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内关穴临床与实验文献的经穴-脏腑相关理论初探

2023-01-05王登辉侯中伟和俊燕李晓雅吴春花

光明中医 2022年1期
关键词:经穴关穴心包

王登辉 侯中伟△ 和俊燕 李晓雅 吴春花 周 易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血输入并散发于体表的部位。是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并随之活动变化的感受点和反应点[1]。《灵枢·九针十二原》言:“五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上述原文反映了穴位与脏腑之间的一种双向联系。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往往在其脏腑相应的腧穴上有病理反应。当我们刺激某些穴位时,所产生的穴位效应又能调整与之对应的脏腑功能,来治疗相应疾病[2]。这种联系是如何建立与相关呢?《灵枢·海论》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体表经脉穴位与五脏六腑之间的双向性联系正是通过经络联通内外,贯穿上下,实现了周身各组织器官关联的整体。除了互为表里的经脉脏腑相互关联,脏腑与他经的经穴,甚至不同经穴、脏腑之间也有相关关系,从而构成了广泛的多维网状样经穴-脏腑关联系统[3]。现通过内关穴对心、三焦、肝、脾、胃、肾、胞宫等脏腑疾病调治作用的分析,结合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研究,探究印证经穴与脏腑的联系。

1 内关穴的名字由来

最早在《灵枢·经脉》提及:“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取之两筋间也”。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络于手少阳三焦经。心包经的经气由此注入与之沟通相表里的三焦经,心包经与三焦经的经气在此汇通,犹如古之关隘。又因《灵枢·始终》:“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阴气闭阻于内,阴阳二气不得交通,阴气逆而上行,致使胸中疾患[4]。此穴能疏胸中气机,开内脏之关隘,故名内关。

2 内关穴定位与局部解剖

《针灸大成》记载内关曰:“掌后去腕二寸两筋间,与外关相抵。手心主之络,别走少阴”。

关于内关穴的局部解剖,杨甲三《腧穴学》中记载:“位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与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5]。

3 互为表里的经脉脏腑相关

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连通表里之经气,络于手少阳三焦经。心包络与心主经气相通,通行心之气血,其不仅是气血交通之路径,亦是心之外膜,一旦邪气侵犯,心包代心受邪。故内关穴可调治心与三焦。

3.1 内关对心的调治作用

3.1.1 心主血脉心主血脉之功,涉及心主血与主脉两方面。《素问·痿论》云: “心主人之血脉”;《素问·六节藏象论》记载:“心者,其冲在血脉”。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血脉不通,血液不能正常输布,脏腑组织失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故见心胸憋闷疼。刁利红[6]通过比较针刺内关等穴与山海丹胶囊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对比心电图和主要症状等指标变化,印证针灸内关可使心绞痛明显缓解,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同时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电图和减轻其他相关症状。何冬凤等[7]通过古代针灸文献整理发现先秦至清末针灸治疗胸痹处方中,内关是出现频率较高的穴位之一。刺激内关可以调节心之功能,从而起到疏通血脉、荣养心胸之效,通则不痛,荣则不痛。

李伟等[8]基于热敏探测和红外技术,艾灸心气虚患者的内关穴,红外成像客观呈现热敏化态内关穴区产生的扩热、传热等特征性艾灸反应的变化,而不是受试者的主观感觉。这体现了脏腑相应的体表穴位常常会在脏腑发生病变时出现病理反应。实验红外辐射直观地表现了内关穴的感觉异常,心气亏虚时其经脉相关的内关穴对热觉的敏感度发生变化。

3.1.2 心主神志心主神志,其作为精神意识产生的处所,可主导人的神志活动。《灵枢经·本神》曰:“心藏神,脉舍神”。《灵枢经·营卫生会》载:“血者,神气也”,现代研究表明[9],针刺内关穴可提升脑血氧供应,进而保护神经细胞。正因为血脉作为心藏神的物质基础,可通过针刺内关调节心主血脉的功能,来实现对元神的调节作用。

内关穴作为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法主穴之一,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10]在改善MCAo模型Wistar大鼠脑血流量方面,发现其显著性变化的影响因素是内关穴针刺时间和频率的交互作用。研究还表明减少实验大鼠神经细胞坏死数作用最优的针刺方案是120次/min,持续5 s。不仅体现了内关通过调心来养神,还体现了在调节脏腑功能上,针刺刺激参数与时间因素,都会影响经穴效应调节脏腑的功能。

3.1.3 心开窍于舌 在液为汗心开窍于舌,舌又为心之苗。《针灸大成·杂病穴法歌》言:“舌裂出血寻内关,太冲阴交走上部”,心火亢盛、迫血妄行而致舌裂出血,内关可泻心包之邪火。临床上盛生宽[11]针刺内关穴治疗舌麻症患者28例,治疗后总有效率89.3%。心主血脉,心气充而上荣于舌,则味觉正常、舌体灵活。如果心气不足,鼓动无力,经脉瘀滞,舌体则会出现麻木、活动不灵之症。内关穴为心主别络,针刺内关可鼓动心脉气血,从而使舌体得荣,麻木自除。

心在液为汗,临床上[12]通过神门透内关配合其他穴位治疗原发性手汗症,选取心经心包经穴位清心止汗,减少手心汗液分泌和缓解情志紧张。

3.2 内关对三焦的调治作用三焦者,主持诸气,总司周身的气机与气化。三焦为人体元气通行的道路。元气根于肾,须行三焦之通路以输布人体周身,继而起到激发、推动人体各脏腑功能活动的作用。通过三焦的输送,元气才能使得人之整体维系正常生命活动。

《灵枢·经脉》曰:“三焦手少阳之脉……循臑外上肩……上项”。临床上贺丽萍[13]通过巨刺内关穴来治疗落枕患者,50例患者全部治愈。《灵枢·经脉》记载: “三焦手少阳之脉……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页)”。临床有研究[14]通过中药外敷内关穴治疗龋齿疼痛。上述临床的疗效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刺激内关通表里之经气来调节三焦经,起到调理气机,行气止痛的功效。临床上[15]通过内关穴刺激可减轻产妇分娩时产生的阵痛。琚保军等[16]通过对比观察针刺内关组和药物组治疗急性肾绞痛疗效,发现内关与足三里针刺镇痛疗效较好,对比杜冷丁和东莨菪碱治疗急性肾绞痛产生的不良反应少。内关穴通调三焦经气,在临床中起到很好的行气止痛之功。

此外临床急救中[17]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期有用泻内关穴起到缓解作用的相关案例,针刺内关来鼓动三焦脉气,调节上焦气机以宣肺平喘,宽胸降逆。夏保芦等[18]通过不同频率和强度电针刺激内关,发现过敏性休克豚鼠的MAP都有一定升高,对比非穴位的电针疗效,其抗过敏性休克的升压效果显著。研究结果提示电针内关抗过敏性休克作用迅速且有效。也有实验研究发现[19]电针内关穴治疗内毒素休克,可能通过部分下调内毒素休克所致肾iNOS的过度表达。

三焦主持诸气,周身气机畅达,则脏腑功能的活动正常。三焦主持诸气之功失司,气机不畅,不通则痛,严重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继而元气耗散,最终亡阴亡阳。《难经·六十六难》言:“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内关为心包经经穴,心包经循行“历络三焦”。通过内关穴可顺接三焦经脉,调畅气机,疏通经脉,起到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在急救休克中,内关可调神启闭,疏利气机,神明以复。通过刺激内关穴可以调动本经经气和三焦经经气,复气机之升降,固阴阳之枢纽,使机体气血阴阳趋于平稳。

4 与其他经脉脏腑的相关

《奇经八脉考》载:“阴维起于诸阴之交……上行入少腹,会足太阴、厥阴、少阴、阳明于府舍;上会足太阴于大横、腹哀;循胁肋会足厥阴于期门;上胸膈挟咽,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阴维脉上行与脾经、肝经、肾经、胃经及任脉等经脉相交会,故阴维脉有维系全身阴脉的作用。因此禀阴维脉之气的内关穴与阴维脉相通可调理肝、脾、肾、胃、任脉等诸经气血而治疗相关疾病。

4.1 内关对肝的调治作用肝开窍于目,在体合筋;肝藏魂,在志为怒。《针灸大成》提到:“内关二穴,上脘一穴,大陵二穴,疟疾头痛眩晕,吐痰不已”。《金针秘传》言:“治目赤,支满,中风,肘挛”。内关通过阴维脉,充养肝脉气血,通肝之目,濡养筋脉,平肝抑风。

《针灸大成》载:“胸满腹痛,刺内关”。临床上马红梅等[20]发现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患者可通过按压内关结合中医特色护理来改善体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对生活质量有明显提升。黄亮[21]通过研究,发现针刺内关、膻中可以明显改善大鼠的抑郁状态,表现为大鼠活动、兴趣、食欲的增加,研究证实改善抑郁状态的同时,也会改变HPA轴的兴奋程度。

肝主疏泄,发挥着疏通、调畅全身气机的功能,是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必要保障。内关通阴维之气,助肝疏调气血,促使全身之气通而不滞,阴平阳秘,情志畅达。

4.2 内关对脾的调治作用脾主运化水液,维持机体正常的水液代谢。《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成旭升[22]在临床研究中,通过针刺内关、三阴交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伴抑郁倾向,发现此法疗效可行,且改善抑郁效果佳。针刺内关穴,可以调脾运化水湿之功,理脾化滞,畅通水液;还可以助脾升清,减轻肛门便意。

4.3 内关对肾的调治作用蔡侨贤[23]在治疗老年慢性腰肌劳损中发现采用沿皮透刺内关穴可提高疗效,尤其能改善疼痛的程度。中医认为心燥则痛甚,内关穴宁心安神,且与阴维脉相通,通调肾气,心肾相交。腰为肾之府,可通过刺激内关穴来通调心肾,安神行气,心静痛微,故能治疗老年慢性腰肌劳损。

肾主气化,有研究[24]证实针刺内关穴对高血脂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肝失疏泄,肾失气化,血瘀痰阻,出现脂质的代谢失常。内关穴可调节肝肾,肾气升降正常,则痰瘀自消。欧阳娟等[25]在探索内关穴降血脂作用机制中,通过内关穴位埋针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干预,发现大鼠肾脏SOD的活性水平显著提升。上述内关对肾主气化的调治作用,还体现了体内免疫调节网络参与针刺经穴对肾脏的调节过程。

4.4 内关对胃的调治作用胃主腐熟水谷,精微转输脾,余则下行小肠。王述菊等[26]在试验研究中发现针刺内关主要通过促进胃运动来实现对胃功能的调节,内关可调节脾胃经气,纳运相合,助胃腐熟之功。研究[27]还认为这种调节机制是通过激活延髓内与内脏传入信息相关的中枢核团神经元而实现。通过现代理论研究体现了经穴通过中枢的途径与脏腑相联系。

周根锋[27]从气化功能上认为手厥阴心包与足阳明胃是同气相求相通的,并从经络循行角度解释胃与心包相通理论。《灵枢·经别第十一》言:“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而内关禀阴维脉之气而通阳明胃经。临床上柳洪胜等[28]针刺内关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明显改善疼痛程度和关节功能。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径直下膝髌,《灵枢》又言:“足阳明之脉……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因此胃经与膝关节的关系非常直接和紧密,且内关可通过阴维脉通调胃经经气,所以膝关节病可通过刺激手厥阴心包之络穴内关来治疗。

4.5 内关对胞宫的调治作用胞宫位于小腹部。是女子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且胞宫与肝、肾、冲脉、任脉、督脉有着密切的关系。

4.5.1 胞宫主持月经胞宫有主持月经的生理功能,王姿雯[29]在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脑功能活动特征研究中发现内关配穴组对左侧扣带回的脑功能变化与患者情绪状态改善相关,边缘系统可能是内关配穴组参与疼痛调节的重点脑区。《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冲任不调,气血瘀滞。内关通阴维而调任脉,疏通经脉,理气和血,进而减轻头痛和改善患者情绪。

4.5.2 胞宫主孕育胎儿孕育胎儿期间,胞宫气血失和,冲气上逆则可能出现妊娠恶阻。临床上许洁[30]发现按压内关穴位配合生姜敷贴法治疗妊娠恶阻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机体尿酮体及胃动素水平,且可显著缩短患者呕吐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呕吐次数,提高生命质量。妊娠恶阻严重者会导致营养物质的丢失,进而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内关通阴维而调和冲任,气血相合,气逆得降,达到养护胞宫之效。

5 结语

古今文献中的思想内容深深蕴含着经穴和脏腑之间的联系,不论从《灵枢》中提及的“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理论与 “根结理论”,《标幽赋》中归纳的“四根三结”,还是现代针灸学的经穴远道作用。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这些思想内容都体现着经穴效应的循经特异性。近年来的研究还体现了经穴与内脏相关联系的外周途径与中枢途径[25,26]在网络脏腑间的媒介作用,脏腑所主的功能正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进行相互作用和协调运行,网状样的联系使得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相互交融,所有的脏腑通过多个系统来完成相应的功能。

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内关,络于手少阳三焦经,与心、三焦关系密切;内关与阴维脉相通,因此间接与肝、脾、肾、胃、胞宫相连。如上所述,内关穴对心、三焦、肝、脾等脏腑的调治作用体现了内关穴的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进一步说明除了互为表里的经脉脏腑之间有关联外,脏腑与其他经脉腧穴也有相关关系,这种关系正是通过经络的联结而实现的。

通过总结针灸的临床治疗与现代医学的实验研究,归纳内关穴的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与中医经络脏腑理论,来探讨经穴与脏腑的联系。我们相信,随着经穴的临床研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多学科交叉与针灸研究的融合,对深入挖掘和阐释经穴脏腑理论的科学内涵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经穴关穴心包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养心护心,常按内关穴
完全性心包缺如一例并文献复习
运用反射疗法和经穴按摩及配方沐足液调理常见气郁体质袁忠亮
心包穿刺的诊断及治疗
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的疗效分析
晕车时用力点内关穴
辅助治疗心血管病有个第一要穴
梁丘穴在治疗急性胃痉挛中的应用
《实用英文中医辞典》针灸经穴英译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