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辅导的有效结合探究

2023-01-09

智库时代 2022年7期
关键词:辅导思政心理

李 莉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学工部)

一、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辅导的基本概述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迎来高度发展的新时期;另一方面,信息网络环境有利也有弊,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复杂的环境。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信息平台进行沟通学习,通过各种信息网络媒介获取多样的信息,信息平台的发展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高校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育课程通过信息平台发布,学生可按照自身学习能力及吸收水平,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及有效吸收思政知识。大学思政教师还可通过QQ、微信、大学论坛等渠道与学生及时沟通学习情况并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通过信息媒介及时交流,有利于教师快速及时了解学生文化需求,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打造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秉持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拓宽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充分利用好高度发展的信息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更需要引入心理辅导,关注学生的精神健康领域。把握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辅导二者之间的关系。心理辅导因素对思政教育具有关键作用,首先,心理辅导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针对性辅导教育,旨在提升大学生应对挫折与挑战的承受能力;其次,针对大学生低水平心理健康需要进行一对一调节疏导,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困难。及时有效进行心理辅导,打造高水平的思政教育,辅助学生共同提升心理综合素质。

心理辅导不仅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心理疏导及健康心理状况,这不仅要求高校教师从思政教育的角度教化学生,也要站在专业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不应仅停留在表面说教,更要从内心深处关注学生的诉求,使心理辅导与思政教育结合发挥积极效应。我国的素质教育是在传统思政教育下进行的,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要,如果仍采用念书式灌输教育,不仅不利于学生思政教育,还会使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逆反心理。高校在构建思政教育体系时利用信息网络广泛搜集意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融入心理辅导,在思政课程中加入心理学知识,使广大学生通过思政学习了解心理学相关知识,使思政教育不浮于表面,更多关注学生的切实需求,思政教育的培养倾向于心理辅导,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体现亦师亦友的学风。学生在没有进入社会时不仅对社会充满好奇也有很多迷惘困惑,对复杂的信息环境辨识能力稍有不足,有的甚至受到网络诈骗的困扰,基于此,高校更需要利用好心理辅导的手段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与帮助,提高学生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有信心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辅导有效结合的现实价值

(一)提升思政教育内容丰富度

高校的思政教育理论上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学,重点是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疏通。基于教学目的,高校思政教育离不开高素质高修养的教师,教师不仅需要思政教育理论知识还应当储备专业心理学教育理论,提高心理学实战技能。高校思政教育从教学目的来说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程内容,将思政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更加提升了教学内容的丰富度。让教师获得多种途径提升教学水平,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传统的你说我听的教学模式需要改变,思政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融入心理辅导,了解学生内心想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提升思政教育内容丰富度,通过开展心理教学课程利用专业的心理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先丰富心理教学专业知识,构建心理教学体系,而不单单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目前大部分高校尚未形成系统的心理教学体系,将其融入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外的教学更注重心理层面,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也应多方位学习关注学生心理需求,体现人本主义思想。心理教学体系的构建丰富思政教学内容,需要通过课本教材的选取、教学方式的研究、充分利用信息平台等途径。在丰富思政教学内容的同时有助于学生构建积极的心理健康体系。

(二)促进思政教育模式的改善

高校思政教学应充分结合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坚持用更为科学更加精炼的教育形式,分清思政教育与心理辅导的主次关系,在思政教育的教学中将心理辅导放在首要位置,并非只关注心理辅导抛弃思政教育,需将二者有效结合。将心理辅导引入高校思政教育改变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为教育改革目标。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目标主要是为学生建立基础心理体系,心理辅导手段的利用有助于高校学生建立完善的心理体系,以心理辅导缓解学生应对挫折的逆反心理,充分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能力。

为了突出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引入心理辅导可以提升教育水平,教师通过心理学教学的角度向学生传授思政教育知识,使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不仅关注教学知识内容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通过心理辅导有效促进学生对思政教育知识的吸收。将心理辅导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使传统的教学角色发生转变。首先,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是老师作为教学主体,融入心理辅导后角色发生质的转换,学生取代老师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时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以便学生更充分吸收教学知识。这种融合使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学生在平等交流中学习知识获得心理辅导。在这种融合中传统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也发生了转变。

(三)深化高校思政教育改革

信息化快速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平台,在信息化平台中充斥着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学生在获取丰富的信息时,将面临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这就更加需要学生提升辨识能力,认真筛选信息避免碎片化学习。针对复杂的信息平台,将心理辅导融入思政教育更加重要,高校学生思想体系塑造尚未成熟,面对不良诱惑抵抗能力较差,基于这种情况,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加快改革步伐,将心理辅导作为思政教育改革的第一步,为思政教学提供有效途径,高校思政教师不仅需要关注思想层面学习能力的提升,也需要加强心理层面的塑造,通过正确的心理辅导,让学生在面临复杂的信息环境时,能有正确的态度及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这种结合不仅促进了思政教育改革,还为学生学习思政知识扫除了障碍。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思政文化的输出,还包括了通过教师辅导建立学生的心理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思政教育改革需要将心理专业课程纳入其中,通过课程专业学习使大学生认识到在思政教育改革中心理辅导的重要性。高校教师在改革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制订心理辅导计划,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三、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辅导创新融合的具体路径

(一)构建思政教育与心理辅导交流平台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一改以往单向输出知识的工作方式,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运用网络手段拓宽教学途径,充分认识信息化对教育升级的重要性,通过信息平台改革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搭建高校教师与学生互通交流的平台。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精准分析,通过思政教育考核总结大学生思政文化水平,利用专业的心理教育方法提出对策方案,利用科学的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大学生的观念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信息平台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促进问题解决。思政教育与心理辅导高效结合更快捷的渠道就是加快信息平台的搭建,利用微信、QQ、学院论坛建立全方位随时随地互通渠道,使学生面临的问题能及时解决。

高校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通过教学考试分析学生知识吸收程度,还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拓宽交流渠道,高校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思政知识,课下还可与老师及时沟通学习问题。信息平台的搭建不仅仅服务教师和学生,还可拓宽沟通渠道,让具有专业心理辅导经验的人才加入进来,建立心理辅导线上专门机构并对加强日常工作管理,制订详细的课程安排计划和心理辅导落地活动,使心理辅导有计划地实施。高校教育如果忽视了交流平台的搭建,思政教育模式将会固化老旧,学生的管理也将日益脱轨,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学生在遇到挫折挑战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对学业与心理双重压力,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心态成为必要,高校领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加快搭建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也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通过信息化制订多元化多维度课程计划

信息化时代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多元教学模式,当前我国对于优秀人才的培养主要是进行课程教育,通过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高校思政教育需要课程教育加上心理辅导的辅助,但目前仅对学生进行思政文化知识灌输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教学成果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将心理辅导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以辅助高校教师针对学生制订个性化教学方案,全面提升思政教学水平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高校教师利用信息平台制订多元课程计划,将思政教育课程安排与心理辅导专业课程安排糅合,合理规划教学时间与提升心理辅导教学频次,教学内容涵盖思政教育、心理辅导、沟通交流讨论、心理顾问等多元化内容。利用信息平台搭建科学的选课系统,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选课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学习适应能力、人际交往方式、情绪调节方法等多个维度。高校教师在安排思政教育课程计划时应从整个学期、全年度、不同层级进行规划,还应广泛搜集学生对心理辅导的诉求及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三)利用互联网工具拓宽交流渠道

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搭建需要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将家庭、学校、社会与学生纳入体系建设。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不能只依赖学校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家庭、社会、学生的共同参与。家庭成员利用信息渠道与学校建立联系,及时反馈学生的家庭表现;社会利用信息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有效实践信息,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生活;学校将家庭信息、社会信息筛选汇总,根据学生的思政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学生通过信息化工具接收学校反馈的信息,按照个人的学习计划和生活安排合理有效利用信息,以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学生通过这种随时随地交流的工具与高校思政教育建立零距离交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加快转变传统教学角色,以平等友好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沟通,在交流中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用行动力解答学生疑惑,把自身丰富的思政教育知识和专业的心理辅导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利用互联网工具拓宽信息渠道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不文明不正确的行为的监管,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纠正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从源头上杜绝学生实施错误的行为。也应积极鼓励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积极沟通,跳出困惑远离错误的泥沼。

当下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学生为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过度关注中长大,有的甚至因为溺爱产生较强的自私心理,存在自私心理的学生大多不懂得感恩与宽容,在面临挫折挑战时更容易激动,因此拓宽交流渠道更为重要,学生通过多渠道与他人建立联系,在思政教育的学习中培养独立人格与面临问题的积极态度。

(四)建立融合监督管理机制

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完善还需要内外兼行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的体系离不开监督管理,通过监管措施及时纠正问题。离不开政府制定便民的政策、高校组建高水平监管队伍、疏通社会媒介的监督渠道,政府制定监管政策辅助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完善,对信息平台错综复杂的内容进行监管,营造清朗的信息环境,高校通过竞聘筛选专业人才,不仅对教师不良行为进行监管还应提出严格的处罚措施,以此保证学生通过信息平台自由交流。社会媒介手段为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多样监督途径,通过多途径监管把控,建立高效融合监督管理机制。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育者可以制定教学管理目标,以及建立协同管理机制,使高校的思政教育建设往规范化科学化渠道迈进,大学生通过高校思政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同时高校在处理舆情问题时,家庭与社会层面应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配合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管理不仅需要外部监管还需要内部调控,高校在对学生生活积极干预的同时应关注学生情感疏导,完善内部相关制度,内外兼施确保监管体系的建立。

四、结语

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高校思政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将心理辅导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迫在眉睫,需要教师快速适应社会变化,进行思政教育体系改革,通过多途径多维度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教师与学生随时随地互动联系,教师以更亲和的姿态与学生交流,解答学生的疑难困惑,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积极进取的态度迎接人生中的挫折与挑战。同时,还应完善思政教学课程安排,方便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和能力。针对信息化思政教育体系还应建立严密的监督管理机制,使高校思政教育迸发出新的活力,以新的面貌迎接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猜你喜欢

辅导思政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