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立体化质量保证机制构建

2022-04-18张小军

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矩阵

张小军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总要求,同时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号召全体党员做到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高校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履行“两在两同”任务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这就需要高校以先进的大学生党员培养为标杆,进而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带动学校立德树人总体水平不断提升。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要针对申请者众多、考察环节多、影响因素多、出现新情况多等特点[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优化党员发展机制,深化党员发展工作,全方位、立体化考察培养学生党员,保证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

一、高校学生党员高质量发展的应然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是开展好党建活动的主体,也是带头完成党的使命和任务的中坚力量。按照新时代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工作方针,党的队伍建设要从实从严,务求实效。十八大以来,全体党员经过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政治洗礼,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更加鲜明,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等领域的建设工作更加深入,执政基础不断巩固,执政能力有效加强,执政根基不断夯实,党员队伍建设有效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效显著,也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党员发展工作奠定了新的基础。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是党员队伍建设的主阵地之一。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历来重视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按照2013年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有关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指导文件,高校要把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工作基础工程,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高校师生党员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即高校师生党员要做到在党“爱党、言党、为党”。据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5日,全国党员总数达9514.8万名,其中学生党员306.7万名;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5日共发展党员473.9万名,其中发展学生党员187.2万名,占比39.5%。可见,学生党员特别是高校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新鲜血液。他们具有学识丰富、专业能力强等优势,但同时也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复杂环境的长期考验,价值观可塑性强。[2]因此,高校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必须秉持高度的责任感,严格坚守政治标准与程序标准,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二、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着力点

党员发展的基本问题是如何遴选新党员,包括遴选标准确立、标准执行以及执行监督等方面,是一个动态系统工程。多年来,高校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程式化的学生党员发展模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党的建设向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更高要求,需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好发展“入口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那些政治上不合格、想混入党内捞好处的人,一个都不能要。”[3]十九大新党章提出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工程的要求,以及党中央党员工作细则规定,党员发展工作要遵循“总量控制、结构优化、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等总体要求,为高校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提供了根本依据。高校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建设这一主线[4],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首要标准,紧扣党员发展质量这个要领,把体现政治内涵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素质作为发展党员的重要考察内容,从党员队伍的源头上把好关。

(二)紧扣关键环节,把好发展“过程关”

高校不能将学生党员发展仅仅作为一项具体工作去对待,而是要紧紧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和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重视和谋划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大学生党员发展的首要标准,并将其贯穿于党员发展的全过程。首先要把握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环节,重视思想入党,抓好“团员推优”渠道,严格执行“投票公示答辩”制度[5]。坚持慎重、均衡的发展要求,重视发展党员的年级分布,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入党,及时发展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党员。其次,重视考察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注重一贯表现,自评他评相结合,防止将党员身份当成就业或获取职位的金色招牌,杜绝以学习成绩论英雄以及突击发展毕业生现象。只有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通过中国共产党这个“大熔炉”,增强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淬炼合格党员,才能够把好党员发展关,努力实现大学生行动上与思想上入党融合推进。

(三)结合学情特点,创新党员发展机制

按照党的政治建设的要求,强化讲政治,保持各项事业的正确政治方向。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发展党员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申请人的入党动机也出现多元化、功利化苗头,从而导致组织上入党与思想上入党存在一定的脱离或错位现象。在申请入党的学生党员培养过程中,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现象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都说明,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滞留在程式化层面,对于党员素质的深层次考察还需加强,这些给发展工作带来新挑战。

具体到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要以政治思想标准为根本,以群众认可、学业成绩、能力为参照,形成综合考察机制。学业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标志,工作能力与群众基础需要在服务师生的锻炼中提升。[6]在党员发展中,要提升标准执行的可操作性,将入党动机纯洁性、思想教育有效性等核心政治元素落到实处,深化党员发展中的思政理论辅导与学习,建立量化考察机制,推动学生党员考察对象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得到巩固与提升。

三、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立体化机制构建

高校应根据新时代的特点,结合学生党员发展实际情况,构建学生党员发展“三联系、四联动、五强化”工作机制(见图1),创建党员发展评价矩阵与党员发展指数等定量考核机制,构建立体化的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证机制,不断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图1 “三联系、四联动、五强化”党员发展立体化机制

(一)建立健全“三联系”多维考察机制,全员参与考察学生党员现实表现

完善入党积极分子联系制度,是务实、有效开展党建工作的关键性一步。鉴于现有党员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考察盲区,即由于联系制度不够紧密,造成党组织对考察对象的认识不够全面,不能全面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全貌。“三联系”机制即在学生提出入党申请时,由党支部指定一名责任区党员负责联系,当学生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党支部再指派一名党支部委员负责联系,当学生由入党积极分子进入重点考察对象时,二级学院党总支指派一名委员负责联系。三名联系负责人在各自阶段由一人主要负责联系,其他人协同联系,形成多维考察机制,深入了解申请人入党动机和对党的认识,强化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提高对申请人思想教育的及时性,减少发展的封闭性、片面性与不公允性。除了听取培养联系人的意见外,还应当多倾听任课教师、班级同学、学生组织等方面的意见[7],多了解与党员发展工作次相关、弱相关部门的意见,全面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实际表现,进一步形成“支部+X”全方位联系考察机制,确保学生党员发展中的政治考察科学合理、公平公正、行之有效。

(二)建立健全“四联动”发展跟踪机制,全过程把握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

党员发展和成长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建立联动机制,全面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在入党过程中的思想变化情况,找出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的成长规律并进行精准培养。将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考察对象与预备党员进行“四联动”,在各个培养阶段通过联动有针对性地做好培养工作。在联动过程中,通过给每位学生党员发展对象按照阶段布置任务、压担子,定期听取思想汇报、情况汇报和经验交流,形成有助于入党积极分子成长的良好氛围。构建党员发展工作信息库,通过“四联动”综合了解整个入党过程,实现发展源头可追溯、发展动向可查询、发展过程有监督、发展效果可检验,联动追踪党员发展全过程与各个过程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找出规律,不断优化党员发展工作。

(三)建立健全“五强化”培养优化机制,全方位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引导

学生从萌发入党心愿、递交入党申请书,列为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对象,到成长为一名合格党员,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更离不开党组织的教育引导。结合新时代党员发展工作特征,应实施“五强化”培养机制,强化发展的主动作为、强化政治引领、强化思想教育、强化程序规范、强化立德树人。第一,高校各级党组织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要主动作为,不能将学生党员发展仅仅当作一项具体任务去落实,而应将其作为育人的一种重要途径,从立德树人的政治高度把握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提高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主动性。第二,要强化政治教育,落实政治审核标准,内化政治素质[8],强化党员发展的政治属性。第三,要强化思想教育,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教育,尤其要注重利用校园网络优势,将党建工作延伸到网络世界,逐步建立党建网、网上党校、网上党支部,过网上支部生活、开展网上谈心活动,积极探索网上思想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使网络成为党员发展思想教育全天候平台。在教育内容上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修养锻炼”,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学生进行系统的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教育,使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增强对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重要性的认识,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党、认识党,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早日成长为合格党员。第四,强化程序规范,要坚持把发展纪律树在前面,严格按照党章及党员发展工作细则,不断优化发展程序,规范学生党员发展的各个工作环节,使学生党员发展过程透明化,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质疑。第五,强化立德树人,发展高校学生党员的最终目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联系起来。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完善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保证机制,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为党培养和输送“又红又专”的优秀人才,增强党的凝聚力,使党的队伍永葆生机活力。

(四)创建党员发展评价矩阵,定量考核与改进党员发展工作

按照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9],结合责任区党员、党支部委员、党总支委员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工作实际贡献确定发展权数矩阵(M1),依照各总支与支部进行学生党员发展可追溯的有效工作统计得到发展工作矩阵(M2)。譬如,以可追溯的有效的联系工作(或者当量等值发展工作)进行统计,为便于操作起见以有效联系工作频次为统计单位,按照以前3至5年学生党员发展的常模得出从申请人到预备党员的发展比率矩阵(M3)。针对发展权数矩阵(M1)、发展工作矩阵(M2)、发展比率矩阵(M3),建立综合矩阵运算模型,便捷得出发展工作定量结果(R),评价运算模型为:

R=|M1||M2||M3|=MMULT(MMULT(TRANSPOSE(M1),M3),TRANSPOSE(M2))(见图2)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党员发展质量与水平,探索构建衡量高校基层组织党员发展程度的一种数据量化标准,可通过高校各基层组织的党员发展工作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得出相应党员发展指数。参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创立的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构建高校党员发展指数(PDI,Party Development Index),其计算模型PDI=(党员发展工作实际值-党员发展工作最小值)/(党员发展工作最大值-党员发展工作最小值),其中最大值以责任区党员、党支部委员、党总支委员每月有效联系1次(或者当量等值发展工作)进行统计,最小值以责任区党员、党支部委员、党总支委员每学期有效联系1次进行统计。

现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电气与控制学院党总支某党支部为例进行阐述。其发展权数矩阵(M1)、发展工作矩阵(M2)、发展比率矩阵(M3)如表1所示,实际的运算模型为“=MMULT(MMULT(TRANSPOSE(B4:B6),C4:F6),TRANSPOSE(C3:F3))”,得出评价结果为8.16(见图2)。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评价最大值为40.50,最小值为6.98。依据高校党员发展指数计算模型计算其发展指数为0.2142。评价结果均值23.74的党员发展指数为0.50,由此可定量判定党员发展工作质量与水平。以党支部为单位选取一定数量党员的发展工作,则可以知晓该支部的党员发展工作,以党总支为单位选取大样本数量的党员发展工作,同样可以了解党总支的党员发展情况。通过“三联系、四联动、五强化”党员发展工作,形成发展对象的网络化管理机制,为新生代党员的组织成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表1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评价矩阵

图2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评价矩阵运算实时截图

组织建设的质量保障工作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课题。就党组织来说,党员发展工作从申请人到发展对象的“点发展”,提升至普通党员、支部委员、总支委员共同参与的链条式“线发展”,再至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考察对象和预备党员四方面联动[10],在政治属性、发展责任、思想教育、程序规范、发展育人等五个方面强化,创建党员发展评价矩阵和发展指数的定量考核机制,可以对个体党员发展工作、支部整体党员发展工作、党总支整体党员发展工作等进行量化考核,拓展党员发展工作的质量空间、管理维度等,形成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立体化保证机制。这对于高校不断改进党员发展工作,提升党员发展质量,适应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矩阵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重温入党誓词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向党旗宣誓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