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尹朝兰论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验撷菁※

2022-11-27晏和国吴民松刘峻承指导尹朝兰

中医药通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土茯苓痛风性利水

晏和国 杨 博 吴民松 刘峻承 指导:尹朝兰

痛风是以血尿酸水平升高为生理基础,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肾脏等组织而引发的慢性晶体性关节炎,常引起关节的红、肿、热、痛,严重的可并发关节畸形、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等。研究[1]显示,中国高尿酸血症总体患病率高达13.3%,其中痛风发病率为1.1%,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大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危害严重,可累及全身多处脏器,是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2]。西医治疗以抗炎镇痛、降尿酸为主,可取得一定疗效,但常伴随肝肾功能受损、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3]。而中医药治疗痛风具有简、便、效、廉之优势,作用显著。

尹朝兰教授系云南省优秀中青年中医药学科带头人,昭通市名中医,师从于岭南名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老师范冠杰教授。尹师在前人的基础及长期的临床实践上,结合范冠杰教授“动-定序贯”临床思维,提出痛风发病主要以“脾虚湿阻,湿热瘀结”为主,治疗以“健脾利湿清热,活血利水止痛”为法,创立清热利湿通络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笔者有幸跟随尹师学习,管窥其经验一二,简而概之,以供同道参考。

1 病因病机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属祖国医学“痹病”“白虎历节”等范畴。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最早记录“痛风”一词,其曰:“独活……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朱丹溪《格致余论·痛风论》载:“痛风者,大率因受血热,已自沸腾。”最早确立了痛风的病名,认为风寒湿是痛风的诱因。王焘《外台秘要》曰:“热毒气从脏腑中出,攻于手足,则赤热肿痛。”认为痛风的发病是由于湿热浊瘀痹阻经络,不通则痛。《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记载“内外所感,皆由脾气虚弱而湿邪乘而袭之”,认为脾虚是诸多疾病病机之根本。

尹师指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病因是长期饮食不节,湿热闭阻经络关节为基本病机,湿热贯穿始终;湿、热、瘀为其病理因素[4]。尹师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素体不足,或多进食肥甘厚味之品,或饮食不节,而使脾胃虚损,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化不利,致使水液代谢输布、运化、排泄失常,津液不归正化而为痰、湿。痰湿之邪自内而生,蓄久化热,热盛化毒,流注于关节、经络,气血闭阻不通,瘀血阻络,湿、热、瘀互结,致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

2 治法方药

根据“脾虚湿盛,湿热瘀结”的基本病机,尹朝兰教授提出“健脾利湿清热,活血利水止痛”的治法,创立清热利湿通络方(药物组成:土茯苓、百合、土贝母、虎杖、苍术、黄柏、薏苡仁、车前草、车前子、茵陈、泽兰、延胡索、忍冬藤、生甘草)。方中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百合养阴、生津、柔筋、消肿止痛,两药共为君药。土贝母性平、微寒,味苦,归肺、脾经,具有解毒、消肿之功,与土茯苓合用加强通利关节功效;苍术健脾燥湿;虎杖利湿,清热解毒,散瘀止痛;薏苡仁健脾渗湿利水,除痹止痛;忍冬藤专治风湿热痹,具有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之功,以上五味药共为臣药,共奏健脾利湿清热之功。《神农本草经》云:“利水道小便,除湿痹。”车前子和车前草淡渗利湿通淋,使湿邪从小便而去,且二者性淡,淡以通阳,古人云“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阳气通达四肢,则湿毒自散;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清下焦湿热;茵陈清热利湿,擅长祛三焦湿邪;延胡索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泽兰利水消肿,以上六味共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利湿清热,活血利水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清热利湿通络方中土茯苓、车前草具有降低尿酸、抗炎镇痛等作用[5,6];百合可提取出秋水仙碱,是现代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重要药物[7];薏苡仁、茵陈具有抗炎镇痛作用[8,9];苍术、黄柏作为清热利湿常用药对,具有明显的治疗痛风作用[10-12];虎杖治疗痛风具有显著疗效[13];延胡索具有非甾体药的抗炎镇痛作用[14]。

在临床实践中,伴有腰膝酸软、小便频数等肾虚表现者,加用狗脊、续断、女贞子、旱莲草;伴有口干舌燥等燥热内盛表现者,加用石膏、知母、葛根、连翘;若伴有口干多饮、舌红少苔等阴虚内热表现者,加用生地黄、地骨皮、玄参、麦冬;伴见面红、舌赤或红绛、脉滑实等血分郁热表现者,加牡丹皮、赤芍、玄参、麦冬;伴肝气郁结表现者,常加用柴胡、郁金、芍药。

3 验案举隅

夏某,男,37岁,2020年7月27日初诊。主诉:反复双下肢多关节肿痛3 年余,再发3 天。患者于3 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足大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西药抗炎镇痛、控制尿酸等治疗后好转。之后,患者仍饮食不节,长期饮酒、熬夜,不规律服用“秋水仙碱片、非布司他片”等药物,症状反复发作。3天前患者进食海鲜火锅后关节肿痛再发,遂前来就诊。刻下症:右足第一跖趾关节及右膝关节红、肿、热、痛,口干、口苦,纳可,寐差,大便稀,小便黄,舌暗红,苔薄白腻,舌底脉络稍迂曲,脉弦滑。查体:一般情况尚可,体型肥胖,腹部脂肪堆积,BMI:32 kg/m2,右膝关节及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皮肤温度高,关节活动不利。辅助检查:血尿酸800.93 μmmol/L;血沉43 mm/h;甘油三酯2.43 μmmol/L;肝功能示“谷丙转氨酶56 U/L,谷草转氨酶61 U/L”;右足DR示“右足第一近节趾骨内囊状低密度影,考虑为痛风性关节炎”。西医诊断: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②肝功能异常;③高脂血症。中医诊断:痛痹,辨为脾虚湿阻,湿热瘀结证。治法:健脾利湿清热,活血利水止痛。处方予清热利湿通络方加减,药用:土茯苓60 g,虎杖30 g,百合30 g,土贝母30 g,苍术15 g,黄柏15 g,薏苡仁30 g,车前草30 g,茵陈15 g,泽兰15 g,延胡索20 g,忍冬藤30 g,车前子30 g(包煎),炒山楂30 g,生甘草10 g。7剂,每日1 剂,水煎2000 mL,分8 次口服,每次250 mL。嘱患者调畅情志,低嘌呤、清淡饮食,多饮水,忌烟酒。

2020 年8 月4 日二诊:关节无明显红、肿、热、痛,口干、口苦症状消失,大便稀溏,次数较前增多约1~2次,睡眠较前改善。在原方基础上加用砂仁12 g(后下),生姜5片(自备),鸡血藤30 g,当归15 g,土茯苓减量至30 g,延胡索调整为10 g。10剂,每日1剂,水煎600 mL,每日分3次口服,每次200 mL。

2020 年8 月15 日三诊:大便正常,血尿酸降至572 μmmol/L。处方:百合30 g,车前草15 g。10剂,水煎代茶饮,并嘱其每日饮水2500 mL以上。半年后电话随访诉痛风未复发,血尿酸降至452 μmmol/L。

按患者中年男性,体型肥胖,长期饮酒、熬夜,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厚味,使脾胃虚损,湿热内生,流注于关节、经络,气血闭阻不通,瘀血阻络,湿、热、瘀互结,故致关节红、肿、热、痛。故用清热利湿通络方健脾利湿清热,活血利水止痛。二诊大便次数增多,故土茯苓减量,加用砂仁、生姜温中健脾和胃;无明显肿痛,故延胡素减量,加用当归、鸡血藤活血化瘀通络。三诊诸症消失,以百合、车前草代茶饮利湿。

猜你喜欢

土茯苓痛风性利水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膝关节镜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国医大师治肾病水肿验方精选
土茯苓的故事
土茯苓治急性尿路感染
复方葶苈子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X线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方草寻源——土茯苓
土茯苓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