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与绿色金融

2023-01-06谢文卓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35期
关键词:碳中和绿色金融双碳

谢文卓

摘   要: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由此产生的政策约束和产业变迁对金融业的影响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双碳”目标的提出带来巨大的绿色投资需求,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但在此背景下,绿色金融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如战略转型时间紧迫、金融工具创新不足和商业银行信贷质量管控压力等挑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资源调配支持,因此,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能够保证“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另外,关注碳交易市场、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以及完善绿色金融制度,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35-0083-03

引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经济高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改善。但在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人们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工业时代,环境问题被忽视,经济增长成本高昂,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化进程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与强度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已经上升为全球性问题,关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为缓解极端气候与环境问题,各国政府部门与民间组织共同探索各种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通过减排减碳应对气候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在此背景下,为缓解气候问题作出有益贡献,绿色金融概念于1991年首次提出。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加大合作力度,包括欧盟在内的196个国家和地区于2016年签订了《巴黎协定》,构建起联合国框架下的制度安排和行动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做出了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毫无疑问,“双碳”目標将使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系统性变革,将为我国产业结构转型提供巨大动力,也将给金融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和诸多挑战。金融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根基,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现代金融与其有机结合产生绿色金融。绿色金融的提出和实践是现代金融业顺应大势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对传统金融业的延伸和扩展,是21世纪金融业发展的蓝海领域与新赛道。目前,国内外各领域的学者对绿色金融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去研究的还较少,特别是在研究绿色金融如何促进”双碳”目标方面。基于此,本文将研究绿色金融与“双碳”目标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我国顺利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益经验。

一、“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机遇

最早追溯到2006年,中央有关部委就已经开始出台有关绿色金融的政策。近年来,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工具的快速发展也不断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我国的绿色金融正从各方方向前稳步推进,绿色金融体系正逐渐丰富与完善。我国将广东、浙江、贵州、江西、甘肃、新疆六省(区)九地作为绿色金融试验场建立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必将密集出台各类低碳政策,从而为绿色金融发展带来新动力。此外,“双碳”目标带来的环境变化也必定会为绿色金融的生存发展带来挑战。

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所带来的外部经济结构变化会导致绿色金融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的内部结构变化,进而提升绿色金融的发展潜力,为金融机构带来发展新机遇。从供给侧来看,实现“双碳”目标意味着国家相关政策将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倾斜,资金供给能力将增强。自2016年以来,监管机构先后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在银行的考核评估机制中加入银行资产的碳足迹纳指标,激励商业银行资金流向绿色业务,约束银行资金流向高污染、高能耗等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此外,央行也在不断增加碳减排支持工具,已将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纳入贷款便利的合格抵押品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未来还可以降低银行绿色资产风险权重、增加高碳资产风险权重,以此激励商业银行增加绿色信贷业务。以上措施通过激励制度与约束制度“两只手”一推一拉,增强了银行增加绿色信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绿色金融的资金供给能力。

从需求侧来看,实现”双碳”目标意味着国家将制定力度大、范围广的扶持政策以支持一系列低碳绿色项目落地。这将带来巨大的投融资缺口。从总量来看,我国还未到碳达峰计划时间,目前就已经存在绿色资金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估计2030年前缺口只会更加突出。根据中金公司的估算,我国2021—2030年绿色投融资缺口为5.4万亿元,可以预见碳达峰后的第二年,投融资缺口将迅速扩大,中金公司估计为每年1.3万亿元。每年全国签约落地的上千个与污染防治、绿色低碳有关的项目需要巨额投融资,这巨大的市场空降为绿色信贷提供了发展机会。此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环境保护新兴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双碳红利”,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快速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产业不断壮大,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都迫切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持。

(二)“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挑战

“双碳”目标所致的金融改革等外部环境变化将对绿色金融的发展带来新挑战。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模式相互依存、相互适应,实现”双碳”目标所导致的实体经济发展模式的系统性变革必然对金融结构产生巨大影响。从历史维度来看,金融结构最终必然要与实体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应,每次经济发展的系统性变革均对银行业结构产生深刻变化。金融业的发展历史反复证明了“天下大势,顺应则兴,逆之则衰”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当前,在“双碳”目标下,银行业纷纷制定绿色发展战略,推进绿色转型。

虽然银行业已进行相应战略调整,但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在现有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战略转型时间紧迫。相比于欧盟的70年和美国的43年,我国“双碳”时间间隔只有短短的30年时间,这意味着我国经济转型会更剧烈,带给金融机构的冲击也更大。我国产业门类齐全丰富,绿色产业各行业间的差异程度大。而当前商业银行对新能源、碳捕集、碳汇等全新的产业和领域的了解认知程度不够,难以及时对绿色产业市场做出有效分析判断,绿色信贷业务难度高。金融业如何在短时间内适应绿色产业复杂困难的发展现实,从传统金融顺利转型到绿色金融,对其而言是个严峻的挑战。二是金融工具缺乏多样性,无法满足融资需求。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工具品种较为单一,创新不足。2018—2020年,我国绿色融资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约占90%,而绿色债券和绿色股权合计仅占10%。但依据估算的合理融资结构,“双碳“目标对绿色股权和绿色债券的投资需求占比接近40%,可见现实的绿色金融结构出现了偏离,部分绿色投资需求存在被抑制的风险。三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增大。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传统高碳排放企业将面临整体成本上升、收益下降等风险,导致高碳排放企业还款能力下降。这将导致拥有大量传统存量贷款的商业银行面临发生信贷风险的违约概率加大,引发银行信用风险,进而影响绿色金融的发展。四是”双碳”目标与绿色金融之间的有效协调机制尚未形成。全国各地开展的绿色金融工作都还是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还未形成全国统一的顶层设计。具体来说,財税、法律、行政之间还没有形成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有机整体。

二、绿色金融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一)绿色金融保证“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

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不仅有助于低碳绿色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目标。而要实现“双碳”目标,可以从“开源”与“节流”两个方面入手加强碳排放管理。一方面,加快发展节能、新能源等低碳绿色行业,此谓开源;另一方面,传统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进行绿色技术升级或逐渐退出,此乃节流。而这两方面都可通过绿色金融得以实现,因此,构建并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碳交易促进“双碳”目标实现

实现碳减排的关键在于激励制度的建立。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构建健全的碳交易市场,发挥有效的市场机制对碳汇这项绿色产权进行交易定价,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推动企业将资金转向低碳发展领域,或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投入,从而实现技术创新,进一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碳减排的正向效应。但我国碳交易市场规模较小,发展不活跃,交易量极低。2013—2019年,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碳排放交易量仅为我国同期碳排放量的0.54%。因此,要充分发挥碳交易市场的作用,需要加快顶层设计与碳市场发展规划的步伐,将碳市场建设纳入绿色金融体系上层建筑框架,以此促进绿色金融发展,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

(三)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促进“双碳”目标实现

近年来,虽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顺应时代大势推出许多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但相关产品的创新度和丰富度依然滞后于绿色产业涉及面广的实际情况,长此以往,将对我国如期完成“双碳”目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还应继续大力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一方面,可以借鉴传统信贷的思路再结合绿色产业特有的性质进行创新。比如,商业银行可以将企业的碳排放权等绿色无形资产纳入质押品范围,创新质押融资担保方式,降低中小绿色企业融资门槛,将绿色融资项目的“绿色”属性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可将创新产品横向拓展,积极探索绿色业务模式创新,如新能源汽车贷款、低碳设备融资租赁业务等绿色信贷产品。

(四)完善绿色金融制度,促进“双碳”目标实现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相关制度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等文件的颁布,缺乏微观领域的标准,只有明确完善微观标准,才能解决绿色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信息鸿沟问题,引导绿色资金进入绿色产业。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绿色资金供给方主要为商业银行,因此,应从解决资金供给方内部成本和外部风险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我国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贴息等措施降低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成本,让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有利可图,从而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我国要制定微观标准,解决商业银行和绿色产业间信息不透明的问题。比如,通过建立信息披露和共享机制,让商业银行能够及时准确识别有发展潜力的绿色企业、绿色项目,并实时跟踪相关企业的碳排放和碳足迹信息,实现精准绿色信贷的同时降低其风险。

结语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只有适应实体经济土壤的金融结构才能存活。毋庸置疑,“双碳”目标给我国经济转型制订了一个时间表。金融业在政策约束和产业变迁等作用下存在巨大的可塑性,如果金融机构能够把握住转型带来的机遇,就可以在“双碳”变局中开新局。预计到21世纪中叶,为推进“双碳”目标,我国将为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通过绿色资金的不断流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好发展绿色金融面临的机遇,以及处理好发展绿色金融面临的挑战。在充分利用绿色金融助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消费端角度看,注重绿色消费理念的培育。消费需求决定着生产端,绿色金融要循序渐进地支持绿色消费,助力生产端绿色化转型。其次,从供给角度看,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适应实体经济发展。要根据“双碳”目标的大背景,加强碳交易市场的建设,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多样化。最后,从政府角度看,要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相关部门应对金融机构加强政策引导,依据银行给出的绿色技术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金融支持,制定差异化的激励制度。

参考文献:

[1]   鲁政委,叶向峰,钱立华,方琦.“碳中和”愿景下我国碳市场与碳金融发展研究[J/O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587.F.20211207.1657.004.html.

[2]   吴月蕊,杜金向.碳中和背景下碳金融产品创新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18):60-61.

[3]   杨博文.习近平新发展理念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实现的系统思维、经济理路与科学路径[J].经济学家,2021,(9):5-12.

[4]   王晓蕾.碳中和愿景引领下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1,(8):68-70.

[5]   李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2021,(5):90-92.

[6]   郭朝先.2060年碳中和引致中国经济系统根本性变革[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5):64-77.

[7]   李栋.绿色金融如何助力实现碳中和[J].债券,2021,(3):46-49.

[8]   马骏.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金融市场研究,2021,(2):9-17.

[9]   安国俊.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创新路径探讨[J].南方金融,2021,(2):3-12.

[10]   胡鞍钢.中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及主要途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3):1-15.

[责任编辑   妤   文]

猜你喜欢

碳中和绿色金融双碳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旅游风景区碳估算与碳中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