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2022-12-05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搬经小学王晓记

天津教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科学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搬经小学 王晓记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备受关注。自2016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文件颁布,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出明确要求,各学科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方案,并对其做出详细阐述。科学学科作为小学生的认识科学、感知科学魅力的主要途径,尝试通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本文提出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对核心素养以及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作出了解读,并分析了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方向,通过环境创设、师生探究以及实践活动等途径,为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落实打好基础。

一、核心素养及科学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一)核心素养

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及的内容,可以理解核心素养的含义为: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要素。并且在每一个要素的解析中还被具体划分为18个基本要点。

(二)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明确了基本框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明确,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学科特有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素质。学科核心素养重点在于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养,了解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生成一种综合性的能力,用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学科难题。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科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养成的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达成对科学学科知识的内化目标。根据胡卫平的研究结果解析,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了科学观念与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探究与交流以及科学态度和责任。并且围绕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要素进一步细化,包含了15个基本要点。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向

核心素养下的各学科都在积极探索核心素养培养方案,从小学科学学科出发,要紧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尝试打造高质量科学课堂,为小学生提供优质的科学学习体验,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打好基础。

(一)小学科学课堂要保证真实性

科学的本质是要保持真实性,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要以真实性为前提。举例而言,小学科学实验的本质是对事物、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用数据反馈最真实、清楚的结果,以此来保持小学生的求真态度。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为例,小学科学的实操过程中,小学生要对科学学科中的酒精灯、温度计、测力计、显微镜、天平等有充分认知,并学会在科学实验中使用科学用具,保持结果的科学性与全面性。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学生始终是以求真、求实的态度参与学习,对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强化将产生积极作用。

(二)小学科学课堂要强调想象力和创造力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课堂要更加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把握科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点,在科学思维与创新维度,使小学生具备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以及质疑创新等基本能力。科学知识的产生,本身是人力推理、相信和创造出来的产物。如引出“登月之旅”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想象遨游太空的情境,并观察月球表面,唤起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制作“国际空间站”。

(三)小学科学课堂具有社会性

小学科学课堂本身具有社会性,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要挖掘其社会性,让小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存在,在参与科学学科的知识学习时不断成长。从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探究和交流要素中,问题、证据、解释和交流等基本要点让科学课堂的社会性得以展现。如在“认识常见岩石”一课,教师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岩石组图,对姿态、特点、颜色等进行呈现,并让学生在课后将对应岩石进行搜集。在社会场景中联系科学知识,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解释社会场景中的科学现象,对强化小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面临革新。如今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课堂科学更侧重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强化,而非单一的科学知识的传递和考核。基于此,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去认识科学,探究科学的奥秘。

三、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发生新的变化,教学重点更倾向于学生成长和体验,更充分地探究科学奥秘,感知科学学科的独特魅力。为激活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制订围绕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提升策略,重塑小学科学课堂,为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强化提供坚实保障。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兴趣提升

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世界比较新颖,能有效激活小学生好奇心。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需要以学生的兴趣激活为核心,以学生体验为根本,达成小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例如,在小学科学苏教版“校园里的植物”一课,教师引导小学生去观察校园场景中的植物,并在不同周期记录植物的变化情况,了解植物的生长状态。除了在课堂上完成对植物的观察,还需要创设生活化的科学实践场景,让学生在家庭场景中种植植物,并对种子到成熟的植物演变过程进行记录,观察不同时期植物的变化情况,在植物成熟之后检验每一个学生的成果。如果发现学生种植了仙人掌、吊篮、芦荟以及绿萝等植物,可以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如植物浇水的周期?生长条件?等,发现不同的植物的生长特征有显著差异,并结合自己种植的植物与校园中的植物进行对比,形成优质的学习场景。从整个科学课堂的实践过程看,这样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种周期性的动态教学模式,更能激活小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在展示成果时更充分地掌握科学原理,对植物的生长和习性有更充分的认知。

因此,教师要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准确定位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开展科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高对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情境的创设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内容上的调整,实践性的情境、生活情境、多媒体立体情境等,都可以支撑小学科学课堂的展开,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师生交流,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科学探究与交流是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之一。为了强化该素养,在小学科学课堂营造良好的师生交流环境至关重要,以科学交流和沟通,促进学生围绕科学知识点进行独立思考与深度探究。并在双向互动中,提高小学生科学推理和质疑创新的能力。课堂上小学科学教师要打破一味讲解的模式,探索互动性话题的生成,激活小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实践,搭建一个探究性的课堂。例如,在教学“把沉到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的开放性,精选教学素材来深入课堂核心。也可以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来表示不同体积的木块、铁块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以生动的立体教学资源呈现课堂主题,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在水中的物体,木块能向上漂浮,而铁块始终处于下沉状态。通过观察现象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探究问题:“如果将木块的体积放大,木块是否还能够浮上来?”“如果将铁块的体积无限缩小,是否可以浮上来?”这些问题的提出,能驱使小学生去主动探究和参与。并尝试开展实验探究:如何使沉在水里的土豆(鸡蛋)浮起来,大家有什么办法?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主动参与探究,并掌握通过水里加盐的方式使得鸡蛋或者土豆浮起来。小学科学问题的情境创设,使师生互动和交流空间得到拓展,在自主实践和探究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明显提升,对小学科学知识的掌握更充分、更具体。师生处于平等的位置上开展交流和探究,共同完成实验并论证结果,对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有重要意义。

从整个科学教学的实践全过程看,围绕科学学科知识点的双向交流空间的形成,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在该过程中小学生的主动性更强,与教师的配合度较高,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明显提升。现代课堂师生之间的距离更近,师生互动空间也得到了拓展,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而是可以借助多元渠道延伸到课后展开,让小学生科学学科素养得到强化。

(三)重视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科学学科重点在于探究科学知识的奥秘,实验作为科学学科教学的主要形式,其过程的组织和安排显得至关重要。从核心素养实效出发,小学科学有效性课堂的创设,多元的实验活动势必带给学生更多新颖的体验,让学生主动探究。

例如,在讲解“声音的传播”一课时,教师可以引领小学生自制土电话的方式探究声音的传播原理。土电话的材料包括一次性的纸杯、细线等,教师在纸杯下方打出小孔,然后将细线穿入并打结固定,两名同学分别拿上电话,一边说话,一边听声音。教师在实验结束之后,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自主实践,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来完成土电话的制作,并在完成实践后充分了解声音传播的基础特性。又如,在“热胀冷缩”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开展讨论,分析热胀冷缩这一现象,激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并联想生活中出现的热胀冷缩的现象。设计“会升降的水柱”的实验,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式让学生可以观察水柱的变化情况,从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到,水在加热沸腾之后水柱会明显上升,冷却之后水位会下降,以实验的方式清晰地呈现科学原理,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除了一些校内的科学知识点之外,还可以将实验延伸到家庭场景中。如在小学科学课堂“馒头发霉了”一课,则可以让学生将科学实验延伸到家庭场景中,选择一小块馒头的样本,并放置在玻璃器皿当中,并定期观察馒头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并可以设置不同的场景,如干燥的环境馒头发霉的速度,湿润的环境馒头发霉的速度等,明确和了解馒头发霉的条件,清楚了解霉菌是一种真菌,掌握防止食物发霉的基础方法。

(四)数字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多以活动形式展开,传统实验活动中,学生通过亲历动手动脑的过程,可以有效掌握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但这一传统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部分探究活动的材料多,学生操作起来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部分传统实验存在的误差太大,导致学生无法正确分析实验结论;部分传统实验精确性不足,导致一些细微的差别无法呈现。对此,就应该使用数字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引入数字化探究系统可以解决传统实验中难以完成的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科技的变化,以及科技是如何为人们服务的。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在使用数字化探究实验系统之前应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数字化探究实验系统不像传统实验那样,一开始就要动手做,数字化系统包括一整套传感器的连接,以及数据采集器的使用,教师要熟练地掌握相关设备,从而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其次,选择的实验探究活动要具有针对性,要选择那些选择不容易观察到现象,或是需要反复观察现象的实验,从而充分体现数字化探究的优势所在。最后,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验证,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式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用数字化探究实验系统进行磁力大小会发生变化的研究时,为了更好地进行探究,可以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成员分工合作,如A 学生进行传感器的使用和数据的采集工作,B学生监督实验操作员的操作,查看是否有因为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误差,C学生负责在小组汇报时,担任汇报工作,D 学生复杂管理小组的纪律,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针对性的引导。

从以上的实验活动可以看到,小学科学学科涉及的知识点丰富,实验探究的方式对小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要点有积极意义;从以上的实验互动的组织和安排可以看到,实验探究已然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方法,对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强化有积极意义,实验教学本身并不固定,可以结合不同的实验探究具体的操作方法,带给小学生多元的学习体验;从实验全过程的研究可以看到,小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积极性明显提升,实验效果得到强化,有利于小学生感知科学实验的魅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科学学科面临新的环境,教学侧重点发生变化。为全面响应核心素养提出的新要求,探索小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案,教师要挖掘小学科学学科的内在价值,让小学生可以透过科学学科认知科学,感知科学的魅力,迈入科学学科的大门,通过学习实践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强化,为核心素养的落实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科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