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培养研究
——以浙江为例

2022-11-30周易知游路湘

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浙江留学生一带

周易知,游路湘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402)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应对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统筹国际国内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随着“一带一路”统领对外开放走深走实,浙江对外经济持续发展。即使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浙江对外贸易也是逆势增长。2021年1月26日中共浙江省委颁布的《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加快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十四五规划确定的新目标为浙江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也给浙江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压力和挑战。探讨双循环下浙江高职教育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浙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自2016年教育部颁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以来,浙江高职教育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交流,一方面发挥学校专业优势吸引沿线国家学生来浙学习,为浙江企业“走出去”到海外谋求发展,培养大量适合浙江企业在海外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外籍人才;一方面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积极开拓与境外企业协同办学,实施多元化教学策略,培养能够协同浙江企业一同“走出去”的高质量的应用型实践性人才,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扩大中国高职教育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具体表现为:

(一)“引进来”: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外籍人才培养

2016年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明确提出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为沿线国家培养各领域优秀技能人才和领军人才,其核心目的是有效解决沿线国家高技能人才不足的问题,为我国企业“走出去”,与沿线国家基础工程、大型项目的共建培养人才。浙江高职教育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根据自身的办学节奏分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两种类型参与对沿线国家的人才培养。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截至2020年6月,已经为沿线60多个国家培养了1000多名留学生。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对口南非国家,自2017年始,已经分批为南非培养模具制造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学历教育留学生62人次。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7年10月成立中尼商学院,3年多来,共有214位尼泊尔学生来杭接受旅游及中式烹饪专业的学历教育。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商务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已经为122个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及教育界官员、技术人员培训累计达3326人次。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自2017年始相继成立中俄旅游学院、中塞旅游学院和中意厨艺学院3个“走出去”办学机构,3年来,共招收来自南非、中非、斯里兰卡、孟加拉国、越南、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218人。2019年至2020年,接受南非旅游培训署委托,为18名南非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中式厨艺技能培训。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海外人才联络站”,服务南非、意大利等地温州商业企业及温州海外人才引进。

(二)“走出去”:协同中国企业一同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才培养

浙江高职教育通过教育资源输出和人才输出两种形式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要求,高职院校应“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承接‘走出去’中资企业海外员工教育培训,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浙江高职教育应时而动,许多院校通过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教育机构合作办学,输出教育资源,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中国海外建设需要的人才。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东南亚和非洲建有4所“鲁班学校”、两所“丝路交通学院”,开展海外员工培训2800余人次。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卢旺达建设海外分校,联合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为当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现已成为卢旺达北方省最大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协作联盟并担任秘书长单位,在柬埔寨设有“浙经院-柬创院国际教育中心”,常年开展“一带一路”国家职教官员、师生的各类培训。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浙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浙江高职教育创新践行“引进来—本土化—走出去”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沿线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是,针对浙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整体存量、沿线国家来浙留学的数量以及浙江高职教育如何协同浙江企业一起“走出去”实现在海外就业创业等问题,浙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暴露了明显短板。具体表现为:

第一,沿线国家来浙江高职院校的留学生数量不足。据《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含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项目信息一览表(统计至2020年2月)》统计,目前共有29所浙江高职院校对外合作办学项目60个,相对于浙江本科院校的22所大学的6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高职院校在办学规模上可谓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是,沿线国家来浙高职院校留学的生员规模相对较小,除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海外留学人数突破1000人之外,许多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数不足百人,合计所有沿线国家在浙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数也不足2000人。自2016年起,浙江省专门从“浙江省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中单列出500万元,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来浙留学的津贴,截至2020年,来浙留学人数已达两万余人。相对于本科院校的沿线国家留学生人数,比例不足10%。

推究其原因,一是浙江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承载能力普遍偏弱。“一带一路”留学生项目实施之前,浙江高职院校对外合作教育项目仅是从英、美、德、澳等发达国家输入教育资源,对外输出留学学生。2016年后才开始接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各高职院校在留学生管理、师资培养等各方面的建设均处于起步阶段。二是由于各高职院校间发展的不平衡,有的起步较晚,实力偏弱,有的为民办或公办民助等原因,导致各院校对政府资金、资源的获取很不平衡。三是留学生项目实施过程中,投入与收益的不成正比。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南非留学生项目为例。因为是南非国家公派留学生,南非教育部每生资助人民币1.9万元,中国政府按一比一配套,构成留学生在中国的全部费用。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二级分配方案,学校给二级学院培养经费20人以下的班级,每生1.4万,20人以上是每生1万。因为师资配比等各种办学要素,各二级学院办学也是亏的。所有这些,都在客观上影响浙江高职教育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培养的有效赋能。

第二,能够“走出去”实现海外就业的高职毕业生人数,与每年庞大的中外合作项目培养的毕业生人数相比,数量稀少。据统计,能在海外稳定就业的,基本上还是旅游服务类人才居多,工程技术信息电子轨道交通等工科类的专业人才相对偏少。如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盾安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每年安排毕业生前往下属公司盾安金属有限公司(泰国罗永工业园区)实习就业,但是最后能留在海外就业创业的人数寥寥。

推究其原因在于,一是高职学生缺乏系统的工程实践训练,对不同专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掌握不够,跨专业跨学科综合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不足。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主,学制为三年,但许多院校老师缺乏海外企业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教学过程不能给学生具体的实践示范和指导,学生缺乏对海外企业直观的认知和实践能力训练,对不同专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了解掌握不够,加上理论系统性的不足,以致于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能协同浙江企业一起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人数寥寥。二是跨文化沟通能力尚不够。近年来,浙江高职教育积极推进高职教育国际化,毕业生的泛国际化水平有一定提高,外语特别是英语语言沟通能力逐步提升,具备了一定的跨文化的通识性知识,但用英语进行工作交流的能力仍相对较弱。加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非英语国家,各高职院校对学生小语种语言能力的培养尚处于探索尝试阶段,不熟悉项目所在国的法律和文化风俗,缺乏目的地国跨文化沟通能力。三是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职教育开展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时间并不长,学生的创业品质、创新精神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尚缺乏系统的训练,以致高职毕业生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能力尚显不足。因此,为满足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浙江高职教育迫切需要对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系统、深入的改革。

三、浙江高职教育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城市大脑’、移动支付等走向‘一带一路’,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构建国际产业合作园区链式体系,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和系列站,加强与口岸地区开发开放合作,打造中日韩、中欧经济循环示范区”(《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作为国家战略,培养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人才,浙江高职教育要抓住“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奋力打造重要‘重要窗口’的历史性机遇,以更具开放性和前瞻性的理念深化高职教育改革。

(一)加强内涵建设,提升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人才的赋能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浙江高职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目标,始终离不开教育质量的提升。无论是对协同浙江企业走向海外的本土国际化学生培养,还是吸引“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为沿线国家培训人才,都要以浙江高职教育的质量做保证。伴随着服务“一带一路”经济形态的迭代升级,浙江高职教育要与时俱进,以质量提升为根本,强化内涵建设。要打造新样态的校园设施,要进一步升级改善管理服务、课程建设和师资配备,加快国际化建设步伐,在对沿线国家的国际交流中,持续打造“留学中国”“留学浙江”的品牌。

要深化改革留学生培养模式。目前在浙各高职院校的近2000名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在各高职院校中基本上是属于“分隔”培养,单独上课、活动和住宿,有单独的语言老师和生活老师,可以说是给予全方位的照顾。改革留学生培养模式,一是要打通留学生与国内学生之间的学习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统一上课、活动,统一考核评价。二是要打通留学、工作和居住政策,为来浙留学生创造宽松、有序、多元的高质量学习工作环境。

要进一步加强对“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计划”的落实,提升浙江高职教育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2016年浙江省启动实施“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计划”,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6所高职院校列入首批建设计划。实施5年以来,无论是招收沿线国家的留学生的数量,还是为沿线国家进行人才培训的数量,这6所学校均处于前列。但是,作为要承载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培养的窗口单位,应突出特色专业和一流学科的引领作用,深化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学生培养、国际交流、学术合作等领域的改革,搭建好高质量教育合作平台,实现从依靠政策扶持,到独立吸引外来生源,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二)加速专业调整和布局,提升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共建人才的适切性

“一带一路”倡议为浙江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发展契机,但同时,无论是沿线来浙留学生教育,还是本地的国际化学生培养,均需要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共建来获得自身更大的发展。为此,浙江高职教育需主动顺应本地区与沿线国家共建合作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积极培育浙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经贸往来、基础项目共建的急需人才,为浙江企业赴沿线国家发展输送跨国际、高端复合型人才。通过专业调整设置,培养“适销对路”的来浙留学生,使得留学生学成归国后能顺利就业,提高浙江高职教育在沿线国家的影响力。2021年1月26日中共浙江省委颁布的《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城市大脑’、移动支付等走向‘一带一路’,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构建国际产业合作园区链式体系,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和系列站,加强与口岸地区开发开放合作,打造中日韩、中欧经济循环示范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建设、数字经济等新兴行业将成为与沿线国家合作的重点。这就要求浙江高职教育除了加强汉语言文化、餐饮和贸易等传统专业领域的教育合作外,更要注重吸引理工科专业的留学生来浙留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状况差异巨大,浙江企业与不同国家的合作重点也差异显著,因此留学生教育也应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作重点,对不同国家的来浙留学生,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专业,科学引导留学生合理选择专业,并通过发放奖学金的方式激励学生专业发展。如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南非国家培养的模具专业的高技能人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南非培养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人才、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东南亚国家培养的通信技术人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坦桑尼亚等国培养的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卢旺达等非洲国家培养的物联网专业、医学护理专业人才等等,虽然培养人数不多,除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外,各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数总数不足百人,但也已根据自身优势,较好地融入“一带一路”与浙江经济对外发展战略布局中。

为浙江企业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建设人才,浙江高职教育要在十四五规划的指引下,统筹规划和设计,加快专业布局,搭建好信息交流平台,努力改变人才培养与“一带一路”战略不相适切的现状,努力实现院校、留学生、企业、产业等多个利益相关体之间的供需协调,提升浙江高职教育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共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深化多元模式的国际化校企合作方式,提升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人才的社会价值

浙江高职教育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必须深化多元模式的国际化校企合作。无论是协同中国企业“走出去”海外就业,还是为沿线国家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最终都将通过就业实现人才的社会价值。经过近10年的发展,浙江高职教育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学校以及海外企业共建合作等多途径构建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多个沿线国家开设“鲁班工作坊”“丝路学院”,与多个沿线国家政府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等,持续助力“一带一路”战略。深化多元模式的国际化校企合作方式,要进一步凸显海外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联合创新校企校合作、订单式培养等多元特色模式,持续提升“鲁班工作坊”“丝路学院”在高质量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自2017年始,为服务中泰铁路建设及浙企在罗勇府投资的中泰工业园建设,与泰国罗勇府达信中学进行校企校合作。双方就机械制造、轨道交通、物流管理等专业领域,开展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深入有效的交流,包括赴泰指导短期技能培训及招收全日制学历教育留学生等;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的“浙江丝路学院(泰国罗勇)”、中缅“精工博艺”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南非“智能制造”培训中心及肯尼亚院校一揽子援建合作项目等四种对外服务新模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自2013年连续多年来与卢旺达政府签订的订单式培养等合作模式均取得可喜的成绩。“校企校合作”“鲁班工作坊”“丝路学院”“订单式”要成为新形势下浙江高职教育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要的国际合作模式。这类充分凸显海外企业在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重要作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提升浙江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质量,减少沿线国家来华留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和留学生教育投入忧虑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提升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人才的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

为了推动与海外企业合作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创新,政府应通过政策倾斜、税收补偿等制度建设,鼓励更多的中国驻外企业参与到这一人才培养过程来,搭建人才“供需”信息平台,通过平台的“牵线搭桥”,将企业、高校和学生三方关联起来,实现多方信息共享与发展共赢,持续提升浙江高职教育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培养的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浙江留学生一带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Mother
Task 2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