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军经历护生职业获益感的质性研究

2022-10-25梁莉莉于淑莹陈冬玲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参军护生认同感

梁莉莉,曹 琼,李 莹,于淑莹,程 琳,陈冬玲

(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公共卫生治理带来了挑战,而护理人才的缺乏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1-2]。《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3]指出,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就是护士队伍数量不足、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因此提高护士素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护士存在工作压力大、职业倦怠、离职率高等问题[4-5],因此提升护理人才的职业认同感尤为关键[6]。护生作为未来护理事业的主力军,对其进行职业感知引导十分重要。职业获益感是从业者在执业过程中感知到职业带给自身收获和益处,从而感到满足、愉悦等[7]。随着我国参军入伍政策的宣传,部分大学生积极参与,研究结果显示,退伍复学的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及对职业规划等方面优于普通大学生[8-9]。鉴于此,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深入探究有参军经历护生的职业认同的变化,为提升护生职业获益感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南阳市某高校7名退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参军≥2年并顺利退伍;(3)退伍后复学。排除标准:正在参与其他研究者,退伍护生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退伍护生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及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访谈前,根据研究目的和参考文献制订访谈提纲,并抽取两名受访者进行预访谈,经过修订将提纲设定为:(1)您为什么选择护理专业?(2)亲人和朋友对您参军前后从事护理工作有什么看法?(3)您认为参军经历对护理职业有什么影响?在访谈过程中认真倾听、仔细观察受访者的语调、语速、突出反应及面部表情变化等,并及时记录。访谈结束后询问受访者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内容,以便确认受访者表达完毕。

1.2.2 资料饱和的评判 基于数据出现重复、信息达到饱和的原则,使得所选样本最大限度地包含研究中各种不同的现象,当访谈到第6名护生时,样本资料出现重复且几乎无新的可提取信息,为确保资料达到饱和,增加1名护生进行访谈以确认资料已达到饱和。

1.2.3 伦理问题 本研究开展前经过学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符合研究开展的伦理要求,并在访谈前向受访者说明研究目的及意义,并承诺保密访谈内容及访谈内容仅限本研究使用,且以编号代替姓名以保护隐私。征得受访者同意后,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每次访谈时长30~40分钟。访谈时,根据受访者情绪变化,适时转换访谈方式,从而使受访者放松心情。

1.2.4 质量控制 在访谈开始前,让访谈者做好充足准备。访谈时及时记录受访者非语言信息,如语气、神情及情绪变化等;访谈结束后,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与核对录音,有疑问的地方随时和受访者进行交流沟通,提高资料的可信度;资料分析后,研究小组进行分析核对,检验资料的可信性;分析、归纳访谈内容,形成最终的主题。

1.2.5 资料分析 访谈结束后24小时内由两名研究者将录音资料转录成文字,并将转录结果进行核对,保证转录内容的一致性与准确性,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10]进行归纳及分析。第3名研究者参与主题的对比和讨论,记录有争议的主题,研究小组再次确认主题。

2 结果

在访谈的7名护生中,访谈时长均为27~45分钟,共提炼出3个主题,分别为实现自我成长、强化正向职业认同、弘扬职业奉献精神。

2.1 主题一:实现自我成长

自我成长是指正确认识角色、正视人格需求、修复自我水平[11]。调查结果显示,有参军经历的护生在自我成长中表现突出。

2.1.1 提高身体素质,树立良好形象 6名护生表示,经过部队的洗礼,增强了体质,改变了形象。N4:“我实习及面试时,军人的气质帮我加了不少分。”N2:“实习时发现,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必须要精力充沛,身体也必须扛得住,部队训练增强了体能,搬运患者、为患者翻身、抢救复苏等有很大优势。”部分护生表示参军后对护理专业产生了积极认知。N5:“本身对护理兴趣不是很大,觉得相比医生只能遵从医嘱,但当兵后让我明白了服从的重要性,包括在实习过程中,思想发生了改变,认为护理是临床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

2.1.2 传承军队精神,强化职业素养 有参军经历的护生经过部队训练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坚韧的品质。N1:“军人、护士都是付出比较多的职业,小时候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舍己为人的英雄,心中总有一个英雄梦(害羞地笑了起来)。”N3:“在部队经过训练后,大家都比较坚强,学会了不放弃,在医院也是,为拯救生命倾尽所有,直到所有人都放弃了,也不罢休,条件再差也不放手。”N5:“实习时就像军队训练一样,我们都会遇到种种问题,但我不会放弃。”N6:“在部队养成的一些生活习惯,使我在课堂上和工作上比较雷厉风行。”N2:“老师第一次见我都会说我和普通学生有些不一样,部队训练让我看起来比较成熟独立,在实习时有较强的纪律和集体意识。”N7:“军人永远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每次出急诊,帮患者心肺复苏,都能找回在部队的感觉,虽然很忙,但我觉得能彰显出人民子弟兵的赤胆忠心。”

2.1.3 提升护理沟通及技能水平,提高专业素养 护患关系是指在医疗护理实践活动中,护理人员与患者间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于沟通,参军经历使护生与患者沟通更融洽。N1:“能应对患者时不胆怯,面对患者可以积极沟通,能使护患关系融洽,这都得益于我的参军经历。”也有护生反映部队经历应适当调适到临床实习情境中,N5:“在部队说话比较直接,但在医院和患者沟通时要有技巧,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感觉自己变温柔了。”N3:“部队以服从命令为主,在临床上也是,医生开医嘱我们去执行,在给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要懂得沟通,若沟通不恰当、解释不到位,就会给护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护患关系就没那么容易维护了。”

多数参军护生也表示通过临床实习可提高护理专业技术,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N4:“有了当兵的经历,会非常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在部队也会学习包扎,但在医院能更加系统的学习,还学会了很多原理,感到非常有成就感。”N6:“部队的一些生活习惯使我对自己更加严格,会严格把控护理操作时间,严格执行标准,包括“三查七对”、无菌操作等,会更加注重这些方面。”N7:“护理工作离不开慎独精神,无论何时都要遵守准则,在医院我变得更加小心谨慎。”

2.2 强化正向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是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态度,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有关职业方面的认识[12],护生反映参军经历提高了职业认同感。

2.2.1 获取亲友支持,提高职业感知 亲朋好友的支持、赞同及鼓励能帮助护生认同护理职业。N6:“在参军过程中,学习战场救护时,连长会单独让我给大家演示一下具体怎么操作,战友也经常找我问一些疾病相关问题,我觉得学护理还是一件挺光荣的事情”。N1:“在老一辈的思想中,医学是家里所说的‘铁饭碗’,退伍后没有转专业,亲人支持我继续选择护理专业,打破了我对这个行业前期的看法。”

2.2.2 扛起职业使命,增强从业信念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健康需求的多元化,多数护生表示继续选择护理专业参军经历是影响因素。N2:“在部队的两年,勇气、意志力、独立性得到了锻炼,上夜班时要独自完成护理操作,独自执行医嘱,身心都会经受考验。”N3:“自律、独立、吃苦耐劳的军人品质能应用到护理工作中。”N4:“在部队服从命令,在医院执行医嘱,通过部队训练后,执行力比较强,做事比较麻利,不会拖拖拉拉,时间就是生命,执行力强有很大优势。”N7:“在部队的两年,增强了我的时间观念,临床工作晚一秒钟都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护理操作也要按医嘱执行。”

2.3 弘扬职业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升华,奉献于护理职业是护生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能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

2.3.1 树立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团队精神是团队合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互信任、帮助、理解是团队合作的基石。N1:“在一个班,班就是集体;在一个连,连就是集体;在一个团,团就是集体。在临床上,老师会互相帮助、合作共同解决护理问题。”N2:“患者多、工作忙,有时事情堆在一起,做起来没有条理,但老师分工细致,具有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N3:“遇到突发事件,老师间配合默契,有着一致的节奏,在部队也有相似之处,这让我很有归属感。”N4:“在抢救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护士相互配合和医生一起轮流进行胸外按压,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

2.3.2 增强担当意识,提升职业获益感 军人的使命必达精神,让有参军经历护生感受到了护理职业的奉献精神。N1:“参军经历,让我成长了,因为参军前我只是刚踏入校园的学生,军营里的生活使我的意志力、行为、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锻炼,我面对患者可以积极沟通,这让我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更加积极。”N3:“吃苦耐劳的军人品质让我在护理工作中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如搬运患者、完成工作任务等。”N6:“在部队使我认识到了时间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性,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着怎样的责任,这让我在实习期间能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如“三查七对”、无菌操作等。”

2.3.3 建立服务社会理念,实现自我价值 当疫情、地震等来袭时,医护人员、军人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冲上一线,这是服务社会的精神,护生也表达出了服务社会的意愿。N1:“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首当其冲的就是医护人员和军人,这些战必应、召必回、服务于人民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让我感受到了护士的奉献精神。”N4:“有这样一句话‘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医护人员在非战争的军事行动中也是排头兵、打头阵,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奉献自我,当人民群众健康受到威胁时,护士勇挑重担、挺身而出,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N6:“我认为军人和护士的关系就是军人在外面套了白大褂,实质都是服务社会,奉献自我(眼神坚定)。”N2:“护士这个职业,与军人一样让我感到向往和自豪,都可以为社会服务。”N5:“日后我想继续从事护理职业,我希望能为护理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3 讨论

3.1 参军经历可提升护生的职业感知

研究结果显示,参军经历可提升护生的身体素质和职业感知,7名护生均表示参军经历提高了身心抗压能力及身体素质,有参军经历的护生在临床实习中有纪律性及集体意识,能与患者积极沟通,这与金铧等[13]研究证实的参军大学生比同龄人积极性高相一致。而护士的思想动态与职业认同、工作倦怠感等因素有相关性[14]。研究结果显示,积极的心态可激发护士的积极情绪,提升护士的职业获益感,并减轻职业倦怠[15-16]。Wang等[17]的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健康水平与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呈正相关关系,提示护理教育者应在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及职业引导,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2 参军经历可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及从业信念

研究结果显示,有参军经历的护生及其家人有更高的职业认同感,护生的职业认同感主要源于亲友的支持、与患者及教师的有效沟通。在访谈中,护生表示亲友、护士及患者的支持和认可能提高其职业认同感,护生表示愿意继续从事护理工作。研究证实,亲友等的支持在护生职业认同感中起正向调节作用[18];Dos[19]的研究也表明,家人的支持能促使护生从事护理行业。此外,有参军经历的护生工作积极性及沟通能力较高,良好的沟通技巧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积极的态度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20]。因此要注重家校合作,提高家长对护生从事护理职业认同感,同时开设人文课程,开展以任务为导向的护理工作,以提高护生的工作投入度和沟通能力。

3.3 参军经历可使护生传承军队红色基因

研究结果显示,多数护生提到了自我价值与服务社会的关系,参军是为了保家卫国,当护士是为了救死扶伤,军人和医护人员均冲锋在前线,可见护生的职业奉献意识有所增强。研究表明,部分护生对职业奉献精神认识不足,存在功利化奉献的情况[21],原因可能为在护生培养过程中,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培养,导致护生对职业奉献精神认知不全面,职业获益感低[22-23],因而培养护生的思想觉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尤为重要。要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4],因此思政育人也很重要,院校可通过引导护生积极参加军训、采用军事化管理、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等途径培养护生的职业奉献精神。

4 结语

有参军经历的护生职业获益感受参军经历的影响,院校可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鼓励支持护生等途径增强其职业认同感,通过培养护生的职业奉献精神增强其职业获益感,以期提高护理质量,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参军护生认同感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唐代参军戏角色服饰的考证与推定
古人为何爱看“反腐戏”?
古人为何爱看“反腐戏”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