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度姑息护理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10-11李玉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年20期
关键词:姑息终末期多维度

李玉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心力衰竭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综合征,属于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随之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居高不下,于居民疾病死亡中所占比例大概为40%,甚至疾病发生率高于创伤以及恶性肿瘤[1]。大多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承受着心理以及生理的双重痛苦,临床症状以及经济负担较为严重,传统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大多倾向于疾病积极治疗、延长存活时间,忽视了对于病痛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视程度。近年来,随着医疗模式的变化,传统生物医学模式逐步向生物-心理以及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基于心力衰竭患者综合管理的姑息护理得到了人们的关注[2]。姑息护理在临床上又将其称之为安宁护理,为无法治愈的患者展开护理服务,由各医护团队协作,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为患者提供了个体化服务以及全方位照护[3]。为此,本文展开对照研究,旨在分析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于护理期间应用多维度姑息护理的应用价值,具体研究内容汇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选对象均选取本院确诊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对照研究时间为2021年1-12月,符合研究需求者共计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纳选对象均匀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

纳入标准:纳选对象符合《内科学》中关于终末期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预计生存期为1年;采取积极治疗措施以后患者依然存在社会心理以及生理症状;纳选对象视听功能以及沟通能力、认知状态正常;于研究期间依从性较好;患者、家属均了解研究活动内容;临床资料完整;医院伦理委员会予以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患有精神障碍以及沟通、交流能力异常;表现为重要脏器功能异常;临床资料缺失;存在肢体功能不全者;合并发生严重感染、恶性肿瘤;于研究中途退出。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1)病情监测:护理人员于患者入院以后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神志状态以及血液检测结果。(2)饮食护理:遵循低脂、低盐饮食原则,表现为进食困难的患者为其留置胃管。(3)专科护理:指导患者采取端坐位,双腿呈下垂状态,减轻患者心脏负担,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措施,详细记录两组患者24 h出入量,有效控制水分摄入情况,在患者药物治疗期间观察药物效果以及不良反应。(4)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加重心脏负担的相关诱发因素,切勿用力排便以及情绪激动。

1.2.2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落实多维度姑息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照顾理念:于患者护理期间落实全队、全程照顾理念,以团队形式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给予患者全方面照顾。于护理期间以患者和家属为照护对象,护理人员包含营养师、护士以及医生、心理咨询师,承担姑息治疗护理。于护理期间强调个性化照护,依照患者病情以及基础代谢情况制定个性化食谱,依照患者心功能以及病情变化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采取被动训练措施。

(2)哀伤疏导、心理护理:病情严重的患者大多无治愈希望,患者存在绝望感以及无助感,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家属给予足够的陪伴、倾听以及引导,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变化,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通过听音乐、看报、读书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为患者营造和谐以及温馨的氛围。

(3)创造温馨环境:调节患者室内温度,邀请家属给予足够的陪伴和鼓励,于病房中摆放患者觉得有意义的物品。

(4)尊重患者治疗意愿:在患者意识状态清晰时护理人员主动与其保持沟通以及交流,明确患者病情发生恶化后是否会拒绝心脏按压以及插管,是否选择结束毫无质量的生命。

(5)心理支持治疗:给予患者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倾诉自身不适感,针对患者存在的顾虑给予解释,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帮助其实现最后意愿,落实家属心理支持。

(6)生死教育:护理人员明确告知患者以及家属病情进展,商量护理计划,对患者展开生死教育,建立正确的死亡观,帮助患者克服死亡恐惧感。于护理工作期间应用灵性照顾,提高患者幸福感以及舒适度,减少患者消极情绪。

1.3 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采取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OL)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维度包含生理机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各指标评分范围在0-100分,所得分值和患者生活质量正相关[4]。

(2)负性情绪:采取自评焦虑(SAS)、抑郁(SDS)量表进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分析,前者分界值为50分,后者分界值为53分,所得分值越高则表示为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明显[5]。

(3)护理满意度:选用科室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为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估量表,评估内容囊括操作技能、业务素养、沟通技巧、服务态度,各指标总分值为100分,所得分值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对照研究相关指标数值均应用版本为SPSS 22.0的统计学软件加以处理,生活质量、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等均属于计量资料,组间、组内对比采取t检验,以±s表示;性别则属于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对照组、观察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

2.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为观察组所得参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

2.4 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5 两组负面情绪评分对比(±s,分)

表5 两组负面情绪评分对比(±s,分)

?

3 讨论

终末期心力衰竭又将其称为难治性心力衰竭,主要是指心力衰竭患者采取规范化内科治疗措施,心衰相关症状以及体征依然不能缓解,需要多次、反复住院治疗。据有关调查研究资料证实,于我国心力衰竭发生率大概为0.9%,以女性群体较为多见,且病死率居高不下,患者于治疗期间不仅面对着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感,还面对着高昂的医疗费用,加重了患者自我价值感以及因死亡带来的心理负担[6]。对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来讲,延长其生存时间以及提升终末期生存质量属于临床护理的关键性内容。传统的护理措施大多侧重于延长患者存活周期,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以及减轻病痛方面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7]。

此次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如下:多维度姑息护理模式于应用期间鼓励患者以及家属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此护理方案的个性化以及针对性更强,除了计划内的电话随访以及家庭随访,患者在遇到病情恶化以及其他不适症状时及时反馈,可以将潜在护理问题以及即将恶化的病情于萌芽阶段内被妥善处理[8]。于护理期间,采取多维度姑息护理模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科学护理水平,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由多学科以及专业的医护团队协助护理,有利于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9]。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较低,原因在于多维度姑息护理模式整合心力衰竭针对性护理以及姑息护理模式,促使患者得到系统性的心力衰竭护理,改善了患者认知状态,促使患者坦然地接受死亡,减轻了患者焦虑以及抑郁情绪,可提升整体生命质量[10]。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分析原因在于多维度姑息护理鼓励患者以及家属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及个性化,在护理期间激发了患者以及家属参与的热情,有利于提高患者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11]。和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比较,多维度姑息护理的护理制度更为完善,为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意见以及优质护理服务,将专业团队所提供的药物治疗、疼痛护理、心理疏解和患者基本生活相结合,同时充分考虑患者以及家属护理需求、信仰、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对患者展开全面护理,可维护患者于终末期生命的尊严,全面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12]。

综上所述,多维度姑息护理模式应用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期间可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在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同时提高了患者对于护理措施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姑息终末期多维度
晚期肿瘤患者的姑息照护和临床关怀
营养护理干预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多维度探究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360与龙芯中科宣布将加深多维度合作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比较
“死亡质量”排行榜出炉英国排名最高
终末期癌症患者发生胃肠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