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

2022-09-21欧阳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24期
关键词:症候胃痛黄芪

欧阳东

(都江堰市中医医院,四川 都江堰 611830)

慢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疾病,病因复杂,主要病因为幽门螺杆菌引起,同时和心理精神因素也相联系[1]。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胀痛、恶心、嗳气、早饱等消化不良症状,偶见上消化道出血,不及时纠正出血症状,易引发缺铁性贫血[2]。慢性胃炎后期患者可能出现上皮内瘤变,增加患胃癌的概率,易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故及时对患者采取有效治疗以控制病情十分重要[3-4]。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抑酸、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并注意日常饮食,调整饮食结构,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但易复发,长期服药会增加药物耐药性,难以治愈[5]。中医学理论认为慢性胃炎属于“腹痛”“胃痛”“痞满”范畴,发病条件为肝气郁结、发病基础为脾胃两虚,因此,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补益脾胃[6]。本研究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均经过患者知情同意,78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所收治,将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存在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接受手术治疗者。②无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受损。③所有患者均经《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7]筛选,经《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8]进行辨证分型,符合脾胃虚寒型标准。排除标准:①机体严重疾患且影响研究结果者。②对青霉素、头孢类等药物过敏者。③中途退出/转院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单用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规格:20 mg/粒;批号:国药准字H20130095)口服治疗,20 mg/次,早晚各服用1次,若有幽门杆菌感染者,给予相应药物对症治疗。

1.3.2 观察组 给予患者黄芪建中汤治疗,药包的主要成分包括:生姜9 g、黄芪20 g、桂枝9 g、白芍18 g、饴糖30 g、炙甘草6 g、大枣6枚,使用温水煮开,小火煎至200 mL,每日分早晚2次温服。腹痛严重的患者,可增加高良姜及佛手;反酸严重的患者,可增加海螵蛸及贝母;乏力的患者,可增加制附子。

两组患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期间辛辣饮食要适量,戒烟、戒酒,适当运动。

1.4 观察指标 ①中医症候积分包括上腹部痞满、泛恶欲吐,嗳气返酸、隐痛呃逆及饥不欲食等症状,采用0~3分制,0分表示无症状,1分表示轻度,2分表示中度,3分表示重度,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②临床疗效评定标准[9]如下。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有效:证候积分减少31%~69%,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显效:症候积分减少71%~95%,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痊愈:症候积分减少>95%,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消失。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眩晕、瘙痒、皮疹及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症候积分 研究对象治疗前在中医症候积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相比,观察组显著较低(P<0.05)。见表2。

表2 中医症候积分(分,)

表2 中医症候积分(分,)

2.2 疗效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4.62%)相比,观察组(97.44%)显著较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对比

2.3 不良反应情况 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95%)相比,观察组(2.56%)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3 讨 论

慢性胃炎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病情发展慢且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该种疾病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最典型的因素为幽门螺杆菌,其黏附在胃黏膜上,分泌出大量的氧化酶及尿素酶,尿毒酶保护细菌的生长,使得细菌不断繁殖,并免受胃酸的影响,进而导致胃酸水平增加,局部炎性反应得以加重[10-11]。临床常采用西药加以治疗,如抗菌药物或制造泵抑制剂,但停药后易复发,长时间治疗会增加抗药性。

慢性胃炎属中医的“痞满”“胃脘痛”等范畴,脾胃虚寒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型。中医学理论认为慢性肺炎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2]:外感六淫、饮食伤胃、内伤七情、脾胃虚寒。脾胃虚弱导致的慢性胃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胃院隐痛、食后胀满;恶心呕吐、反酸嗳气;脉象沉细、舌苔薄白;消瘦、倦怠;便秘或便溏等。中医认为该病多因素体不足,或肾阳不足,或肝郁气滞,横逆犯胃等因素所致,治疗根本在于健脾益气、振奋胃阳、消除虚寒。脾胃虚寒证为中医病证名,是指因身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致脾阳不足,则寒自内生,胃失温养,脾失统摄所表现出来的胃痛隐隐,或便血,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一类病证。脾胃虚寒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脾气虚主要症状: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脏白;脾阳虚主要症状: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症状: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症状: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脾胃虚寒证证候分类:主症分为:①胃脘胀满或隐痛。②胃部喜按或喜暖。次症分为:①食少纳呆。②大便稀溏。③倦怠乏力。④气短懒言。⑤食后脘闷。⑥舌质淡,脉细弱。常见病症及临床表现如下。①胃痛:临床表现有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②便血:临床表现有便血紫暗,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无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中医认为,现代人大多数慢性、难愈疾病多与寒有关。脾胃虚寒主要是由外感寒邪、脾胃虚弱导致,其中素体阳虚、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复感寒邪为发病之标,导致脾胃运化及升降失司,引发胃脘疼痛、反酸、纳差、畏寒等症状。《杂病源流犀烛》在胃痛篇中记载:胃痛……虚则著而为病。《金匮要略》中明确指出:四季脾旺不受邪。强调脾健则最不易受内外邪的干扰而发病。若因久病迁延不愈、或劳倦纵欲太过、或年老体虚等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则脾气无法升清,胃气难以降浊,运化失权日久致胃失濡养而出现本病。正如《黄帝内经》云: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李东垣也指出:脾胃久虚之人,多食寒,则胃中胀满,或脏寒生满痛。均说明脾胃虚弱是邪气乘虚而入致病的重要原因。脾胃虚弱者,最怕寒冷,就非常容易引起腹部着凉,导致胃痛、腹泻的发生。进入冬季,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下降,很多人的脾胃处于疲劳状态,此时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此外,冬季气候由热转凉,昼夜温差较大,倘若稍不注意腹部的保暖,胃腑一时难以适应,寒邪直入胃腑、气机阻滞、寒凝经络,气血不能正常循行,胃腑和降之性受碍,导致原有的慢性胃炎,因病复发。从而出现脘腹胀痛、呕吐纳呆、食欲缺乏等临床表现。现代医学证明,炎性病变的胃黏膜对寒冷刺激格外敏感,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增加,胃蠕动亢奋甚至痉挛。脾胃虚寒型胃炎主要是以素体阳虚、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复感寒邪为发病之标,导致脾胃运化及升降失司,引发胃脘疼痛、反酸、纳差、畏寒等症状,因此,临床辨证多属脾胃虚寒证,治疗当以温中散寒、健脾助运等为主。黄芪建中汤和理中汤均源自《金匮要略》,是治疗脾胃虚寒证的名方,全方共奏健脾温阳,温中和胃之效,助脾阳升、胃健运、寒邪除,使得诸证消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可抗炎、调节免疫、调整胃肠激素分泌,提升胃黏膜的抗病和修复能力,加快胃黏膜炎症的消退。笔者针对该病的病机,以温中健脾,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疗法,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该病。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治疗前在中医症候积分上无显著差异(P>0.0 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黄芪建中汤来自《金匮要略》,为小建中汤加黄芪而成,是医圣张仲景所创,具有益气生血、健脾养胃的功效。其中黄芪可健脾胃、补气血;饴糖具有止痛、补脾胃的作用;桂枝具有温阳化气的作用,白芍可养血补血,柔肝止痛:大枣及甘草具有补脾胃的作用,生姜具有滋养脾胃的作用,联合使用,达到和胃止痛、健脾益气的功效。本研究中经过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的患者,其上腹部痞满、泛恶欲吐,嗳气返酸、隐痛呃逆及饥不欲食症状得以显著改善,且不良反应较少,说明该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疗效。

综上所述,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采取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小,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症候胃痛黄芪
更正说明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艾灸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治疗干预效果观察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胃痛嗷嗷叫,“梁丘穴”是良药
四逆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黄芪是个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