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在健康行为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2022-11-07于秉洋柏基香李小洁谢萍

军事护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健康行为

于秉洋,柏基香,,李小洁,谢萍

(1 扬州大学 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扬州225009;2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外科,江苏 扬州 225001)

健康行为领域中,人们总是很少做出理性判断和决策,享受危险行为带来的即时满足和好处,却忽视其长期性伤害。而健康保护行为依从性低,容易使部分人患上严重的慢性疾病。有数据[1]显示,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面临重大挑战。健康心理学家为解释和预测人们可能在何时以及为何会有不健康的行为,构建并验证了多种理论模型,而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2]便是其中一种新模型。本文介绍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概念及其在健康行为领域中的应用,旨在为慢性病防控和健康行为管理提供依据。

1 理论介绍

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temporal self-regulation theory,TST)由Hall等[2]在2007年提出的。他们认为人类行为常常看起来是“适应不良”“自欺欺人”或“功能失调”的。许多健康危险行为会造成长期损害,然而这些行为通常会在行动时给个人带来很多即时满足和非即时成本,而许多健康保护行为(如锻炼、平衡膳食、控制体重、定期体检)所带来的益处并非是即时性的,加之,即使有强烈的行为改变意愿,因存在意图-行为鸿沟,也很难保证其真正落实。TST模型的核心观点认为,个体健康行为主要受意图强度、行为优势、自我调节能力3个近端因素影响,行为优势是指一个人的自动化反应,如习惯;而自我调节能力是指调控自己思想、情绪和行为的能力。与计划行为理论等一样,TST也认为意图是健康行为的决定因素。不同的是,TST框架中意图强度取决于个人所采用的时间观,而意图-行为联系受到行为优势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调节。两者可调节意图-行为间联系强度,也可不通过意图对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行为结果又会影响下一次对行为的期望价值评估,并影响行为优势、自我调节,形成反馈回路。见图1。TST整合了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神经生物学的相关成果,是关于健康行为相对完善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3]。因其基于个人健康行为轨迹可变性的考量,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和成本-收益差距较大的健康行为的长期监督和管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图1 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

2 理论的主要内容

2.1 时间观 Hall等[2]认为,人类行为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所采用的时间观。在TST的初始模型中,行为意图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对于特定行为的一致性信念和时限性效价,两者与意图强度一起构成了健康行为产生的动机部分[2]。一致性信念即由个人对行为本身及其所产生后果观念上一致的程度,如“我吃得不健康那就可能变胖”一致性信念越强,越能产生行为意图;时限性效价包括对行为本身成本和收益价值判断(如“如果体重增加,是好是坏”)和对假想成本和收益的感知时间邻近性(如“如果我体重增加,那么它会在不久/很长一段时间后发生”),即个人认为行为越有益,时间上越接近,越能产生行为意图;反之认为行为越无益,时间上越遥远,行为意图越低。为方便研究者理解和干预策略的制定,这组结构被简化为个体对特定行为时间观的差异。一项针对四个国家吸烟人群的调查[4]发现,具有更强未来时间观的吸烟者更有可能在随访中成功戒烟。对近一万名老年人长达九年随访[5]发现,倾向于长期时间规划的人全因死亡率的风险降低,调整年龄和性别后,时间规划在10年及以上的人群死亡风险降低48%。因此,有理由相信具有未来导向时间观的人群更容易通过强化意图来产生更多的健康促进行为。

2.2 行为优势 行为优势被定义为优先于其他潜在可能行为的反射或反应,即行为无意识地自动发生。最初由以下因素决定:(1)内在的生物驱动力;(2)显著环境线索(感官、社会、情绪线索等);(3)过去的行为习惯[2]。习惯强度取代生物驱动力,后者被内化为环境线索中的一部分[6]。优势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如,一个24 h未进食的人,内部环境线索即生物驱动力(饥饿)可能会被各种与食物相关的外部环境线索(经过或看到快餐店的标志、打开冰箱)所激活,从而产生进食的自动性反应,并在相似情境中可靠地重复这样的反应(过去的行为习惯)。除非这些“默认”的行为倾向被极力抑制,否则它们很可能会在类似的情况或环境中持续发生。TST中行为优势是未来行为的直接和独立的决定因素。行为优势通常是快速和自动的,会先于意图的反思过程影响行为。已形成不良习惯的个体很难拒绝诱惑,而塑造有益习惯让个体在拒绝诱惑时花费更少的努力[7]。最近也有研究[8]表明,即使低自我调节能力的个体,一旦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也会很难再接受非健康食品的诱惑。

2.3 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是指为实现目标而调控自己思想、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包含自我控制的状态类因素和特质类因素[2]。高水平的自我调节能力将加强意图-行为间的联系。Hall等[2]认为,自我调节能力的差异源于个体生物学上大脑功能差异,尤其是执行功能[6,9]。执行功能的三个要素(抑制控制、工作记忆、认知转换[10]),被认为与自我调节相对应。行为自我调节要求主动参与到对目标和计划的持续关注(工作记忆)、抑制无关刺激反应(抑制控制)、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转换注意力(认知转换)。如,要减少不健康饮食的摄入,在已有强烈改变意图的情况下,需要在关键时刻记起并维持这种记忆、抑制吃东西的冲动并应对不同情境中的食物诱惑,在较强自我调节能力的助推下,其意图转化为行为会更容易。若自我调节能力低下或被过度消耗,将失去控制,放任有/无意识行为发生。有研究[11-12]验证了生物学上的自我调节能力在意图-健康行为间的调节效应,然而有些研究[13-14]并未发现其调节效应,针对自我调节能力的状态测量和特质测量的结果间同样存在差异,仍需后续进一步研究。

3 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在健康行为领域中的应用

3.1 在病因预防行为中的应用 Frye等[15]用TST来解释220名大学生的体力活动,发现其能预测体力活动依从性差异的53%。用于预测含糖饮料消费的两项研究[12,14]发现,TST解释了27%~33%的消费差异。Murray等[13]发现TST能预测48.0%~54.8%的澳洲大学生间歇性酗酒行为。Elliston等[16]使用生态瞬时评估法将TST用于预测闲时零食摄入,进食前感知到的健康饮食代价、瞬时的环境线索(看到别人吃零食、零食可及性和消极情绪)与零食摄入增加有关。Jones等[17]以TST为框架动态评估吸烟者的戒烟意图和吸烟行为,发现吸烟行为同样主要受瞬时环境线索(在吸烟人群中或看到他人吸烟)引导,但个人强烈的戒烟意图可缓冲其影响,因此建议采取在公共场所引入更多限制吸烟区等措施,塑造不利于吸烟的环境,并增强个人的戒烟意图。傅轶鸣等[18]认为,TST适用于解释睡眠拖延行为的发生过程,个人对于睡前沉浸式活动带来的即时快感与准时睡眠的益处和成本的考量,将导致睡眠意图保持/减弱,加之抵制不良睡眠行为优势的自我调节成功/失败,最终促使准时睡眠/睡眠拖延行为发生。

3.2 在疾病控制行为中的应用 Liddelow等分别使用量性[19]和质性[20]方法探索TST对于解释服药依从行为的适用性。前者发现在使用两种测量方式的情况下,TST模型分别能够解释服药依从差异的51.5%和20.6%。后者发现,其提炼主题部分与TST相契合,服药依从的动机因素包括对服用药物短期和长期利弊的权衡,行为优势因素包括稳定重复的服药习惯、环境线索(如,药物放置位置等视觉线索、药物味道等感官线索、同时服用的其他药物等背景线索),自我调节能力因素包括面对阻碍服药因素的应对计划。对简单用药的患者,提供视觉线索是简单有效的干预。对复杂用药的患者,则强调稳定服药习惯和制定计划的重要性。

Chew等[21]探索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的动机和阻碍因素,发现结果与TST契合,自我护理的积极动机包括对家庭未来的考虑和对过去忽视自我护理的懊悔,而消极动机是对自己未来宿命的思考。行为优势方面的自我护理障碍是难以启动体力活动和难以偏离个人饮食习惯和社会文化饮食规范。子主题中克服这些障碍的个性化策略对应于自我调节能力。随后Chew等[22]以TST为理论基础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生活方式干预,通过提供心衰自我护理知识和启发未来情景式思维来激发自我护理意向,在访谈中患者被问到“您希望与亲人一起做什么?”和“您认为您的健康会如何影响这一点?”模拟他们目前的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对他们未来健康和家人的影响,鼓励患者详细描述未来情景事件,以确定改善心力衰竭自我护理的动机;指导居家患者制定具体、切合实际的季度目标和每周行动计划,并利用日记自我记录;开展自我调节技能的培训,协助制定可能导致干预计划失败的事件的应对计划,并教授自我调节技巧,如通过与他人聊天来分散面对甜点的视觉诱惑。后两者均旨在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克服不良行为优势。结果显示,干预组在两个时间点的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

上述以TST为理论基础对体力活动、健康饮食、吸烟酗酒、睡眠拖延、服药依从、心力衰竭自我护理的研究提示,健康行为改变的干预可从理性过程和自动过程两方面结合。如,将行动计划、提供知识、反馈、自我监控(即理性过程)和关联、重复、替代 (即自动过程)等行为改变干预技术相结合[12],加强当前行为和未来后果间的联系以增强动机,减少意图-行为间的认知资源消耗和行为优势干扰,从而激发和维持健康保护行为。

4 小结

预防和控制慢性病需要在疾病出现症状之前及早采取行动,但是只有当一个人认识到当前的不良行为所造成的远期后果,并设法减少意图-行为鸿沟,才有可能在适当的方向上调节自己的行为。综上所述,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在健康行为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个体层面可通过改变动机、习惯、自我调节能力,群体层面可通过塑造不利于危险行为的环境,来激发和维持健康行为。理论尤其适用于体力活动、饮食控制、戒烟戒酒、药物依从、心力衰竭等需长期自我管理的项目和疾病。但目前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对TST模型的解释和验证,使用TST模型实施健康干预的研究较少,Hall在其理论中对于干预措施如何具体实施阐述尚不够充分,不同研究对TST各部分的测量结果存在差异和争议,因此仍需要高质量的观察性研究和干预性研究对其进行补充、验证和应用,以充分发挥时限性自我调节模型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健康行为;慢性病控制

doi:10.3969/j.issn.2097-1826.2022.10.023

【中图分类号】R47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826(2022)10-0088-03

猜你喜欢

健康行为
浅析游戏化设计在健康行为导向产品中的应用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的分析
健康概念研究综述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健康行为与体育锻炼的关系探究
某企业职工健康知识及行为认知程度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的调查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放松训练护理干预的临床体会
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