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洞察力和行动
——“评价肖邦:从音乐表演研究到音乐表演”学术讲座后记

2022-11-01文/齐

钢琴艺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肖邦讲座教授

文/齐 欢

20世纪中后叶,历史知情表演(或历史启迪表演,Historically Informed/Inspired Performance,即HIP)成为重要的演奏创新,这一潮流改变了人们对声音概念的认知,①对音乐表演的实践与教学产生巨大影响。尽管,对表演问题的研究已存在了几百年,但系统的研究却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才逐渐形成,而真正形成一种研究趋势,并产生比较集中的成果,应该在20世纪末。②近年来,西方关于表演问题的研究不仅涉及表演理论基础建设,也涉及应用层面。从表演研究到表演,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活动,二者有着各自不同的方法和目标,都有其自身价值,且彼此共生。当一位表演研究领域的领军学者同时作为一位表演者、评判者的身份出现时,以学者、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以及国际顶级钢琴赛事评委的综合视角来审视音乐表演研究与音乐表演,将会碰撞出何种思想与灵感的火花呢?

2021年11月24日下午,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精品课程“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表演研究”首场专家讲座“评价肖邦:从音乐表演研究到音乐表演”(Evaluating Chopin: From Performance Studies to Performance)在汾阳路校区中楼603室如期举行。讲座由音乐工程系杨健教授主持,特邀钢琴系孙韵教授担任互动环节的主持与翻译,同时邀请了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周全教授担任部分PPT翻译工作。在两个小时的线上讲座与互动中,英国剑桥大学音乐表演研究教授、圣约翰学院院士、音乐研究主管、“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评委约翰·林克(John Rink)教授③通过大量案例分析,结合多次担任肖赛评委的经历,探讨理论研究与表演实践,以及聆听评价之间的密切联系,奉献出一场精彩纷呈、意义深远的学术讲座。

讲座主体由“如何正确看待表演研究”(Performance Studies in Perspective)、“走向表演”(Towards Performance)和“评价肖邦”(Evaluating Chopin)三个单元组成。林克教授首先阐释了表演研究的这一概念,让不太熟悉将表演研究作为学科的人对其有初步的认识,进而从表演研究转向表演,最后是在肖赛语境中来进行表演评价,可谓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如何正确看待表演研究

林克教授指出对于表演研究至少存在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一种是将其作为学术或科学学科,例如在(不局限于)音乐学中的戏剧研究,即为关于表演研究的学科;而另一种则是作为一个术语,表演研究也适用于一系列教学方法、实践与课程等。林克教授直言不讳对前者更感兴趣。他借由理查·谢克纳教授的《表演研究》(Performance Studies)指出:表演研究并不研究文本或任何其他艺术文化物品,当文字、建筑、视觉艺术等被当作表演而被研究时,换言之它们被视为实践、事件和行为,而非物体或事物时,可恢复对音乐的理解,认为音乐确实是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或行为而发生的。这使得人们可以对音乐不再仅从乐谱角度理解,毕竟音乐在记谱中体现为一种“人工制品”,这与真实发生的体验是相悖的。

表演研究领域的滥觞之作是林克教授的《表演实践》(The Practice of Performance),具有某种先锋性,反映了人们对表演研究本身作为一门学科日益增长的认识。数年后尼古拉斯·库克教授在《音乐理论在线》发表重要文章《在过程与结果之间:音乐以及表演/音乐作为表演》(Between Process and Product:Music and/as Performance)中指出“表演的含义存续在过程中,并且从定义上来解释,不可能被归纳成结果”,这说明音乐的意义并没有体现在书面形式中,而是透过表演行为构造出来并被注入生命的。再随后,大量其他相关性研究纷沓而至。

之后,林克教授简要介绍了由英国人文艺术研究会资助的两个研究中心,一个是录音音乐历史与分析研究中心(AHRC Research Centre for the History and Analysis of Recorded Music,CHARM,2004—2009),该中心的核心是从诸多不同立场来讨论录制形态的音乐;另一个则是被称为音乐表演作为创造性实践的研究中心(AHRC Research Centre for Musical Performance as Creative Practice,CMPCP,2009—2014),他的项目核心是:知识通过表演来体现和创造,或者说将表演作为一种创造性实践的观念。林克教授本场讲座中的许多论据和观点正是基于上述研究中心的成果,他本人的出版成果之一《剑桥音乐表演理解指南》一书已由杨健教授和周全教授翻译为中文译本并出版。

走向表演

第二单元围绕“表演研究可以给表演者提供什么”“音乐学研究如何应用于音乐表演之中”两个问题而展开。林克教授作为一位研究型学者教授与钢琴家,拥有了学者与演奏者的多重身份叠加,使得他的兴趣点从聚焦于“能够从表演过程中学到什么”,逐渐演变为“通过对表演的研究又能获得什么”的问题。具有实用意义的第二个问题,亦可表述为“音乐表演可如何利用音乐表演研究”。

“何种形式的研究可能被表演者利用?”林克教授认为有三个方面:获取知识(Acquiring Knowledge)、产生洞察力和理解力(Generating Insight and Understanding),以及采取行动(Taking Action)。诚然,获取知识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知识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利用知识产生洞察力和理解力才是关键,也就是“利用知识达到更大目的”。欲讨论基于知识来表演,即所谓知情的表演,就要把“产生洞察力和理解”的元素引入到“理解”之中,使其服务于我们所采取行动的基础,而不是知识本身。当我们对某位作曲家或某种表演历史风格有了深入了解后,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去“使用”其内涵及对它的理解。表演关乎决策,是建立在大量知识之上的思考和决策。表演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阐明在这一决策中依据的性质。在《置身琴房的表演者》(Performers in the Practice Room)中,提到学生将教师的想法通过实践与反思转化为自己的想法,这一内化、同化的过程与获得洞察力和理解的一般过程有关。风格流派、表演历史、记谱习惯等不同领域的知识透过被称为“表演者的艺术特权”的过滤器,最终输入到表演概念之中,实现了“真正的知识”经由“获取洞察力和理解力”最终带来“演奏概念”的过程,且这一“知情表演”的过程并非静止和一次性,而是可以无止境地递进并自身完善的(见图1)。

图1 “知情表演”

评价肖邦

第三单元的特定语境为肖赛,因此之前曾讨论过的话题就转变为“音乐表演研究如何被用于音乐表演的评价”。对于第十七届肖赛的评审工作,林克教授在《评判肖邦:音乐体验的评价》(Judging Chopin:An Evaluation of Musical Experience)中作出了深刻思考,指明一位评委在评判肖赛选手表演时所关注的三个关键素质:出众的钢琴掌控能力、对肖邦的深刻理解,以及有意境的、独特的个人音乐表现。

为了说明“知情倾听”的行为,即知识如何塑造了聆听和评判表演的方式,林克教授在生动的实例解析[如阿尔谢尼·塔拉塞维奇—尼古拉耶夫(Arseny Tarasevish-Nikolaev)演奏的《第二叙事曲》、刘珒演奏的《b小调奏鸣曲》、赵成珍(Seong-Jin Cho)演奏的《24首前奏曲》等大量视频片段]中,通过分享自己在做评委时所做的详尽笔记,分别对“乐谱文本”“表现性技巧”“沟通交流”“音响与作为过程的建构”等方面予以阐释。选手们所选用不同版本乐谱所带来的细节变化,以及其演奏中某些片段即兴性变体等偏离常规的现象,显然超出了一位选手在比赛中获得分数的诉求,更多地体现出了一位表演者的艺术倾向。谈及肖邦所使用的表现性技巧,林克教授立场鲜明地指出太多钢琴家把肖邦练习曲视为练习,而非音乐作品的理解偏差。表演者需捕捉对音乐的深刻理解,通过特定手法将其巧妙、智慧地展示,以艺术化的解读方式去传达肖邦对作品的深刻要求。这种沟通交流是对音乐深层的探索,直达音乐的核心。音乐的建构无法一蹴而就,它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形成。因此在“知情倾听”的评判过程中,透过知识背景的过滤所产生的最终评价,其关键在于聆听者的积极理解(见图2)。

图2 “知情倾听”

至此,表演与表演研究学科之间的关系逐渐明朗,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可以看作是获取知识、产生洞察力和理解力,以及采取行动这三者的整合体。

后 记

讲座结束后,林克教授与现场来自上海音乐学院及其他多所高校的教师、数十位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交流,涉及表演与参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日常练琴的方法建议等诸多方面。有现场观众提问关于上一届肖赛冠军赵成珍的演奏个性(如“细致入微的控制、结构性高潮的把控、极度如歌的歌唱等”)是否可被“教”出来。林克教授基于其研究成果,给教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用工具箱(Toolbox)和花蕾(Flower Bud)等形象的比喻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独特才能,因材施教,启发并挖掘其自身的才华和创造力。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属于自己的特殊气质,并且尊重这一特殊气质——不仅要给予学生“工具箱”,由外向内地塑造,还要像照料“花蕾”那样,耐心地给学生时间,由内向外的绽放,如此挖掘其潜能,会让学生受益终身。谈及刚结束不久的“第十八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林克教授表示他欣喜地发现每位中国选手都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但也对中国选手音乐表演中的某些共性缺点,如用力过猛从而破坏了音色;对“极安静的声音”和“发射性的声音”之间的把控方面存在短板;有些非常年轻的选手对肖邦作品的理解较为浅显、缺乏深度等方面提出了委婉的点评。最终指出要广泛学习,把知识化为理解,再应用于演奏。

林克教授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态度、广博通达的学识、兼收并蓄的多元视野、谦逊有礼的亲和力,无不给现场师生留下深刻印象。笔者对现场观众进行了简短采访,西方音乐史方向博士生唐纯谈道:“我们体验到了一个细腻优美的肖邦、一个忧郁思虑的肖邦、一个隐藏着巨大的爆发力与能量的肖邦。演奏者与作品和作曲家在深邃的意境中融为一体,灵魂上的契合,使他们合而为一,此刻已然忘记了技术的表达,只有情感与生命由内而外的绽放,此为‘道’。‘技’是基础,是当下,‘道’却是真理,是永恒。”外国作曲家与作品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刘穗感言:“就过去的分析学科而言,人们的目光往往聚焦在作品本体与作曲家自身。对于分析研究中的对象而言,林克教授的视角‘挣脱’了作品和作曲家的‘束缚’,以一个新的视角来关注音乐。音乐并非‘死物’,音乐的意义也非‘一成不变’。音乐本身是‘流动的’,它随着空间和时间在不断变化。当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发生了改变,我们对音乐的研究也就发生了改变,我们对音乐也就有了更多的认识。”

而笔者对这场学术讲座印象最深的几点,除了前沿学术研究方向外,更被一位学者的严谨治学和自省精神所打动。对于许多自我剖析式问题的提出,如“35年的音乐学家生涯对于自己作为一名评委的工作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所研究过的肖邦音乐和其他许多音乐之间是否有关联”“评判视角是从历史的、分析的和音乐心理学的角度,还是从其他何种角度”等,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学者在研究中始终秉承着自我反思的精神,这是极其理性和深刻的自我剖析。讲座过程中,林克教授不止一次提到他在2015年肖赛担任评委工作之后所做的,就是认真反思自己的工作。最终他将反思所得成文发表《评判肖邦:音乐体验的评价》。这些不同于简单发表于博客或自传当中的一般性描述,而是基于一个被称为 “自传式民族志”(Aotoethnography)的科学环境之中。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晦涩的概念,他以《解释性自传式民族志》(Interpretive Autoethnography)和《分析性自传式民族志》(Analytic Autoethnography)两段文献予以说明:林克教授的特殊方法和立场是介于民族志的两种极性——即“解释性”和“分析性”之间,它既是解释性的,同时也是分析性的,用以揭示那些不被理解、不被熟悉的文化过程。他以一套具有科学性的评判体系,严格要求自己在评审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不被自己的即时状态浮动与浅层的好恶偏向而左右,以求给出更客观的评判结果。

作为多届肖赛评委,林克教授拥有直接经验的同时,也保有大量文本和视频资料,包括那些评判时所作的详细笔记、每位选手的背景资料、各个比赛轮次中评委团讨论纪要,以及全部的比赛视频录像。本次讲座,他并未选择还处在“热度”中的第十八届,而是大量使用2015年的笔记、照片和视频录像作为讲解的示例样本,这源于他对治学严谨的追求。当然,林克教授作为肖赛的评审,又是一位著名的理论专家,这样的特殊身份往往会使我们持有刻板印象,认为这样一位在理论方面对肖邦有着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的评委,要求应该是极其严苛的,往往会从那些被表演者忽略的角度着手。但透过整场讲座,我们不难发现他真正的严苛挑剔都是针对自己的,而对待选手的演奏却截然相反,以广阔的视角、极大的接纳度去审视和评判。他注重表演的过程而非结果,这一理念正如其对音乐表演本质的概括:音乐是一个构建出来的过程,而非静态结果。因此,他关注选手们演奏中传达出的独树一帜的想象力,以及就此分析出背后对肖邦的深刻理解。

一场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可以让人接触到前沿的学术成果和思想理念。对音乐的认识和研究不能仅停留在作品本身,要积极以新的思路和方法来对待新视角下的音乐,表演本身是音乐作品的一部分、是分析对象的一部分,更应该是分析学科和表演学科共同关注的重要部分。同时也带来与之相关的思维方式、独特视角、治学态度、精神品格等多维度的思考和探索。

从理论到实践,不是简单搬运。把一场讲座涉及的内容直接应用于实践,或者快速给出评价是艰难的。为了获得更客观且准确的认知,对于学术研究应该进行深入的思考,不能仅凭直觉和经验对表层内容做出简单的价值判断。林克教授的研究,是从学者的视角出发、以学术研究的路径所构建的理论模型。它在表演中的实践应用与大众广泛接受都不会一蹴而就,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理论学界与表演实践之间的壁垒,有效地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因此,在接触和学习之后应全面地思考,用更长的时间去讨论该理论的先进与有待完善之处,这有助于我们走向更高的山峰。

注 释:

①上海音乐学院《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表演研究》(2020年春季学期)课程综述。

②张巍,《我们为什么要开展音乐表演的理论研究?——基于学科视野的思考》,《音乐研究》,2020第1期,第102至107页。

③约翰·林克(John Rink),剑桥大学音乐表演研究教授、圣约翰学院院士、音乐研究主管,“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评委。他的研究方面包括19世纪音乐(特别是肖邦、李斯特与勃拉姆斯)、音乐分析、表演研究与数字音乐学等;同时,林克教授也经常作为钢琴家登台演出,出版了大量著述并主持了音乐表演作为创造性实践的AHRC研究中心、《肖邦全集》,以及肖邦在线集注版等重大项目。2021年10月,林克教授荣获由波兰外交部颁发的“Bene Merito”荣誉勋章。

猜你喜欢

肖邦讲座教授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肖邦的魔法
打个盹,记事牢
小狗圆舞曲
开心格格
一夜肖邦
恐怖的教授
书法基础讲座(七)
心不在焉的教授
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