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2023-01-09徐杨赵玉英刘馨婷

智库时代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华思政政治

徐杨 赵玉英 刘馨婷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与交通学院;2.沈阳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技术逐渐普及,现在已经进入到全民全媒体时代,文化的重要地位也日渐凸显,它逐渐成为展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扩大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受众面,探索新方法、新路径,已经成为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一、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中逐渐积累、并以此形成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来源。

经过历史沉淀和发展的中华传统文化依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精华,具有属于其自身的时代价值,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现代理论家和政治教育的一个挑战和主题。

随着硬件技术的更新,信息传播途径的改变,全民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已不限于某单一媒体平台。在大学生学习中,慕课、易班、学习强国等网站、移动端应用已经完全融入到学习生活当中,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利用新的网络技术培养大学生精神品格和文化素养,在稳固传统教育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发展平台,充分发挥网络阵地的作用,特别是在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相交融、冲击的环境下,如何运用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力,已经逐渐成为新的探索方向,对中华传统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中华传统文化是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基础

道德修养指的是为使理想人格得以实现在意识和行为上都展开锻炼,促进道德境界的提升。五千年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国国家智慧的有益成果。它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例如,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主要类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应该充分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成为大学生的教育资源。

(二)中华传统文化是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和教化功能有关,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和期望,是在新环境下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这就对相信学生的学术能力,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内容相联系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纽带根植于所有中国人的血液中,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情感认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中华传统文化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保障

文化自信是对国家、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充分肯定,换句话说,是对文化活力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是更广泛、更基本和更深刻的信任。自第十八届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强大文化基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独特特征的文化,其内涵非常丰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的认识,促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并真正理解传统文化,从而自觉传承传统文化。

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影响。使大学生能够接受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但如今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育方式的改变

网络空间不同于现实环境,传统的思政课以“教”为主,而在网络世界有着完全不同的规则和理念。网络思政教育应着重研究“教什么”以及“如何教”,这种理念的优点是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保证思政教育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但这种单方向的引导式教育忽视了学生群体的主动性和选择性,尤其是忽视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的特点。在网络时代,要不断探索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的教育方式,突破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主导的传统教育模式,建立以平等互动为主,引导、教育为辅的新型教育模式。

(二)网络信息的冲击

网络思政教育给予了教师和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极大的便利,同时由于海量信息传播,也带来了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信息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障碍,造成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误导,甚至产生负面影响。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提出更高的要求,寻找网络与思政教育的连结点,以正确的价值观、丰富的内容来实现跨界深度融合,精准定位,打造品牌,实时掌握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以更科学、高效的方式促进培养模式的创新并创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以应对不良网络信息带来的冲击。

(三)难以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出现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从不同角度来看,西方外来文化既影响现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又影响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例如,许多学生对传统的西方节日感兴趣,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价值却知之甚少。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工作条件艰苦,中国劳动力面临巨大压力,大学生更加重视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而忽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甚至认为学习传统文化对自身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不大。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困境。

(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重教轻育

如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教师们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说教,这为大学生提供了与中国传统文化“内在”联系在一起的机会。导致重教书轻育人和重说教轻探究的现象。使得教学既枯燥又死板,不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欲望,降低大学生对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甚至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就很难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

三、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中国传统文化扎根在中华大地,历经数千年其中蕴含的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想要使我国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得到巩固,就要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和政治思维高度,应当以宣扬中华民族美德、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智慧为价值导向,使新时代大学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而贡献力量,并成为优良传统的继承者,为建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造良好条件。

(一)以网络为传播方式,搭建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载体

在全民全媒体时代到来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趋于多样化、碎片化、无序化,信息获取更加迅速。借助网络平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模式的构建,打通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构建一个信息传递平台,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平等互动、便捷的网络教育平台,使微信、QQ、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将中华传统文化以数字图书、漫画音频、短视频的形式上传到平台,分享极具代表性的法家、兵家等众多文化思想,并配以专业教师对内容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加以分析和解读,让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表面,而是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含义,使教育的实效性加强,让大学生有更多方式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与此同时,借助微信、QQ、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的力量,让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观看和学习,这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自主学习兴趣的提升,确保第二课堂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二)以网络为驱动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网络悄然改变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方式,而通过将中华传统文化引入网络思政课,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从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将师生关系从过去的单向传授的关系,转变为一个平等、双向的互动关系;学生间的关系也将从过去的单一、沉默,依靠网络走向合作、互动。具有十多亿用户的微信社交平台,以推文、H5形式的新闻传播途径借助微信公众平台,也早已走进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中华传统文化有深厚的精神内涵和理论基础,不但可以充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内涵,还可以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奠定理论基础,进而丰富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理论研究。全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应该如何利用网络载体,建立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是现如今研究的主要话题。

(1)坚持内容原创

首先,应当在高校网络思政平台融入更多的原创内容,它在吸引大学生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为具有独特的原创内容和形式。在这方面,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网络的工程师们必须在平台上最大限度地增加资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大学生希望看到和听到的方式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提供更大的可能。

(2)去教条化

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以灌输式教育达到教育和知识传播的目的。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思政教育,如果仍按照原有的教学模式,一味地在内容上进行灌输,很容易趋向“教条化”,丧失网络平台自身的亲和力。传统文化融入网络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三)提升思政教师的文化素养

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始终起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与大学教师的引导密不可分。

第一,教师通过培训和访学,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既能培养“两栖型”教学工作者,又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专业教学队伍。

第二,教师必须自觉增强责任感。要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心,探讨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优良传统文化之间的趋同,并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实践。教师还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讨论、调查和其他学习形式积极思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达到将传统文化真正内化于心的目的。

最后,高校的教师考核应与弘扬传统文化工作挂钩。与此同时,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传统文化的能力。

(四)建立网络信息化平台,做好全程跟踪教育

网络技术渗透到日常的工作、研究和生活中,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沟通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有效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特点是速度快、便捷和虚拟,这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趋势和问题,明智地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建立网络信息和个人档案,并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程。因此,网络平台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科学、有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四、结语

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将两者融合,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复兴,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同的教育目标,在将中国传统文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保持和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共同促进传统文化,形成有机、包容和和谐的整体,建立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还可通过网络平台为思政教育服务,共同为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目标服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关链接】

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网络可以构造地区性的网络、企事业内部网络、局域网网络,甚至家庭网络和个人网络。网络的根本特征并不一定是它的规模。

网络的关键技术有网络结点、宽带网络系统、资源管理和任务调度工具、应用层的可视化工具。网络结点是网络计算资源的提供者,包括高端服务器、集群系统、MPP系统大型存储设备、数据库等。宽带网络系统是在网络计算环境中,提供高性能通信的必要手段。资源管理和任务调度工具用来解决资源的描述、组织和管理等关键问题。任务调度工具根据当前系统的负载情况,对系统内的任务进行动态调度,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猜你喜欢

中华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