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医患共享决策模式为基础的干预方案在糖尿病酮症患者中的应用

2022-09-07王慧芬孔笑晓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7期
关键词:酮症医患决策

徐 霞,王慧芬,孔笑晓

(巨野县人民医院 山东巨野274900)

糖尿病属于一类代谢病,主要特征是血糖升高超过正常范围。而糖尿病酮症(DK)是该类患者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其糖代谢水平不断下降,机体不能对葡萄糖进行有效利用,进而转变从脂肪中吸收能量,脂肪在肝脏内经过β氧化生成酮体,大量酮体于机体中蓄积超出正常水平,最终引起DK[1]。DK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呼气时存在烂苹果味等。DK患者能否做好自身管理工作和疗效紧密相关,DK的预防和控制需要从能够控制的诱因着手,协助患者建立有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从而进行良好管理[2]。当前,有关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报道是围绕初次诊断为糖尿病、老年人及青年群体,有关DK干预措施的文献依旧较少。医患共享决策(SDM)是医患双方共同进行诊疗决策,将诊疗方案与患者喜好、需求及价值观结合,达到医患之间充分沟通,共同制订医疗决策的目的[3]。与传统模式存在差异的是,SDM重视医患双方之间的合作,对患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予以尊重,能改善遵医行为,提升其疗效[4]。SDM已被应用到提高护理质量和改善医患关系等领域中,但仍然处在局部应用阶段,特别是SDM模式在DK患者中的应用鲜有报道。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1日,我们对收治的51例DK患者实施以SDM为基础的干预方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收治的102例DK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内科学》第9版[5]中疾病确诊标准者;②血酮体或者尿酮体检测结果呈阳性者;③年龄≥18岁者;④非初次诊断为糖尿病者;⑤交流及沟通能力均正常,可配合完成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存在视网膜病变或者肾病等糖尿病有关严重并发症者;②外伤、脑梗死、心肌梗死使机体出现应激反应者;③妊娠期糖尿病者;④生活无法自理者;⑤预估寿命较短者;⑥拒绝或者中途退出本研究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30~68(43.15±10.26)岁;糖尿病分型:1型14例,2型37例;病程1~15(9.25±2.40)年。观察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32~70(43.34±10.15)年;糖尿病分型:1型15例,2型36例;病程1~16(9.38±2.2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取得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联用或者不联用口服降糖药,制订具体方案,调整需要遵循有关指南,由同1名医生进行负责。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干预方案,由护士通过口头健康教育、分发手册等形式进行干预,对酮症未得到纠正者,应指导其增加口服补液量,合理制订饮食方案,要求患者规范饮食;在纠正酮症后,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涉及饮食、运动及用药3个方面)、低血糖预防、并发症护理等;应每周开展3次有关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分别在每周一、周三及周五,单次时间1 h,分别为糖尿病有关饮食方案科普、运动方法科普、胰岛素注射和糖尿病足护理;在出院前1~2 d,向患者普及DK识别和处理方法、如何规范进行胰岛素注射和血糖自我监测方法等;出院后第1、3、6个月返院接受随访,对存在疑问之处,及时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与医护人员进行联系。

1.2.2 观察组 开展以SDM为基础的干预方案,具体如下。①建立干预团队:成员包含2名内分泌医生、3名疾病专科护士和1名营养师,其中医生负责DK患者治疗方案制订、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调整;营养师提供饮食方面的指导;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谈、非饮食和治疗外的其他决策指导,并做好各项工作安排;组内成员经查阅资料文献、讨论、联合患者实际及自身经验等制订最终的干预方案;在实施方案前,应预先对组内成员开展培训,培训涉及理论方面培训、内部研讨会及双向沟通方法培训。②明确决策有关需求:护士经过一对一交谈确定患者在决策方面的需求,采用评估单开展评估,将患者决策需求评估结果作为依据开展分析,同时结合决策需求拟定个体化方案。评估单共涵盖8个分版块,如DK有关决策:监测酮体具体时机、饮食、胰岛素、就医等;饮食决策:每日三餐食物具体分配方式、如何选取水果及营养物质、特殊时期如何选取饮食等;运动决策:涉及运动期间的方案、时机和效果;治疗决策:控糖药物的使用剂量有关调整方法、结合饮食调整胰岛素、特殊阶段降糖药调整;应急处理决策: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应激事件的具体应对措施、自身情绪的调整方法;足部护理决策;血糖过高或者过低的应对决策;自我监测有关决策。③提供决策方案:目的在于使患者拥有更多选择,同时清晰认知每类方案;团队成员结合患者决策需求,与自身经验、有关指南相结合提供几项适宜方案以便患者选取,同时详细说明各类方案的利弊端。④决策指导:为顺利形成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的决策方案,应尊重患者决策自主权,指导患者选择方案,制订最终方案。⑤效果评定:为评定共享决策取得的效果,经共享决策效果有关评估单开展效果评定,涉及患者满意度、最终方案可行性和下次共享决策预约3个方面。两组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血糖水平: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对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进行检测。②自我管理行为: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使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6)[6]评估两组自我管理行为,涉及饮食、运动、治疗依从性、足部管理和血糖监测等维度,结合患者过去1周对各个管理项目的关注天数进行计分,最终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佳。③护理满意度:采取自行制作的调查表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涉及护理方案、护理技术、医患沟通及护理态度等项目,各项分数0~25分,总分100分,最终得分≥90分为满意,80~89分为一般,<8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SDSCA-6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DSCA-6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3。

2.4 两组酮症再发率比较 观察组酮症再发率为1.96%(1/51),对照组为15.69%(8/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1,P=0.015)。

3 讨论

由于糖尿病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有紧密联系。伴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出现糖尿病越来越多,且发病年龄不断提前,已对人们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7]。若患者病情控制不佳会引起一系列慢性并发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DK属于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DK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会影响其健康行为及血糖控制水平[8]。目前,有关DK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依旧面临缺乏系统性、规范性、个体化、与患者需求相脱节等多种问题,教育管理的效果不够理想[9]。有学者认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需要依据“将患者作为中心及个体化”的原则,医患双方建立合作的关系,通过多类形式整合管理知识及技能,为临床决策提供指导作用[10]。

FBG、2 hPG可提供某个时间机体血糖值,然而受饮食、心理状态、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每日机体血糖值均可产生波动[11]。HbA1c是衡量长期血糖状态的金标准,能反映以往2~3个月的血糖平均值[12]。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6个月,两组HbA1c、FBG及2 hPG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以SDM模式为基础开展干预能控制血糖值,与杨蕾等[13]研究结果一致。考虑原因是采取SDM模式能使患者有机会参加到决策过程中,深入掌握病情,同时自主选取方案,才能充满信心,落实到行动中,稳定血糖。

做好自我管理可改善血糖值,相反,无法管理自身行为会加快糖尿病和并发症继续发展[14]。有研究表明,当前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管理不太理想[1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两组SDSCA-6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以SDM模式为基础开展干预能使患者做好管理工作。分析原因是经医患间良好互动可提升患者知识水平,增强血糖控制的自信心,从而使其管理行为向着良好方向转变。

护理满意度能反映患者对护理模式的认可度。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采取以SDM模式为基础的干预方案能提升DK患者满意度。分析原因:在干预过程中,对患者决策自主权予以充分尊重,能使其有机会选取更倾向的决策方案,与实际需求更符合,因此,得到患者的认可度更高。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酮症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取以SDM模式为基础的干预方案能降低DK患者的酮症再发率。原因可能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更佳、病情控制更理想有关。采取以SDM模式为基础的干预方案主要有以下优点:①与患者需求充分贴合。将决策指导当作切入点,避免一味灌输式教育,经针对性访谈了解患者内在需求,引导其深入获得疾病有关知识,使其追求更高的目标,有助于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②系统性和规范性。拟定干预方案将SDM模式作为基础,能使干预措施更具系统性和规范性,有助于提升干预效果。③个体性及人性化。SDM模式对价值观、偏好较重视,能将不同患者面临的各类实际问题妥善解决,有助于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对DK患者开展以SDM模式为基础的干预方案护理效果显著,能控制其血糖水平,改善自我管理行为,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酮症再发率。但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例如纳入样本数少,同时干预时间较短仅为6个月,未对两组开展远期随访,因此,还需未来进行大样本、长时间、随机对照研究,深入分析以SDM模式为基础干预方案对DK患者的远期效果,从而为临床开展实践工作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酮症医患决策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26例抢救护理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糖友腹痛不止?警惕酮症酸中毒
心肌酶谱与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决策大数据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