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旅游资源竞争力空间格局研究

2023-01-06陈秀艳王慧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35期
关键词:耦合协调旅游资源竞争力

陈秀艳 王慧

摘   要:为进一步深化对旅游资源和旅游空间的认知,选取A级景区、世界遗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24种旅游资源,从资源质量、资源组合状况和资源集聚性三个角度分析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旅游资源竞争力,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进一步分析山东省旅游资源质量、组合状况、集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山东省各地旅游资源竞争力存在明显差异,呈沿中东部轴线向东南、西北地区递减的状态。山东省旅游资源的质量和组合状况呈现良性共振效应,旅游资源集聚性与旅游资源质量和组合状况呈现相互反作用效应,即旅游资源质量和组合状况较好的地区旅游资源集聚性相对较差,旅游资源综合竞争力较弱;反之,旅游资源竞争力较差。

关键词:旅游资源;竞争力;耦合协调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35-0020-07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变的大背景下,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现实和潜在要求迫使旅游业这一“幸福产业”优化发展,拓展空间,走向全域旅游。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支撑,是全域旅游背景下实现以旅游业为窗口带动区域内社会经济资源全方位和系统化提升的基础部分。开展新时期旅游资源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旅游空间和旅游资源的认知,还能够促进旅游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为全域旅游推进提供决策参考。

国外学者大多侧重于从全球、地区等不同的研究角度开展旅游资源竞争力研究,包括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的构建、旅游资源竞争力的测量与分析;部分学者从微观角度分析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国内学者研究大多侧重于省域、地区和县域范围旅游资源的竞争力研究,以区际比较研究为主,主要分析时空变化和差异性影响因素[1-5]。微观视角下,学者多从旅游资源单体的品味度和美誉度分析;宏观视角下,学者多从旅游资源的丰度和广度进行分析[6-8],少部分学者将旅游资源融合于开发类型和区域合作中进行研究[9,10]。随着我国对全域旅游和文旅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旅游业新型发展态势的形成需要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扩充评价内容。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做一个全面性的评价,通过对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旅游资源进行数理分析,从资源质量、资源组合状况和资源集聚性对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旅游资源进行竞争力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山东省旅游资源质量、组合状况、集聚性之间的关系。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指标选取

新型旅游业中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展现出了文化在旅游体验中的吸引力,文化旅游需求的增长要求旅游资源豐富文化体验,改造升级文化类资源。厉新建学者提出的“全要素”,指出了全域旅游中旅游资源不仅包括传统景区,还包括乡村旅游、传统村落、特色名镇等。因此,在全域旅游大背景下,整合旅游资源不仅需要考虑传统的旅游资源,还需要考虑文化类旅游资源和新型特色旅游资源。因此,本研究尝试从全域旅游的视角构建全面性、多类型、多要素的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旅游资源竞争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和吸引力,并能产生各种效益的旅游资源在相互比较时的优势,是该区域在旅游市场以及旅游经济、社会、文化效益中具备的优势和实力[6,11,12]。其评价是测算单类或整体旅游资源的相对优越程度,须遵循统一的评价标准[13]。本研究从全面性和多样性的角度选取对旅游资源竞争力有影响的要素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已有的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和原则,参考张洪[14]、张广海[15]、高言铃[16]等的评价指标,并结合山东省各地市旅游资源的情况,遵循科学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将山东省旅游资源分为综合类、自然类、人文类和特色类。山东省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包含准则层和指标层。其中,综合类、自然类、人文类和特色类组成准则层;目标层共有24个指标,为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拥有多个头衔的旅游资源单体以最高等级计算。

山东省旅游资源数据收集来源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传统村落网、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统计局的网站或公报,图形数据来源于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旅游资源通过天地图拾取地理坐标进行收集整理,收集时间截止到2020年4月。

(二)确定指标权重

本研究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即采用熵值法和专家评分法。熵值法是根据评价指标数值的变异程度所反映的信息量大小确定指标权重,表现为指标的变异程度越大,其所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大,信息熵越小,权重越大;相反时,权重越小[17]。确定指标权重的计算公式为:

第一步,对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指标数据进行比重求值,记为pij:

第二步,计算指标的熵值ej:

第三步,计算指标权重wj:

本研究采用10分制评分法向专家发放问卷,邀请旅游管理学、文地理学、生态学相关专家对指标层的指标打分,共发放纸质和电子问卷12份,回收有效问卷9份。首先,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得到各专家指标层权重,用熵值法得到的准则层权重乘以指标层权重,得到各专家指标层的组合权重;然后,采用加权平均法对权重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见表1。

二、旅游资源竞争的测度分析方法

(一)旅游资源竞争力的测度方法

旅游资源优势度与旅游资源区域效应息息相关,旅游资源区域效应由类型效应、强度效应和集聚效应体现[18]。旅游资源的类型效应和强度效应越好,越有利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资源的集聚效应越好,越有助于组织旅游活动、打造旅游路线,增强远距离客源地的吸引力[18]。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需要考虑旅游资源丰度、知名度、美誉度、组合状况、集聚度等因子对其进行综合评估[6,14,15]。因此,本研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19-21],从旅游资源组合状况、品味度和美誉度、集聚程度等因素对山东省旅游资源竞争力进行测度分析。

资源质量,即旅游资源品味度和美誉度,通过区域内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数量加权求和,反映旅游资源的等级,等级越高的旅游资源,品味度和美誉度越好、吸引力越强,越有助于旅游资源单体品牌化、规模化发展。计算方式为:

式中,Wi为i市各类旅游资源数量的加权求和,旅游资源类型以旅游资源评价指标类型为准,为保证某些数据的意义,避免出现0值,加入常熟a,参考专家学者的研究[17],取值为0.9;Hi是通过极值法对各地市旅游资源质量评价结果值进行标准化处理。

资源组合状况,即旅游资源的丰富度,旅游资源类型越多,组合状况越好,旅游资源的丰富度越高,越有利于吸引游客,对于远程客源的吸引力更强。参考已有研究,丰富度(Ei)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Mi为i山东省各地市的旅游资源类型数量的加权求和,为保证某些数据的意义,避免出现0值,加入常熟a,参考专家学者的研究[17],取值为0.9;Ei是通过极值法对各地市旅游资源组合状况结果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其中旅游资源类型以旅游资源评价指标类型为准。

资源集聚性[22],即旅游资源的集聚程度,反映了旅游资源分布的空间集聚程度,是旅游资源单体之间关联度大小的体现。旅游资源集聚性越高,越能形成旅游热点区域,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更强。远程游客所带来的不仅是旅游资源单体的效益,还包括相关行业的效益,比如住宿、餐饮、旅游商品等,有助于区域内旅游资源集体化、规模化发展。计算方式为:

式中,Ri表示i市的旅游资源集聚度,为保证某些数据的意义,避免出现0值,加入常熟a,参考专家学者的研究[17],取值为0.9;Ni为i市的最近邻指数,最近邻指数Ni公式如下:

式中,Ni为i市的最近邻比值;d是每一个旅游资源点到其最近邻点的距离,d的测算采用ArcGIS软件邻域分析计算;a是研究区的面积;n是研究区域内旅游资源单体的N>1样本数,即i市的旅游资源单体总数。N>1,表示旅游资源单体呈均匀分布状态;N=1,表示旅游资源单体呈随机分布状态;0

Ri为1/Ni的标准化值,Ri越大,区域旅游资源集聚性越好,呈正相关。

最后,构建旅游资源竞争力测度(Li)模型,公式为:

式中,λ1,λ2,λ3分别为i市旅游资源品味度和美誉度、丰富度、集聚度的指标权重,权重值的计算采用熵值法。

(二)旅游资源品味度、丰富度、集聚度耦合协调模型

物理学上的耦合是反映两个及以上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23],包括耦合度和协调度,耦合度反映系统要素间相互作用和影響的程度,耦合协调反映的是系统要素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方向。本研究借鉴已有的耦合协调度模型[23],构建山东省各地市旅游资源的品味度、丰富度与集聚度耦合协调模型,其计算方式为:

式中,f(x)、g(y)分别为品味度、丰富度、集聚度两两耦合的测度结果(表4);C为相关两要素的耦合度,取值范围为[0,1],当C=1表明两要素处于协调状态,当C=0两要素处于无关状态;D为相关两要素的耦合度,取值范围为[0,1],当D=1时表明两要素处于协调状态,D=0时两要素处于无关状态;a、b为待定系数,且和为1,根据两要素的重要程度取值,这里根据上文分析取a=0.5、b=0.5。

为更清楚地反映山东省各地市旅游资源质量、组合状况和集聚性的关系,本研究采取已有的耦合协调度等级评价标准[24](见表2),对山东省各地市旅游资源的品味度、丰富度和集聚度之间的协调性进行评价。

三、结果与分析

(一)旅游资源竞争力测度结果分析

通过计算获得山东省16地市旅游资源质量、组合状况、集聚程度和综合测度结果,见表3。

通过分析山东省旅游资源竞争力综合测度的空间分异结果(图2)发现,山东省内各地市旅游资源竞争力大致呈现出“一轴两翼”局面。其中,“一轴”是中部和东部旅游资源竞争力较强的地区,这些地区旅游业发展较为完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质量较高;“两翼”中,东南部临沂市和日照市为旅游业发展一般的地区,菏泽和西北部旅游资源竞争力较差的地区。从整体上看,山东省旅游资源竞争力中东部地区强于西北部地区,东南部地区较强于西北部地区。

通过山东省旅游资源竞争力测度结果(表3)和综合测度结果(图1)发现,各地市旅游资源的品味度、丰富度、集聚度以及综合测度结果有明显的差异。从雷达图(图1)上看,综合测度结果相比品味度、丰富度以及集聚度结果的差异较小,品味度和丰富度相对于集聚度来说大致呈现相反的趋势,即旅游资源品味度和丰富度较高,则旅游资源集聚度较低,可能的原因为品味度和丰富度较低的旅游地区,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较少,集聚度相对偏高。

(二)旅游资源品味度、丰富度、集聚度耦合协调测度分析

根据公式(4)—(8)分别计算各地市旅游资源品味度和丰富度、品味度和集聚度以及丰富度和集聚度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计算结果和等级评定如表4。

从旅游资源三维度的耦合空间分异结果(图6)来看,山东省各地市旅游资源竞争力大致呈现出东北—西南走向,并向东南和西北递减的状态。从全省来看,青岛市的耦合协调水平最好,说明青岛市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旅游业发展相对完善,旅游资源质量高,类型组合状况较好,其旅游资源的数量较多,导致旅游资源的集聚性一般,整体协调状况处于初级协调状态。中部和东部地区处于勉强协调状态,说明这些地区旅游资源的质量较高,类型组合状况较好,旅游资源的集聚性相对较好,旅游资源得到较好的开发。西北和东南处于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的状态,说明这些地区旅游资源的品位较低,旅游资源类型单一,组合状况较差;因其旅游资源较少,旅游资源的集聚性相对较好,旅游资源得到一定的开发,但是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和资源吸引力一般。菏泽市处于中度失调的状态,说明菏泽市旅游资源的质量和组合状况较差,旅游资源类型单一,资源对于游客的吸引力较差,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处于初级开发的局面,旅游业发展较差。

结合山东省旅游资源品味度、丰富度、集聚度两两耦合协调结果(见表4)以及旅游资源品味度、丰富度、集聚度两两耦合的空间分异(图4—6)来看,山东省各地市旅游资源的品味度和丰富度的协调等级状态良好。其中,东部和中部优于西北部地区,说明山东省中部和东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较为完善,旅游资源质量优质,其知名度高,美誉度较好,类型比较丰富,因此发展成为旅游热点地区。鲁北东营市和滨州市、鲁西北聊城市和德州市、菏泽市旅游资源知名度不高,数量不多,类型较少,开发不完善,成为旅游冷点地区。另外,枣庄市和日照市旅游资源知名度整体较低,单一旅游资源知名度高且数量较少,旅游资源的类型较少。旅游资源的

丰富度和集聚度的协调等级较为分散,全省中部和东部地区协调状态较好,北部和西南部协调状态差。其中,中部的济南市、淄博市、泰安市和沿海的青岛市、威海市以及鲁南枣庄市协调状态良好,德州市、东营市、临沂市协调状态较差。丰富度和集聚度耦合协调状态较好的地区有利于打造多样化的旅游路线,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挖掘旅游资源,提高旅游吸引力。旅游资源的品味度和集聚度的协调状态较为分散,中部6个地级市和沿海部分城市协调状态较好,其余鲁北和鲁南地区协调状态差。品味度和集聚度耦合协调状态较好的地区,有利于对旅游资源进行规划管理,打造旅游城市。

四、结论及讨论

(一)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山东省旅游资源竞争力区际差异明显,呈现沿中东部轴线向东南、西北地区递减的状态,中部、南部和东部整体竞争力较强于西北部。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山东省旅游资源质量、组合状况和集聚性的关系,结果发现,山东省旅游资源三维度的耦合协调等级偏低,中部沿線较强与西北和东南地区;旅游资源的质量和组合状况呈现良性共振效应,两者耦合协调差异较大,整体等级偏高;旅游资源质量和组合状况分别与旅游资源集聚性呈现相互反作用效应,两组的耦合协调差异较小、等级偏低。结合研究结论认为,山东省中部和东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较好,需要完善自身,加强旅游合作,打造跨市旅游线路和品牌建设;西北部和东南部地区需挖掘自身旅游资源的特色建设和基础设施完善。

(二)讨论

本研究尝试从全域旅游的视角,构建多要素、多类型构成的旅游资源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多维度耦合协调方法对山东省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完善旅游资源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旅游资源的空间拓展、优化整合及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本研究关于旅游资源集聚性的研究采用的是ArcGIS旅游资源点之间的最近邻比值,造成与实际旅游单体之间的距离有一定的差异。另外,旅游资源的评价为多视角综合评价,为了研究便利本研究仅从旅游资源品味度、丰富度和集聚度对旅游资源竞争力进行评价,其代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磋商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向程,李环.青海省海西州旅游资源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及评价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2020,(1):30-36.

[2]   林婷婷.西北五省(区)旅游资源丰度与价值评价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9.

[3]   拓庆阳.陕西省旅游资源地区差异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90-95.

[4]   肖光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与市域差异[J].资源科学,2009,31(8):1430-1437.

[5]   李博,秦欢,余建辉,等.中国省域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及其格局演变[J].经济地理,2019,39(9):232-240.

[6]   李国兵.基于旅游丰度的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与市域差异——以珠三角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4(2):178-186.

[7]   王蕴芳.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1.

[8]   刘润佳.基于DEA方法的区域旅游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

[9]   史春云.区域旅游竞合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5):85-89.

[10]   熊鹰,张茜,侯珂伦,等.全域旅游视角下环洞庭湖城市旅游竞争力及区域合作[J].经济地理,2020,40(7):211-219.

[11]   张小红.青海省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J].现代商业,2017,455(10):42-44.

[12]   赵书虹,白梦.云南省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耦合协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20,40(11):1878-1888.

[13]   张秀改.“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14]   张洪,潘辉,张洁.安徽省旅游资源竞争力区际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2):20-26.

[15]   张广海,王佳.我国旅游资源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其开发类型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6(2):43-50.

[16]   高言铃,严艳.河南省旅游资源竞争力区际比较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6):144-147.

[17]   李国兵,田亚平.珠三角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效度分析[J].经济地理,2019,39(3):218-224,239.

[18]   陆林.皖南旅游区布局研究[J].地理科学,1995,(1):88-95,100.

[19]   汪德根,等.国家级贫困县旅游资源优势度与脱贫力耦合分析——以433个脱贫县为例[J].人文地理,2020,(5):111-119,149.

[20]   保继刚,陈苑仪,马凌.旅游资源及其评价过程与机制——技术性评价到社会建构视角[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7):1556-1569.

[21]   陈鹰.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方法与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06.

[22]   李强.资源非优区县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祁东县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1,37(4):472-477,491.

[23]   常建霞,李君轶,李振亭,等.秦巴山区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耦合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8(1):1-10.

[24]   高楠,马耀峰,李天顺,等.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旅游学刊,2013,28(1):62-68.

Study o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ourism Resources Competitiveness in Shandong Province

CHEN Xiu-yan, WANG Hui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276826,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ourism space, 24 kinds of tourism resources are selected, including A-level scenic spots, world heritage, nature reserves,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s, China's excellent tourism cities, and national key rural tourism village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resources of 16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analyzed 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resource quality, resource combination and resource agglomer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further analyzed using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bination status and agglomera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Shandong Province, which decreased along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axis to the southeast and northwest regions. The quality and combin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Shandong Province present a positive resonance effect, and the agglomer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quality and combin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present a reciprocal effect, that is, the regions with good quality and combin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poor in the agglomer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resources is weak; On the contrary,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resources is poor.

Key words: tourism resources; competitive power; coupling coordination

[責任编辑   若   云]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旅游资源竞争力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日本竞争力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经济型苏州古城旅游产品策划初探
江苏省物流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的时空演变特征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