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课赛证”引领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例

2022-10-25钟楠楠李珍珠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检验中职

钟楠楠,李珍珠

(1.贵阳康养职业大学,贵州 贵阳 550081;2.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613)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为各地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作用。确保高中阶段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维护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是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安排的核心内容之一[2]。

中高职衔接教育是职教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在我国整体教育体系中,中高职衔接教育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体系。在衔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矛盾最突出的就是“衔接损耗”[3]。“衔接损耗”是指在职业教育的学制衔接体系中,在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由于后面学制的专业课程所学内容重复前面学制中的教学内容而导致的“损耗”,是职业教育学制衔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国内尤其是陕西省,目前中高职衔接多采取的是“3+3”模式,即中职学生通过3年理论、实践学习,参加高职分类招生考试或高职单招考试,成绩合格后进入高职学习。因高职各专业录取中职生源的数量不等,加之考虑到教学成本等因素,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毕业生被混编成班,且采用同一人才培养方案。此模式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课程重复率高,技术技能提升空间小,“衔接损耗”不可避免。

“岗课赛证”融通式教学模式的雏形是“结合岗位要求的‘全程考核—实训—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内涵为:“岗”指本专业所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课”是本专业教师所传授的职业理论及实践知识,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赛”是本专业相关的技能竞赛,是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的手段;“证”是本专业学生上岗前所考取的职业资格证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劳动准入的基本条件[4]。

我们以“岗课赛证”相融合为契机,直面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教学改革提出相应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实践,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案。在连续多年的实践中,中高职学校坚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齐抓共管资格证考试,合作共建大赛训练体系,形成连续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减少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1 “岗课赛证”融通的具体实施过程与方法

自2015年开始陕西省全面实施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为中职学生开辟了新的升学途径,由西安市卫生学校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每年递增,2021年达到92%。而在中、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衔接不畅、目标区分度不大、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重复率高、学生检验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低等一系列问题。直面这些问题,中职阶段培养学校——西安市卫生学校和高职阶段培养学校——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两校携手建立并实施了“需求引领、能力驱动”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现将实践过程介绍如下。

1.1 “岗课赛证”融通式教学模式下明晰培养任务、共育技能人才

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度不大,存在“衔接损耗”的根源在于中、高职学校各自为政,双方在人才培养中不能有效实现贯通培养,导致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又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实施“岗课赛证”引领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岗课赛证”融通式教学模式下,对标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进一步明晰中、高职教育的分级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分层与专业接续设计;构建以行业标准为依据、职业能力为本位、项目课程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研究,完善中高本一体化课程体系,降低“衔接损耗”,改变高职不是中职的重复的现状,以满足现代医学检验人才需求。

中高职衔接体系的核心是课程内容,它反映了该学科的课程逻辑和社会对不同层次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在改革实践中,两校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按照由低到高、分段实施的原则去匹配当前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学习内容前后顺序按照由易到难原则安排,保持整体性、连续性和系统性(见表1)。

表1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对照及衔接

1.2 “岗课赛证”融通式教学模式下分段培养的课程衔接

在“岗课赛证”融通式教学模式引领下,针对不同阶段的培养任务,重构课程体系,做好课程衔接。主要集中在培养目标、专业教学标准、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教学管理这几个方面。

1.2.1 培养目标衔接 培养目标依据受教育的对象来制定。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共同目标是为社会或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培养目标应突显职业性,符合行业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

在“岗课赛证”融通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过程中,逐步明确中职阶段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基础技能型人才,侧重于人文素质培养和岗位基本操作技能培养;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为培养能够从事临床医学检验、输(采供)血、病理检验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培养以及专业能力、岗位胜任力与就业能力提升。

1.2.2 专业教学标准衔接 专业教学标准对教学的整体过程起着指导性作用,决定着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目前两校已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目标、教学标准、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等各项内容建立了有效的衔接机制。两校合作以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共同分析设计前后关联的分段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培养目标衔接和课程体系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保证了中高职在对接专业内形成一个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有机衔接、逐渐深入、螺旋上升的完整课程体系。

1.2.3 构建“模块化,分段递进式”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衔接 职业教育是以产教融合、服务产业为核心的。由“岗”提出岗位需求,围绕需求,由“课”提供满足需求的理论及实践知识。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成败。2020年7月在全国卫生行指委的指导下,两个学校对医学检验技术的中、高职人才需求状况、产业发展前景、专业设置可行性等进行深入分析,邀请了相关专家对专业设置的合理性、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充分论证。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联合企业,院校共同将中高职教学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课程研究,构建了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明确中高职教育分层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中高分层专业接续设计;准确把握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将需求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来。课程建设在遵循多方参与原则的基础上,由行指委牵头,聘请相关行业、企业、高校、教育部门等有关人员参加,建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和管理小组,负责课程设计。

在明晰分层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改变目前教学体系过度强调知识系统化、体系化的普遍趋势,引入模块化体系,将科技发展带来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时引入课程,增强高等技能人才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例如,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检测技术的进步、核酸检测技术的迅速普及,两校及时增加教学模块,在中职增加了PCR样本采集注意事项、PCR检测、RT-PCR的临床应用,在高职增加了核酸的基本结构、核酸的理化性质、PCR的基本原理、RT-PCR的临床应用、DNA测序与PCR的关系等内容。

模块化体系可以根据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出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以专业技术训练为主线、以职业资格为导向来设置课程结构和组织教学内容。这样的设计删繁就简,削枝强干,加大实践知识与技能以及实践教学的比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横向就业空间的拓展。

根据中、高职不同阶段的培养任务重构“模块化,分段递进式”课程体系。根据两个阶段的专业教学标准,对相应的知识结构和内容进行梳理,重新划分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避免开设课程的重复。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中职阶段学生的需求主要是升学,岗位是临床检验常规工作,因此中职阶段侧重人文素质培养和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中职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临床检验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高职阶段侧重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岗位胜任力与就业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方案设立了4个模块,包括人文素质课程模块、专业基础强化课程模块、专业知识拓展课程模块、专业能力提升课程模块。在原有传统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逐年增设了8门课程。通过学校—临床—再学校—再临床的螺旋上升模式,达到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巩固、拓展与提升,实践操作能力逐步强化的效果;同时有效解决了中高职课程重复设置的问题。

1.2.4 课程评价体系衔接 课程评价是检测课程教学是否达到了课程目标,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将专业课考核划分为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对接职业资格考试,技能考核对标检验技能大赛。

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总结每章的重点和考点,以职业资格及岗位需求为引导进行讲授并布置作业,考核采用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同模式的标准化考试。学生完成中职部分的理论学习后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中职的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指导学生根据实习内容强化对应章节重点知识的学习。完成实习进入高职学习后,高职教师首先组织摸底考试,同样采用对接职业资格考试的标准化考试,摸排学生的掌握情况再针对薄弱环节,通过微信公众号,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重点讲授,由高职院校的教师组织职业资格考试的复习。

参照全国检验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改革技能操作考核方法。连续多年参赛,两校已形成了共同参赛、互相考评的机制,不但提高了参赛学生的成绩,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对日常的操作技能训练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1.2.5 教学管理衔接 双方院校间有效的沟通交流是促进中、高职课程顺畅衔接的重要保障。因此,我校与对接的高职院校连续多年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相互交流,确保两校教学管理的衔接。在对应专业课之间建立课程衔接研究小组,负责本专业的课程研发工作。在2021年出版的“岗课赛证”系列融通教材中,两校教师均参与了教材编写,部分教师担任了主编、副主编。

1.3 “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资格衔接机制和培训平台建立

在“岗课赛证”融通体系中,“证”是“岗”的需求,是“课”的结果。职业资格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专门技术人才的客观要求。由于中职学生在毕业一年之后即具备资格参加卫生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资格考试,该资格是职业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业的资格。因此,改革课程体系,帮助更多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成为两校共建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职学生毕业一年后取得该考试资格,考试时,正是在高职就读期间,因此两所学校之间的合作共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两所院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历经5年时间初步搭建完成了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平台。该平台采用微信公众号的形式运行,目前该平台已经运营4年多,并在全国30多家中高职院校推广使用,运行后台数据显示使用人数超过8 000人。两校教师通过该微信公众号为学生进行专业讲座和辅导20多次,推送有关文章40多篇。通过该微信号提供的帮助,学生在校期间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由30%提升到70%。

2 “岗课赛证”融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2.1 创建“需求引领、能力驱动”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自2015年开始陕西省全面实施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为中职学生开辟了新的升学途径,西安市卫生学校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每年递增,2021年达到92%。2017年两校签订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协议,明确中、高职不同阶段人才培养任务。2019年得到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两校合作招收“3+2”五年制高职学生。在连续多年的合作中,两校始终坚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建立了“需求引领、能力驱动”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中职阶段侧重人文素质培养和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中职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临床检验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高职阶段侧重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岗位胜任力与就业能力培养,依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知识水平、能力范围、职业特点和未来岗位需求,设置各个阶段的素质要求、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经过近6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具有职教特色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一体化人才培养经验,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2.2 “岗课赛证”融通系列教材的编写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例,在连续多年的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逐步建立以人才需求为目标,从课程体系建设入手,着力于教材建设,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项目课程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两校教师参与编写的《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考点精析》已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正式出版。2021年我们响应国家号召,以卫生行指委为依托,两校检验专业教师,联合全国40多所院校的80多名一线教师共同编写了“医学检验技术士(师)资格考试‘岗课赛证’融通系列教材”。

2.3 职业资格衔接机制和培训平台的建立

“葡萄医考”微信公众号的创建,为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打开了新思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一年后方可参加检验士资格考试,“葡萄医考”微信公众号的创建,既可以为中职升入高职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学生提供有效帮助,也能够为高职毕业脱离学校环境,但无法做到系统性参加考前辅导、只能利用工作之余进行碎片化学习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有效提升了检验士资格考试通过率。

由职业教育学者、课程专家及中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组成专门管理机构并搭建了教研平台,定期召开会议,加强教研队伍培训,使分散的教研力量得以整合,实力变得雄厚,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帮助教师共同成长,保障课程能合理衔接,实现中高职衔接教学的有效实施。

2.4 形成独特的技能竞赛培训体系,技能竞赛成绩斐然,学校知名度提升

通过建立可以传承的选手选拔培训机制、科学有效的选手选拔流程,实施严格规范的训练方案,进一步完善检验技能竞赛培训体系。通过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两校检验专业理论教师以及实验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两校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及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的同时,提升专业的育人水平,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良好局面。

3 成果特色及创新点

3.1 建立了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该成果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试点,对接学生升学需求,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与西安市卫生学校(中职)为学生搭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立交桥,铺就了升学、就业、成才之路。经过5年的探索实践与检验,两校建立了稳固的生源基地关系,从课程资源、教师团队、技能竞赛培训到实训基地形成了良好的共建、共享的共同体。

3.2 完善了教学运行管理一体化机制

中、高职两个层次的教学虽然是在两个不同的学校进行,但教学对象是一样的。成立教学质量监控小组,中职学校邀请高职院校提早参与教学组织管理,两校加强交流,共同培育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成立教学质量监控小组,检查、督导教学文件是否按计划执行、日常教学计划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管理工作是否规范等具体教学环节,及时反馈中职阶段教学情况,便于高职院校调整教学内容,以达到联合培养的目的。

3.3 构建职业资格框架体系

职业资格证是毕业生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活动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职业资格考试是以职业活动必需的能力为核心的鉴定考核。资格框架体系中有对职业等级标准的严格说明,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有利于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衔接。

4 效果与反思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在“纵向连接”上探索解决了部分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横向融通”上还有不足。下一步将逐步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自我调节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但有“纵向连接”机制,还要有“横向融通”机制。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检验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苯中水分的检验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修教学中的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