌唱者。从而构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3],进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社区治理中彰显“中国之治”的优势。

2.优良家风文化中的仁爱思想是实现社区治理共同体的价值追求

仁爱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家风文化中的表现为以父母兄弟姐妹为爱的圆心,把爱不断扩大到亲人、再扩大到全社会的人民。不断扩大爱的同心圆,最终让所有人都付出爱、收获爱、享受爱,这是中华文明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也是新时代构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的价值追求。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文化是城市的灵魂[6]”强调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治理的目标,这不仅是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积极回应,也是人民民主权利在社区治理中的体现,更是优良家风文化“仁爱思想”在社区治理中的运用。家风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坚持共生共融的原则,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共建共治共享,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他们共同的追求。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党建引领与文化传承在社区治理中同频共振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社区治理是以人为本的治理。党建引领是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社区治理效能的核心力量。优良的家风涵养着和谐的社风和淳朴的民风,所以提升社区居民素质,构建和谐社区与传承优良家风文化同向同行,都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总之,党建引领与家风文化传承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同频共振的作用,创新“党建+”模式和“文化+”模式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创新社区治理的重要方式。

(一)以党建为引领,创建“党建+”模式,把握社区治理的政治方向

“党建+”模式是迎接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社区治理挑战的新路径,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中体现党组织的第一主体地位,突出党组织对社区治理的引领作用而非管制命令的作用,同时强调党建工作与社区工作的全面深度融合,如“党建+自治”:党组织在工作中统揽全局,但是保证社区居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党建+民生”:在党的引领下社区工作问需于民、以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社区治理工作的目标;“党建+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大大提高了治理效能,但在不断运用网络技术搭建信息化平台的同时,党组织发挥着“方向盘”作用,确保互联网为民所用。“党建+文化”:通过党建把社区文化建设提到新高度,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主流,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自信,为文化强国的建设奠定基础;“党建+共建”:党组织引领社区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整合多方资源,共商共建共享。所以说创建“党建+”模式,以党建为核心,引领各方深度融合,改变党建和社区工作“两张皮”的现象,是新时代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以文化为核心,构建“文化+”模式,铸牢社区治理的“根和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区治理需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3]”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区治理的“根”和“魂”。构建社区治理“文化+”模式,激活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守住中华优秀文化的“根”和“魂”。如“文化+旅游”:把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融为一体,这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在社区治理中的体现,无论经济如何发展都无法逃脱文化的反作用;“文化+科技”: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发挥融媒体技术在社区治理中的特殊作用,推动社区治理与时俱进,这是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文化+地方特色”:通过地方特色产业或民风民俗增强社区居民的共同体意识和文化自信,达到提高治理效能的目的。构建各种“文化+”平台,以形散魂不散的方式,发挥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效果。“文化+”模式既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四、结语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社区治理应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注重传承和发展优良家风文化,树立社区居民共同体意识,这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和社区中落实、落细、落小的体现。新时代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应以党的建设为核心,以文化建设为灵魂,使二者在社区治理中同向向行,发挥同频共振的作用。

猜你喜欢

家风城镇化共同体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家风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