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知网数据库下的叙事护理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22-09-07韩相宇宋洪梅张翰之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7期
关键词:发文文献护理

韩相宇,宋洪梅,张翰之,王 佳*

(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山东济南250021;2.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

叙事在护理行业兴起之初就存在于护理领域,但对其关注和研究较少。2001年Charon[1]提出叙事医学,即具备叙事能力的医生开展有效的人道医疗实践活动,让医生进入患者角色。2013年姜安丽[2]借鉴叙事医学理念及其理论实践研究成果,提出“叙事护理”概念,即具有叙事护理能力的护士开展的一种见证、理解、体验和回应患者疾苦境遇的护理实践模式。在整体护理观的引领、指导下,叙事护理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护理人员积极实践叙事护理,更加关注患者“身体-心理-社会-精神”需求,倾听患者故事,发现护理要点,继而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现对中国知网收录的叙事护理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和计量分析,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做信息支持。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文献检索与筛选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采用专业检索,文献发表时间止于2022年1月31日,输入“SU=叙事护理”检索得到494条结果,输入“SU=叙事医学and AB=护理”得到142条结果,通过阅读摘要、全文排除学位论文、会议通知、会议论文、征文通知及与叙事研究不相关的文献。经筛选后最终纳入以叙事护理为研究主题的文献407篇。

1.2 文献统计分析 筛检后的研究文献经全文阅读后提取文献信息资料,指标包括论文题目、发表时间、发表期刊、作者、作者单位、研究类型、研究内容和关键词等。将检索文献导入NoteExpress,应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录入、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发表年份及数量分析 407篇叙事护理研究文献的各年份发表相关文献量见图1。发表时间最早见于2006年,王磊等[3]就叙事研究相关概念、特征、程序发表的文献,特别是叙事研究对护理的意义,如发展护理知识、促进护理实践、实现护理目标等内容进行了探讨。相关文献发文数量自2017年开始逐年增加,其中2020年呈现大幅度增长。

图1 叙事护理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

2.2 发表期刊分析 纳入的407篇文献发表于135种期刊,平均每种期刊发文数量2.97篇。发文篇数排名前10名的期刊名称如表1所示。依据北京大学图书馆2020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九版)确定的护理类核心期刊目录,核心期刊的发文数量为59篇,仅占文献总量的14.50%。

表1 发文前10名的护理期刊

2.3 作者单位及机构分析 根据作者所在地区进行统计,本研究纳入文献分布于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发文作者单位较分散,排名前10名的单位及机构详见表2。其中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1篇)、中国石油中心医院(11篇)研究成果较为突出。纳入的文献共涉及作者1176名,其中94篇文献为作者独立完成,313篇文献由2名及以上作者合作完成,合著率为76.9%;合著文献作者最多为9名。以第一作者统计,其中有2名作者发文4篇,1名作者发文3篇,13名作者发文2篇。

表2 排名前10名的作者单位及机构

2.4 文献研究类型分析 根据研究类型将纳入文献分类,407篇文献可分为试验性研究、调查性研究、综述、Meta分析、质性研究、经验总结、个案报道及其他8类。其中试验性研究进一步分为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两类,其他包括叙事护理的相关量表设计、课程体系构建、文献计量学分析等。文献类型、文献数量详见表3。

表3 叙事护理文献类型及数量

2.5 研究内容分析 通过分析407篇文献摘要及全文,依研究内容将文献归类为叙事护理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叙事护理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信行现状及叙事能力的培养、叙事护理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等。其中叙事护理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方向文献最多,干预对象包括肿瘤患者、老年患者、精神疾病患者等容易出现又普遍存在心理困扰、负性情绪的人群,涉及肿瘤患者127篇(31.20%)、老年患者56篇(13.75%),妇产科患者22篇(5.41%)、精神疾病患者16篇(3.93%)、儿童患者13篇(3.19%)、糖尿病患者8篇(1.96%)。

2.6 关键词分析 在阅读、分析406篇文献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提供的关键词进行整理、分析、合并同义词,采用频次最多的前15个关键词(详见表4),代表叙事护理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

表4 叙事护理高频关键词

3 讨论

3.1 叙事护理文献数量大幅度增长 我国叙事护理发展时间较晚,第1篇相关文献发表于2006年[3]。之后10年间发文数量仅有12篇,2017年起发文数量开始逐年增长,2020年发文量大幅度增长,近2年共267篇(占总纳入文献的65.60%),说明叙事护理已受到更多研究者的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向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的转变,全方位护理、整体护理日益成为主流,后现代心理学叙事治疗渗透到临床护理的相关领域,叙事护理模式与方法越来越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相关文献在护理类核心期刊的发文量共59篇,仅占总文献量的14.50%。核心期刊包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被引率高,刊文质量高,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有文献数据表明叙事护理研究虽然快速增多,但研究水平和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加强。

3.2 作者机构较分散,合著文献多于独著 对纳入的文献所在地域及机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机构叙事护理的发展状况。按照文献作者所在地域统计表明,407篇文献分布于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发文较多的省份有河南省、江苏省和广东省。作者机构较分散,医院是该领域主要研究阵地。发文量>5篇的有7家机构,共发文55篇(占文献总量的13.51%)。其中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1篇)、中国石油中心医院(11篇)研究成果较为突出。可能与单位的相关政策、科研氛围有关,加之护理管理者支持、学术带头人引领,接触到叙事护理较早,因而在临床实践中产出较多研究成果。407篇文献共涉及作者1176名,其中94篇(占23.10%)文献由独立作者完成,313篇(占76.90%)文献由2名及以上作者合作完成,合著作者最多为9人。41篇(10.07%)文献由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合作完成,合作多局限于同一地区,另有16篇(3.93%)合著作者为跨城市合作。研究者跨地区跨机构合作交流不仅是护理研究内容的合作,更是一种观念和思路的沟通和交流;不仅有助于推动护理研究,还能够取长补短,推动护理科研跨越式发展。

3.3 叙事护理研究类型多样,研究深度有待挖掘 根据研究类型分析,纳入的407篇文献中试验性研究285篇,其中随机对照试验192篇(47.17%),非随机对照试验93篇(22.85%)。随机对照试验需遵循3个基本原则,即设置对照组、样本随机化分组、盲法试验。大多数文献采用随机数字抽样法,但分组方法描述不详细,只有两篇文献采用双盲随机抽样法。样本量≤50例论文12篇,51~100例118篇,101~150例46篇,≥151例16篇。总体上样本量偏小,今后应继续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挖掘研究深度,推动临床护理实践。研究者对叙事护理的研究逐渐由关注层面转向干预层面,通过叙事护理的五大核心技术即外化、解构、改写、外部见证人、治疗文件等进行临床干预,充分倾听、吸收、解释患者的故事并做出恰当回应,以改善患者情感体验、提升护患关系。同时,相关研究采用、借鉴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患者满意度等工具,通过叙事护理研究相关结局、患者体验和感受等相关指标评价实施效果,尚缺乏针对叙事能力进行测量的工具和针对性评价叙事护理实施效果的工具。今后可考虑根据叙事护理特点开发针对性强的评价工具,为进一步深入评价研究和实施效果提供可靠依据。在叙事护理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信行现状及叙事能力的培养、叙事护理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等也开始受到重视[4-6]。在叙事护理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倾听患者叙述,见证、理解并做出回应,是顺利、成功实践叙事护理的决定因素之一。相对于叙事护理较快发展,存在护理人员叙事能力相对不足、叙事护理人才不足、护理人员开展叙事护理时间场所受限等问题。侯佳坤等[4]对临床护士横断面调查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临床护士医学叙事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叙事护理知晓程度和同事关怀程度。在护理教学和实践中,引入叙事医学、叙事护理模式,通过创设叙事情景、讨论叙事情景、撰写平行日记等提升护理人员叙事护理认知水平、叙事护理相关知识技能水平、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等专业技能。姜安丽[2]团队对叙事护理课程体系构建的报道最多,相对系统和完善,团队提出的叙事护理教育法有效提高护理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于海容等[5]基于泰勒目标模式构建叙事护理课程知识体系,包括绪论、关注、隐喻、同理、反思、回应、情绪管理等7个模块,在护理教学实验研究中取得良好效果。张淑等[6]创设模拟情境,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对临床护士进行叙事护理培训,利用医学叙事能力量表和反馈调查表进行的效果评价表明接受培训护士的叙事护理能力显著提高。今后应继续强化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实习期间及临床护理人员叙事护理能力的教育、培训。

3.4 叙事护理研究热点创新与突破 关键词是文献检索的重要标识,是论文主题的高度概括,反映文章的核心和精髓,揭示研究领域的高频研究内容、研究者关注的研究热点。关键词出现频次排在前三位的是叙事护理、焦虑、抑郁。作为心理层面的护理干预,叙事可以帮助患者宣泄和释放情绪,转变自我认知,修复心理创伤。确定某一特定主题、进行一对一访谈的主题访谈方式,在癌症患者中尤为适用。刘静等[7]对放疗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为期8周、每周2次的一对一个体干预,效果良好,减轻患者的病耻感及肿瘤相关性疲劳,激发患者积极力量和正向认同,提升生活质量。在叙事护理的不断实践中,诸多信息化元素的引入促进了多元化干预方式的发展和应用。陈慧廷等[8]倾听患者故事,拍摄个性化短视频以方便患者随时观看,弥补了护士与门诊患者接触时间短的缺陷,通过回馈性访谈促进其良好行为形成。朱继萍等[9]在开展护理延伸服务时,将云门诊与叙事对话相结合,重构膀胱癌泌尿造口患者对自我形象改变的认知,提升回归社会自信心。姜春等[10]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五步式叙事护理,将收集、整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叙事素材编辑拍摄成情景剧视频,通过微信群、QQ群推送给家长、患儿观看,举办病友会,邀请在院患儿参与叙事故事情景剧演出。实践表明患儿接受五步式叙事护理,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改善,患儿和家长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

多样化的叙事题材的开发、互联网叙事载体的利用及叙事医学与循证护理、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模式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11]。研究者在叙事护理的实施中,将叙事护理运用到缓解临床护士的职业倦怠中,干预角色的延伸扩展也成为研究热点。护士不仅是实施者,也转变成为受益者。通过叙事护理学习培训、典型成功案例分享,缓解护士自身情感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12]。叙事护理以患者为主体,将主动改善的权力交予患者,护士在倾听、回应中进入患者故事,通过了解患者的体验经历及与患者沟通、建立护患互信,引导患者叙事、疏泄情绪、感受关怀温暖,推动护患友好和谐相处,同时启发患者发现自身潜在力量、改变患者自我认同,以促进疾病预后和康复。叙事护理结合了心理治疗与护理实践,重视患者心理健康、精神生活、社会交往和社会支持等人文关怀,实现了医学与人文属性的统一,有利于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叙事护理已发展为护理研究和应用的新方向,并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向深度和广度扩展。本研究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对我国叙事护理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处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发文文献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