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长因子配合湿性敷料以及护理干预对促进慢性伤口愈合的效果

2022-09-06花,王

北方药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创口换药生长因子

杨 花,王 明

(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慢性伤口指的是人体的伤口持续时间已超过6周的情况,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自身是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因此多数非大型伤口在进行一定的处理后,会在较短的时候内完成自我愈合。但如果患者自身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携带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其就会对患者患者的伤口愈合造成一定的阻碍,进而导致各类细菌侵袭感染,同时慢性伤口的愈合问题还会对患者自身的疾病治疗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的可导致患者截肢,甚至死亡[13]。慢性伤口之所以愈合困难,一般是因为患者存在高血糖、循环异常以及其他异常等因素,患者自身机体素质较差,自身修复相关因子分泌不足,尤其是胶原蛋白,即使对创口进行适宜的包扎,患者的创口仍然愈合缓慢。因此选取合适的修复材料,对于患者具有重要价值,菌创面修复敷料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修复辅料,其在多种损伤创口的愈合中具有显著价值。但是由于慢性伤口类患者自身其他疾病对于循环的影响,使得该材料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欠佳,因此临床上如何促进该类患者的伤口愈合极为重要,生长因子是当下理想的促进创面自我修复的药物,而湿性敷料则能够明显的降低细胞脱水或死亡的情况,加快患处血管的自然生成。本文基于此探讨在慢性伤口患者的干预中应用生长因子配合湿性敷料对患者的伤口愈合的影响,以期为其在临床的联合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存在慢性伤口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的年龄最小为46周岁,最大为77周岁,其中女性为18例,男性则是17例,平均年龄为(58.14±3.67);在参照组中年龄最小为47周岁,最大为76周岁,其中女性为17例,男性则是18例,平均年龄为(57.63±3.9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规则:①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符合慢性伤口的临床诊断标准;③认知功能正常,可配合治疗。排除规则:①精神疾病患者,其他重症疾病患者;②患者的伤口持续时间<6周。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湿性敷料干预:(1)在患者入院后对其创面情况进行仔细判断,对影响患者的伤口愈合原因进行分析,对原发病进行干预。(2)抗感染治疗,对于溃烂已经发病时间超过1周的患者,需要采集患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确认患者的感染菌以及感染菌的耐药情况,依据药敏实验的结果选择抗感染治疗药物。(3)对患者的创面实施常规的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实施常规的清创,对创面坏死或溃烂部位的组织予以清理,然后实施常规的消毒,期间配合科学的护理操作。(4)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根据创面的大小和形状修剪合适的负压海绵敷料,将填塞有胶原蛋白的创面全被覆盖(至少超过填塞面1cm),余所有创面均需要使用负压海绵敷料充分覆盖,半透膜覆盖面积至少要超过负压海绵敷料3cm,将引流管连接负压装置,引流管避免直接压迫皮肤表面。开放负压,观察负压海绵敷料是否收缩,半透膜是否密闭性良好,负压机器提供的压力参数设定一般80~120mmHg,常用周期设定为工作5min,停止2min。连续2周,期间更换1次负压敷料,该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分泌物量,较多者应当及时予以处理,继续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1周,2周后拆除负压装置,观察其创面是否愈合,未愈合者根据创面情况选用新型敷料或继续清洗消毒进一步处理,促进上皮爬行,直至创面愈合。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涂抹生长因子,即患者的伤口恢复至红期后,在敷贴湿性敷料之前对其进行生长因子涂抹,然后再在外层敷贴湿性敷料。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恢复情况,在常规的7/10/14/21d换药时以及治疗前对患者的伤口面积进行测量,以判断患者的创面恢复情况。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信息,即创面愈合时间、伤口换药次数、伤口换药间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依据患者的创口改善情况评定患者的干预效果,将其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干预有效率=有效人数/总例数*100%。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指标,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采晨起空腹静脉血,行离心后取上层清液置于-80℃低温保存,然后行酶联吸附试验测定上述指标,仪器为岛津CL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由长沙达尔锋生物技术提供。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创面恢复情况

由表1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在干预前的创面面积与参照组并无差异,两组患者在干预后创面均出现了明显的缩小,但是实验组患者的缩小情况明显理想于参照组(P<0.05)。

表1 两组创面恢复情况比较(cm2)

2.2 比较两组手术信息

由表2数据可知,实验组病人的换药次数、换药间隔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

表2 两组手术信息的比较

2.3 比较两组临床干预效果

由表3数据可知,实验组病人的干预有效率97.14%高于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2.86%,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4 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P、TNF-α、IL-6低于参照组,IL-10高于参照组(P<0.05),详情见表4。

表4 两组在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慢性伤口属于特殊的一种疾病,多是因为其他疾病或者生理因素导致患者自身的机体促伤口恢复的能力出现了障碍,进而使得创面迟迟不愈合。而暴露的创面势必会给患者造成的巨大的痛苦,且可能会伴随较大的感染风险,因此对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干预,促进其的恢复是极有必要的[3-4]。

湿性敷料属于临床上常用的促创伤恢复材料,其具备理想的效果,能够为患者的伤口营造一个湿润的环境,其其还具备极强的抑菌性,能够促进患者创面的肉芽进行自我生长。而且使用该敷料还能够避免在药物跟换过程中对患者创面造成的巨大刺激,降低患者的不适感。但是其的恢复速度依然较慢,医学界认为需要对其实施必要的干预[5-6]。生长因子是人体自我促进肉芽生长的一种物质,创面修复速度过缓的患者多是因为该因子的分泌出现了异常。故本研究直接将其联合湿性敷料用于的患者的护理干预。从最终的结果观察,实施联用的实验组患者的恢复速度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表明其的联用具有理想的作用效果,而且联合生长因子能够快速的抑制患者的创面的持续渗液以及其他不良情况,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换药次数,从而改善患者因为换药而出现的不适情况,进而再次促进恢复。使用富含生长因子的辅料对创口进行填塞,可以有效弥补原本创口的生长因子不足的问题,继而可以为肉芽的生长提供必要的物质促进,而且创口加速愈合可以显著降低伤口的渗液情况,可以避免大多数的外部病菌的侵袭,为患者的创口恢复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此外生长因子辅料对组织修复的促进,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因为创口所出现的各类正在,如疼痛、赤血、渗液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质量感受,继而避免患者对于创口进行自身操作,减少了感染率。

综上所述,在慢性伤口的临床干预中,对患者实施生长因子配合湿性敷料能够极大的提升患者伤口的愈合效果。

猜你喜欢

创口换药生长因子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什么情况不能用创口贴
心灵创口贴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改良型创口贴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炎症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探讨
浅谈换药室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外科『换药』学问大