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取CT以及MRI诊断的意义

2022-09-21刘长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24期
关键词:终板椎间盘腰椎间盘

刘长春

(大连市友谊医院影像科,辽宁 大连 116001)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一系列综合征简称,存在沿神经分布的肌肉或皮肤疼痛、马尾神经无力或麻木等症状,这些症状由患者疾病椎间盘的刺激或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所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老年群体和特定职业群体中高度流行,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导致残疾,增加患者经济和心理负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因是跌伤、剧烈扭转和不适当的运动,导致患者腰部气血循环不良、阻塞和淤血,从而导致疼痛[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临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现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或体征,同时结合MRI和CT作为辅助影像检查做出正确的诊断。随着科技的发展,CT已成为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2],具有图像清晰和扫描点快等优点,可用于一系列疾病的辅助检查。腰椎间盘MRI扫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检查和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其可直接显现病变的组织结构且价格低廉,可作为辅助检查类型的首选[3]。随着目前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关临床应用实践的积累,CT和MRI技术在医学诊断和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两种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差异,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表现出各自的特点。鉴于此,笔者在关节检查的基础上,以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MRI和双排螺旋CT扫描,并分析MRI和CT单次检查和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辽宁省大连市友谊医院影像科进行检查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体质量64.5~81.4 kg,平均体质量(72.40±4.30)kg;身高164~185 cm,平均身高(174.60±3.50)cm;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61.50±3.20)岁;体质量指数24.4~27.4 kg/m2;病程1.3~3.3年,平均病程(2.4±0.200)年。试验组40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体质量73.5~88.7 kg,平均体质量(81.50±4.70)kg;身高165~186 cm,平均身高(175.70±3.50)cm;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42.10±3.20)岁;体质量指数24.2~29.3 kg/m2;病程1.40~2.30年,平均病程(1.80±0.20)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及病程等基础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临床诊断被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病程>1年,性别不限,年龄20~80岁;神志清醒并能配合。排除标准:骨占位病变者;患有精神病者;不符合纳入标准;病情严重,需要手术治疗;合并严重的内外部疾病,如凝血功能异常和糖尿病患者。

1.3 方法 ①CT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双排螺旋CT机检查。相关设备参数设定为管电压125 kV,管电流255 mA,扫描层厚0.9 mm。患者需在设备扫描床上保持正确的仰卧位。患者体位稳定后,检查者在定位图上设置扫描线,依次扫描L1~2、L2~3、L3~4、L4~5及S1。在扫描过程中,检查人员应仔细观察和记录椎间盘各部位的形态和病理变化。②MRI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用MRI检查仪检查,要求患者在设备扫描床上保持正确的仰卧位。在患者体位稳定后开始扫描。在扫描过程中应遵循以下顺序:SAG T1WI、T2WI、FAS T2WI和TRA T2WI。在扫描时,记录和分析患者椎间盘各部位的信号反馈,全面了解和掌握疾病的局部情况,并详细记录。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钙化、椎间盘变性、脊髓变形和神经根受压检出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临床钙化检出率高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椎间盘变性、脊髓变形和神经根受压的临床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钙化、椎间盘变性、脊髓变形和神经根受压检出率对比[n(%)]

3 讨论

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我国临床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其身体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保护不足,长期以来造成腰椎过度劳损,加速患者的腰椎间盘退变,导致患者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年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流行病学公布的调查结果,中青年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变位置是患者腰椎第四、五段之间的椎间盘,和患者腰椎第五段和骶骨第一段之间的椎间盘。不仅如此,研究表明,人群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发病率为2.22%~3.21%,对35岁以上人群,该病临床发病率的研究表明,男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约为4.52%,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为2.4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患者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慢性劳损导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是对人们整体健康水平的重大挑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发生原因为外伤[3]。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的老龄化趋势明显。而且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长期的办公室工作导致患者腰椎持续承受负荷;高糖高脂饮食导致肥胖,体质量增加对腰椎有不利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最常见的骨科疾病。有调查显示,普通人群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为1.21%~3.29%,并且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且该病多与与职业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患者椎间盘劳损等外部原因引起的脊神经刺激,最终导致患者出现临床疼痛等症状,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可能进一步加重,增加后续治疗的难度。因此,及时有效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目前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西医的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中医的针灸、按摩。在治疗过程中,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费用相对较大,并且治疗后可能会有一些后遗症。与手术治疗相比,功能训练和中医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无创伤、无后遗症、治疗费用低,易于被人们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人的影响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也是心理上的折磨,其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无形中增加了个人和社会的负担。这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椎间盘的解剖结构由髓核、终板和纤维环组成,其中髓核的生理功能可以缓冲压力,纤维环的纵向受压缩能力很强,但反复扭转很容易导致纤维环撕裂,纤维环依赖终板进行物质交换。已经证明,椎间盘由软骨终板提供营养,其没有血管和神经,因此损伤后很难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腰椎间盘凸出症的病因复杂,存在一些争议。主要观点如下:①椎间盘退变是椎间盘老化的慢性过程,是腰痛的最常见原因,由于其没有神经和血管,营养输送取决于终板扩散。椎间盘有两种主要的营养途径:纤维环途径和终板途径。纤维环途径主要基于表面血管的扩散,终板途径通过骨髓腔血窦软骨终板途径扩散到椎间盘、营养纤维环内层和髓核。终板的微血管可以在婴儿期跨越椎间盘的终板、髓核和纤维环,并直接为椎间盘提供营养。成人椎间盘的转换主要是直立状态下的机械力,造成软骨板两侧的压力,引起渗透压的变化从而引起物质交换。在运动过程中,纤维环、髓核和椎间盘终板将产生较大的浓度差异,进一步促进相关物质的转化。同时,软骨终板具有高承载的特点,起到缓冲压力、保护屏障、支持身体正常营养和代谢的作用。椎体终板是主要的营养供给途径,医学研究认为,由于缺乏营养,软骨终板的退化导致细胞自噬的激活。最近的研究认为,雌激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减少椎间盘细胞的凋亡,包括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和蛋白酶以减少细胞溶解、减少氧化损伤和促进自噬等。绝经后妇女雌激素的减少可能是老年妇女腰椎间盘突出症高发病率的原因之一。②机械压缩理论,功能良好的椎间盘有助于脊柱的运动和灵活性,但易受损伤和形态变化影响,在原有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创伤和慢性损伤进一步加速了椎间盘退变。在本研究中,正常L4椎间盘在负重、前屈和扭转过程中各区域的应力不一致,纤维环的应力增加,更容易受损。因此,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弯腰或长期坐着工作的病史。在一项研究中,人们认为高体质量指数会导致椎间盘负荷过大,从而促进椎间盘退变。③无菌性炎症理论,在一些患者临床上,影像学显示髓核突出严重,但症状不严重,表明腰椎间盘突出并非完全由机械压迫引起。突出的椎间盘是人体的生化或免疫刺激,并导致患者出现疾病。在某些研究中,退变椎间盘终板中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导致终板微血管密度降低,病变的炎性物质难以吸收,从而影响椎间盘疾病的进程。退行性终板会影响椎间盘对炎症物质的再吸收,椎间盘中会出现巨噬细胞浸润,这使得临床症状难以缓解。对症治疗对患者的早期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技术主要有X线、CT和MRI等。X线在临床应用中有明显的局限性,并不可避免的会损伤患者细胞的内部结构[6]。X线特别是能对细胞内的遗传分子产生不可逆转的终身损伤。一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分析结果显示,约61%的患者与使用医用X线有关[7]。在男性患者中,进行X线检查最大的临床风险是诱发膀胱癌等泌尿系统疾病,在女性患者中进行X线检查最大的临床风险是诱发肺癌和结肠癌。因此X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中很难发挥作用[8]。因此,CT和MRI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CT和MRI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其中在使用CT检查时,身体可被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包围,在操作过程中身体被逐个扫描,CT具有扫描速度快和图像清晰等特点[9]。CT诊断技术的临床优势是能够对病变组织和局部区域进行详细和诊断,检查费用较低。CT检查技术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即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检查过程中无法检查椎间盘分离及相关组织情况,且患者在检查实施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影响。MRI是临床常用的比CT技术更先进的技术,属于一种断层成像技术[10]。利用断层成像技术可对人体获得的电磁信号进行分析,并对信号进行重构来形成患者的相关信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MRI技术与CT技术相比可显示一定空间内某些物理量的分布,并在临床技术上有一些共同点,同时MRI技术也可以得到任意方向的断层图像和三维人体图像,甚至四维空间谱分布图。MRI技术可对患者局部病灶进行全面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间盘的位置和体位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有助于发现CT无法发现的椎间盘真空图像和椎间盘分离情况。另外,相关患者在接受MRI技术检查的过程中与CT技术相比可不受辐射的影响,但MRI的治疗费用相对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临床钙化检出率高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椎间盘变性、脊髓变形和神经根受压的临床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来说,采取CT联合MRI影像检验的效果较好,可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各种症状的检出率。

猜你喜欢

终板椎间盘腰椎间盘
CT参数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情的价值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腰痛,不可忽视终板炎
经皮终板复位螺钉技术在A3型胸腰椎骨折经皮内固定术的应用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半躺姿势最伤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